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紧扣单元导读,引导场景中悟情——统编五上《慈母情深》教学叙事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第一课时

今天早读课,我请同学们齐读了两遍课文。我所带的这个班级,因为是这学期重组的,这些同学中注重朗读的不多,朗读能力强的不多,有十位同学几乎从来不朗读,甚至不敢朗读。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多练并逐步建立自信才能解决。

为了创造机会,今天一上课,我就带着同学们朗读“单元导读”上的句子。

领读,便于大家学习我的朗读。同学们跟读完,我稍作引导,请他们关注重点,进行圈画。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舐犊之情,是本单元的主题,是讲父母对子女关心、疼爱的感情非常深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从学习阅读的角度,本单元要求我们学习从场景和细节描写中体会情感。从学习习作的角度,本单元要求我们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看法和感受。”

 

明确了学习目的,我们就开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中,竟然有人读成“慈母深情”,因此重读。但重读还不够,我领读,要求读出“味儿”。高年级了,朗读要有情。

我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作者,这次我采用合作朗读简介,我读不重要的信息,同学们朗读诸如“梁绍生”“作家”“《天若有情》”等重要信息。这样做,既集中了注意力,又增加了朗读机会。

我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早读课朗读了两遍了,所以同学们读了一会后,我就让大家停下来,用一分钟思考主要内容。这时候,教室里静悄悄的。高年级课堂,学生静静学习的时间越多,那学习质量越高。

一分钟后,我出示了二十多个词语,请大家先自己练习朗读,然后我请人朗读。这次我请了没有举手的孙子骐,她朗读得很不错,我和她握手进行鼓励,并牵她的手,来到讲台前。她的第一个错误是,落魄读成了落魂,而失魂落魄却读得完全正确。我就请他先读失魂落魄,再读落魄,她恍然。她第二个错误是衣兜读错,我先让她摸我的衣兜有啥,她摸了摸,我说里面只有空气,大家笑了。我让她摸完我另一个衣兜,然后说说老师的衣兜里有什么,大家听完也笑了。我说她就念错了两个,结果陈一博指出,龟裂应该读成jūnliè。我大家赞赏。

字音纠正完毕,我又请没举手的潘禹博朗读,结果他完全读正确了,但他开学以来,极少举手,我赞美他读得正确,批评他不积极主动。

我这么已评价,接下来举手的同学就多了起来。

我请同学们理解四个词语。

第一个词是“失魂落魄”,我出示句子,同学们自悟交流,随后我出示词典解释,他们朗读:“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

第二个词是“震耳欲聋”,我出示句子,同学们先说说意思,再从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噪声震耳欲聋。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考。有的从“我”和老头对话是用“喊”推测出噪声大,有的从“我”和母亲对话大声判断出,陈安琪最厉害,她从第30自然段“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后那个女人说话仍然要“喊”看出噪声实在太大了。

第三个词是“龟裂”,龟裂的手指、土地两张图片就很容易帮助同学们理解词意。

第四个词是“机械”,我演示动作,帮助理解意思,随后请同学们学习书写“械”这个生字。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先理出两个主人公和一本书,然后围绕三者来说清楚这件事。

“我向母亲要钱,买《青年近卫军》,结果我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给母亲。后来母亲数落了我之后,又给我凑足买书的钱,我终于有了那本书。”

说得更简洁,那就可以用“母亲”开头来说,因为母亲是主人公。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事。”

同学们读完,觉得这样概括的确更胜一筹。

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脉络进行了梳理,从起因、经过、结果的角度来把握,明确文章脉络为:“渴望买书”(第一至四自然段);“要钱买书经过”(第五至三十七自然段);“如愿以偿”(第三十八自然段)。

    同学们对课文主要内容感知之后,我觉得需要感知下《青年近卫军》和“一元多钱”。因为,对这二者的认知是理解情感的基础。

“同学们,整个故事,都是与一元多钱的《青年近卫军》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作者对这本书渴望到什么程度了呢?”我出示第一至四自然段。

“失魂落魄。”

“这本书有这样的魅力呢?谁来读一读这本书的介绍?”

“《青年近卫军》是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青年近卫军》是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小说分两部:第一部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第二部描写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这是一部反映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的杰出作品。”

大家听完,似乎也对这本书有了兴趣。

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却那么犹豫?请找找课文中相关说明。”

“一个月工资只有27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这一元多钱对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我”家竟然把破收音机卖了换食物,可见‘我’家当时穷得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怎么还会有买书的闲钱呢?

有了这个环节的学习,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我们开始精读课文,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便想象课文中的场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我们先进入第一个场景“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出示第六至九自然段。同学们先明确这是母亲工作地点,再开始默读思考这个地方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陈恺睿说:“母亲工作地点环境很恶劣,母亲非常不容易。”

我赞美他,但提示环境恶劣并没有进行“有条理地例举”,于是我们逐条讨论、板书到黑板上:低矮、小、光线阴暗、热、噪声大。这样同学们对环境恶劣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现在,大家可以思考,把母亲工作地点的环境恶劣写得这么详细,是为了什么?”

“说明母亲赚钱太不容易了。”

“母亲太辛苦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实在太难受了。”

“环境描写,作用很大很大。有这样三个方面:第一,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第二,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第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这里,是哪个作用呢?”

“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条件极差,说明母亲挣钱十分艰难。”

“这和第二条作用有关。挣钱这么难,但母亲还是给‘我’巨款买书,这说明母亲对我的爱太深了。这就是烘托母亲这个形象,突出母爱这个主题。”

此时,让同学们朗读第七、九自然段,就能够感受场景中蕴含的情感了。

下节课,我们再走进其它场景,感悟文中情感。

第二课时


本节课仍然是以这个问题来推动学习:默读课文,边读便想象课文中的场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我首先出示“场景一”,请没举手的潘思颖配乐朗读,她读得很棒。我强调环境描写的作用。复习的重点在于有感情地朗读,这可以帮助孩子走进文本的特定情境里。

“‘场景一’的学习中,我们关注的是环境,因为这个环境让我们感受到了慈母情深。那么接下来的场景学习了,我们也要关注哪些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慈母情深的地方。”同学们静静地默读,时间为五分钟。我轻轻地走动,和几位同学进行交流。这五分钟,绝不可浪费,我的一个小小的指点,或许会赢得同学大大的收获。

我们从“场景二”领悟情感。我指名一位同学朗读,读之前思考对话的语气以及非对话部分该怎样读。实际上,重点是非对话部分。因此,朗读对话之后,我们切入对母亲直接描写的两个句段,请同学们凝神静读,说说从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瘦弱、疲惫的母亲。”同学们能够悟出来,我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还不够味道。我请同学们聚焦出现三次的“我的母亲”,引导他们逐步发现矛盾冲突并解决。

第一个矛盾:一般只用一个“我的母亲”就行了,但这里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这是为什么?

史文隆说:“这样看出母亲很疲惫。”我请他具体说说,他却讲不出,于是我启发:“人疲惫的时候,转身就会——,做事就会——连说话也会——”建立“疲惫”和“慢”的关系之后,大家似乎有点清楚了。用一个“我的母亲”远没有用“三个母亲”更显得慢,更反映出“疲惫”。何况,“我的母亲”本来就很瘦弱啊!可见,母亲该多么疲惫啊。

我趁势引出第二个矛盾:“这里不仅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还用了三个逗号,这样就更显出母亲动作慢,更能表达母亲很疲惫。”大家一听,非常赞同。

至此,史文隆的“疲惫”背后的所以然就一清二楚了。

我进而引出第三个矛盾:“大家都知道这里写的是‘我的母亲’,所以用‘母亲’就可以了,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我的’母亲?”

有同学们说,这是“我”心里非常心疼。

“这就像一个慢镜头,电影中的慢镜头,这个慢镜头里,母亲瘦弱、疲惫不堪的形象仿佛被我们看清楚了。此刻,梁晓声心里感到母亲赚钱太难了,他看到母亲这样心里难受得很。”

我请吕涵朗读,已经很有味道了,但还是稍微快了些。陈安琪再读,就更有感觉了。随后,大家在配乐中齐读,这感觉真是棒极了。

 

 我们从“场景三”领悟情感。我出示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请同学们朗读好对话。潘奕朗读,已然不错,我请大家关注“我”说话时有很多省略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

“母亲说话是怎样的?”“干脆利落的。”

“这是鲜明的对比,请陈恺睿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对比。”恺睿读得非常到位,大家都自发鼓掌了。

“‘我’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呢?”

“我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母亲赚钱这么不容易,我还来要钱。”

“我有点紧张,因为我是第一次向母亲要这么多钱。”

这两种答案,都是合理范围内的。

“在这个场景里,有一个关于母亲的句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母亲很可怜,真是辛苦,手都龟裂了还在干活。”

“母亲挣钱真是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

我请周琰朗读这段话,她读得真好,随后大家配乐齐读,同学们越读越好了,教室里的齐读声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我总结道:“这里写了一个用数钱的场景,抓住了一系列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以及对梁晓声的疼爱。”

 

我们从“场景四”领悟情感。我出示“塞钱给‘我’”的第三十至三十四自然段,大家轻声朗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谈完,我问:“梁晓声的表现是?(鼻子一酸)他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这个问题把大家的思维聚焦到“塞”这个动作上来。

“这个“塞”字用得很妙。当母亲,把钱塞到梁晓声手里时,他是怎么想的呢?假设你就是梁晓声。”

“我心里太后悔了,我不应该要钱,因为母亲太辛苦了。”

孙子骐说:“我感动了,母亲赚钱这么辛苦,还给我钱买书。”

一个“塞”字,让同学们读懂很多。我引导同学们读读“那个女人”说的话,就很明白当时的“我”是很不好意思的。

“这段话,还有一处写母亲的句段,谁来读一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刚刚疲惫的母亲动作还是那么慢,此刻动作却很快很快。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母亲必须马上干活,因为要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

“母亲的工作很辛苦,很紧张,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请同学朗读,这里自然是另一种朗读节奏了。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鼻子一酸’,现在你能明白‘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了吧?”

“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愧疚令‘我’鼻子一酸。”

“结果我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最终被母亲数落了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钱。你从‘凑足’这个细节,看出了什么?”

“母亲真是太疼爱我了。”

“是啊,所以‘我’后来没有买其它东西,而是买了那本书。”

所有场景已经学完,我讲描写母亲最特殊的那两段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思考疲惫的母亲一会儿动作很慢一会儿工作很快。这究竟在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在快慢对比中,感受到作者表达的奥妙。

我们回到单元导读,总结“从场景和细节”中感悟的阅读策略。

课尾,我拓展《游子吟》(同学们都说会背)和三句名言。

 


      

统编五上、六上第3-4单元教学叙事汇总
感悟围绕中心,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统编六上《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叙事|彭峰
学用“举例子”介绍竹子——统编五上《16太阳》教学叙事
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统编五上《松鼠》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学写文艺性说明文片段——统编五上《松鼠》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学字词、练朗读,促感知——统编二上《八角楼上》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朗读与感悟人物品质相融——统编二上《八角楼上》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修建如此伟大工程,让人惊叹——统编四上《蟋蟀的住宅》教学叙事|彭峰
细读功夫——统编三上《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叙事|彭峰
观察并写出事物的变化——统编四上《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