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的力量——写给一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五封信|曾银华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1-09
尊敬的父母朋友:
  您好!很荣幸能借助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首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一名从教21年的普通班主任,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今年高一,儿子不满四周岁。此时此刻,我更愿意以妈妈的身份和大家交流。

今天,我想和大家就“阅读”交流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主题为《阅读的力量》。

首先,为什么要阅读?

在我这儿,答案可以归为四个字:培养语感。

语感语感,顾名思义,就是对语言的感觉能力。比如,我经常在教室里读故事给孩子们听,听的过程中,我会随机提问,一则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专注度,另外也能看出孩子的文字感觉能力。同样认真听的情况下,语感强的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故事的内容,语感差点的孩子同样听了但却没听明白。再直白些,一年级小朋友常会做到“连词成句”的练习。将打乱顺序的词语连成一句话,语感强的小朋友一看答案就出来了。语感差的孩子,你说完答案她还是写不对。这种情况下,道理是说不通的,只有靠他自己反复读反复找感觉。    

事实上,不止“连词成句”,很多类型的语文练习都是这么不讲道理,凭语感说话。

那您要说了,语感这么重要,怎么才能增强语感呢?方法只有一个——阅读。

有一本家庭教育书籍,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看过很多家教类的书,个人以为这本书是写得比较实在,比较实用的。所以,丫头上小学那会儿我读过一遍。后来找不到了。于是,生了二宝后,我又重买了一本再读一遍。其中,有一个篇章就是讲的关于“阅读”的内容。记得第二次看时正好也在教一年级,就写了篇博文分享给家长。这儿呢,我也分享给大家——

书籍就是魔杖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晴

第二次捧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依然如初读般一次又一次与其产生共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女儿三岁时我就让她识字,为的就是能让她早日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早日和书交上朋友,不负所望,女儿入幼儿园时已能独立阅读,经常在班里读书给其他小朋友听,而这样的成就感更激发了她阅读的热情。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非常注重保护她的阅读热情,如和她共读一本书以便和她交流,“泡脚”时和她一起遨游书海……因此,女儿从小就被冠上了“小书迷”的称号,小小的人儿一有空就沉浸于书海中不能自拔。如今已进入初中的她,目前各方面都发展得令我骄傲,我想这与她的“酷爱阅读”不无关系。

因此,当再次读到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时,深有同感,忍不住摘录其中的语言和我们一(1)班的家长们共同分享——

一、阅读对智力和学习的影响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很有研究,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二、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看漫画不叫读书,漫画不是书,漫画只是以书的形式出现的电视。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就是看漫画、电视或电脑等。

读图取代不了读字的作用。“读字”之所以优于“读图”,在于以下原因:

文字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图像”只要孩子被动接受信息。

习惯“读图”的孩子,就会慢慢习惯被动接受,不习惯主动吸收,在学习上也往往表现出缺乏意志力。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敖用他一贯激烈的口气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希望我们一(1)班的每位家长都能从小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孩子一旦被书籍这根魔杖点中,就会获取学习的魔力,进而让他的智慧晋级。

也希望我们在线的每位家长都能从小关注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孩子一旦被书籍这根魔杖点中,就会获取学习的魔力,进而让他的智慧晋级。

其次,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在这儿,和大家分享下我和女儿共同阅读的经历。

一、二年级时,独立阅读和听读相结合。丫头识字比较早,一年级时就能独立阅读长篇的儿童读物,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每天读给她听。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比起看他们更愿意听。听的过程能让他们收获不同于自己读的感觉。我们有些家长只负责给孩子买书,却不愿意花点时间引导孩子看书。从教这么多年,经常有家长向我抱怨,买了很多书,孩子却不愿去翻看,书在家只是个摆设。其实这并不能全怪孩子,只因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什么时候你如果愿意陪着孩子阅读或者拿本书读给他听,我想孩子一定很乐意享受这样的阅读。一年级的孩子不愿意自己看书是有一定原因的:孩子识字有限,书中的一些字他可能不认识;孩子所知有限,有些字词句是他以现有的基础无法理解的。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受到大大的打击。如果换成父母读给他听,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也有家长抱怨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给孩子听。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心里充满了无奈,难道一天当中拨20分钟给孩子都不行吗?每天只需坚持15~20分钟,可以在孩子床前当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既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又培养了他的阅读兴趣,增长了知识,一举数得。其实问题不是出在时间上,时间嘛挤挤总是有的,关键是看有没有那份心——耐心、恒心和爱心。一年级时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期,一定注意兴趣的呵护,不管是在阅读的方式,还是书籍的选择上,都不能盲目地跟从别的家长,不能听到别人家的孩子能读长篇读物了,也一样要求自己的孩子读长篇读物。一定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孩子识字较少,那就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陪着他一起读,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让他爱上阅读。说到大声读,有家长肯定会说,我怕读的,我的声音不好听,现在网络上有很多音频材料,很方便。我的意见:能自己读还是自己读最好。至于声音方法都不是问题,这儿我也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为《大声读给孩子听》,书中说到了家长读给孩子听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读进行了指导。

三、四年级时,亲子共读。我这儿所说的“亲子共读”是指,我和女儿共同读一本书。因为读同一本书,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我俩的感情,更加激发了女儿的阅读热情。还记得某一年的暑假,我和女儿在共同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请爸爸当考官,围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出题让我和女儿来竞答。结果,我完败,女儿高兴坏了!

五、六年级时,一起阅读。这儿的一起阅读是指在同一时间各自阅读。印象最深的,是冬天的晚上。等女儿做完作业以后,我俩一起一边泡脚一边阅读,各自看到精彩处,还会互相分享,现在回想起来,也感觉特别的幸福。

初中以后,录制语音。进入初中以后,女儿的学业任务明显重了,除了寒暑假,平时几乎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多读多看,否则想读都没时间。那没时间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我预先将选中的材料录制成音频文件,在女儿吃早饭时放给她听。好几次,女儿告诉我,她写作文时从我录制的文章中受到了启发。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诵经典”。

“诵”也就是背,“经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什么三字经、唐诗宋词。现在我们一年级的教材统一改成了“部编版”的,部编版教材给我们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识字量加大了,经典的东西多了——尤其是唐诗的量大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唐诗是开蒙的必修。大美中华,传统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古典诗词。我们为什么读唐诗?我们为什么爱唐诗?也许,答案就在这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气质和形象。读到一定程度,便应了苏轼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引导孩子背诗的过程中,有家长也会纠结:要不要引导孩子去理解诗的意思?我的想法:可以大概理解,即使不理解也没事儿。背诗是一种积淀,也许孩子现在不理解,等到某时某地他自己就理解了。况且不管理解与否,语言潜在的影响一直都在,否则怎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呢?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话一点不假,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阶段。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大量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

祝您的孩子走上阅读之路,享受阅读之趣。

此致

敬礼!

曾银华

2019年11月7日

给一年级父母朋友的信:

给一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一封信——用耳朵“看”世界|彭峰
写给一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二封信——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彭峰
一年级阅读推荐书目(附部分书的音频)——给一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三封信|彭峰
统编版一上第四单元自主复习(文末有前三单元复习链接)|葛娟
写给一年级父母朋友的第四封信 ——如何让孩子书本、练习本很美|彭峰


给二年级父母朋友的信:

给二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一封信——组合真奇妙|彭峰
二年级阅读推荐书目(附部分书的音频)——给二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二封信|彭峰
统编版二上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要点(文末有惊喜)|彭文峰会整理
统编二上第四单元自主复习(文末有前三单元复习链接)|邱红
态度改变,学习改变——给二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三封信|彭峰

给三年级父母朋友的信:
孩子需要修炼哪些细节——给三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一封信|彭峰
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给三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二封信|彭峰
三年级阅读推荐书目——给三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三封信|彭峰
给三年级父母朋友的第四封信——指导孩子写《秋日校园》|彭峰
习作微课:点面结合写景色|虞文伟+三上《湖小的秋天》习作教育叙事|彭峰

统编版三上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要点(文末有惊喜)|彭文峰会整理

给三年级父母朋友的第五封信——教孩子写《爸爸的书房》|彭峰


如果孩子总是在写话和习作中将“的、地、得”三个字搞混了,那就让孩子好好地看看这个——

微视频:“的地得”的故事|青岛孙婷


大家的赞赏,我会转给曾老师!谢谢!

在看的,麻烦点一下再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