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专利前不检索等于病人未检查诊断就开始做手术
我们设想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病人捂着自己肚子到医院就诊,根据以往的经验,病人自己觉得可能是胃疼。医生根据病人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经验,然后判断是胃部长了囊肿,需要手术切除,顺手就给病人开了手术清单准备开刀。这时候病人会怎么想?相信没有几个人敢这样武断地去做手术。即使是最缺乏医学常识的人也清楚,做手术前先要检查诊断,各种化验、超声、CT甚至病理的检查,以尽最大的可能确定疾病的特征。这样医生在手术前就非常清楚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范围、以及手术的方式等。倘若医生只根据病人的描述与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造成的后果会是多么严重?有可能不需要手术的时候做了手术,应该做手术的搞错了位置和范围。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检验和诊断,手术几乎无法开展或者只能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申请专利某种程度上与医生做手术非常类似。专利的保护范围主要取决于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比较状态,一项发明即使构思再为精妙,效果多么惊人,只要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一切都等于零,无法获得专利授权。写论文之前一般都会进行查新,这几乎已经是学术界的常识,否则发表的成果与前人完全一致,肯定会贻笑大方。专利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要求比论文查新还要严格得多,但是实践中,中国的专利在申请前普遍检索不足或者干脆就没有检索。
由于缺乏检索,代理人在撰写时仅以发明人提交的构思为主,比如发明人提交的发明是一个杯具,包括杯体、杯把手、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底部还装有一个自动加热装置,杯体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感测到水温低于一定阈值时,自动启动加热装置。当然这个发明是笔者临时瞎编的,肯定没有新颖性。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发明人和代理人根据经验认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发明,于是进行了申请。如果相关的产品非常重要,这件专利可能在很多国家就进行了申请布局。企业甚至还布局了很多外围专利,比如加热装置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杯体的形状,把手和杯盖的有无等等。
这件专利及其外围的专利组合在全球的布局可能花费了10万美元。代理人与企业都信心满满。但由于缺乏检索,这件专利有可能损失很大,甚至一文不值。
奥妙就在专利申请前的检索上,因为上文提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完全是基于发明人与代理人的经验,实际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
假如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这样带温度传感器并且能够自动加热的杯具,这件专利就不一定值得申请,花了10万美元专利要么被驳回要么最后被无效,浪费企业的资源。
假如现有技术中不仅不存在这样的杯具,连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感测值启动加热的装置都没有,将权利要求写成这样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为这种自动加热器可以用在很多领域,现在的保护范围相当于作茧自缚,导致专利的价值大打折扣。本来能够保护自动加热装置的,现在保护范围却只限于带自动加热的杯具,范围缩小了百倍。
此外,围绕这个杯具上进行一系列特征,比如杯体装有报警的蜂蜜器、杯体内带有滤网、杯壁有部分透明可检查内部的窗口等等,这些需不需要保护,现有技术中有哪些披露,需要重点保护哪些,都需要取决于现有技术状态。
如果不了解现有技术状态就去申请专利,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要么把不应该申请的方案申请专利,最后专利被驳回或无效,浪费一大笔申请费,还影响了企业的判断;要么把保护范围写小了,把企业本应该获得的利益白白送给了竞争对手;要么把保护范围搞错了,在没有新颖性的方向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能够获得授权的方向上却只草草带过,导致专利保护方案不周全。
这就像医生未检查诊断就给病人做手术一样,不应该做手术时却开了刀,明明是肺部的问题,却在胃部动了手术,本来重点需要割除一个肿瘤,结果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清理溃疡上了。这种情况是匪夷所思的,然而,在中国的专利撰写实践中却是常态。
检索有多重要可想而知,检索如同手术前的检查诊断,决定了专利是否应该申请,申请的范围有多大。不做检索的专利申请是在浪费钱,可能在一个无效的方案上浪费精力,或者本应该申请的范围错过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教条,有时候情况紧急产品即将上市或者企业已经了解相关的现有技术,申请前的检索可以减弱,但这不是常态。
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