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一轮回,1998年发生过什么,2018年又将发生什么?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大约四五年前的时候,小川曾经在青岛的一家电影院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地方如果没记错的话,大致是在李沧区的位置,当时小川先是住在四方区,后来因为这份工作又搬去了李村居住。


说讲起来,青岛的城区面积其实很小。这其一是由于青岛本身的半岛地形决定,其二是由于青岛本身的产业密集程度与建成区面积决定,其三就是青岛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决定。


目前青岛只通车了两条地铁线,两条线方向均是南北走向,连通市南市北和李沧三个城区。其余在建的轨道交通的走向,也基本都是南北向格局。其实早些的时候,青岛是有四个主城区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市南市北和李沧,还有就是四方区。只不过在2012年末的时候,四方区被撤销,并入了市北区。


除了以上的城四区外,有两个区其实距离主城区距离都不算远,其一是北边的城阳区,距离李沧区不过十几公里;其二是隔胶州湾与市南区隔海相望的黄岛区,距离也不过是十多公里。按照目前中国排名靠前的新一线城市名单,如果青岛对标的是成都、武汉这样的城市,那十几公里的距离完全应该被划入主城区的范畴的。


但是,截止目前,无论是城阳区还是黄岛区,都还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与城四区联袂成片,所以依旧只能被当做青岛的郊区看待。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件事情上,我认为青岛及山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是非常糟糕的。在过去五到十年一众新一线城市都在拼命扩大城市半径,为后续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和潜力的时候,青岛的反应是十分迟钝的。


在轨道交通建设上,青岛比近些年屡屡被黑的东北大连还要落后。而差不多五年前的时候,青岛和大连还被看做是中国北方海滨的两颗明珠,是北方仅次于京津之外,最被寄予厚望的城市。



《钢的琴》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虽然从剧本设定上这是一部剧情片或者喜剧片。但是从画面来看,我个人却更习惯于将其当做一部纪录片来看。


这部影片的大致剧情如下:


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一个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王千源饰)下岗后,为了维持生计,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与此之时,妻子小菊(张申英饰)却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人。之后,小菊光鲜回归,要求与丈夫陈桂林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陈小元的抚养权。谁能给女儿一架钢琴成了争夺抚养权的关键所在。陈桂林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为了得到对于女儿的抚养权,他忍受种种压力,多方筹措为女儿买钢琴的钱,在四处受挫无果的情况下,于是便决计铤而走险,和女友淑娴(秦海璐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然而却又被人发现被抓。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最后在退役小偷,全职混混,江湖大哥,猪肉王子一群落魄兄弟的帮助下,他们造出一部“钢”的琴,一群男人为尊严而战。爱情,友情与激情,幽默在不可能的任务中荒诞燃烧。


所以你看,这不就是一部关于90年代的下岗工人人生的纪实影片吗?只不过碍于一些社会的客观阻力,表现形式上委婉了一点,把一件原本挺不幸的人生悲剧,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出来而已。


这更像是万青演唱的那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中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现在是你人到中年,三十岁多,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工作从毕业一直干到了现在,突然有一天你就被告知下岗失业了。你除了在工厂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其余什么都不会。而需要同岗位的单位,此时无一不在同样进行着下岗和裁员,你该何去何从?


出门走到路上,到处都是三五成群要聚众“讨说法”的下岗工人;回到家里来,是孩子哭大人嚷,老婆问你要钱养家糊口。你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是不是已经糟糕到了几点,就像是个彻底泄了气的皮球?


这场席卷全国的国企改制下岗风潮,主要集中在1998~2002年,其中1998和1999年是对整个社会影响最巨大的两年。199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黄宏演出了一个小品,名叫《打气》,你听听这个名字都会觉得十分主旋律。其中还有一句台词,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妙不可言”——“咱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这句话,我总觉得和当年城里乡下墙上四处刷满的“计划生育”大标语如出一辙。



小川的读者当中,八零后和九零后是占据了绝大比重的。那么对于这两代人来说,我想上世纪90年代应该是大家都记忆犹新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其实发生了很多足以影响后来中国走向的事情。


1993年2月20日,京九铁路建设全面展开。


1993年3月27日,江泽民当选为国家主席。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2月19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病逝。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1998年7月至9月,中国长江及淮河发生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经济损失约2551亿元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以上这些事情,几乎是绝大多数90后都有所记忆的,至于当时已经上了小学或中学的80后而言,那自然就更是应该记忆犹新。



我们现在总是吐槽“东北经济不行了”,“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投资不过山海关”云云,往往觉得东北经济出现问题就是近几年的事情。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自从东北经济的问题被爆出来后,一个新的口号就应运而生,就像我们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等口号一样,关于东北,我们最常提到的一个口号就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那既然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我们就应该明白既然要“振兴”,那它起码得有“衰落”才是,不然在逻辑上就根本行不通。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呢?是从五年前?十年前?都不是,东北之所以有今日之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早在二十年前 ,就已经埋下了病根。


根据网易新闻整理统计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东三省国企下岗职工人数体量冠绝全国,堪称是一骑绝尘。更重要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个关键单。这份数据只涉及了“国企”,但作为事情的亲历者,小川想说的,当年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城市,除了国企之外,还有市属企业,区属企业,集体企业等各种各样明目繁杂的公有企业类型。而这些类型那几年的下岗人数,同样十分惊人,只不过目前已经无法找到官方的准确统计数据罢了。



1998年~2002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整20年的一个关头。站在现在看,当时的国企改制十分有必要,属于壮士断腕型的自救方式。但是站在当时的关头来看,那真是惊涛骇浪,堪称自改革开放以后天气最阴郁的几年。


对比过后我们发现,目前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其实早在20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初见端倪。所有国企下岗工人人数较多的省份,几乎都是在经济结构和体制上较为落后的区域,而市场经济和名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几个地区,自“老工业基地”时代掀篇儿后,便开启了各自经济发展的黄金二十年。


有炒房地产发了的,有炒股票期货发了的,有炒互联网概念发了的,最近刚刚又发生了一波炒币发了的。尤其是这波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炒币玩家,这种混乱不堪的圈子和场面,是不是大家也似曾相识呢?我个人觉得,这和1997年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无比混乱有几分相似。那几年的拍摄上映的港片,其实或多或少,或明或暗都表达了当时香港社会的集体恐慌和焦虑情绪。


中国的市场经济,网络上有个玩笑的说法,叫做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基本就是一放一管,一管一放,每一次都循序渐进,绝不一步到位,不会让你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没有,除非你自己作死。这点从对房地产的调控手段上,我们就可以集中得到印证。



时间仍在不停推进,似乎80后90后还没来得及琢磨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他们便被时间之手,悄无声息地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站到曾经他们的父母那一代人站过的地方。


战战兢兢、颤颤巍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儿不知父母恩。站在这个位置时,80后和90后似乎越来越能够体会到当年那场席卷全国的下岗风潮,对于父母那一代人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那几年的时候,父母之间的争吵和打闹是非常多的。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一旦组成家庭的两个成人人先后失去了工作,又对自己人生的未来丝毫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的时候。懦弱与无能为力,就会衍生出焦虑、烦躁和愤怒。凡事最怕的不是出了事儿,而是出了事儿压根不知道怎么解决。


那几年的时候,大街小巷里的闲散人员明显多了起来。原本在工厂里有份工作,甭管收入多高多低,起码每天的时间你都得按时上下班,由不得你天天在外面鬼混胡闹。但是没了工作,又找不到工作或不想找工作,那自然就只剩下了上大街瞎溜达的份儿。


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普遍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大范围失业的洗礼。这一方面是件好事儿,毕竟谁也不希望亲历痛苦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这也让不少中国人普遍对经济前景普遍盲目乐观,总认为升职是理所当然的,加薪是理所当然的,房价上涨是理所当然的,生活越来越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想法,是何其的危险和令人感到恐惧。经济的本质,就是有升有降。


这就好比是,一个从没尝试过惨败的运动员,他对于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是令人感到不安和疑惑的。


2018年,从年初到现在,自上而下的调控手段,改革措施一直都处于一个高频推进阶段。可想而知,我们接下来十到二十年的生活一定会和过去十到二十年截然不同。一定不要再用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商业思维,照搬照抄,套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


父母那一代人二十年前或正确或错误的选择,今日我们早已无力改变。但是今日的我们,倒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上一代人的得失,以求得二十年后,下一代人再观看和点评我们的人生时,不至于太过难堪。


注:本文插图,取自电影《钢的琴》剧照。




【山川网の近期优质原创文章传送门】


2017: 2017海南各市县GDP 丨 2017甘肃各市GDP 丨 2017贵州各市GDP 丨 2017山西各市GDP 丨 2017云南各市GDP 丨 2017广西各市GDP 丨 2017江西各市GDP 丨 2017陕西各市GDP 丨 2017安徽各市GDP 丨 2017福建各市GDP 丨 2017湖南各市GDP  2017河北各市GDP 丨 2017湖北各市GDP 丨 2017四川各市GDP 丨 2017河南各市GDP 丨  2017浙江各市GDP 丨2017山东各市GDP 丨 2017江苏各市GDP 丨 广东2017各市GDP 丨  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 丨  2018中国最富1000人榜单 丨 2017年31省市GDP 丨 2017年一线城市 丨 2017广东企业竞争力500强


城市:主要城市人口大数据 丨 城市睡眠质量榜 丨 世界一线城市基本素质 丨 台湾老板眼中的大陆和台湾 丨 佛山东莞和苏州和杭州 丨 2018中国城市财力榜 丨 主要城市首套房利率 丨 电影票仓 丨 人口悖论 丨 最好的扶贫方式 丨 中国彩礼不可承受之重 丨 落后的户籍制度 丨 春节各省旅游排行 丨 春节旅游城市收入排行 丨 31个省份城市建设大数据 丨 大国崛起 丨 国家中心城市 丨 河北和河南 丨 安徽究竟是长三角还是中四角 丨 西部地区不良贷款  丨 最值得毕业生就业和购房的16座城市 丨 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个城市群


人文:大城市里的城中村 丨  城市故事丨 今天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丨 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丨 2017年中国城市天气之最 丨 一日看尽江南雪 丨  佛系城市与魔系城市 丨 中国最美大学知多少 丨 古代的地域黑 丨 天下第一雄关 丨 我对北方的态度 丨 终究隐没的历史名城 丨 不流浪的民谣歌手 丨 地域自黑哪家强 丨 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 丨 得山西者易得天下 丨《引爆者》中的山西风情 丨 12座二线城市灵魂何在


旅行: 东北行纪·哈尔滨篇 丨 东北行纪·长春篇 丨 东北行纪·大连篇 丨 东北行纪·沈阳篇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 丨 云南旅游经典骗局 丨 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成都旅游经典骗局 丨 苏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杭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天津旅游经典骗局 丨 广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上海旅游经典骗局 丨 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