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陈力丹、彭兰论文中梳理专题,才是做专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八月中旬啦,想必有很多同学已经着手整理专题了,不知道大家做的还顺利吗?记得小编自己做专题的时候,处处碰壁,做了很多无用功,也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复习时间,那时候就想,如果有人把做好的专题送给我就好了。但想法可以偷懒,行动可不能偷懒。专题,还是那句话,必须得自己做。


那自己梳理专题应该怎样做呢?当然是看大佬们在关注什么啦!上知网一逛,就发现陈力丹老师、喻国明老师已经为我们指好了方向,马新观、媒介融合、算法等专题呼之欲出。所以,根据大佬们今年上半年的论文,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这十大专题:分别是马新观、媒介融合、短视频、人工智能、VR、新型主流媒体、算法、银发数字鸿沟、国际传播和舆论。纯干货,可即食。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真题导航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论述题,北京大学334,2019)

2.你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什么?(简答题,郑州大学334,2020)

3.如何理解马新观,如何继承和发扬马新观(论述题,南航440,2020)

4.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辩证法,坚持对立统一原则对新闻工作者做出了哪些要求。(论述题,新疆大学440,2020)


0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形成的关于新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认识论、新闻价值论、新闻方法论的统一观念,从根本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广义)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新闻"的系统看法。


0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国家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1)明确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属性、定位、工作宗旨。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2)明确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明确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真实性原则。

(4)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03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挑战(核心知识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力量,原有的社会传播格局被打破,新的传播生态逐渐成长,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业态层出不穷,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与挑战。


(1)真实性要求与虚假信息泛滥之间的冲突


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网络媒介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互动性、多媒体的特点,使得它在揭示新闻事实的真相过程中具有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技术的自由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互联网空间中谣言与假新闻肆意蔓延,在所谓“注意力经济”的导向下,使得部分网络新闻盲目追求猎奇、吸引眼球,丧失职业操守。


(2)舆论阵地要求与新传播格局之间的冲突


大众传播时代,传播媒介在新闻信息传递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而受众更倾向于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网络媒介的出现则为民众扩散自己的声音提供了一种共享的、即时的沟通平台,形成平行网络化的信息互动呈现格局,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权力在新场域从权威向大众进行让渡,带来了整个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


(3)人民性要求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冲突


新媒体时代开放交互的网络平台创造出了多元化的公共讨论场域,为人民诉求的表达提供了更多途径,但在商业逻辑的支配下,互联网对于技术门槛的限制使得每个个体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不均等,拥有绝大部分信息资源的一方可以垄断舆论甚至迷惑大众,网络信息的传递和意见的表达却要受到技术和资金的制约,使得民众的参与感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04.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和发展(核心知识点)


(1)创新话语表达体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其生命线就在于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在新媒介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下,新闻工作者仍然要做好“喉舌”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2)创新新闻报道方式,维护受众主体地位


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必须始终意识到自己承担着联络人民、动员人民的重要责任,在不断实践中挖掘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给予他们发声的机会,并培养他们发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3)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来都不是封闭保守的,根据新的时代特点不断调整具体要求是其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题中之义。


除了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点,从丹爷的论文也可以看出,《新莱茵报》、列宁的《火星报》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所以,大家可以按照前文知识点梳理的框架,一一整理这两份报纸的考点哦~



二、媒介融合




真题导航

1.从国家高度论述媒体融合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山西大学,论述题,2021)

2.如何进行媒介深度融合(论述,南昌大学440,2021)

3.我国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和举措。(简答题,清华大学,618,2021)

4.为推进媒体融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做了什么建设和哪些工作(湖南大学,论述题,2021)


01.媒介融合是什么?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教授普尔提出,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媒介发展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


02.媒介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在此,我们借鉴黄楚新老师发表在《人民论坛》上的论文《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特点、问题及趋势》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与热点聚焦


(1)由上至下打通融合各个关节,县级融媒发展瞩目

(2)存量市场引发内容深度竞争,融媒产品持续创新

(3)平台聚合互动激发融合活力,平台服务属性日显

(4)智能交互引领内容生产升级,高新技术日益普惠

(5)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生存空间,跨界融合普遍开展

(6)监管强化整肃网络传播环境,良性生态持续生成


媒体融合问题分析与传播影响


(1)体制机制束缚仍在,持续变现路径待探索

(2)媒体分发平台过剩,入驻平台自主程度低

(3)短视频囿于娱乐向,自媒体劣币驱逐良币

(4)融合水平差异明显,县级融媒发展盲目化


对策建议与态势展望


(1)加速资源合并整合,深化体制改革

(2)追踪用户需求变化,重视长尾需求

(3)发力内容优势深耕,拓展技术应用

(4)完善内容产业链条,消弭产业边界

(5)监管完善自律增强,完善评价体系


03.推动媒体融合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1)媒体融合应该以非内容、跨行业要素的连接整合为其发展的主流融合模式


(2)未来媒体的发展必须基于开放性范式才能将互联网技术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为我所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引领潮流的主流媒体


(3)未来专业媒体的功能和价值凝聚的重点应 从直接的内容生产转型为内容生产提供数据与技术的支持者,新技术、新功能、新形式与新空间的开拓者以及从全社会的高度上为传播的总体平衡提供支持的保驾护航者。(喻国明 2021)



三、短视频




真题导航

1.短视频(名词解释,郑州大学440.2020;名词解释,中央民族大学,334,2021;名词解释,上海大学,847,2021)

2.简述网络短视频的类型和特点(简答题,暨南大学707,2019)

3.短视频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简答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34,2020;论述题,西南大学629,2020)

4.短视频平台发展的现状(简答,南大334,2021)


01.短视频是什么?


 SocialBeta网站对短视频的定义是“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 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它融合了 文字、语言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 的表达、沟通需求,满足人们展示与分享的诉求。


02.短视频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1)短视频平台的“底层化”和直播业态的“标配化”


随着“5G+AI”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越来越凸显出“底层性”特点。“底层性”不仅体现为用户规模的普及化,也表现在内容创作的全民化,很多网民使用短视频和剪映等衍生工具能轻松拍摄并剪辑 出优质的视频内容,“拍个抖音”的行为已成为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5G+AI”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发展,直播将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标配 和“承重墙”。有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上直播用户的消费能力要高于非直播用户,而5G网络环境下直播所拥有的更广泛应用将拉动平台业务和 信息消费迎来新的增长。


(2)短视频面临用户时长争夺、终端形态变化和业务纵深化的挑战


随着5G网络商用化的成熟,中长视频播放卡顿、大流量资费偏高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中长 视频的潜力将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长视频将成为新业务的“风口”,长短视频原有的用户时长争夺态势可能出现新的转折。


同时,智能终端出现的新变化将对未来短视频业务的展现方式、使用习惯和核心功能等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平台需要根据新的变化提供与终端相匹配的高质量内容和服务。


在 5G 商用的中长期和万物互联的环境下,短视频还会面临从“注意力争夺”转变为“纵向深化产业链价值”的挑战。这个挑战,需要平台能提升垂直技术与服务能力,深度满足特定领域的特定需求,并基于内容和数据优势提供体系化的深度信息和服务。


03.短视频存在的问题


(1)用户过度异化


梅尔文.德弗勒曾经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高级趣味内容、低级趣味内容、无争议内容,其中传播面最广的为低级趣味内容,用户在泛化的娱乐内容中被即时满足“涵化”成为单向度娱乐的用户,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


(2)内容良莠不齐


抖音上的内容多数是属于UGC的范畴,即用户生产内容,由于用户本身的资金能力有限加上缺乏专业素养,虽有部分优秀内容,但多数内容称为“工业废水”。


(3)盈利模式不成熟


互联网时代下的粉丝经济虽然打破二次售卖模式的局限,通过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来打赏变现,但是用户的注意力依然是争夺的资源。根据施拉姆的媒介或然率公式,用户在观赏视频时付出的努力是较少的,因此用户粘性不强,容易流失,盈利模式也亟待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04.破解之策(how)


(1)短视频商业模式的再创新


流量转化方式的单一是短视频商业模式探索的一个天花板,一直遵循“内容的生产——流量的收割——流量的转化“这个原则。面对资金等问题短视频流量转化要遵循三板斧原则:平台分成、电商、做广告,真正赢得市场与利润。


(2)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在美拍的原创视频榜单中,papi酱今年1月份还能排到第2名,但6月份已经下降到第35名。模式的固定使papi酱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进而造成了流量留存的困难。而短视频平台必须垂直深耕,打通平台精品内容,用有趣、有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吸引用户。


(3)走向社交化的新方向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短视频的迅速爆发显示了社交媒体已经从文字——图文,来到了视频社交时代。短视频基于关系的视频社交,无论对于用户的内容消费还是作为社交载体都体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从更长时间来看,视频社交也将是用户更为青睐的社交形式,可以说走向视频社交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四、人工智能




真题导航

1.请简述智能媒体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简答题,上海大学,874,2021)

2.请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的看法(论述,厦门大学440,2021)

3.人工智能对网络传播的影响(简答,华中科技大学334,2021)

4.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论述题,上海大学,334,2021)


01人工智能的定义与特点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其特点有

万物皆媒:过去的媒体是以人为主导的媒体,而未来,机器及各种智能物体都有媒体化可能。

人机合一:智能化机器、智能物体将与人的智能融合,共同作用,构建新的媒体业务模式。

自我进化:人机合一的媒介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机器洞察人心的能力、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互为推进。


02.人工智能给新闻媒体带来的变化或影响


生产端:迈进自动化门槛,带来新的传播速度。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主要依靠专业机构和新闻记者(PGC)。进入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不再是职业媒体人的专属,受众也开始自主或众包生产内容(UGC)。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机器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新闻生产实现的一个新突破则是“机器人写新闻”(CGC)。


所谓“机器人写新闻”,实际上是一套程序算法,通过垂直领域开放平台的接口或平台授权,机器人可以快速抓取、生成、发布和推送资讯。尤其在证券交易、体育赛事、地震信息等方面,机构网站提供信息接口,机器就可快速抓取而后生成并推送新闻。


分发端:形成新的分发机制,打造个性化阅读。


智能分发和个性化推荐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内容分发环节的变革。过去,无论是报纸版面还是门户首页,主要由编辑根据新闻价值和媒体定位来筛选稿件,考虑的是大众的普遍需求,而非用户的个体兴趣。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开始采纳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兴趣推荐”模式,即基于用户阅读新闻的倾向性和个性偏好,通过算法为不同的用户推送和呈现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分发机制为内容与用户间的匹配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方式——让内容主动“找到”对它感兴趣的人。


接收端:改变传统阅读方式,打造新的阅读体验。


运用人工智能,新闻呈现方式可以更加互动化,可以尝试做出智能化的交互体验。皮埃罗·斯加鲁菲在《2017 未来媒体报告》中就曾预言,未来的新闻是用来体验的,而非仅仅用来阅读。近年来,随着语音识别、语音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外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语聊机器人”产品,比如苹果“Siri”、微软“小冰”和百度“小度”等。不少媒体也将此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推出智能新闻机器人。


03.案例积累


(1)2006 年,美国的汤姆森公司就利用计算机程序完成了金融方面的新闻写作。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腾讯“dreamwriter”、今日头条“张小明”、第一财经“DT 稿王”等机器人新闻写作应用。2017年8月8日晚四川九寨沟发生 7.0 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人就用时 25 秒写作发布了地震快讯。


(2)美国数字新闻网站Quartz旗下的Quartz移动新闻客户端,其APP界面打开后就出现一个聊天窗口,Quartz会以聊天的方式向用户推荐新闻,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点击了解详情,或者通过窗口下方的选项与 APP 进行互动和追问,这个过程中不时还会穿插各种有趣的表情包。聊天式新闻大大提高了用户黏度,用户停留的时间变长了。


目前,国内媒体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应用。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两会期间上线的两会知识机器人“小端”、新华社的“小新”和光明日报的“小明”等。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与机器人实现文字和语音交互提问,并获得相关回答,类似的技术运用将新闻从传播变成了对话,把过去单纯的“看新闻”“点新闻”变成了“问新闻”“答新闻”。



五、VR/AR




真题导航

1.简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简答题,中传334,2020)

2.新闻生产中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风险(简答题,清华大学618,2020)

3.有学者提出:虚拟是多么让人沉醉的向往,它可以带来快感,创造邪恶,它与善和恶都无关,它不该属于现代社会任何一种观念。结合实践以传播伦理对此进行分析。(论述,华南师范大学440,2021)


01.VR是什么?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即虚拟现实。该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1993年,G.Burdea和P.Coffet提出了VR的“3I”特征,即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


02.VR新闻


VR技术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催生了VR新闻的诞生。VR新闻是指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在新闻领域创造出的一种新闻形态,具有沉浸式、多感官、交互性、非线性叙事等特点。与传统新闻以提供报道内容为主相比,VR新闻更注重提供新闻体验。


03.VR新闻面临的挑战


(1)现实与虚拟的博弈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提到,新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真实,二是新鲜,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一个业务问题,也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


当用户在这种虚拟环境中佩戴VR设备时,在直接的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的影响和冲击下,从而产生很强的沉浸感。通过这种沉浸感,VR新闻的报道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第三人效果”的藩篱,使每一个受众都转变成为“第一人”。这种视角的转变,极大地增强了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感知。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则会致使观众沉溺在超真实的“表象”中,难以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这会造成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愈发模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新闻理念中的真实性。


(2)隐私泄露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革新,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俨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随着VR技术的发展,无疑是催生了隐私泄露的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传播学教授Kathleen Bartzen Culver警告说,“隐私问题是虚拟现实新闻目前最大的伦理考量”。


04.案例积累


(1)十九大召开前夕,光明网推出了“VR虚拟体验‘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人们即使不到现场,也可自由选择不同场景和角度,观看和感受到现场展览现场的热烈气氛以及我国过去五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2016年的“两会”期间,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在内的媒体,也是充分运用VR技术,制作了包括《VR带你进会场 政协大会这样开幕》、《政协新闻发布会VR实况》等多部VR新闻作品,以全新形式传递了“两会”信息。



六、新型主流媒体




真题导航

1.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简答题,北京大学传播学,2020;分析,云南大学440,2021)

2.新型主流媒体的内涵与特征(简答,武汉大学440,2021)

3.主流媒体如何加强引导力?(论述题,兰州大学334,2020)

4.新型主流媒体怎么提高竞争力(论述题,西南财经大学334,2020)


01.新型主流媒体的定义与特征


从内涵上看,指具有先进的传播技术,现代化的平台和融媒体渠道,运用多种传播形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媒体,具有较强的舆论影响力和竞争力。从外延上看,既包括以传统媒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媒体机构,无论是广播电视集团,还是报业集团。


其特征有

(1)兼具新兴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功能与属性

(2)拥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3)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


02.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很多主流媒体在“两微一端”方面都做了尝试,但收效有限。“两微一端”之所以给媒体带来的收益非常有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很多媒体在“两微一端”发布的内容与在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并无二致。其次,一些媒体通过“两微一端”的内容和服务创新聚集了一定规模的用户,但却没能有效利用这些用户资源,其价值自然难以彰显。


(2)建设区域性生态级媒体平台面临着资金匮乏、技术缺陷等问题,更严重的问题还包括媒体经营理念的落后,缺乏体制机制的支持等。


03.新型主流媒体未来发展建构路径


(1)坚持大融合的发展路径


所谓大融合,就是跨行业的整合与发展,运用媒介逻辑、媒介模式和媒介的机制为各行各业的线上重构提供媒介方案,起到促进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2)内容领域开放模式的选择


在我国,内容领域一直属于意识形态的敏感领域,传统主流媒体无论是市场发展的过程,还是与资本结合的过程,乃至互联网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存在相对的封闭性,以至于媒体自身所能整合的资源在当下内容生产的社会总量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因此,要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就要着力解决封闭模式的问题,而这种由封闭模式转型为开放模式的关键在于包括体制机制在内的制度创新。


(3)传统主流媒体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提供服务


在未来的社会运作中如果没有数据作为标准配置的内容、产品和服务,就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掌握好数据资源,提供好的算法,可能是未来主流媒体扮演好自己角色更加重要和关键的位置。同时,新型主流媒体要成为全社会信息传播健康有序发展的平衡者和守护者。


(4)牢牢做实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发挥的价值基础——赢得人心红利


实现的路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内容服务实现关系资源的整合,掌握圈层和营造粉丝;二是借鉴小程序模式实现基于场景的价值引领。


这篇文章有更详细的新型主流媒体知识点梳理哦

必考!李良荣为它改书!喻国明为它发C刊!!



七、算法




真题导航

1.算法新闻的内涵与特征。(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440,2021)

2.分析说明算法推荐的利弊(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617,2021)

3.理想中的智能推荐算法是什么。(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334,2021)

4.谈谈对算法新闻的看法(论述题,上海交通大学,440,2021;简答,苏州大学440,2021)


01.算法是什么?


在计算机专家看来,算法是“一种有限、确定、有效并适合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通俗地说,今天的算法可以看作是用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基于数据分析、面向特定目标的一套指令或方案。算法即是规则,它不仅确立了机器所试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指出了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在人们的信息获取中,推荐算法成为了信息过滤的一种重要手段。


02.算法对人及社会的影响


(1)影响人的认知与判断、决策


从内容或产品推荐角度看,作为中介的算法本身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过滤器,这种过滤在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的同时,也可能局限用户的视野。对于个体来说,当他接受算法推荐的内容、产品时,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借助算法作出判断与决策,也就是把对内容与产品的价值判断建立在算法的评价上。


(2)深入影响人的社会位置


“在算法决策中,个体被赋予一种新的身份,即‘算法身份’,一旦将个体算法身份贴上某种易于被歧视的标签,就会产生双重累积劣势。”人们往往因为自身的身份和原有的社会位置等,而被决策算法打下某种标记,原来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往往会获得有利的标记,因而有获得更多资源和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而原来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则因标记而处于更不利地位,从而失去就业、获得投资等相应机会。


(3)人的劳动被算法隐性控制


平台算法之所以能对人们的劳动产生直接的控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台将劳动者与消费者直接连接,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反馈、评价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结果可以直接量化,并成为评价劳动的主要指标,而这是算法最适合做的事。


(4)强化对人的监控


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算法可以进一步对个体进行计算,从而发现数据背后个体的更深层的秘密,并以此对其进行控制。算法对人的控制是全程的控制,人们的每一个活动和行为都可能成为当下算法的依据,也会累积起来影响到未来的算法计算结果。在外部力量通过算法等强化对个体的控制的同时,个体自身在数据和算法的导向下,也可能会在自我传播或社会互动中强化自我审查。


03.算法素养是什么?


算法素养(algorithmic literacy)是指媒介使用者在面对算法时的认知、知识、想象和可能采取的策略。算法素养就是要培养人们与算法的共存能力。从长远来看,算法素养的培养有很多具体目标,但有两大基本面向会贯穿始终,那就是算法社会所需要的思维培养和风险教育。


思维培养强调,算法的全面应用,为人们理解与运用计算思维提供了契机,这种思维也会成为算法素养的基础之一。在更基本的层面上看,算法思维也是一种数据思维,即用数据来描述、解释客观或主观对象、关系以及过程等。


风险教育则是指帮助人们认识算法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防范、对抗风险的能力。帮助人们认识这些风险,提高反囚禁能力。


对于彭兰老师的算法专题,这里有更详细的梳理

彭兰连发3篇论文!这可能是你没了解过的算法!



八、银发数字鸿沟




真题导航

1.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1)从数字鸿沟的概念出发,分析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为何日益凸显。(20分)(论述题,北京工商大学,440,2021)

(2)从传播学的角度,如何缩小、改善、提供建议。(20分)(论述题,北京工商大学,440,2021)

2.谈谈老年人的“数字生活”特征。(简答题,山西大学,334,2021)

3.老年人在疫情期间很难学会使用健康码。技术发展是否会加剧数字鸿沟?我们该如何帮助在数字鸿沟中“被数据遗忘的人”?(30分)(论述题,同济大学,615,2021)


在整个社会都被数字化包裹的时候,有些群体被悄然拉下。老年群体的数字化使用障碍,体现出老年群体在数字媒介时代与年轻人的代际断裂和较难弥合的“数字鸿沟”。这些使用障碍,在彼得·米尔伍德(Peter millward)看来,就是“银发数字鸿沟”,即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认知能力有限、受教育水平大相径庭、精准为老服务程度低、社区环境和管理缺乏年龄意识等现实原因,即便有一部智能手机,老年人也面临着出行不易、就医不便、交往不畅等“数字融入”障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彭兰,2020)


01.银发数字鸿沟的解决措施:数字反哺


面对这种代际鸿沟,年轻人可以进行“数字反哺”


“数字反哺”指的是年轻世代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对年长世代的教辅行为。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是互相依存与制约的一对概念,因此,它们的概念维度具有天然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这两个概念又有各自独立的理论源泉,前者来自传播学而后者来自社会学,因此,互相对应的维度下的概念内涵会有所区别。周裕琼借鉴传播学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提出数字代沟的三个维度:接入沟、使用沟和素养沟。与之相对应,数字反哺也应包含有三个维度:接入反哺、技能反哺、素养反哺。


02.数字反哺的特征


“数字反哺”在现代家庭中主要呈现以下关键特征:


(1)反哺内容上,呈现出由器物向观念的扩散过程,但多数家庭主要集中在器物层面上,即新媒体知识、应用技能等;


(2)反哺场景上,长辈向晚辈主动请教、长辈无意识受到影响同时存在,二者的比例与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双方心态、需求紧密相关;


(3)反哺效果上,反哺效果多短暂,且需要晚辈重复教学,一次教学结束后其效果往往造成长辈对新媒介态度的二次改变(强化+或拒绝-);


(4)反哺主体上,“数字反哺”本身可以被看作一个人际传播的过程,晚辈为传者,长辈为受者,在这一关系中受者对传者的依赖性强,但受者也可以选择其它信息源(如同辈、工作场所里的年轻人)。


03.影响数字反哺的两大因素


数字反哺受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就个人因素而言,包括:(1)常见的人口特征:亲子单方或双方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2)影响亲代新媒体采纳与使用的主观感知:对新媒体特征、流行程度和需求的感知等(3)亲子两代的心理期望:子代的反哺意愿以及亲代的接受意愿等。


就家庭因素而言,研究者强调成员居住距离(比如共同居住能创造更便利的反哺条件)、家庭沟通方式、家庭交流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亲子关系对数字反哺的影响。总体来说,家庭越和谐,反哺越深入,而另一些研究也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互为因果,即反哺越深入、家庭越和谐


04.案例积累


(1)2020年8月,黑龙江哈尔滨,一名老人因没有手机扫健康码,遭到公交车司机拒载和满车乘客的愤怒谴责。民警赶到现场后,对老大爷说不扫码不让坐公交车,将老人带离。


(2)湖北广水,一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中国农业银行一网点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期间,因为需要进行人脸识别,家人只好将行动不便的老人抱起来,使其膝盖弯曲,双手撑在柜机上,勉强完成人脸识别。




九、国际传播




真题导航

1.疫情下,面对美国的抹黑,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困境以及改进方案。(论述题,北京印刷学院,334,2021)

2.媒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论述,湖南师范大学717,2021)

3.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从国际传播视角,如何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论述题,北京外国语大学,440,2021)


01.国际传播是什么?


国际传播(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国际传播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所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行为,例如双边会谈、地区间峰会以及其他相关事务。广义的国际传播活动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狭义的国际传播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开而兴起的,在大众传播基础上所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例如开设国际广播电台,向其他国家发送广播节目等。


无论是广义的或是狭义的国际传播,都包括两个部分:由外向内的传播——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民众;由内向外的传播——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


02.国际传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中国与外部世界话语体系差异。长期以来中国和西方世界处于不同的话语体系之中, 双方的概念、范畴和表述缺乏充分有效的融通和对接。在对外传播中目前对一些重大问题还没能给出“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有力解释。


(2)当代国际传播形势日趋复杂。转型和发展中的中国自身所具有的复杂、多样和多元, 客观上给西方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人以另一种解读, 这背后时隐时现地会看到某些种族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影子。


(3)故事讲述方式、手段以及知识和技能不足。


(4)传播渠道和传播能力有待提高。


03.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做好国际传播,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


(1)遵循指向性原则,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秉持的不同态度,精心设计并用心讲好不同的中国故事

(2)遵循普遍性原则,把中国故事进一步讲全面、讲深入、讲透彻

(3)遵循差异性原则,坚持用国际化思维来讲好中国故事

(4)遵循进取性原则,积极实施文化传播战略,在传播各种文化产品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5)遵循适用性原则,在全力办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6)遵循合作性原则,主动寻求国外知识界和文化界精英的帮助来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04.未来我国对外传播的重点


(1)把握时代节点,推进扶贫传播


首先阐释好扶贫理念:对中国扶贫传播而言,首先要建构具体、简洁并且能被传受双方理解、接受的理念——即“善于提炼标识性的概念”。在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理念的命名及其转译,避免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发生误读误译。


其次,讲述好扶贫故事。在内容层面,要进一步挖掘扶贫素材,以人为本,以故事为媒,使用“软包装、硬内核”的传播策略,将鲜活故事与创新经验相结合,规避直白的政策宣介和枯燥的数据堆砌。在渠道层面,主动试水新技术,多使用视频、直播、图片、H5等视觉传播的新形式,探索与海外媒体推进合作传播,动员与扶贫工作有关的多方主体一齐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出海”。


(2)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


一方面深化内生阐释。按照文化接近性原则,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受众的“期待视野”进行精心阐释、精准施策。另一方面深化外向传播。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广受国际舆论关注的“爆款”都是以产品思维和合作传播探索中国对外政治传播新路径的有益尝试。


(3)推进媒体融合,推动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技术融合,媒体内融合,媒体间融合,媒体外融合。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如“视频媒体”“沉浸媒体”和“智能媒体”。


(4)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道义感召力与灵活性


首先加强新闻发布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的体制机制建设;其次提升话语感召力和战术灵活性。在传播策略上,无需刻意突出媒体标识,而以第三方多平台、短视频碎片化的方式先行推广。


国际传播有更详细的梳理哦

官方发话这是今年重点!所有出题可能及答案都整理好了!



十、舆论




真题导航

1.新媒体的舆论、舆情与现实社会的舆论与舆情的关系?(论述题,东北财经大学,334,2021)

2. 谈谈当前网络舆情的现状与问题(简答题,南昌大学334,2019)

3. 网络传播下舆情的变化(要有数据,案例,及文献等支撑)(论述,广州大学847,2021)

4. 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 (简答题,山西大学,334,2021)媒体革新(技术发展)与风险社会下,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论述题,华东政法)

5. 网络赋权之下,个体公共舆论表达的力量强弱之变化。(论述题,南开大学,440,2021)


01.舆论的定义


舆论指特定群体或特定机构围绕泛公共议题以各种方式开展的关注、表达与聚集活动,体现出情感倾向的一致性。(郭小安 2021)


02.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存在问题

(1)舆论引导滞后

(2)舆情报道存在同质化现象

(3)舆论引导形式较为单一


03.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


(1)重塑媒介公信力,构建良好舆论生态


公信力是媒介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指标,关系着媒介的权威性,媒介的权威性关系着人们对该媒介的信任程度及对其所传播内容的认知度。


(2)拓宽传播渠道,提高媒体竞争力


拓宽主流媒体传播渠道的目的,在于使其能在第一时间回应舆情,抢占舆论制高点,这关系到舆论引导工作的成败。这要求主流媒体在热点舆情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核实消息源,跟进舆情动态,并采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以满足不同平台用户的阅读需求,及时与民众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调查和报道工作。


(3)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准确回应舆论诉求


在热点舆情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工作者要深入网络社会,主动挖掘并约见各方“意见领袖”,将他们作为与民众沟通、互动的桥梁,这有利于媒体获知民众最真实的想法,从而准确地把握舆论诉求,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大佬们上半年关注的十大专题考点啦,细看下来的小伙伴会发现,真题范围远超文章中涉及的知识点梳理,这也是小编的小心机啦,既然已经打好了样,大家也就知道专题要怎么梳理啦,只要是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放到一个版块中。所以,小编没有梳理的部分,就要交给大家去完成啦。毕竟,专题梳理,还是要自己动手哦!


点赞此文,私信任一小助手,即可免费获得论文包!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马克思恩格斯论著及传播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影响

[2] 喻国明.新型主流媒体:不做平台型媒体做什么?——关于媒介融合实践中一个顶级问题的探讨

[3] 喻国明.新型主流媒体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

[4] 喻国明.洞察中国视频产业的未来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5] 喻国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6] 彭兰.如何实现“与算法共存”——算法社会中的算法素养及其两大面向

[7] 张志安.平台社会语境下中国网络国际传播的战略和路径

[8] 郭小安.新媒体环境下对舆论核心要素的再思考


主编:羽生生

编辑:南北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奶狗E哥

耿直卷卷

中二早早

懂你知知


认真考考

暖心S妹

吃货胖胖

温柔可可


22级备考初期干货💪
看完东京奥运会就没事?这些考点极有可能会考!
“阿里女员工被猥亵事件”背后的另一重真相政治复习抢分指南,拿来吧你!

上万字!新传必考大佬整理,看这一份就够了!

新传高分答案长啥样?这些阅卷老师已给标准!

八月复习避坑指南,真羡慕你现在就能看到!

吃着林生斌、吴亦凡的瓜看奥运,这个七月有点忙!| 七月热点分析

分值高、必考、不会写?!别怕!公益论述批改出发救你!

吴亦凡被刑拘,一位“进狱系”爱豆的幻灭

一写评论就头秃?那是你不懂它的结构与语言!

新闻实务不是只考操作题,还有这些高频送分题!(上)

真的有这么多人买鸿星尔克、蜜雪冰城吗?

新传考研又要变天?除了50余个新增硕士点还有这些重大变动!

彭兰提的算法素养都没看过,敢说自己懂媒介素养?

听说上岸要整理30多个专题?这有现成的热点专题框架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背不下来中外新闻史吧?(文末福利)

你骂惨了吴亦凡,我爱惨了这群女孩

300个核心知识点,千人魔鬼背书计划,打卡学费全免!

考研暑假这样学,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

新传备考的八大常见谎言!信了你就得丢分!

用了就加分的案例!六大技术类专题打包送!

高效论文整理指南,学会了效率提高N倍!

考新闻史的注意啦!今天的文章,就是你考研真题的风向标!

滴滴下架!刷手机裸体被看光?这个考点只盯着参考书你就完了!

你爱我,我爱你,六月热点多又密| 6月热点分析

近三年考过的新闻分类真题,都在这,建议直接收藏!

热搜预定!99.99%可能性今年会考这个超难专题!

最受偏爱的十大传播学考点,排第一的竟被考察45次!

真题中的黑马!都以为不会考,近两年却考了40多次!

不是所有热搜都是考点!2021年最重要的热点及分析都帮你整理好了!

都说5W模式不能用,可能是你没学过彭兰、喻国明的用法!

必考!李良荣为它改书!!喻国明为它发C刊!!


2022爱传播新传考研半程班已启动

更多课程与干货🔍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了解半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