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牢?不会答?21个专题答题模板送给你!
距离考研还有100天。
100天说长不长
相当于14周有余,或是3个月。
3个月时间里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精准提分。
而精准提分最重要的是背对书、答对题。
为了帮助大家答对题,爱传播温暖、贴心的运营组特意为大家准备了21个专题易背诵、易理解的答题模板。
👇👇👇
为何是这个21个专题?
这21个专题不是拍着脑袋随意想出来的,而每一个专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首先我们结合了2020年百所院校真题,将最核心的考点挑选出来。
其次,从核心考点下的每一个真题进行分析,从中把握新传考研的趋势,窥测过去两年中的变与不变。
最后,我们从近两年内四大刊的期刊论文中,把握学科的脉络和发展,将考察趋势和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出真题考察的共性,最终得到以上的21个专题。
因此,可以这么来说,这21个专题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真题。
背下它!高分不是梦,最低能拿基础分!
如何获取答题模板?
要钱吗?贵不贵!
很便宜!因为1毛钱都不要!
对于被“索取”,其实我们更想传达的理念是,陪你一起背诵!
从明天起,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背诵答题模板。
预计每天花费背诵的时间为半小时,我们旨在打造一份好背好理解的答题模板。
具体的领取方式如下所示:
①入场券:9月17日(今天)转发海报/本文,无分组分享至朋友圈,保留1小时后,发送至后台。(注意是后台哦)
②21天每日领取:之后每天的答题模板,只需在后台回复“答题密码”,即可自动获取当天的答题模板哦!当天答题密码在当天推文的头条末尾处哦~如,明天答题密码将在明天头条推文的结尾处呦!
每天一份答题模板,半小时搞定20分!
如何使用答题模板?
第一步:理解主要的内容,尝试性地联想模板之类的内容。
第二步:背!背!背!
第三步:套!套!套!遇到题目直接套!当然,具体的扩展内容还需要结合真题进行填充、丰富。
注意注意:答题模板只是一个基础、垫脚石,完整的答题还是得靠大家来努力扩充!
答题模板长啥样?
【先睹为快,先来一份新闻伦理类的答题模板】
一、真题举例
1.假新闻泛滥,从历史,技术,治理等角度分析(2019北京大学,论述 )
2.媒介审判(201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名解)
3.结合实例分析新闻报道中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2019华中科技大学,分析)
4.标题党的传播特点(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 334,2020)
5.对网络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看法(论述题,华南理工 334,2019)
6.简要分析当前新闻发布中的推荐算法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利与弊。(简答题,厦大 440,2020)
……(新闻伦理类的真题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展示了)
二、答题模板
1、回答定义
(若是案例题还需指出材料中涉及的事件属于哪种类型的伦理失范)常用到的伦理类概念有如下几类:
媒介伦理:指传媒从业者以及新媒体用户在采集、发布、使用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
有偿新闻:指正面报道中滥用报道权,以夸大性虚假报道换取经济利益,以企业宣传,个人宣传等为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变相广告。
新闻敲诈:假借批评报道敲诈报道对象以获取经济利益,异化舆论监督职能。其特点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发生了钱物或者服务的交易,手段是舆论监督,结果是舆论监督的中止或改变。
媒介寻租:指新闻媒体以社会赋予的公共权力——话语权为资本,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表现为为寻租者策划和制造新闻,帮助寻租者打击竞争对手,出卖媒介舆论监督权利等。
冷漠新闻:是记者、编辑运用违背社会良知和人性的方法对灾难中的受害者及其家人进行采访,获得新闻和图片,并在文本中显示出来的一种报道方式,或将人类灾难用于商业的目的而侵害他人权利的报道行为。表现在调侃、渲染、“冷硬客观”“物化的人性”等方面。
媒介失语:是对话语权的主动或被动的放弃。如对一些有传播价值甚至重大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熟视无睹,或对某些被批评的一方指施以训斥,而不给对方以申辩的机会。
媒介歧视: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有意无意对报道客体给予的不公正、不真实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总是给报道客体或第三方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歧视上。(如对性别、身份、生理缺陷、农民工等的语言歧视)
媒介暴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化的暴力”;另一方面也指大众传媒作为实施者所施加的暴力行为,是“暴力化的媒介”。如暴力内容过多,时间过长;暴力内容“娱乐化”,暴力失度等。
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的结论。其后果可能会影响司法独立,违背法制精神,降低媒体公信力。
媒介逼视:指媒介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报道的行为。这种行为给被报道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也造成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失调,使新闻媒体社会角色造成错位。包括媒介自发形成逼视和个体利用媒介进行逼视两种。
假新闻:新闻媒体报道的,无权威消息来源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新闻,是媒体或记者凭空捏造的新闻,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传媒假事件:媒体或记者策划一件或一系列事件,然后由该媒体以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其特点是消息来源和报道者的重合,以及事件的媒介化。
媒介事件:经过“组织”(政府、政党、企业、社会团体)规划并执行的,有媒体参与的并向受众传播的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事件,不仅包括事件本身的“行为”,也包括媒介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其打破了空间界限,使观众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中,也打破了时间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中,从而产生一种角色错位,认为自己就是事件的一部分,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新闻娱乐化:是将新闻以娱乐的方式进行选择和加工,使之成为较容易让受众注意和理解的新闻信息,其目的是以娱乐追求轰动效应。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新闻软化,也即“硬新闻软着陆”。
2、解释成因
环境:一元体制,二元运作下,经济利益与喉舌功能、公共利益的冲突(根本);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折射;政府取消财政补贴,利益驱动引发传媒生存竞争;
法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缺失;司法不独立;
媒介:媒体的宣传效应;媒介造假具有隐蔽性;把关及自律缺失;
记者:淡化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自由滥用;过多价值判断;专业精神缺失;
受众:媒介素养不高;过度娱乐化心理;
3、危害
新闻:破坏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降低新闻报道质量;
媒体:降低媒体公信力;腐蚀新闻工作队伍;损害新闻单位经济利益;
公众:损害公众利益;损害公众知情权;
社会:污染社会风气;消解主流价值观;
4、对策
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新闻制度;严格执法;
政府:加强监管;
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媒介制度;建立有效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快传统媒体转型;
记者: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加强自律;提高专业意识;
公众:提升媒介素养;积极监督;
5、总结
经济体制转型期,我国传媒伦理问题进入高发期,虽然传媒产业化无法避免媒体的核心价值目标缺失,但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其履行社会监督,传达民意的职责比追求经济利益要重要得多。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律和监管上做更多努力,不断探索新的解决路径。
热点/答题/模考齐聚
助力你的冲刺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彭兰重回人大!看完她写的信息茧房:我背了个假专题?
往期好文👇
参考书里没有的高级理论,送给拼高分的你!
又一高校取消新传专硕招生?今年各校都有啥变化?
和腾讯微博一起死掉的,还有我的初恋
等不到《以家人之名》更新的我,跑去重刷了《请回答1988》
论文阅读障碍症怎么救?刘海龙等人:不如听听看……
陈力丹文章入选语文教材,这一学界爆点会怎么考
JK少女不雅动作、杭州女子失踪案等| 7月热点分析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5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新传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