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智库专访|扎根中国实践 提供中国方案 ——胡鞍钢谈研究与使命

2017-12-22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光明智库》2017.12.15总第1期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智库专家面临的任务也发生了新变化。作为一名为国情研究倾注大量心血、在此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国家智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如何看待智库角色,怎样履行智库职能?

《光明智库》就此对胡鞍钢教授进行了专访。



《光明智库》:您长期从事智库研究,多年来有哪些令您感触最深的体验?您和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什么经验可与大家分享?

胡鞍钢:最根本的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具体到国情研究院,我们的初心就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开拓和壮大“中国学派”,扎根中国实践,研究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使当代中国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向前。

我们的心得可以概括为三个“专”:

专一。30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即国情研究、教书育人和智库建设。国情研究是根本,教书育人是着眼于国情研究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智库建设是着眼于平台搭建和研究工作、咨政建言工作的组织,后两者实际上都是为国情研究服务。我们的国情研究始终强调“知识报国,知识为民”的宗旨,这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为之奉献的职责使命。

专业。不断提高国情研究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做专业化国情研究的落脚点是坚持学术为基、学术为本、学术为源,学术上的创新是引领。国情研究的专业化,依靠两大基础: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中国观的哲学基础,也决定我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是我们观察中国、分析中国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二是当代社会科学,这是我们专业化、跨学科研究具体的现实的中国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我们专题研究、深化研究、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具体手段。要以科学的手段满足发现真问题、依靠真方法、观察真世界、提出真办法的需要。

专攻。从整个国情研究院来看,尽管我们的研究成果是“森林式”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防等诸多方向,但我们研究的主线是“国情——国力——国策”,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国情分析、宏观经济、中长期规划等这几大方面,并进行了长期研究、跟踪研究。

《光明智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很多新的时代课题需要破解。您目前最关注的研究领域和问题是什么?

胡鞍钢:我们关于十九大的研究实际上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2016年到2017年十九大召开之前,在大会准备阶段,开展背景性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大会期间及大会宣传高峰期,深刻领会大会精神,根据大会纲领性文献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和阐释;三是在2018年,将围绕十九大精神结合我们的专业研究领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

下一步,我们研究的关键词仍然是“十九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2050中国远景目标研究,二是强国时代大战略研究。对此我们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将扎实推进、不断深化。

《光明智库》:对于我国智库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胡鞍钢:近年来,我国智库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各类智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对我国智库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一件好事。党对智库建设的领导是智库发展方向正确、平稳有序的关键。在智库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一定要服务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格局上,鼓励百花齐放、各展所长,同时也要防止恶性竞争、“野蛮生长”。

未来中国智库建设需要围绕四个影响力来开展——

学术影响力。学术影响力是智库影响力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学术影响力基础,智库的持续健康发展、智库成果的持续稳定产出才会是有源之水。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学术研究形成智库成果,使成果具有学术价值,依托学术发表平台产生学术影响力,不仅参与国际学术竞争,同时也赢得国际同行的认同。

政策影响力。既要关注决策焦点,还要放眼长远,想党中央之所想、所未想,形成两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和知识桥梁,能及时为决策者提出具体建议和解决方案,并能使之成为政策先导。

社会影响力。通过媒体及时发布最新的成果,引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潮流,不断释放正能量,在社会上形成公信力和美誉度。

国际影响力。对条件成熟、定位适宜的智库,应当积极以国际水准要求自己,将国情研究与世情研究有机结合,主动与国际智库合作交流,多在国际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扩大研究成果对外推广。国情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扩大智库国际影响力,我本人刚刚结束在日本的访问,11月7日、11月8日分别向日本政界、民众、媒体人士介绍中共十九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产生了较好反响。

《光明智库》:在您看来,未来我国智库对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胡鞍钢: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智库,发挥作用的内涵及具体方式是不同的。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其根本定位就是为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重大决策提供外部智力支持,当好“外脑”。这就至少包括四方面的作用:

国家未来目标的“瞭望者”。这是指思考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要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研究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瓶颈问题。国情研究院从2017年初开展至今的中国2050全面现代化目标与方略研究,就是我们发挥“瞭望者”作用的典型案例。

国家战略的“谋划者”。持续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谋篇布局贡献力量。

国家智库职责的“担当者”。亲历实践,勇于担当。对内直接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各级决策服务,勤耕耘、抓研究、出思想、有创新,提供丰富的智力产品和专业化的智力支撑;对外与相关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智库密切交流,当好“学术大使”“智力大使”,维护好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

国家治理的“监督者”。要客观评价和评估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绩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国家良政善治。

更多阅读

2050中国: 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国情研究院发表文章获《求是》杂志转载

胡鞍钢:日方应充分认识将中国机遇变成日本机遇

你听说过“中国学派”吗?

12月20日 学术沙龙|连大祥:孔子学院的全球影响

聚焦|探索中国方案,听学术界怎么说

访谈 | 胡鞍钢:发出更大、更强的“中国声音”

聚焦|鞠建东做客『国情讲坛』谈亚洲共同体与三足鼎立

书荐|《中国道路辩证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新尝试

胡鞍钢:“中国崩溃论”就是个国际笑话

孟庆国:线上线下融合是政务服务创新发展方向

『国情讲坛』第三讲|白钢:《不易、变易、简易:从中国传统看中国学派》

胡鞍钢:中国新时代与习近平强国战略

关于消费,那些不得不说的理 ——“向往美好生活引导消费预期”系列报道(上)

聚焦|名校专家聚首清华,热议国家能力与现代化强国建设

研究|邓小平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与长期红利

聚焦丨胡鞍钢做客“大师微沙龙”畅谈中国国情研究之路

胡鞍钢、唐啸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聚焦|过勇教授参加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在专题会议上发言

学术沙龙|梁平汉教授:实验经济学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胡鞍钢、杨竺松合作文章: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启示

胡鞍钢、鄢一龙:教育发展创造人力资源红利

胡鞍钢:河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高地

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东北亚发展新格局

中国梦,14亿人民之梦

胡鞍钢、杨竺松:黄金时代的黄金领导力

研究回眸|十八年前看中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聚焦|胡鞍钢做客“真人图书馆”畅谈“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聚焦丨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胡鞍钢为北师大师生作学习十九大报告专题讲座

中国进入知识发展新时代——胡鞍钢教授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演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