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浪潮——接纳承诺疗法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研究」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来说,国内外治疗指南都推荐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但单纯药物治疗所获取的效益仍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心理性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双相患者因情绪的极度紊乱,使得其在情绪的体验和表达等方面存在异常,已经有研究发现,沉思、自责、灾难化等非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多被双相患者所采纳。而且已有来自不同荟萃分析的研究证实,超过半数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即使在心境平稳时也表现出认知损害,即便处恢复期,患者的功能水平仍较低,约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不仅对个人生活不满意,而且其社会、职业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差,这使得患者学习如何适应生活及提高治疗疗效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必要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一些国际指南也将其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辅助干预措施纳入指南。
常见的心理社会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FFT)及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IPSRT)。CBT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心理疗法,它可以看作是认知疗法(CT)和行为疗法(BT)两种不同的心理疗法的结合。迄今为止,行为疗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个世纪 50 年代流行的传统行为疗法、上世纪 70 年代发展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仅在过去20年才开始以语境主义为导向的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
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及其同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它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现在占据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浪潮”中心地位,其对 CBT理论不乏传承,又有创新。
ACT以提高心理灵活性为核心,在改善抑郁症、焦虑障碍及慢性疼痛等多种心理障碍的疗效方面已获广泛认可。Pankowski, S等的一项ACT干预双相障碍合并焦虑症状群体的开放性研究发现,ACT可能是治疗并存焦虑的BD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汤秀成等的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基础引入接纳承诺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心理灵活性。
从ACT的理论关系框架理论角度来看,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个人的语言与认知跟所经历的随机性事件的不良交互作用所引发,基于这种持续的不良交互作用使个体产生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失去体验当下的真实感受,并聚焦于概念化的自我,产生心理僵化,最终因缺乏明确价值观到导致无效行动。
(1)完全接纳是经验回避的反面,接纳包括允许内在体验发生,而不试图改变或减少它们在当下或未来的存在。接纳是一种行为;它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态度或感觉。一个简单的接受练习的例子是,建议一个人对待焦虑就像对待一个在农贸商店里尖叫的孩子一样。
(2)认知解离意味着个体与自己的各种思想、记忆、情绪和感觉保持距离,将试图改变想法和认知不受欢迎的功能,而不是改变它们的形式、频率或情景敏感性。换句话说,通过创造情境来改变一个人与思想互动或与思想相关的方式。如大声重复某个词,直到这个词只剩下声音,而没有意,或通过给它一个形状、大小、颜色或速度来当作外部观察到的事物。
(3)关注当下是指对当下心理及环境的非评判性体验及感受,而不让想法被陷其中。如此,我们就会对既往所存在的那些个想法与感觉识别为只不过是一些个人经历罢了。
(4)以己为景是个体去观察自身想法和情绪的视角,而不是对自我的评价,而是对自我评价的解离。自我作为内容包括体验那些自我评价字面上是真实的,因此允许它们影响那些不需要的行为。例如,在诸如种族或竞争的情况下,对强硬的自我评价可能会有帮助,但同样的自我评价可能会在严肃的讨论或恋爱关系中对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5)价值澄清。价值观指的是对个人不变的生活领域(如健康、家庭、工作、友谊、社区和精神)的个人价值观的澄清。价值观与目标是不同的,因为价值观被比喻成一个方向(例如,东方),用来指导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终点本身。其强调的是根据个人价值观采取行动,而不是专注于取得成果。
(6)承诺行动。承诺行为是指发展出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模式,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做出行为改变,采取越来越有效的行动模式,支持基于价值观的生活。
ACT帮助患者借助隐喻和正念,接纳不良的情绪及感受,改善思维方式,通过接纳自我、认知解离、澄清价值等技术,提升心理灵活性,积极拓宽认知和行为的范围以提升生活质量,由此对患者在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方面产生帮助。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其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家长指南——大话少年
1. 张静雅, 顾晨龙, 刘铁榜. 双相障碍患者情绪调节研究(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31(11): 840-844.
2. SOLÉ B, JIMÉNEZ E, TORRENT C, 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Bipolar Disorde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7,20(8):670-680.
3. TWOHIG M P, LEVIN M E.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Review[J]. The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7,40(4): 751.
4. 左亚洲, 张亚楠. 经验性回避:概念、发生机制及测量[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6(11):696-704.
5. 黄明明. 接纳承诺疗法[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
6. 王敬, 何厚健, 胡茂荣.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功能性语境主义解读[J]. 医学与哲学(A),2016,37(08): 43-45.
7. 任志洪, 赵春晓, 卞诚, 等. 接纳承诺疗法的作用机制——基于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J]. 心理学报, 2019,51(06): 662-676
8.THOMA N, PILECKI B, MCKAY D. Contemporary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A Review of Theory, History, and Evidence[J]. Psychodyn Psychiatry, 2015,43(3): 423-461.
(可上下滑动查看)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