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广东省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调查报告(精编版)

邹鹏、李勐、霍迪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 2023-02-02

我们打满抗疫情战役全场”

广东省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调查报告(精编版)

新冠病毒的肆虐,冲击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邹鹏教授团队依托哈工大深圳分校,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网络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就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省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共524家企业参与本次调研,地区覆盖广州和深圳等15个市。调研有以下发现值得关注:(一)“打满抗疫情战役全场”,广东企业受到国内国外疫情的两波冲击,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市场需求先后受到影响;(二)“转型”与“转行”,经营方式的云端化和业务的重构;(三)“真的会有反弹性消费吗?”,近期市场形势的研判。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从三月初开始,历时近一个月,地区覆盖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东莞等15个市。包括华为、腾讯、美的、海王、杜邦、卡尔蔡司光学、伟创力、孩之宝、中国平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恒大集团、雅居乐、华侨城、招商蛇口、马士基、顺丰、金蝶软件、全棉时代、盒子科技等共524家企业的人士参与。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18%)、制造业(16.8%),金融(12.4%)、房地产(6.7%)、服务业综合(46%),符合广东地区的产业特征。被调研企业规模分布较为均衡,其中50人及以下的企业占27.9%,5000人及以上企业也有92家占17.6%。48.7%企业经营保持总体稳定,大部分企业能够维持运营,9.7%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停顿或面临倒闭的情况。



二、主要发现



(一)“打满抗疫情战役全场”,广东省企业受到国内国外疫情的两波冲击,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市场需求都受到影响


企业受疫情影响分为国内疫情和国外疫情两个“半场”。从2月份开始至三月中旬受国内疫情的影响正在改善,目前基本都已经复工。但是复工不等于达产,虽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资料可以勉强维持生产,但有超过四成的企业表示遇到了生产资料短缺的情况,有14.5%的企业甚至表示目前生产资料断供。在访谈中企业主反映,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和物流等供应链环节都受到各地疫情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交货、停工待料现象。48.9%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用工困难。此外24%企业遇到国内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不少企业表示客户无法到现场和面访也影响了市场的拓展。

第二阶段从三月开始至今,国外疫情的蔓延影响很多出口业务。在报告经营停顿的企业中,63.9%是因为海外客户取消订单或推迟收货。一位从事外贸生意的企业主的遭遇很有代表性,他的一位海外客户在2月份多次向他询问是否能按期交货,但是到了3月份突然要取消订单,这个客户在美国有上千家门店,疫情来临他们要考虑的不仅是销售问题,还要考虑人身健康和安全,以及避免店铺被抢劫。受疫情影响,这位企业主原计划要参加的展会被取消,国际市场开拓受阻。

60%的企业反映,订单取消、延迟交货和生产停滞造成经营成本陡然加大,部分企业面临资不抵贷和违约赔偿的情况。有86%的企业面临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和租金压力、支付应付账款(20.2%)和贷款偿还(19%)也是主要经营压力。无现金流压力的仅占13.6%。22.3%的企业选择了减少员工来应对疫情导致用工成本增高。



(二)“转型”与“转行”在路上,运营方式的云端化和二次创业

有近7成的企业表示正在或有意愿转型线上运营。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这次疫情推动了远程办公、招聘和业务洽谈模式的建立,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了企业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也有个别企业提到,此次疫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淘汰竞争对手,促进新业务上线,加快营销变革(如社区渠道拓展)。这次疫情和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冲击叠加,促使一些企业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决心以更大力度投入研发创新工作(占26.4%)。疫情对于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36%的企业表示由于疫情影响了技术开发进程,会导致新产品上市进程的延误(占58.5%),也会耽误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的项目进展(占比46.8%)。

这次疫情也坚定了一些企业化危为机,投入新行业领域的决心。在访谈中有企业家表示,疫情强化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了消费习惯,由此带来新的商机和营销变革的动力,要向在线教育、医疗、5G等行业加速发展。有的企业改变了原本的坐商营销模式,整合渠道主动营销,如门店不开业,但是店员和老板在样板房做直播、拉团购、拉社群营销等百花齐放。



(三)“真的会有反弹性消费吗?”,对近期市场形势的研判



“反弹性消费将会到来”是一些人士对疫情过后市场恢复的希望,但是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不容乐观。消费主要由支付能力和需求决定。支付能力取决于消费者现有收入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疫情持续至今,46%企业认为今年会存在一定亏损,收支基本平衡甚至能够获得一定利润的企业占31.8%。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影响到员工收入甚至工作。有22.3%的企业选择了减少员工来应对疫情导致用工成本增高。受访者对企业所在城市的GDP增长预期也不乐观。其中认为本市GDP增长会降低的高达83.5%,认为会大幅降低的达到了38.6%。而认为GDP会维持不变的企业有10.5%,认为GDP会增长的企业只有6.1%。所以,从收入预期的角度来看对消费反弹支撑不足。

从需求来看,疫情期间正好是春节,这是激发消费的重要场景,但是这一场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年中不可重现。从长期看,疫情会降低人们除必需品和刚需以外的消费意愿,从近期看,人们的消费心理尚未完全恢复常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复工复业模式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补偿性消费和反弹性消费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对策建议



要充分认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和促进消费复苏复兴的艰巨性,同时,也要看到各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影响较大。要切实把“免、降、缓、返、补”等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好,切实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挺过生产经营寒冬,逐步过渡到正常的经营运行状态。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发挥扩大投资对促进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大对公共卫生设施、健康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培育壮大相关消费需求。二是要加大政策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策划推出节日旅游系列产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持续做大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三是要发挥行业组织对促进消费的带动作用,办好购物节、美食节等各类活动带动消费,通过优惠让利、模式创新、政策刺激、银企合作、加强服务、产品创新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促消费环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把被抑制的、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调研团队


团队导师:邹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团队成员:李勐、霍迪


图文编辑:张姝婷  审校:张希贤

END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   cmau@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 cmau-ec@cmau.org.cn


推荐阅读


● 七个数字解读腾讯式科技“战疫”

● 从全球供应链看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 疫情之下,华夏银行如何做好品牌营销

● 产消者时代的使能营销

● “全员零售”模式让安踏集团永不止步

● 疫情和“后疫情时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 芽咪·格林国际婴幼学苑的关系营销

● 当疫情“大考”来临时,京东如何应对

● 疫情下的定制家居行业该如何突围

● 多多熊美育的“全面转OMO”战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