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批准的「双相障碍不同阶段的治疗药物」及有效性比较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有时是慢性的情绪障碍,影响着世界上约2%的人口,包括从严重升高和兴奋的情绪状态(躁狂症)到抑郁发作的烦躁不安、低能量和沮丧。这种疾病通常始于年轻人,是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阶段,已有超过15种批准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疗效不足、副作用或缺乏可用性,结果往往不理想。锂盐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总体上仍然是最有效的药物,尽管完全缓解只发生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对治疗双相抑郁症有效;然而,它们的长期耐受性和安全性是不确定的。对于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联用药物和辅助心理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以治疗疾病不同阶段的症状。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重点是控制躁狂、混合性或抑郁发作,并预防未来的复发。由于疾病的复发缓解性,随机对照试验对于确定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为观察到的临床改善可能只是疾病自然史的起伏。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在批准治疗之前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安慰剂对照试验(第三阶段),以显示有效的重要证据。双相情感障碍的3期研究通常分为躁狂的短期研究(3-4周),双相抑郁的短期研究(4-6周)和长期维持研究(通常持续一年)。
下表总结了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其中引用了证明疗效的关键临床试验。
药物 | 剂量 | 备注 | 主要副作用 |
1、治疗躁狂症和混合发作 | |||
锂 | 初始剂量300毫克,每天两次 | •1970年批准 | •体重增加 |
双丙戊酸 | 初始剂量每天750毫克, | •可能对混合症状最有效的药物 | •嗜睡 •高氨血症 |
卡马西平 | 初始剂量200毫克,每天两次 | •具有频繁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CYP3A4自动诱导剂 | •头晕,共济失调 |
氯丙嗪 | 初始剂量10-25毫克,每天三次 | •1973年批准 | •锥体外系症状 |
利培酮 | 目标剂量每天1-6毫克 | •可提供2周长效制剂 | •锥体外系症状 |
奥氮平 | 10-20毫克 | •提供每月长效制剂 | •镇静 |
喹硫平 | 夜间初始剂量50毫克, | • 很少的锥体外系症状 | •嗜睡 |
齐拉西酮 | 初始剂量20毫克,每天两次。 | •体重中性影响 | •QT间隔延长 |
阿立哌唑 | 初始剂量每天5-10毫克, | •体重中性影响 | • 静坐不能 |
阿塞那平 | 初始剂量5毫克,每天两次, | • 镇静 | |
2、双相抑郁症的治疗 | |||
奥氟合剂 | 初始剂量每天6-25毫克, | •由于副作用负担,很少使用 | •体重增加 |
喹硫平 | 夜间初始剂量50毫克, | •FDA批准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所有阶段适用 •批准与BD-I和BD-II相关的抑郁发作 | •嗜睡 |
鲁拉西酮 | 初始剂量每天20毫克(与食物同服)。 | •体重中性 | • 轻度镇静 |
卡利拉嗪 | 初始剂量每天1.5毫克, | •体重中性 | • 锥体外症状 |
卢美哌隆 | 目标剂量每天42毫克 | •批准与BD-I和BD-II相关的抑郁发作 | • 轻度镇静,嗜睡 |
3、双相情感障碍预防治疗(维持) | |||
锂 | 初始剂量300毫克,每天两次。 | • 1970年批准 | •常见:体重增加 |
拉莫三嗪 | 初始剂量25毫克,每天一次。 | •良好的耐受性 | •皮疹(5-10%) |
喹硫平 | 夜间初始剂量50毫克, | •仅被批准为锂或双丙酸盐的辅助 | •嗜睡 |
齐拉西酮 | 初始剂量20毫克,每天两次。 | •良好的耐受性 | •QT间隔延长 |
阿立哌唑 | 每天15-30毫克 | •作为单药或锂或双丙酸盐的辅助 | • 静坐不能 • 锥体外症状 |
阿塞那平 | 初始剂量5毫克,每天两次。 | •舌下含片 | •镇静 |
下图是各种药物治疗急性躁狂症、急性双相抑郁和长期复发的有效率(定义为从基线改善≥50%)总结。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欢迎转发推荐,让更多病友受益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审美寒颤赶走了抑郁——大话精神
我的孩子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吗?如何选择?——大话少年
Goes F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s. BMJ. 2023 Apr 12;381:e073591. doi: 10.1136/bmj-2022-073591.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