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鞍钢:河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高地

2017-12-0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河南日报,2017年11月30日


11月28日,在河南省委党校的大礼堂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为河南省第二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的学员们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结束后,胡鞍钢接受了河南日报记者的采访。

谈观点鞭辟入里,举例证旁征博引,说数据信手拈来,无论是作报告,还是面对采访,胡鞍钢的学识和激情时时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胡鞍钢说,“新时代”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走向世界强国的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14个强国,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核心目标。

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国在2000—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时代,在2020—2035年进入走向共富时代,在2035—2050年则将实现全民共富时代。

新时代还意味着中国开启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的2035年和2050年会是何种图景?

胡鞍钢认为,根据测算,到2035年,中国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GDP占世界比重从1/4达到1/3;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50年的中国,人均GDP将相当于美国的70%—80%;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9%—37%;人类发展水平、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领先,在世界的地位更加凸显;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覆盖全体人口。


河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高地

虽然在河南停留的时间很短,胡鞍钢还是抽空研读了这几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说起河南的发展,胡鞍钢如数家珍: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民间投资突破3万亿元……在胡鞍钢看来,这些数据不仅意味着河南的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说明河南投资环境日趋向好、百姓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胡鞍钢认为,经过跨越式的发展,河南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新的经济高地正在形成。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核心的战略性资源就是数字资源、数据资源。”胡鞍钢说,河南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流一年增长1倍以上,这说明河南的数据用户增长迅速,数字要素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显示了河南发展空间广阔。

河南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胡鞍钢建议,要充分释放“人口红利”,把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过加快构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空中丝绸之路”等,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关注脱贫攻坚,实行低保托底;更加关注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读好有字无字两本书

胡鞍钢把国情研究比喻为“读天书”。他认为,要读好中国这部“天书”,首先要读好有字之书。

胡鞍钢认为对自己影响最深远的著作当属《毛泽东选集》。从青少年时期起,胡鞍钢对《毛泽东选集》一直怀抱着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百读不厌。他把读书的过程形象地称之为“向伟人学习,与伟人对话”。

胡鞍钢说,做学问不能只读有字之书,还要读好实践这部无字之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读好这两本书,才能更加专业化、知识化地瞭望中国道路,归纳中国理论,总结中国思想,弘扬中国智慧。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冯芸 刘一宁)


更多阅读

中国梦,14亿人民之梦

胡鞍钢、杨竺松:黄金时代的黄金领导力

研究回眸|十八年前看中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聚焦|胡鞍钢做客“真人图书馆”畅谈“如何认识当代中国”

12月2日活动|国家能力与现代化强国建设专题读书研讨会

聚焦丨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胡鞍钢为北师大师生作学习十九大报告专题讲座

中国进入知识发展新时代——胡鞍钢教授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演讲

胡鞍钢、鄢一龙:中国未来走向

胡鞍钢:中国发展实践已超越“洋本本” 马克思主义是真法宝

胡鞍钢:如何“为人民留点文”

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创造另一个人口红利?

胡鞍钢、程文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

聚焦|胡鞍钢做客清华大学『荷声讲坛』主讲“中国进入新时代”

聚焦|2050中国伟大梦想研讨会暨《2050中国》新书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聚焦|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王绍光:国家强制能力的基础是暴力,但它也是减少暴力的必要条件

鄢一龙: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聚焦|王绍光教授做客中信大讲堂: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出访|胡鞍钢接受日经亚洲评论采访谈中美关系

周绍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六大事实依据

胡鞍钢 杨竺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国情讲坛】第一讲|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重磅|胡鞍钢做客日本国会议员会馆介绍中共十九大精神及有关研究成果

聚焦|认识中国:彼得·诺兰教授与胡鞍钢教授对谈

出访|胡鞍钢会见日本生态协会会长池谷奉文

胡鞍钢:创新中国特色强国大战略

胡鞍钢:“两个阶段”战略关键词是“全面建设”

书评|“知识与决策权”研究议题及其拓展:评《目标治理》

王亚华:决胜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聚焦|胡鞍钢为国家体育总局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