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与渤健正面PK
继年初宣布停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Solanezumab的研发之后,在该领域屡战屡败的礼来制药终于迎来好消息。
美国当地时间5月3日,礼来制药宣布,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体疗法Donanemab在3期临床试验TRAILBLAZER-ALZ 2中达到主要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该项目数据结果显示,该款药物显著减缓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和功能的下降。
对比安慰剂组,在使用Donanemab进行治疗之后,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衰退速度减缓了35%,同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速度减缓了40%。此外,有47%的Donanemab受试者在用药1年后,CDR-SB(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试验结果评定参照标准)评分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一项在安慰剂组的比例为29%。
“今年7月,TRAILBLAZER-ALZ 2 研究的完整结果将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公布,并同期将于临床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礼来制药对时代财经表示。
其进一步透露,公司将尽快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递交工作,并预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内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上市申请,并将与美国FDA以及全球其他监管机构合作,推动药物尽快获批。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至80%。阿尔茨海默病真正的成因至今仍不明朗,其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丧失短期记忆,而后会出现语言障碍、定向障碍、情绪不稳,以及丧失动机、无法自理和其他诸多行为问题。
据2021年9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症全球状况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5500万人(65岁以上的人群中,8.1%的女性和5.4%的男性)患有痴呆症,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到7800万人,到2050年时则将达到1.39亿人。与此同时,全世界每年诊断出新发痴呆症病例为1000万,即每3.2秒钟就会新增一个病例。
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则素有“研发黑洞”之称。
“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机理极为复杂,因此其治疗药物、治疗疗法的研发是非常困难的。”新药研发从业者周云(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阿尔茨海默病又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伴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疾病会不断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就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本身而言,其研发的时间成本、投入成本巨大;另一方面,即便药物有突破性进展,但对这5500万患者而言,药物本身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仍是关键问题。
近年来,礼来制药、渤健、罗氏等多家跨国药企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上前赴后继,但坏消息往往多过好消息。
来自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报告数据显示,从1998-2017年,全球有146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终点”,其中仅4款成功走向市场。2023年1月,在美国FDA宣布渤健与卫材联合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canemab获批后,在美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也仅有8款。
早在2002年,拥有百年历史的礼来制药就开始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Solanezumab的研发,该药物是一种针对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历经十年,2012年传来的却是Solanezumab3期临床试验失败的消息。结果显示,Solanezumab未能改善轻度和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力及认知功能。
礼来制药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歇。2013年,其再次启动了相关研究,在大脑中已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上测试Solanezumab,共1100名患者接受Solanezumab或安慰剂治疗4.5年。
然而,今年3月8日,礼来制药宣布,Solanezumab未能清除或阻止 β-淀粉样蛋白斑块积聚,也没能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该临床试验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礼来制药随即宣布停止Solanezumab的开发。这项进行了20多年的研发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业内,这种失败屡见不鲜。
2022年11月14日,罗氏宣布其在研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特尼单抗(Gantenerumab)3临床研究失败。研究结果显示,两项3期研究,即GRADUATE 1和GRADUATE 2均没有达到减缓临床衰退的主要终点,且β-淀粉样蛋白的去除水平低于预期。
即使是已经获批的药物,在上市之后也面临重重挑战。
2021年6月7日,由渤健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阿杜那单抗(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但其实争议一直不断,销售额亦没有达到预期。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Aduhelm的收入为480万美元,与上一年的300万美元相比增长60%,但与渤健其他药物的销售情况相比仍不理想。
2023年1月,渤健与卫材联合开发的新药Lecanemab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上市。其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18个月的时间里,接受Lecanemab治疗的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比未接受该治疗的患者慢27%。
但目前Lecanemab尚未拿到全面上市的许可,且医保报销受到严格限制。该产品以分子标记物为标准获得加速审批,在美国医保中,除非在验证有效性的临床试验里使用,否则一律不报销。
由于在今年先后传出突破性进展,礼来制药的Donanemab和渤健Lecanemab成为当下最热门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周云告诉时代财经,短期内这两款药物的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在上市时间上,名义上Lecanemab已经赶超Donanemab,这也给礼来制药的反超增加了一定困难。
“渤健的Aduhelm、Lecanemab和礼来的Donanemab的上市问题不大,但在上市之后所面临的问题仍旧紧迫。有效性如何,对哪一部分患者有意义,这仍然是潜在的争议焦点。”周云称。
来源:时代财经作者:张羽岐继年初宣布停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Solanezumab的研发之后,在该领域屡战屡败的礼来制药终于迎来好消息。
美国当地时间5月3日,礼来制药宣布,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体疗法Donanemab在3期临床试验TRAILBLAZER-ALZ 2中达到主要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该项目数据结果显示,该款药物显著减缓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和功能的下降。
对比安慰剂组,在使用Donanemab进行治疗之后,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衰退速度减缓了35%,同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速度减缓了40%。此外,有47%的Donanemab受试者在用药1年后,CDR-SB(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试验结果评定参照标准)评分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一项在安慰剂组的比例为29%。
“今年7月,TRAILBLAZER-ALZ 2 研究的完整结果将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公布,并同期将于临床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礼来制药对时代财经表示。
其进一步透露,公司将尽快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递交工作,并预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内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上市申请,并将与美国FDA以及全球其他监管机构合作,推动药物尽快获批。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至80%。阿尔茨海默病真正的成因至今仍不明朗,其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丧失短期记忆,而后会出现语言障碍、定向障碍、情绪不稳,以及丧失动机、无法自理和其他诸多行为问题。
据2021年9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症全球状况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5500万人(65岁以上的人群中,8.1%的女性和5.4%的男性)患有痴呆症,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到7800万人,到2050年时则将达到1.39亿人。与此同时,全世界每年诊断出新发痴呆症病例为1000万,即每3.2秒钟就会新增一个病例。
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则素有“研发黑洞”之称。
“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机理极为复杂,因此其治疗药物、治疗疗法的研发是非常困难的。”新药研发从业者周云(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阿尔茨海默病又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伴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疾病会不断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就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本身而言,其研发的时间成本、投入成本巨大;另一方面,即便药物有突破性进展,但对这5500万患者而言,药物本身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仍是关键问题。
近年来,礼来制药、渤健、罗氏等多家跨国药企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上前赴后继,但坏消息往往多过好消息。
来自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报告数据显示,从1998-2017年,全球有146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终点”,其中仅4款成功走向市场。2023年1月,在美国FDA宣布渤健与卫材联合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canemab获批后,在美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也仅有8款。
早在2002年,拥有百年历史的礼来制药就开始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Solanezumab的研发,该药物是一种针对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历经十年,2012年传来的却是Solanezumab3期临床试验失败的消息。结果显示,Solanezumab未能改善轻度和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力及认知功能。
礼来制药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歇。2013年,其再次启动了相关研究,在大脑中已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上测试Solanezumab,共1100名患者接受Solanezumab或安慰剂治疗4.5年。
然而,今年3月8日,礼来制药宣布,Solanezumab未能清除或阻止 β-淀粉样蛋白斑块积聚,也没能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该临床试验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礼来制药随即宣布停止Solanezumab的开发。这项进行了20多年的研发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业内,这种失败屡见不鲜。
2022年11月14日,罗氏宣布其在研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特尼单抗(Gantenerumab)3临床研究失败。研究结果显示,两项3期研究,即GRADUATE 1和GRADUATE 2均没有达到减缓临床衰退的主要终点,且β-淀粉样蛋白的去除水平低于预期。
即使是已经获批的药物,在上市之后也面临重重挑战。
2021年6月7日,由渤健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阿杜那单抗(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但其实争议一直不断,销售额亦没有达到预期。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Aduhelm的收入为480万美元,与上一年的300万美元相比增长60%,但与渤健其他药物的销售情况相比仍不理想。
2023年1月,渤健与卫材联合开发的新药Lecanemab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上市。其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18个月的时间里,接受Lecanemab治疗的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比未接受该治疗的患者慢27%。
但目前Lecanemab尚未拿到全面上市的许可,且医保报销受到严格限制。该产品以分子标记物为标准获得加速审批,在美国医保中,除非在验证有效性的临床试验里使用,否则一律不报销。
由于在今年先后传出突破性进展,礼来制药的Donanemab和渤健Lecanemab成为当下最热门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周云告诉时代财经,短期内这两款药物的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在上市时间上,名义上Lecanemab已经赶超Donanemab,这也给礼来制药的反超增加了一定困难。
“渤健的Aduhelm、Lecanemab和礼来的Donanemab的上市问题不大,但在上市之后所面临的问题仍旧紧迫。有效性如何,对哪一部分患者有意义,这仍然是潜在的争议焦点。”周云称。
责编:Adam
E.N.D
往期文章推荐:
CD19 CAR-T获FDA快速通道资格,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FDA局长:细胞与基因疗法应发展更快,CBER计划增添150~200人,聚焦CGT
改善基于mRNA的CAR-T生产工艺,“在体CAR”是否是康庄大道?
CRISPR 股价上涨16.3%,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距美国上市咫尺之遥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创新药,新技术、好资产,从聚焦肿瘤到百花齐放
基因编辑、异种器官移植、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将得到规范,科技部发布《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霍德生物脑卒中iPSC细胞疗法IND获得受理,以独创mRNA+小分子重编程
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距美国上市咫尺之遥 ,exca -cel完成向FDA的BLA申请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IND、NDA、ANDA傻傻分不清
中央发布新政:支持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
7家基因疗法企业,一年逆势融资超13亿美元:赛道细分将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