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进入知识发展新时代——胡鞍钢教授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演讲

2017-11-23 国情研究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1月22日上午胡鞍钢教授受邀参加『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2700余人参会。朱邦芬主持,王鼎盛院士、王志珍院士、邬书林委员等专家学者出席。下面是胡鞍钢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快知识生产、传播与利用方式再造,促进学术期刊发展模式创新。我想从我国知识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知识发展的挑战

我国国际学术影响力远落后于综合国力。经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都明显上升,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国际学术影响力还非常不足,与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相比极不相称。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科技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等,这都需要知识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此,我国急需加快知识发展,提升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最大的瓶颈是如何走出去。就国内学术发展而言,分国别来看,不论期刊论文的作者数、期刊数、读者数、下载量还是引用率,中国都是位居世界第一的。当前我国知识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如何走出去,将国内知识更好地在世界传播。对此我有如下两点建议:第一,中国经济在不断的全球化,期刊也必须国际化,比如出版双语的期刊,既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也可以满足国际需求。第二,学者应优先支持国内期刊发展,就我个人而言,我们的文章一般是首先发国内期刊,而后再通过其他形式发表到国际上。

要坚持学术自信,是中国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西方长期以来对学术地位的垄断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以西方理论作为唯一标准,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学术自信。我和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等人过去写了一本书《人间正道》,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以来探索出的中国道路,最后明确提出来就是要有道路自信、体制自信、文化自信。胡锦涛时代就提出三个自信,后来我们没想到习近平又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做期刊的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学术自信,只要是中国的就一定会是世界的。例如:2014年我们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一篇关于一带的战略构想、目标和途径,在世界尤其是日本、韩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很快翻译成韩文。《清华大学学报》发表的一带一路 44 34607 44 15232 0 0 2294 0 0:00:15 0:00:06 0:00:09 2841 44 34607 44 15232 0 0 2009 0 0:00:17 0:00:07 0:00:10 2873 44 34607 44 15232 0 0 1707 0 0:00:20 0:00:08 0:00:12 2763 44 34607 44 15232 0 0 1535 0 0:00:22 0:00:09 0:00:13 2766 44 34607 44 15232 0 0 1394 0 0:00:24 0:00:10 0:00:14 2709 44 34607 44 15232 0 0 1287 0 0:00:26 0:00:11 0:00:15 0 44 34607 44 15232 0 0 1156 0 0:00:29 0:00:13 0:00:16 0 44 34607 44 15232 0 0 1074 0 0:00:32 0:00:14 0:00:18 0 44 34607 44 15232 0 0 1003 0 0:00:34 0:00:15 0:00:19 0 44 34607 44 15232 0 0 941 0 0:00:36 0:00:16 0:00:20 0 44 34607 44 15232 0 0 886 0 0:00:39 0:00:17 0:00:22 0 44 34607 44 15232 0 0 838 0 0:00:41 0:00:18 0:00:23 0道,没想到引起了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学者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知识,经常使用中国知网,这样就能把中国知识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中国的就一定是世界的。



知识发展的机遇

中国处在知识发展的黄金时代。过去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在可能是万家争鸣、万花齐放,我们迎来了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的黄金时代。例如,我们的一篇供给侧改革文章在知网上的下载量超过三万次,这种规模效应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的。在比如,最近我们在为国家发改委提供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规划纲要的咨询和服务,我们提出数字经济的三种能力:经济增长能力、创造就业能力、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国家制定这些规划也为中国知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现在中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快速发展都为中国期刊的发展和学术的传播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中国将为世界作出更大知识贡献。知识不仅是全国性公共产品,更可能是全球性公共产品,学术期刊的发展应放在全球视角。最近我们出版了一本书《2050中国》,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提到对人类的贡献,大体分为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贡献、文化贡献、参与全球治理的贡献。涉及到科技贡献,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更多是发展知识的贡献。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发展,包括硬知识和软知识,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作出更大知识贡献。中国知网是世界最大的知识平台、创新平台,具有非常大的溢出效应,理应在我国知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条件,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投资者,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手合力作用,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尽快走出去,为人类做出更大知识贡献。

(程文银整理)

更多阅读

胡鞍钢、鄢一龙:中国未来走向

胡鞍钢:中国发展实践已超越“洋本本” 马克思主义是真法宝

胡鞍钢:如何“为人民留点文”

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创造另一个人口红利?

胡鞍钢、程文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

聚焦|胡鞍钢做客清华大学『荷声讲坛』主讲“中国进入新时代”

聚焦|2050中国伟大梦想研讨会暨《2050中国》新书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聚焦|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王绍光:国家强制能力的基础是暴力,但它也是减少暴力的必要条件

鄢一龙: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聚焦|王绍光教授做客中信大讲堂: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出访|胡鞍钢接受日经亚洲评论采访谈中美关系

周绍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六大事实依据

胡鞍钢 杨竺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国情讲坛】第一讲|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重磅|胡鞍钢做客日本国会议员会馆介绍中共十九大精神及有关研究成果

聚焦|认识中国:彼得·诺兰教授与胡鞍钢教授对谈

出访|胡鞍钢会见日本生态协会会长池谷奉文

胡鞍钢:创新中国特色强国大战略

胡鞍钢:“两个阶段”战略关键词是“全面建设”

书评|“知识与决策权”研究议题及其拓展:评《目标治理》

王亚华:决胜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聚焦|胡鞍钢为国家体育总局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Hu Angang: Xi's thought a practical plan for future

胡鞍钢、王洪川: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论断

胡鞍钢、王蔚: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

学习时间|公管学院本科双学位班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

罗祎楠:以“为学”而自信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招聘公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研究助理招聘

学习十九大|胡鞍钢: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