【课堂教学】“群文阅读”的实践意义及实施建议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往期资源,点开即看
17.【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散文教学
18.【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自读课文如何教?
01
【前言】
说起“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一线小语课堂,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语课堂,其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就拿我所在的区域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一线“小语课堂”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讲课、做作业、刷题。至于阅读,教师没有心思,学生更不会有时间,偶然间几个学生一年读了一两本书,也是学生自己兴趣使然。这一教学现状,就如一股“洪流”,裹挟着所有参与其中的教师、学生、家长前进,不得抽身,不得停留。(这也是促使我开设此微信公众号的初衷所在——能够将优秀教育资源与自身思考相结合,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更多喜爱小语教学的教师,有机会从我这里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我愿意去做的事。)
而另一方面,统编教材强调“语文教学需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更有甚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材总主编竟以高考相“要挟”——“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暂且不论这句话的对与错,能够让总主编放出这样的“狠话”,可以想象,全国的语文阅读现状,应该是不容乐观的。
因此,在使用统编教材的那一刻开始,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摆在了我们面前: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如何读?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如何从课内的“单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手中把握着学生素养提升的方向,切不可在“要挟”之下,从阅读教学的一个极端“单篇教学的精讲细练”,一下子切换到“不求思维与能力,只求海量阅读”,甚至是“直接讲阅读答题技巧”的另一个极端,这对孩子的语文学科素养形成无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无益,对语文课改无益,对每一个孩子更是不公平的。
那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并行,阅读数量与阅读能力提高并行,逐步拓宽阅读面,缓慢加大阅读量,以求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此,我们需要在“单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所谓“群文阅读”,即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1、所选群文,同属于一个“议题”,群文之间关联度很高。
2、相较于“单篇教学”,“群文阅读”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阅读形态,也是更接近于人们日常阅读的一种形态。旨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3、“群文阅读”进入课堂,对当前的教学形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会形成很大的冲击,以改变凝固僵化的传统小语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然后在合作探究中实现整体的建构。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从中得到信息,与阅读经验进行比对,得出属于自己的意义和认识,从而加深理解,最终达到迁移运用的效果,即“整合——连接——比对——建构”
所以,群文阅读具有理念的先进性,主题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模式的创新性等特点。
三、“群文阅读”的现实意义:
1、教学的针对性更强。
传统课堂:一节课或几节课,只教一个文本。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反复练习生字;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文本;逐步深入的去思考在这一文本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重点词语的意思、表达效果;如关键语句的表达方式,练习仿写;如概括文本内容,领悟深层次的内涵;如习得文本的结构特点,为习作铺垫基础等等。简言之,由于一个文本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点众多,而导致教学总是面面俱到,却往往由于知识点多而凌乱,一节课下来,学生尝试的很多,但真正学会的并不多。
群文阅读:一节课或几节课,可以教多篇文本(通常是一篇带多篇),而且多个文本同属一个议题。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关注的是多篇文章所呈现的一个或两个训练要素,而当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群文集中出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老师的适当点拨,就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启迪,从而深入研究,灵活运用,以达到阅读和思维的同步发展。群文阅读就是这样一种“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
“群文阅读”需要结合议题,精读一篇,略读多篇。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标,深度挖掘教材,并发现相关阅读资料,而后精心备课,以实现一两个重点教学目标在多个文本呈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讨论,去运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语文学习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激发阅读兴趣,加大阅读量。
学习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其关键还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当前小语课堂,几个课时教学一篇文本。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教师也要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学生可看的东西很少,可做的事很少,又不能多说话,接下来还要大量的抄写,一张一张的做卷,他们的兴趣从哪儿来?而群文阅读的实施,不断有阅读内容出现,学生饱含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看书、思考、交流、倾听等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加大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速度,同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大大提升。
3、丰富阅读方式,养成阅读习惯。
单篇阅读、多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工作和生活常见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在小语课堂加入群文阅读,逐步进入整本书阅读,以完善学生的阅读方式,同时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活的大部分内容皆为习惯使然——学习是习惯,工作是习惯,思考问题是习惯,阅读是习惯,甚至一日三餐、早睡早起等衣食住行,皆出自习惯,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群文阅读”为学生搭建了“遵循一定阅读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完成阅读行动,从而逐步养成阅读习惯”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在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学科素养。
4、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是什么?其实无非是这几个方面:阅读能力——它可以缩短我们与他人的先天差距;思维水平——它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我们可以应对这个多元的世界;表达力——它可以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与世界去交往。而这些方面,是可以借助阅读来实现的。
四、“群文阅读”的选文
1、以作者为议题,选择素材:
比如,我们学习鲁迅的文章。组织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群文阅读,可以更好地发现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及写作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了解他在文章中倾注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方式。
2、以主题为议题,选择素材:
实际上,统编教材的单元编写已经具备“群文阅读”的基础——统编教材实施“双线组元”,每个单元都有同一个主题,同样的语文要素,单元中的选文皆围绕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是很好的“群文阅读”素材。当然,统编教材中也有单篇教学案例,如古诗教学等。
3、以“表达方式”为核心,选择素材:
小语教学中,除了字词学习,语言积累,朗读,理解等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有很多语文本体性的内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如文本的总分结构、过渡段、借物喻人的写法特点、联想和想象、人物描写等等。而一篇文本的学习,哪怕加上一两个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学生也未必能理解其特征,领会其效果,习得其形式,更别说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那我们何不尝试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以实现学生的言语习得呢?
台湾赖玉莲老师的绘本课堂《陪伴——温暖与需要》一课中,教师选取五个小故事,将学生的“思维养成”和“阅读表达”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先读故事,然后结合图片提取信息,在班内与师生一起交流分享),贯穿整个课堂,目标明确,将阅读和表达紧密联系在一起,效果明显。
4、以文体来选材:
比如蒋军晶老师的《创世神话》一课,就选取了中国、日本、蒙古的创世神话,作为群文阅读素材,结合教材中的《盘古开天地》进行教学,以此来引领学生发现这一类文体写作的特点,了解其民族元素,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选择“群文阅读”素材的形式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们完全可以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结合教学需要,学情发展需要,拟定更多的群文阅读议题。
五、“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1、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
结合课标、教材及真实学情,确定群文的议题,是“群文阅读”最为关键的一步。
2、依据议题选文。
选文过程也应是严谨的。选文与议题的关联度,与学段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与学生学情的匹配度等等问题,都应成为选文的依据。
3、备课。
教师先熟悉群文——确定阅读目标——确定一篇精读篇目及其它文本的出示顺序——设计阅读流程,尤其是结合阅读目标,紧密结合议题设计出导引问题等——进行教学设计。
4、课堂实施。
(1)引领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2)结合目标,先读一篇:这一过程,需突出教师的指导性——指导学生阅读,发现,从自身经验中提取阅读策略,应用于阅读实践。而后,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师生交流,或生生交流,交流阅读收获,表达阅读中的质疑与发现等等。最后,结合学生的质疑与发现,进行深入阅读。
(3)再读一组文章:
结合前面的阅读发现,阅读后面的一组文章。这一过程,学生可采用速读、跳读、浏览等方式,结合前文的发现进行深入阅读。这里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质疑,多分享,将多个文本看成一个阅读整体,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等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4)鼓励学生读写结合,将群文阅读中学到的“言语习得点”转化为自身表达能力。
由于群文阅读选文的多样性,我在此只能列举最为简单的教学流程,无法深入阐述。总之,作为一线小语教师,我们需要合理合规地、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一篇一篇的讲,一点一点的学,方方面面地教。这样,不仅无法预留出更多时间去开展课外阅读,甚至,由于教材生疏等原因,可能教材中的内容都无法完成。如果这样,也就违背了统编教材编写的初衷!
感谢您的阅读!请随手点亮右下角“在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