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山海经(十三)
从“青蛙诗"说一诗两韵
审视青蛙诗用韵,发现是同一首诗用了不同的韵。如张璁的老师指出的“三个韵脚押了三个韵部”(按平水韵,形在青部,神在真部,声在庚部)。毛泽东使用的版本,其平仄已合于七绝。但也同一首诗中使用了不同的韵-“神”和“声”。毛泽东后来几次一诗两韵,如1936年“临江仙·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其中,“城”、“东”及“新、人、军”分属不同韵部。一诗不同韵部的还有:1955年“五律·看山”的“三上北高峰”和“冷去对佳人”,“峰”与“人”;1958年“七绝·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和“万马齐喑叫一声”,“云”与“声”等。 胡适等人责难“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酒”与“雨”不同韵,毛泽东干脆回答“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其实,这种情况古已有之,例如诗圣杜甫的“泸州纪行”也同时用“名”“情”“生”和“身”“人”,一诗两韵: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各种版本咏蛙诗的用韵,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过去时代写诗允许宽泛。反映出当时官方语言、社会语言、方言或学堂语言中,形,声、人、云这些字声韵相同或相近(也可能理解为使用方言。西北、四川发音现在也是如此),因而通用有据。而那位先生指出的按平水韵不在一个韵部,足见韵书与社会用韵的矛盾由来已久。这种情形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二:一是诗词用韵不宜固守以往,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二是诗词教育要着眼于大众尤其是学生。具体到今天说来,就是以社会语言为基,以普通话为范,在诗词写作中提倡新韵。
据了解,教育部已委托中华诗词学会在现行新韵基础上起草了中华通韵,相信不久会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颁行。
《唐诗别裁》创意多
清初大诗人、诗论家沈德潜主张“格调说",有人归之于保守,其实不然。其选诗与评论均独具眼光。例如:将王维“空山不见人”、“君自故乡来”;李白“床前明月光 ”、贾岛“松下问童子”、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以及长干曲等统做五绝,直将古绝置于五绝中;“渭城朝雨浥轻尘”、“故人西辞黄鹤楼 ”、“独怜幽草涧边生”皆入七绝。
别裁不设乐府,为什么?沈指出,“唐人达乐者已少。其乐府题不过借古人体制写自己胸臆耳。未必尽可被之管弦也。故杂录于各体中,不另标乐府名目。”而后来的《唐诗三百首》又标出乐府,是走回头也。别裁选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而三百首阙之,真乃遗珠之憾!
沈德潜反对泥守程式,他说,“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则死法矣!天地间,水流自行,云生自起。何处更著得死法!” 说得透!
余1970年购得1964年版中华书局《唐诗别裁》 。四十年后再读,有感、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