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云龙要是到了朝鲜战场,就他娘的该是这样! | 抗美援朝:铁在烧020

2016-07-07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微信号名称:老萨有发现(ID:sashuchang2015)


上节回顾:此人还好整以暇地甩了甩嘴角沾的草叶,平静地说出了一句标准的中国话——“同志,缴枪不杀啊。”这个被俘的,是这次反袭击作战中,志愿军抓住的唯一活口……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铁在烧009:地雷搬家大王

铁在烧010:消灭“大兵瑞恩”

铁在烧011:再见,英雄唐满洋

铁在烧012:飞机上传来北京话

铁在烧013:比“老大哥”还能打

铁在烧014:好莱坞想不出的套路

铁在烧015:击落美军空中英雄

铁在烧016:打服世界的没良心炮

铁在烧017:现实版“集结号”

铁在烧018:美国兵团 vs.中国兵法

铁在烧019:中国男人 PK 韩国男人


20

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之所以被俘,是因为他比别的特工都“聪明”。


当三四支冲锋枪一起在背后突然打响的时候,所有的南朝鲜特工都认为自己中了埋伏。除了白队长以外,其他的南朝鲜特工跳起来就跑,只有白队长就地卧倒。他说了——顺着战壕跑,不是和子弹跑成了一条线吗,一梭子全要被打倒的,这时候卧倒判明情况才是最重要的,也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白队长没想到几名志愿军战士根本是盲目射击,更没想到刚想爬起来就碰上了李子中这个行家。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大体如此。


遗憾的是,因为具体对白的审问并非李子中经手,加上时间长了,到现在没有人能够说出白队长的完整名字(李回忆他的名字似乎发音类似“峰”,但不能确认)。


被俘的白队长并不太沮丧,搜完了身颇为轻松地坐在地上,等待来人把他押走的功夫,竟然和李子中对视起来,颇有兴趣的样子。其实李子中对这个白队长也很有兴趣,至少想知道他这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是哪儿学的!


两个人交流全无障碍,白队长很坦白,知无不言,怎样潜伏在河水中发动偷袭,怎样在狭路相逢的情况下杀死了安宪介——安宪介是搜索小分队中唯一发现白队长一伙的,但是被他娴熟的中文所迷惑,直到死都以为对方是“中国同志”。


白说,我知道是他,本来想割掉他的头,最后也没有做。


那么,你在哪里学的中国话呢?


我是满洲国陆军官校毕业的,在河北和八路军打过仗。白说。


这件事李子中除了觉得有些新鲜,并没有太在意。老萨知道以后,却大吃一惊——南朝鲜的,在伪满陆军官校学习,在河北跟八路军打过仗,这人命够大的啊!


所谓“满洲国陆军官校”,即伪满新京陆军军校,当年日本为了加强对朝鲜的统治和利用,的确曾经抽调了一批朝鲜士官生到这里学习,后来南朝鲜的很多高级官员,比如总统朴正熙、参谋总长白善烨等都是这个出身。


不过,这批伪满军校的朝鲜学生战后幸存下来的人数不多,因为日军在华北战场兵力不足,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多被抽调到河北、热河等地和八路军作战。


1942年,第一批到华北作战的朝鲜军校毕业生刚到河北立足未稳就在南李庄遭到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和冀鲁豫基干团的围攻,激战中朝鲜伪军士官生在教官率领下向陈再道司令员的指挥部发起了决死的突击,结果14名士官生和1名教官在肉搏战中全部被骑兵团用马刀砍死(八路军一级战斗英雄韩永正在这一战中牺牲)。


南李庄之战最后以守敌一个团零一个守备队全部被歼告终,所有参战的朝鲜伪军士官生战死,无一幸免。朴正熙只是因为正好和另外两名朝鲜士官生被选送到东京受训才幸运地没有赶上这次战斗。


由于他们属于伪军但装备训练和作战水平不亚于日军,被八路军称为“种子伪军”,是重点的打击对象。


后来的南朝鲜参谋总长白善烨被八路军包围在据点里,险象环生,只好和八路军达成协议——伪军不出门,八路不进来。这批朝鲜士官生在中国损失惨重,白队长这样的幸运儿,却不料又在铁原落入了中国军队手中,这番经历也可说传奇。


李和白的交谈甚是平静,唯一异样的时刻是其间不远处阵地曾又爆发一阵枪声,不知是另有南朝鲜特工队来袭击还是志愿军发现了某种可疑目标进行火力侦察。此时,正在交谈的两人都不禁一顿。白的脸上掠过了一道轻微的痉挛,他轻轻抬眼,正和李子中的目光相触。


如同两条火链一碰。“他连我的枪都没有看一眼,就低下头去了。”


作为特工,在世界任何战争中被俘后的最终命运都不会太好,但白当时似乎颇为平静。这是怎样一种心态呢?


我的一位朋友老尹是刑警,他回忆一次和搭档在北京火车站发现了两名遭到通缉的杀人逃犯,双方同时意识到天敌的存在动起手来,一场激烈的追逐战开始了。两名逃犯拼命反抗,狼奔豕突,直到附近大批联防人员赶来,才最终被制服。老尹的搭档在搏斗中负伤,用手点着其中一名被按倒的案犯骂道:“看你还跑!”他在激动中忘记了手中正拿着一只手电筒,电筒磕在案犯的额头上,鲜血顿时流了下来。


刚才还在疯狂反抗的案犯这时却十分冷静,表情平静地一翻眼皮,道:“跟我还计较什么啊,马上要死的人了……”


大概,就是这个心态吧。


李子中没有参与对白队长的审问,因为,美国人来了。


刀疤,百战余生的荣耀


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逼近63军设防阵地的前沿。矛和盾迎头相撞,28日凌晨,美军骑一师一部与63军189师在龙潭洞发生战斗,铁原阻击战全面爆发。


应该说,此时,在前线阻击美军的部队,左有后来在上甘岭打出虎威的15军,右有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和64军,正面65军577团直到5月30日仍在汉滩川北岸顽强抵抗。但是,提到铁原之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毫无疑问仍然是傅崇碧的63军。


因为正是这支出身燕赵的铁军,临危受命,死死地顶住了美军最凶猛的攻击,而且一顶,就是两个星期。这是63军军史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傅崇碧在战斗中整整瘦了25斤。


正是这两个星期,给了志愿军主力调整防线的时间。当6月13日美军终于“爬”进一片废墟的铁原城时,李奇微发现等在美军前面的,是大批已经得到了充分补给,正在坚固的工事中严阵以待的中国战士。


美国人的进攻之链,终于在这里断开了。


如同平型关属于林彪的,奥斯特里茨是属于拿破仑的一样,铁原,是属于傅崇碧的,这场志愿军战史上最为险恶的死守之战,是他一生的荣耀。


后来担任过北京卫戍区司令的傅崇碧,在将星如云的志愿军中,是一个帅得有些不像话的年轻将军。


1951年,担任63军军长的傅崇碧,年仅35岁,看上去却比实际还要年轻一点。那个时代为这位青年将军留下的照片,英俊中还带着一份儒雅。傅崇碧将军的夫人黎虹,也是军中被称作一枝花的美女,两个人站在一起堪称郎才女貌。


傅崇碧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授衔照片带着一种儒将风范。


采访中颇有傅崇碧将军的老部下对这张照片不甚认同,认为把傅崇碧照得太“文”了。他们说,这张照片是修过版的啊。傅崇碧的脸上,终生留有一道显眼的伤疤,那是和国民党军交手时候留下来的。也许为了保护将军的形象,摄影师在授衔照片上去掉了它。


然而,军中的老人说,傅崇碧最帅的就是这道疤,不但不破相,相反,一拧眉一咬牙,那种男人的硬朗劲儿,全在那道伤疤上面呢。


那可不是伤疤,是百战余生最值得炫耀的资本呢。


看来,摄影师懂得静态的美学,却不懂得动态的美学呢。


不过,同样是这位老部下,对我激动万分地把傅崇碧比作周郎,还“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十分的不能接受,看老爷子皱着眉头的劲头,显然是我在什么地方对这位将军的性格理解出了偏差。


最后,忍不住的老爷子终于发话了——傅崇碧啊,在朝鲜的时候他可不是什么儒将,那是一个张飞啊!他骂起人来啊,糙得很,操爹操娘一点儿不给你留情面。他长得漂亮是爹娘生的,骂人,那可跟长得好坏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当到师长团长的都是身经百战,死都不怕,可就怕挨他的骂,骂得你当场想抱一挺机枪去冲鬼子炮楼的心都有。可你别说,好多63军的老部下还就吃他这一套,有的时候进攻不顺利,回到部队里一说“他娘的,团长让军长给骂了”,立刻全团嗷嗷叫,士气倍增,往往就把阵地拿下来了。


周围的老人们竟然频频点头,一副深得我心的样子。


朝鲜战场上的李云龙


后来才知道傅崇碧打仗的确是以勇猛而不是儒雅著称的。1947年,华野拿下了石家庄。


打石家庄的战斗中有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总攻发起之前,担任10旅政委的傅崇碧亲自带着少数炮兵干部和两个侦察连向前侦察,试图了解国民党军在市区的部署和工事情况,不料摸得深了一点儿,摸到了一个连着水塔的大石桥下面,糊里糊涂和一队国民党军干了起来。


战斗结果国民党军没有多少战斗人员,很快放下了武器,战果却让人无法相信——还没有总攻,傅崇碧竟然就活捉了石家庄守敌的最高指挥官、石门警备司令刘英和参谋长、副师长等全部高级将领。刘英是想按照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原则把司令部放在个隐蔽的地方,没想到碰上了傅崇碧这个克星。


发现丢了司令,周围的国民党军发了疯一样赶来抢人,这时候总攻就打响了。外面国民党军打得枪声如爆豆,傅崇碧浑然不觉,一蹬一蹬走上水塔二层,和刘英见面,告诉他马上写个命令,让部下投降。


刘英没理睬。


一看这个架势,傅崇碧抽出手枪,一家伙就顶在刘英的脑袋上了,厉喝一声——“这是我的命令,不写就枪毙你!”


到底是打过仗的,一看这就不是吓唬人,刘英吓得面如土色,二话不多说,赶紧写。这一纸命令,让一千三百多国民党军放下了武器。


事后有人问刘英当初为何那么硬气,才知道他不是硬气,而是战前蒋介石给他来了一封信,里面竟然以兄弟相称。在国民党军中一直不太受重用的刘英大受感动,都被抓住了,那股子感动的劲头还没过去呢。


结果,就是让傅崇碧的枪口一点给点醒了。


原来以为是个赵刚,结果是个孔捷啊。萨忍不住冒出了一句。


赵刚?孔捷是谁?被采访的老者有些不明所以。


哦,看来《亮剑》还没有普及到这个年龄段啊。恰好带着一本,我便翻开一页,给老人们看,就是李云龙和赵刚讨论骂人的一段:


“你要有啥事下不了决心,磨蹭半天左右为难,怎么办?一句:日他娘的,就这么办吧。决心就下了。用你们文人酸溜溜的话能指挥部队吗?你命令一营把山头拿下来,说:一营长,请你组织部队进攻那个山头,攻不下来我要处分你的。这种软绵绵的话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你要这么说:一营,把那个山头给老子拿下来,奶奶的,拿不下来我剁了 你狗日的。听听,这多提气。”


我问,傅崇碧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个劲儿。


老人看了这段,哈哈大笑,一言不发,不过从眼神里,我觉得自己是没有猜错。


傅崇碧把63军的三个师布成了一个倒品字形,前方左翼摆的是189师,右翼摆的是187师,后方担任预备队的是188师。从敌军的进攻路线来看,是直扑左翼而来,打起来唱重头戏的,是蔡长元的189师。


果然,战斗最先爆发的地点在涟川至铁原公路以东,汉滩川以西,在这里,189师565、566、567三个团共14000余人,从左到右一线展开。


在189师正面,李奇微投入的兵力有整整六个师一个旅一个团(其中美军4个师),火炮1300余门,坦克180余辆,一个小时向189师头上倾斜的炮弹达到4,500吨。和美军相比,189师只有79门火炮,师部有一个装甲车队,不过,也就是有少量装甲汽车,是没法拉出去正面和美国坦克对着打的。


这一仗,一打就打了三天。


【待续】

军中的老人说,傅崇碧最帅的就是这道疤,不但不破相,相反,一拧眉一咬牙,那种男人的硬朗劲儿,全在那道伤疤上面呢。那可不是伤疤,是百战余生最值得炫耀的资本。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欢迎分享到你们的朋友圈转载需注明出处


热门预告

萨苏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