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悲从何来,因何而“醉”,劝的是谁——统编五上《12古诗三首》教学叙事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第一课时 示儿


 

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表扬了两位同学,陈恺睿主动在课前擦黑板,而韩煦则能在自己做好上课准备的前提下,去提醒他人准备上课。这不仅是助人,也是助己。

“今天我们开始第四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我将爱国写在黑板上,同学来读一读单元导语中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提示他们,在读这样的诗句时,感情一定要饱满,语速慢一些,声音低沉一些。这样就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同学接下来的学习。

我请韩煦为大家读一读第四单元学习目标,再问:“以往要求我们结合资料体会感情了嘛?”“没有。”“所以这一单元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己再读一读学习目标。”

 

我将诗题写在黑板上请多位同学站起来朗读,“诗题是什么意思?”潘怡彤回答:“给儿子看。”“儿表示儿子,示,是什么意思呢?”同学立马回答:“给……看。”我请他们圈出“示”字,并做笔记。

解完诗题,我请同学再次齐读课题我们来认识一下《示儿》的作者。”同学们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注释试着说一说诗意。在同学自读时,我巡视。就在这期间,我发现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的差异还是相当的大。因此在他们读完之后,我特别表扬了陶哲昊、孙子琪同学,因为他们的课本上笔记清晰,圈划明了,对于我提出的预习要求完成得非常充分。但仍有少部分的同学学习习惯较差,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向他们看齐,真正做到规范高效地学习语文。

我问:“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诗人临终时。”“讲了哪两件事呢?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我出示第一句诗,请女生齐读。“这一句诗所写的事,重点是在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后半句。”“请大家齐读。”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借助注释说说看,周钰博,你来。”周钰博回答:“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什么都是空的了,但是很伤心没有见到祖国统一。”“元是什么意思?”“本来。”“九州呢?”“指中国。”我将这句诗的意思出示在屏幕上,请同学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它的释意。我十分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和有感情地讲述。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好,而课堂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出示第二句,请男生齐读。读完我重点指导了“乃”这个字的写法,“乃”的轮廓,是一个梯形。我请他们自己先在下面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谁愿意来说说看?陈一博,你来。”陈一博很自信,蹭地一下站起来:“在南宋军队统一全国后,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谁再来说一说,陈一博说已经很好了,谁能在他的基础上更有感情?潘毅,你来。”其实潘毅同学在学期初回答问题时,总是有一些结结巴巴,但他今天的回答非常流畅,非常完美!同学们都自发鼓起了掌,这就是实打实的进步!

我讲解“祭”字,从骨文字形着手“左边是牲口,右边是手,中间代表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

 

“整首诗的意思,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谁来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在李享轻声读后,我“采访”了她“你为什么声音要这么轻呢?”她的回答非常精彩:“因为我觉得陆游临终前肯定没有什么力气了,所以说话声音会很轻。”多么棒的理解能力,我第一个为她献上掌声!

问:“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心情?”“。”“请同学们把悲圈出来。”“陆游的悲,从何处来?”“悲是因为祖国还没有被统一。”“那么当时陆游的祖国正面临什么样的忧患呢?”我本来想大家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但因为没有布置,所以他们没有收集。我只能自己补充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人占领北宋都城汴京;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政权之后,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北方河山沦为金人领土,北方人民被金人奴役。”同学们听了,很是愤怒。

“同学们,山河破碎,国不国,陆游一生心系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无奈壮志未酬,又怎能不心生悲痛?”我将“悲痛”写在黑板上,“如果你的祖国面临这样的处境,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悲伤,难过,愤怒,悲愤……”“请你们将这样的感情带入你们的朗读中。”此时,背景音乐响起,同学们在沉郁顿挫的音乐中开始齐读,读出了山河破碎的伤心,读出了国土沦丧的悲愤,更读出了诗人陆游深沉、执着、炽烈的爱国之心。

我为同学们朗读周恩来对陆游的评价

本来想让孩子们仿写,但是,这节课花了很多时间,着力训练了他们有感情地讲述和朗读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氛围很好,效果很不错,可以说是开学以来最好的一次。但仿写肯定来不及了。

我推荐了陆游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随后布置课后作业,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熟读拓展的古诗,进一步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

 

第二课时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相较于《示儿》的壮志未酬、心有不甘的感情而言,更多是针对当时黑暗的现实,倾吐了人民的愤怒和诗人的深切忧虑,因此在学习这首诗时,需引导同学体会这首诗巧妙的构思和精当的措辞,了解“讽刺”的写作手法。

在课堂一开始,我先带领同学通过阅读和了解背景资料,感受当时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悲惨现实,联想上一节课所学,老百姓都盼着国家能够收复失地,拯救苍生。抛出问题:“那么南宋的统治者们,此时此刻都在干什么呢?”请同学自读古诗,这样导入水到渠成,激发同学们的探索欲望。

 

 

“你们读懂诗题了吗?”“题写,书写。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邸旅店。要求同学尽量不使用语文书和工具书作答。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试题的意思呢?”“在临安的一家旅店写下的一首诗。”指名读诗句,读前提醒同学注意“汴”的读音。我请杨润涵和房子琪两位同学朗读,他们声音洪亮,咬字清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重点指导“熏”字, 本义:动词,加热香袋以利用香气蒸烤。 囊袋 表示囊袋中的香料我又指导书写:“注意上面不是要把小横改成,相当于香料。”我引导同学们将“熏”与形近字“薰”作比较,出示“熏”的三种解释,在文中的“熏”应当是暖和的意思。

学习完重点词语后,大家开始悟诗情。出示第一句诗:“这两行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圈出来并想象作者笔下这些景物的特点。”同学很快找到,但在描绘这些景物时说得并不准确,没有抓住山和楼多的特点,我出示词语让同学记下:连绵起伏,层峦叠嶂;数不胜数,雕梁画栋;水平如镜,波光粼粼。

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可以用上我们刚刚积累的词语。“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我仿佛看到……听到……”同学们自由发挥,景色越美越好,人们越快乐越好,这样就能与现实产生强烈对比。

我问:“这么美丽、繁华的西湖,作者喜欢吗?结合资料,说说你的理解。”蔡文韬回答:“作者表面看上去喜欢,但实际上很讨厌,因为国家还在遭受侵略呢。”“是啊,写西湖的美丽和繁华,不正是反衬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的愤怒与忧虑吗?”我将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请同学齐读。

我出示第二句,提问:“游人指的是谁?是旅客吗?”“是南宋的统治者和达官贵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芮天祁回答:“暖风吹得游人醉醺醺的,都把杭州当做汴州了。”

“用诗中的一个字形容统治者及达官富商们的状态?”“醉!”醉字是这首诗的诗眼,仅仅这一个字,就将那些纵情声色的达官贵人和他们丑恶的嘴脸,描写惟妙惟肖。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抓住这个字来体悟,是必须的

“同学们,生活中的是什么意思?”“喝醉了。”“游人因什么而“醉”?”“一是暖风吹,二是将国恨家仇抛于脑后,苟且偷安,醉生梦死……我引导大家结合之前的资料思考:“在国土沦丧,国家处在危机存亡的时刻,南宋的统治者在干什么?”“醉生梦死,苟且偷生。”“怪不得作者要发出这样的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忧虑、愤怒。

 

 

我出示南宋及北宋地图,国土的沦丧清晰可见“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学习生字“杭”, 换部首组词“航行、吭声、土坑、反抗”。

我再问:“可如今,美丽、繁荣的杭州却成为了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安乐窝。大好河山被强行侵占,北宋子民受到奴役,然而统治者却整日醉生梦死,不顾国家和子民的安危。如果你是南宋子民,看到这样的情景,想对统治者说些什么?”有的同学声色俱厉地质问:“国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难道你们不感到羞愧吗?”还有的同学神色悲怆:“到底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够醒悟,去收复失地啊

“同学们,诗人把这无奈和愤怒都融进了这首诗中,你觉得哪句诗最体现诗人的无奈、愤怒以及对统治者强烈的讽刺?”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在这里重点指导同学们朗读,代入作者的处境,将作者忧虑和愤怒的感情融入进去。

 

 

临近课堂的尾声我将《题临安邸》与《示儿》放在一起作比较,进一步加深同学的体会,并拓展了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同学范读。由古及今,不变的是那份炽烈的爱国之情。

最后,我布置作业:结合资料,想想陆游诗中的“中原”和林升诗中的“汴州”有什么联系?



第三课时 己亥杂诗


以往学习的古诗往往是唐宋时期的,即使结合时代背景,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有些遥远。《己亥杂诗》创作至今不过百余年,因此充分结合史实资料,可以让同学的体悟更上一层楼。

上课之前,我检查了同学对于《示儿》和《题临安邸》的背诵掌握情况,在背诵的时候我也提出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做到有感情地背诵,而不是机械地诵读。

我出示作者简介: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能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正是因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他非常出名的一首爱国诗。读诗题。”

我问:“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借助书上的注释。”“我知道了创作时间是在己亥年(1839)。”我们乘势学习“亥”字,地支的第十二位或亥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随后加部首“该、刻、核”。指导书写,横要写得长而舒展。

“你还知道了什么?”“《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共315首,我们学习的是其中一首。

“接下来,请自读古诗,看看有哪个字的读音比较难读。”

 

 

我点名让葛仕杰和蔡文韬两位同学起来读结果不出所料,“恃”和“喑”的读音有困难。先指导“恃”字,组词“恃强凌弱、恃宠而骄”换部首“持、特、等……”大家结合注释明白“恃”在诗中的意思是依靠,而“喑”则是沉默。

词语理解完毕我们开始赏析诗句,我先请同学大声读诗旁的注释,再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九州不必讲了,恃是依靠,那么生气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朝气蓬勃的局面。”“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要依靠什么?”有同学直译:“。”还有人说:“靠强者。”我让同学联想一下雷带给他们什么感受,是震撼的,是巨大的,所以此行诗的意思是:只有依靠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朝气蓬勃。

我们学习下一行:“万马齐喑究可哀,这里的万马真的是指的马吗?”“指的是人。”“那么万马齐喑说的就是?”“所有人都沉默了。”“作者对此什么感受?”“是悲哀的。”“那么连起来说,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终究是一种悲哀。”

在赏析下一句前我想让同学理解“抖擞”“有一个词语用到了抖擞,哪一个?”“精神抖擞。”“所以抖擞是什么意思?”“振作精神!”“天公指谁?”“老天爷。”“降是什么意思,是掉下来吗?”“是选取。”“把这两句连起来,意思就是我奉劝老天爷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我出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问哪个字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哀。

学习“哀”,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是悲痛、悲伤。组词“哀叫、哀求、哀伤”。那么作者为什么感到如此哀伤呢?这就要结合历史背景。

我沉痛地介绍背景:帝国主义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大量白银外流,劳动人民负担加重,严重危害国家主权。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鸦片战争暴发,英军攻陷定海,北犯天津;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一边讲解,一边出示图片。鸦片战争,是我国的屈辱史,这些资料越详细,同学体会到的“哀”就越深刻。他们都紧皱着眉头,瞪大眼睛看着。

回到诗句中,我提问:“这里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和雷吗?”在看到刚刚资料中清政府因为落后和无能而遭到侵略,同学自然就会联想到类似于风、雷这样具有强大威力的正是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

我再问:“万马齐喑指的是人们都不说话了?人们为什么不说话了?”“因为在清政府腐朽的统治下,社会死气沉沉,没有人敢说话。”

学习完诗句之后我出示一道小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作者“哀”表面上是因为(万马齐喑),实际上是因为(人们不敢说话)。作者表面认为依靠(风雷)国家才能有活力,实际上是在说依靠(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才能振兴中华。

社会现状令人悲痛,作者渴望什么?”我出示下一句,“同学们,在这里作者真的是在劝老天爷吗?”“劝的是统治者。”“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那么在诗人所生活的那个朝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是怎样的?”我给同学拓展了科举考试和八股文的知识:清朝实行八股取士,格式严格,文章空虚,限制了考生的思想和才华。从童试、岁试、科试、乡试、会试、殿试,费时又费力。

“结合刚刚一系列的资料,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唯有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才能力挽狂澜、振兴国家。”

课堂的最后,我拓展了清朝诗人徐锡麟的《出塞,并请同学大声朗读,体悟其中的爱国之情。


亲爱的读者,近期,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多点文末在看,或者星标“彭文峰会”,否则很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更新了哦~


统编五上教学叙事:        五六年级语文第1-2单元教学叙事汇总|彭文峰会    

抓住文章重点,提取主要信息——统编五上《9猎人海力布》教学叙事

      学会精炼地概括文章——统编五上《10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学习抓要点复述故事——统编五上《10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抓要点复述,更进一步——统编五上《11牛郎织女(二)》教学叙事

重新“定义”缩写——统编五上《习作3:缩写故事》教学叙事

统编六上教学叙事:

        五六年级语文第1-2单元教学叙事汇总|彭文峰会

       写指南,说玩法:体会做斗之乐——六上《竹节人》第一课时教学叙事读故事,讲故事:体会观斗之乐——《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叙事在阅读过程中习得阅读策略——统编六上《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在任务驱动中运用阅读策略——统编六上《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教学叙事统编一至六年级上册课文配乐朗读录音: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统编1-4年级上册部分教学叙事:

小步前进——三上《习作1 猜猜我是谁》教学叙事|彭峰

段落结构——三上《6秋天的雨》教学叙事|彭峰

到学生的问题中去——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叙事|彭峰

 推荐“理由”要具体——统编四上《习作1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叙事|彭峰
推荐:
2022年秋小学语文教材变动情况汇总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梳理表
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立体课堂介绍:       立体课堂:1-6年级课文怎么教,为你一篇一篇细说

如何用好统编1-6年级课文,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课件信息: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2年9月24日



编辑:小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