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论述题还能怎么答?各高校学术大佬:关注云传播!| 网传12
转眼到了9月底,大家的背书、答题、实务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进入到复习的最后阶段。今年跟疫情相关的话题无疑将成为各大高校考察的重点,除了必备的健康传播专题外:健康传播成今年最热考点!高分答案都在这,速来!学姐翻阅各大核心期刊,还发现了“云传播”这个宝藏加分概念。
由于新冠肺炎爆发流行,使得“云传播”一下子从云端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病毒强烈的传染性和高致死率,强制隔离几乎成了所有国家唯一的政策选择。但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要维系其生存与发展,传播与沟通绝对不可“稍息”。
于是,云端的交流就成为了必然。
中山大学的张志安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晔老师、还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卫东老师、都在今年对云传播给予了关注,这个概念很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考研真题中!
那什么是云传播?云传播如何跟我们的媒介融合联系起来?在疫情报道中又得到了怎样的体现?我们又怎么把它运用到答题中去?跟着学姐一起来看~
一、云传播的定义
2011年,云传播的概念在《“云传播”:人类信息传播的革命》一文中被首次提出,指的是云计算环境下人们传递和分享信息的一种机制,本质是信息在“互联云”上的流动过程。
狭义的云传播可定义为传收主体借助“云”,通过远程访问可扩展和可测量的信息技术资源完成其传播活动;广义的云传播可定义为“云”本身作为传播内容和对象的一种传播现象。
云传播具有三个基本性质:云传播活动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共享”和“开放”两种机制;云传播活动以云服务为媒介;云传播的过程是在云端协作完成的。云传播的这三个性质可以作为判定一种传播活动(或现象)是否属于云传播范畴的标准。
二、云传播的实践发展
当前,云传播的概念和理念逐步被业界所接受,“云传播”已经成为业界讨论媒体融合战略和策略的“高频词”之一,云传播的实践发展也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
(一)打造一流的云服务平台
打造一流的云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与通信设备提供商、新媒体智能终端提供商和新媒体应用平台提供商的转型发展目标。华为、联想、浪潮等信息与通信设备提供商已全部推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致力于为第三方提供计算资源服务。如华为云提供的计算服务产品包括弹性云服务器、加速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备份、云容器引擎、裸金属服务器、弹性伸缩服务、镜像服务和专属云;浪潮的“云海 IOP”是一个开放的云平台产品,能提供基础资源服务、大数据服务、关系数据库服务和应用中间件服务等多种云服务。
+
(二)传统媒体与云服务的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与云服务的深度融合逐步成为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方向之一。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央级的媒体已建立自身的云平台,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和“人民号”、新华社的“现场云”和“媒体大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私有云平台”和“全国智慧县级融媒体平台”;二是各省已推出融媒体云服务平台,如“芒果云” “长江云“七彩云”和“津云”等;三是地方媒体借助中央媒体或省级媒体的云服务平台,已推出丰富多彩的融合媒体产品;四是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借助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搜狐号等公众平台每天能生产海量的原创内容。
+
(三)借助云服务开发和推出自己的应用产品
新媒体应用产品开发者借助“云原生”应用平台可快速开发和推出自己的应用产品。新媒体应用产品开发者接入微信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字节跳动小程序、钉钉小程序等“云原生”开发平台,可快速构建“云原生”应用,无需管理基础架构,能直接在电脑端、移动客户端等多终端运行。据“即速应用”发布的《小程序2019年行业年中增长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8月,微信小程序总量达236万,微信小程序累积用户量已达8.4亿,月活用户突破6.8亿。
三、云传播的发展趋势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加速了人类活动向云端迁移的发展趋势,云生活已成为常态,云传播也逐渐呈现出各种发展趋势。
+
(一)云端化趋势
“云端化”是人类传播活动不断向云端转移或迁移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传播内容的“虚拟化”和云端存储、传播过程的云端协作、传播媒介的云端“接入”。具体实践中,一般是社会物质资源借助第三方的云服务平台实现社会物质资源的数字化和虚拟化,将社会物质资源转换成可在线获取的云服务。
【案例】如武汉“火神山”医院借助“华为云”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能实现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外科手术等功能。另如上海首个公立互联网医院“徐汇云医院”能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在线服务模式,将实体医院的功能迁至“云端”。病人通过视频看医生,医生在线开具处方,药品当天配送入户,患者也可以根据“云处方”在全市600多家与“云医院”签约的药房使用医保卡取药。
+
(二)平台化趋势
平台是聚集和承载云端化社会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基础设施,平台化就是云端化的自然结果,平台化伴随着云端化。平台是人们彼此连接和获取信息的工具,是充满能量和价值的生态系统。平台化的结果就是人类社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集中于若干超级平台。
【案例】如华为移动服务云平台和谷歌移动云服务平台能聚集海量移动应用和智能终端用户;脸书(Facebook)、微信、微博、抖音、钉钉等社交网络平台能聚集用户关系和内容,同时借助其开放平台能汇集海量的应用。在疫情期间,能为政府、企业、学校提供“云会议”服务功能的“WeLink”、“Zoom”成为平台的新秀。
+
(三)泛在化趋势
泛在化是云传播活动或现象逐步呈现出的“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发展趋势。 “泛在化”是人类社会在传播行为层面的变革性特征之一。“泛在化”具体表现在服务的泛在性、连接的泛在性。服务的泛在性是指云端信息资源或物质资源“无处不在”,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或物质资源。连接的泛在性是指云传播能真正实现万事万物“互联互通”,能将一切变成可远程访问的云服务或云应用,让“连接一切”成为可能,能有效提高人类社会运行的效率。
【案例】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管理中使用的“健康码”,本质上是公民与政府、社区和企业之间的“连接器”,能让政府跟踪和隔离各类人员,能让社区和企业随时随地查看人们的健康状况信息,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场景、人与未来的连接。
+
(四)社交化趋势
社交化”就是社交网络逐步成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场景的连接器的一种发展趋势。“社交化”是人类社会在传播行为层面的变革性特征之一,主要考察云端的资源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的。
【案例】例如深圳市是全国首个疫情期间凭“码”出行的城市: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深i您”可自主获取“健康码”,获得就可凭“码”出入社区、办公口和交通口。
+
(五)智慧化趋势
“智慧化”是以智慧的挖掘和分享为主线的云传播活动发展趋向。在实践中,智慧化表现为云传播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具体内涵包括传播内容的智慧化和传播过程的智能化两个方面:
1.传播内容的智慧化就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弥补人脑某些能力的有限性,帮助提高人的判断力、决策力。如“华为云”推出的新冠病毒基因自动化鉴定云平台,能为病毒检测鉴定、高通量测序、样本搜集和处理等提供高效的服务平台。
2.云传播过程的智能化主要是指云服务或云应用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目标终端状态进行智能感知,在智能计算的基础上,试图实现对目标终端的智能控制,或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云传播平台发展的关键因素
+
(一)数据开放是云传播的基础
云传播时代,数据源的开放至关重要。在此次新冠肺炎事件中,政府部门掌握着最全面的病例数据并及时对外发布。但是数据发布不等同于数据开放,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保障知情权,让公众对数据有所了解;而后者的目的在于让数据能被公众及第三方机构所分析和利用,发掘数据价值。
只有真正实现数据开放,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原始性、及时性、易获取、可机读、非歧视、非私有及免授权等8项原则,才可以进一步保证云传播的效果,使得数据利用者能灵活运用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
(二)资源共享构建全方位信息聚合
云传播是一种基于共享机制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网络中的节点仅通过访问云平台中存储的“同一份”信息,就可以完成信息传播活动。因此。通过资源的汇聚整合,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单一媒体报道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利用云传播平台将多种来源的信息集中于同一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专业新闻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内容优势,借助拥有巨大流量的云传播平台实现广泛传播。同时,媒体资源的共享能够优化用户体验,用户可在自己常用的平台获取信息,而不用去安装多个应用,从而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
+
(三)用户生成内容形塑云传播新景观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云传播平台给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议题提供了展示机会,以生活化的视角,展现疫情期间的普通人生活面貌。不同于传统媒体较为宏大的叙事结构,用户生成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人情味,更易引发情感认同。研究也表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的情绪会影响我们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短视频这种兼有视觉和听觉的独特媒介,人们可以快速“捕捉”他人在短视频平台所发表的内容和情绪。
+
(四)平台互联互通助力云传播模式发展
互联网领域的垂直化、细分化,形成了海量的“信息孤岛”,而互联互通是连接这些“孤岛”的桥梁,从而构建起一个虚拟的“整体”,实现信息资源的云上自由组合与流动。此次疫情期间的平台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企业子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如腾讯早已全面启动云传播战略,打通各项应用,实现内容共享、权限互通、用户互联。在疫情期间,“术业有专攻”的子平台贡献各自优势资源,帮助主平台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二是跨平台之间的合作共享。商业性云传播平台与其他优势平台开展合作,丰富本平台资源。例如通过与各医疗机构、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用户能线上问诊以及线上购买防疫物品,不仅可以避免线下人员流动造成的传染风险,还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便捷的服务。连接、开放与合作是互联网精神所在,亦是云传播平台运营的关键性要求。
五、云传播的未来影响和发展前景
+
(一)未来影响
随着云传播的发展,云传播活动和现象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治理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云传播时代的数据要素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云”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在云传播环境下,社会生态系统、市场生态系统、政府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在云端被数字化记录和存储,人类生产和传播数据的巨大潜能将被彻底释放,数据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型战略资源之一。
2.云传播时代智能社会将成为信息社会的新形态。云传播时代,可感知的智能设备遍布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智能社会”逐步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所谓智能社会是人们在无处不在的智能应用平台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新型社会结构形态,是感知设备连接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也是机器、人、网络和物体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的智能系统。在智能社会中,智能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开展社会交往、社会交易、生活娱乐和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的主要平台。
3.云传播将给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带来全新挑战。云传播连通境内境外的海量数字平台,进而可以打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孤岛”,虚拟化的社会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能在云端跨境传播,但大规模数据泄露引发的隐私安全和政治安全问题,正在给全球网络空间的治理带来全新挑战。
+
(二)发展前景
在未来,专业化媒介组织,政府和企业组织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云传播模式,云传播的未来发展具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广阔前景。
1.智能新媒体将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向。人随着云传播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云传播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全面变革现有新媒体的各个层面,能催生智能新媒体的诞生,将为专业化媒介组织的转型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这些能力的关键。面向海量数据的复杂算法运行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算力是实现智能新媒体的保障。如“阿尔法狗”(AlphaGo)之所以能战胜棋类顶尖高手,就是依靠一千多万棋谱数、深度学习算法和强大的算力。
2.政府和企业的组织传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云传播模式。在未来,“云政务”和“云企业”作为实体政府和实体企业的“虚拟组织”将普遍存在。其中,“云政务”是以政府专有云计算中心或第三方云计算中心为支撑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和治理模式的统称。未来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借助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将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搬上云端,建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云企业”,无须硬件投入,搭建“云上网络”可将不同区域的员工连接成一个整体。企业数据可存储在“云数据库”,能实现云端数据共享。
3.全球化将进入云传播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的航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人员、资金、物资为内容的全球化似乎全面放慢了脚步。但另一方面,云端的全球化互动交流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 “云”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新型基础设施。远程办公模式成为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办公的“常态”。如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在云端召开特别峰会;2020年3月27日,联合国举行视频通报会,向193个会员国通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七、云传播在疫情报道中的应用
+
“云”报道:创新生产实践,提高传播效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运用云传播的理念和云平台技术服务于疫情报道,多平台、多渠道、多介质地发布新闻,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的主流媒体与其他云服务平台联动,如微博、微信、抖音、腾讯新闻、今日头条、Bilibili等进行的内容协同生产与全覆盖分发。内容协同生产方面,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传统媒体与快手、VUE、二更等短视频平台合作打造的《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内容分发传播方面,包括央视新闻在央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播出的24小时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等。通过借助他云服务平台和社交网络的传播力量,专业媒体的新闻报道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二是中央媒体自身作为平台的提供者,通过自建的云平台,自上而下把地方媒体接入进来,进行联动报道。比如,人民网、人民视频打造的《人民战“疫”》直播节目,融合了全国75家媒体、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参与出镜连线,251家平台参与联动直播;新华社服务全国媒体的“现场云”新闻在线生产系统、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在满足内部需要的同时,均向地方媒体开放。
三是主流媒体推出的陪伴式社交产品“慢直播”,经由用户的实时参与而推动形成现象级传播产品。从“央视频”客户端于2020年1月26日率先推出的《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到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慢直播|武汉公益志愿者车队抗疫专车日记》,再到“央视频”推出的“云守望:见证此刻,期待春暖花开”为主题的武汉城市景象“慢直播”,都是由于大量网友的在线实时互动、参与讨论,才共同促成了“慢直播”从一项接入平服务云台的简单技术行为向一个完整作品的转变。
+
新闻众包:携手用户,实现协同创新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无法深入第一线的新闻现场,特别是视频内容的拍摄也因此受到很大制约,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媒体必须进一步利用云平台展开报道实践,将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UGC)与专业媒体生产的内容(PGC)结合起来做好疫情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媒体纷纷开展跨平台合作,与抖音、快手等更具社交媒体属性的云平台携手,一场采用“众包”方式进行内容组织和生产的新闻实践就此展开。
【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融媒体系列短视频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为例。该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与总台新闻中心、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快手、二更、VUE 等短视频平台深度合作,并向有潜力的视频作者定向邀约,专门定制,以抗“疫”中的医护人员、军人、快车司机、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疫情亲历者为主角,采用Vlog(视频日记)的形式讲述抗击疫情的故事。
+
上下联动:中央地方合作,充分整合资源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央主流媒体不仅积极与其他云平台展开合作,同时也加强自身作为平台提供者的服务功能,通过自建的云平台将地方媒体接入进来,进行联动报道。
【案例】人民网“人民视频”自2020年1月24日推出了全国第一档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主题的网络直播节目《武汉时间》(后更名为《人民战“疫”》),节目每天16时播出,联动人民网湖北频道和前方报道组,直播疫区最新情况。据统计,全国共有75家媒体、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参与出镜连线,251家平台参与联动直播,共直播中央省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133场,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云平台的共享功能。
+
慢直播:用户参与,强化报道影响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一种不同于传统直播节目的“慢直播”产品引发了关注。2020 年 1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产品,24小时不间断地呈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直播中没有主持人,也没有解说字幕。这一直播形式迅速吸引网友前来围观,据统计,节目共吸引上亿人次在线观看,巅峰时刻更是有超千万人同时在线。
+
数据挖掘:初步应用,尚待深入开发
尽管大数据资源在云端的采集、存储和挖掘一直被认为是云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类云平台产生的大数据尚未被充分纳入媒体的新闻生产环节中,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仍大有可为。
【案例】一些专业自媒体主动抓取内容并展开分析的数据新闻则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比如微信公众号“RUC 新闻坊”的报道《1183位求助者的数据画像:不是弱者,而是你我》,利用大数据为新冠疫情的求助者画像,在网络中产生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昆.“云传播”时代的新景观[J].新闻与写作,2020(06):1.
[2]李嘉卓.云传播的跨越式发展[J].新闻与写作,2020(06):4.
[3]李卫东.云传播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机遇[J].新闻与写作,2020(06):5-13.
[4]赵子忠,付姝姣.“云生活”的场景传播[J].新闻与写作,2020(06):14-20.
[5]吴晔,王琦,李小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商业性云传播平台的信息与服务[J].新闻与写作,2020(06):21-28.
[6]陈敏,张志安.报道在云端:新冠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J].新闻与写作,2020(06):29-34.
主编:羽生生
编辑:猛犸
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
点开爱传播公众号,在微信输入框输入“真相的先来后到”,即可领取今日份答题模板!
当然,答题模板只是一个基础、垫脚石,完整的答题还是得靠大家来努力扩充!我们明天再见!
第一次论述训练已经开始
你还不冲刺一把吗?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往期好文👇
赠书福利 | 北大教授限量签名新书免费送?知识和追星我都要!
参考书里没有的高级理论,送给拼高分的你!
和腾讯微博一起死掉的,还有我的初恋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1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