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名吕洞宾的《沁园春》词,透漏出什么修炼秘诀?

佛不是道 太乙玄门 2021-08-07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江湖险恶,点击“太乙玄门”关注,以备急用。

本期采编整理:佛不是道


托名吕洞宾的《沁园春》词告诉我们什么丹道修炼秘诀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练己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龙虎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辩水源清浊,金木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为什么这首词要说成“托名吕洞宾”?因为这首宋词,很可能是宋人写的,吕洞宾作为唐朝人,擅长写唐诗。按不少专家考证,吕洞宾的诗词,也就百余首,所以,说成是“托名吕洞宾”。实际上,除了这一首,托名吕洞宾的《沁园春》还有好几首,文末又附了一首。但这首《沁园春》词更有名气,受到历代不少丹道养生大家的推崇,历史上对这首词做过完整阐释的,比较有影响的道教学者,主要有林屋山人俞琰和《金丹大成集》的作者萧廷芝。这首词对道教修真过程的叙述比较隐晦,整首词都是用传统的内丹术语写成的,涉及到不少关于《易经》与五行,《易经》与河洛,《易经》与天文星宿,《易经》与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等传统文化知识。其中,还穿插有我国道教文化典故知识。因此,现代人要读懂这首词是比较困难的。当代流行的一些内丹养生书籍,不乏对这首词进行引用和探讨的,对这首词的介绍,有的在词句方面出现比价严重的错误,故注解就无从谈起。有的注解受古代道教养生术中的周天搬运术的影响,严重流于低俗的玩弄精气的法门上去了。因此,本文在这里先对这首《沁园春》词做基本的校对,并对该词所表达的修真思想试作浅解,方便喜爱道家金丹养生与修真的同仁阅读。
托名吕洞宾《沁园春》词的传统丹家注释,虽然现代人可以看见林屋山人俞琰和萧廷芝对这首丹词的注释,但那也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宋末和元初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注释,也是采用了大量的隐语和引用了一些丹书诗句,也是一种古文形式在以经典解释经典的做迷藏,故现代人读《沁园春》词,也只能是喜爱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罢了,长期受丹道隐语的制约,缺乏相关的内丹术语基础知识,根本无法理解这首词的真实含义。内丹修真文化有玉液小还丹和金液大还丹两个阶段,合称为七返九还的性命双修之功。之所以用数字七和九来解说内丹修真,是采用了《易经》的象数知识去解释内丹修真的原理的。我们要理解丹书中的这些数字的寓意,就必须懂得《易经》中的河洛、五行、四象、八卦、五位、五德、五脏、五方、五色、五味等等关联知识的一一对应规律,不仅要理解这些对应关系相互映射的意思,还要明白这些对应的隐喻隐含的生命秘密,也就是千百年演变出来的易道文化——这种人类生命孕育模式的独特性,才能比较容易理解这些丹诗。内丹贤哲都是用传统的易道文化来解说金丹大道的,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内丹养生修真体系,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去发掘这些丹道特色文化,才能引导内丹养生与修真向健康的轨道去发展。这里的“七返还丹”的七返,是源于《易经》的火生数二,成数七。配合五行表达的意思是火,配四象是乌,配五方是南,配八宫是离,配五脏是心,配天干是丙丁,配地支是巳午。“七返还丹”的意思就是通过练己持心,去获得道心真种的出现,这个我们被后天意识与欲望逼退的人人具有的先天本真能“失而复得”才叫还丹,就是将先天众生本来具有的,因后天的各种欲望导致其蒙蔽、迷失的本真找回来,是失而复得的意味,故叫七返还丹,俗称返还功。玉液还丹,又叫小还丹,也叫“七返还丹”,大小还丹还的都是药。因小还丹是修真修出来的,也就是说内丹的还丹是修出来的,也就是说内丹的“玄关窍”是我们修出来的,绝对不是想出来的。所以,丹书说这个本来的药,是修性练己从外返还回来的,故把这个阶段也称作“外药”,丹书叫“药自外来”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我们的道心被后天的贪欲所蒙蔽,故光辉不现,只有通过练己持心,返还我们的天真道心,这个道心就好比月亮的光辉,古人根据玉与月亮属性相同,金与太阳属性相同,形成了月亮之中有玉兔,太阳之中有金乌的传说,基于这个道理,才有了玉液小还丹和金液大还丹的日月阴阳论点,才有了大小丹的区别,修真之人如果连丹道的外药内药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张三丰说的,如果不能“决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就更谈不上什么是大丹了,那要看丘处机的《大丹直指》就更难了。
因此,“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练己待时。”的意思,不是一般养生书上所指的简简单单的静功修为,而是指大家熟知的丹诗:“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的心意修为的深入阶段,是先求静、复求安、后求悟的“一意斡旋”的意思,它是真意,也叫黄婆的真心显现,丹书上说这个阶段一定在生理上,要通过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有一个超出常人的“息而不息”的“命蒂由来在真息”的生理状况,才会完成张三丰说的初关“聚精累气”工夫,我觉得我们现代搞气功的,喜欢用“功夫”这个字眼,到不如还原张三丰的这个“工夫”字眼更恰当,功夫很容易导致修真者产生一种渴求,一种追求,就成为一种执著,就是修真的错误,也就是修真过程中的“妄”的心态,再才是心理的一种修真升华,升入中关“开关展窍”工夫。而一般的打坐,都是在追求一种思维的安静或者说是一种心情的平静,跟内丹的修真要求打坐一定要有一个还丹的证验的实修,要获得道心真知的印证,是有层次上的差别的。故历代丹书对诸如现代养生学流行的那些静功的“静坐傻等”的法门,均批驳是一种静坐孤修的法门。丹道大德怎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这些功法都犯了守心空心的错误,也就是本来的像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一念代万念”就是一种佳境的状态,反而对身体对生命没有什么戕害,结果没目前的一些假道学的误导,成了张三丰批驳的“固本一心分做数心,不得团聚”的错误,所又这些道法都不是修真。真正的打坐修真是要获得道心,觅得真种,展开玄窍,只有这样才是修真的正途,没有其它的路子可走,这个才是丹书一种明确提出的“除二即非真”的不二法门,才是独特的修真大道不同与其他宗教常规练静功的不同之处,这个我说玄关是修出来的,容后专篇介绍。张三丰说“再休夸清静无为,也得还丹。”,也是在批评那些外道的野狐禅等等静坐法门,批评那些不懂还丹的外道静功,批评那些自诩为龙门派某某代正传、秘传的传人,不要再瞎胡吹你们的那种“心中忙了有忙”(张三丰语)的静坐工夫了,目前的一些假冒的龙门派传人以及内佛外道之流,连这些都糊里糊涂,却师心自用,以盲引盲,或者盲目将印度禅定的歪理邪说来曲解仙家法门,是阻碍我国道教金丹大道理法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故此,修真必须还丹,还丹之后,再才能有资格谈张三丰说的第三关“炼己筑基”,直至练己练到无己时,才是“群阴剥尽丹成熟”的练己纯熟,金丹大道的有为功夫才算完成了,这个秘密就是张伯端说的:“始于有作无人见”阶段。目前的一些丹书和气功书,动辄就把静养的打坐入门说是炼己筑基,明显是金丹火候上的节序错乱,张三丰一语道破天机的“也得还丹”,与《沁园春》开篇指出的先要“练己待时”是一脉相承的,很明显这个意思是要完成打坐的证验,是要还丹的,否则就落于枯寂的野狐禅上去了。这个不明玄关,是长期以来我国道教修真人士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是张伯端说的“今之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的修真迷途的一种普遍现象。
按照《易经》与五行、天干的配伍关系,戊己对应五行为土,配五方为中,生数五,成数十,配八宫为艮坤,配五脏为脾,配地支为丑辰未戍,配五色为黄色。这里“练己待时。”实际表达的意思,就是还丹一定要有真意的运用,才能进入内丹的修真实质性阶段。丹书所说的真意,是我们修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状态,它是“较量即错,疑议即乖。”的一种修真境界。伍柳派的柳华阳不懂这些,他在《金仙证论》里面错误的解释为:“己,即我心中之念耳。”,这样将修真的练己,曲意为一种忖度心、一种分别心,一种杂念,就不是待时的契机与时机了。这个“练己待时。”,也是张三丰解释的:“真消息,玄关发现之时也。”的“时”,这个练己的成就是“待时”。也就是获得真种的那种“玄关窍开”的时刻与时机,是《阴符经》说的那种有别于我们日常思维意识活的之外的另一种意识活动,所以,《阴符经》说“人知其神之为神,而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思维意识活动很神奇,却并不知道还有一种更神奇的意识活动的状态的存在,按照中国文化大小、先后的习惯叫法,前者是小聪明,后者是大智慧。这个大智慧跟真息、真意、真心三者,是相需相因的关系,丹书叫道心光辉的闪耀,是纯阴之下的一阳来复,是小聪明退位,大智慧回来的天良赤子之心,吕洞宾形容的;“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就是这个意思,每月初三一轮弯月出现在西南方,用卦象预示就好比震卦下面的一阳爻,为什么是“出庚”呢?丹书用庚位对应西方,预示的是西方的金,所以也叫月华莹,莹在曲江,就是水中金的意思。千言万语,无非是“真人授我指元篇,只是叫人练汞铅”的寓意。吕洞宾《沁园春》讲的是丹道的修真文化,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简简单单的打坐和凑热闹的气功,他是一种修真行为,这个大家一定要区别清楚。练己待时的证验,也是刘海蟾《至真诀》上面说的:“太极布妙人得一”的证验。是真息、真意和真心“三真”的三位一体,就是丹书上面说的“真种”的出现,张三丰把它称作“河车初动”,为什么叫河车初动呢?其实大家主要明白本文上面说的丹书的一一对应的寓意,就很容易理解河车初动的寓意,《阴真君还丹歌》说:“北方正气为河车”。那么,北方为水位,其正气就是这的壬水,也就是真铅了,说去说来,都是寓意,都是一些丹书把这个叫“一阳生”或“活子时”的一样的道理。故《沁园春》接着说:“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龙虎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这段话里面的“中宵漏永”四字寓意深刻,吕洞宾是在用古代滴漏计时的比喻,来说明怎样修真的,“中宵”是指半夜子时,是在用古代计时的这个日常的死子时,来寓意修真过程中我们人体里面的生命活子时,也就是玄关窍开的这个活子时。为什么要说“中宵漏永”呢?因为修真仅仅有“玄关窍开”那是不够的,那只是我们的道心的一个闪耀,是知真,我们尚且做不到行真,还要明白“次将乌兔药来烹”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漏永”的寓意。“漏永”的永字用的最巧,永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这种状态永久,不让它再“旋得旋失”。《入药镜》也是这样描述的:“识沉浮,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识得沉浮和主客的意思,是指获得道心光辉,还要他们漏永,也就是金木相并的“三家相见”,才是“要聚会,莫间隔”的火候缓急之理,也同时说明修真跟我们做人做事和修德是一对孪生兄弟,来不得虚妄和欺诈的做法,是非得其人不能教的大学问,故古人说“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让”,一个内心肮脏之辈,是怎么可以做到行禅坐亦禅呢?故修真之艰难,并不单单在于金丹大道传授的隐秘这一局限性所使然.还在于一个修真者的大志大力和此境的一意虔诚的法财两用,为了印证这个,张三丰说:“劝贤才,少卖乖,莫遇真师莫强猜”(《无根树》词),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的道教金丹大道,一批批的贤才,是一片片的在卖乖,出现了现代道教金丹大道一盲引众盲的局面。在刘海蟾的《至真诀》里面,也这样说:“得一善持谨勿失。”,用了一个“谨勿失”来解说这个久违的真种的显现,是会“旋得而旋失”的,是来之不易的生命至宝,容易被我们后天的欢喜心、分别心等赶跑,所以要做到“善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们做到了“中宵漏永”了,也就是“谨勿失”了,才会得到“温温铅鼎,光透帘帷”的证验。
《沁园春》词接着讲还丹后的善持,《至真诀》上说:“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丹书也讲:“知得一,万事毕。”我们修真的入门是“练己待时”,这个“时”丹书又叫“活子时”,又叫“真种”、“真意”,也叫“得中”,也叫“颠倒颠”,也叫“河车初动”,也叫“阳生”,有很多用比喻隐喻产生的名词都隐含的指这个,是古往丹书不直接讲的秘密,都是指的这个修真的玄关窍开后的火候运用,古人不能讲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今人不能讲,是国学知识欠缺不会讲,或者大多是师心自用的迷惑与无知造成的,当代道教不能重蹈覆辙一直这样人云亦云的忽悠下去了,这样自欺欺人的道教,何日能见青天?《沁园春》接着就是丹书讲的进火工夫,怎么个进火方法?那就是完成“造化争驰,龙虎交媾”的过程。这里的“龙虎”就是指的性情,是通过黄婆的媾和来实现的,其实这个就是丹书所指的“三家相见”的意思,金木、坎离、龙虎、乌兔都是性情的代号,这个善持的修真,在《悟真篇》里面是这样说的:“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都是指的修真要注意这个善持的重要性。古代丹书解说内丹的修真,用尽了千般比喻万般隐喻,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运用《易经》八卦、五行、天文星象的比喻取义,来解说丹道修真的行文方法最为常见。《沁园春》说:“进火工夫牛斗危。”这种喜欢用古天文星象的寓意,来说明内丹的进火工夫,也是古今丹书的一种叙述习惯,《沁园春》这里也用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明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释丹道,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对金丹大道相关的国学知识匮乏,也是导致丹书深奥难懂的又一历史原因,其复杂的行文模式,的确是“不因师指,此事难知”啊。“进火工夫”是内丹的火候内容,一直被视作丹道最隐秘的东西,实际上丹家不只是为了隐秘而禁传非人才要这样做的,还有一个更主要原因,是火候是丹道修真最难说明白的事情,也是修真最难打破的瓶颈,这里的“牛、斗、危。”,是星象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玄武”之象中的三个星宿,丹书隐喻的“北方玄武”之位,对应五行之位是北方“水”位,实际上就是预示的壬水“真铅”,张伯端《悟真篇》也说:“嫁个金公作老郎”,金公就是真铅的别名,这里的“老郎”的一个“老”字,跟“漏永”的“永”字,其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里的“进火工夫牛斗危”,很明显就是说的要做到真种出现的善持,是老郎和漏永的意思,跟前文的意思是一样,都是在说内丹的采取之功的,《悟真篇》说的:“要须制伏觅金公”,就是指的这个牛斗危寓意所指的奥秘,这些术语所指,容后在专篇解释。下文的“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都是对真种的出现的善持中的“二物”同时存在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意思表达,只有这样才不是孤修。月华是玉兔的隐喻,这里有月华,又有个乌飞,也就是《悟真篇》“先将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即驱二物归黄道,怎得金丹不解生。”的“金木合并”的丹理的预示,是“三家相见”的意思。
我国古代有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沁园春》在这里也沿用往古丹书用阴阳、男女、彼我等暗指二物的笔法,用来比喻为性情龙虎的实意。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每年的七月初七依靠鹊桥相会,用这个男女隔阻的状态,寓意凡夫的性命状态也形同是这样的“金木相隔”状态,修真就是要改变这种阻隔的生命状态,将通过黄婆的勾引,成为“性情和合”的“金木相并”的超凡状态,故《悟真篇》说“全凭戊己成功。”戊己就是中央正位的黄婆,故张三丰也说:“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无根树》)。这个凡人和仙真的区别,就在于这个真心的显耀,就在于只在中间颠倒颠的实意,即“产在坤方坤是人”的真人。“曲江”是指银河,预示为水。“见月华莹净”是指道心光辉的显现的“水中金”,《入药镜》所指的“水乡铅,只一味”。仅仅有道心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个乌飞。”,才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修真的阴阳互用,才是阴阳两全的善持。所以,张伯端说“先将乾坤为定期,次将乌兔药来烹,即驱二物归黄道,怎得金丹不解生。”,一并来讲,都是指的《沁园春》对上文描述的修真过程中的进阳火、退阴符的道心作为。由此看来,丹家说金丹大道是:此道至简至易。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悟真篇》说:“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元珠形兆。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恐怕大家读到这里也要失笑了,因为金丹大道,并不是现代某些冒名的传人,或者名人所写的气功养生书那样瞎吹的,或用了一大堆“以己昏昏,欲使人昭昭”稀奇古怪丹道术语,来进行故弄玄虚的拼凑,去说明金丹大道的修真法门的欺世盗名行径。其实,我国金丹大道,它就是一种性命双修的自我修真文化,是不假外力的淳朴文化。以上是《沁园春》的上阕,讲的是丹道的练己筑基过程,是一种从无到有的修命,是丹道的有为阶段,是完成结胎的“大药”时期。《沁园春》的下阙,就顺理成章开始讲金液大还丹了,我们只有充分理解了上阕的“初结胎,看本命”(崔希范《入药镜》)的道理,再理解《沁园春》下阙的丹理,就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终结胎,看四正”(崔希范《入药镜》)的基本含义了。内丹的修真过程的道心长存,张伯端说:“只因火力调停后,种得黄芽渐长成”。丹书所指的“黄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它用大家所熟知的播入土壤里的种子破土而出后,都是黄色的芽苗这一自然现象,来比喻修真性情合一的有为工夫,这个工夫就好比修出来的“婴儿”这个隐喻的道理一样,这个由性情合一培育的金丹种子,就好比入土的种子,先通过发芽孕育,张三丰形容这个是河车初动,等到慢慢的由微至著,再逐渐长成黄芽,就是大药,丹书也把这个叫“结胎”,这个胎是至精至纯的,就好比至精至纯的“刀圭”,这个刀圭也是水到渠成的时机,跟我们生命的孕育过程一样,妈妈们是先有了受孕的胎,后才会有婴儿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修真,故《沁园春》接着讲:“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这个“刀圭”是“自饮”,大家要玩味这个自饮的深意,她不是某些搬运术的做法,人为在肉身上行气。而是《悟真篇》说的“果生枝上终期熟”的水到渠成,才叫“自饮刀圭”。需要指出的是,饮刀圭阶段,是指的金丹大道的“十月胎圆入圣基”阶段,也就是法身成就时期,也就是有为工夫已经完成了,吕洞宾形容这个时期是“要洗翟,黄芽出土”了,是“金果黄芽渐现形”了,是完成了修命阶段,进入修性阶段的工夫,金丹大道的这两段工夫,是目前很多道教研究者比较糊涂的内容,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那么,看历代丹书,就会明白这些丹书论修真的三候的确切含义。由此就可以看出修真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实修过程,我们有了胎了,接着就有了婴儿了,我们的修真的有为阶段,才是“群阴剥尽丹成熟”的法相了。
弄明白了修真的色身成就和法身成就的这两个阶段,决破了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了,我们就会明白我国的金丹大道,在修真原理上,根本就没有现代某些人说的什么南宗和北宗的修法之分,也没有男女丹法修真上的理法差别,只存在形体差异。更没有什么南宗先命后性,北宗先性后命的修真步骤差异,如果有他们说的那些差异的话,那我国金丹大道就不是号称的绝学“不二法门”了,也就“二”了。那些糊涂的丹家,把我国金丹大道搞的神神秘秘,复杂的不得了,对我们研究金丹大道人为的设置了重重障碍,给各种异说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给中国内丹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导致当代喜爱养生修真的人们只有感叹这门绝学的份儿。认为有南北丹法差异的人,是不懂丹道修真次序的原因,也就是“从来火候少人知”的丹道修真文化的历史原因,才有了当代某些丹道名人的那些糊里糊涂的信口雌黄的观点。其实从本文涉及的这些历代丹道大家的言论的引用,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修真著作的丹理是完全一致的,只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罢了。这里“又谁信无中养就儿”的“儿”,是丹书所指的“婴儿”,也就是结胎后,向脱胎的法身转换时期,是《悟真篇》比喻的“群阴剥尽丹成熟”时期,故《悟真篇》说:“始于有作无人见”,是吕洞宾所说的“三铅”修真层次的第二铅的“金果黄芽渐现形”阶段(吕洞宾《敲爻歌》)。这个是丹道要说的“有作”工夫,这种有作工夫,却又是“无人见”的,并不是我们当代出版的一些道教书籍所指的,那种以为要沿着督脉和任脉怎么去玩大小周天搬运的胡作胡为,如果我们那样做了,就都落入后天的“人能见”的法门了,将永远不能明白丹道修真是怎么回事。后期的婴儿脱胎阶段,才是《悟真篇》说的“及至无为众始知”的修性阶段。所以,《悟真篇》说:“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生死作用。”,才是金丹大道进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逃劫数工夫,这个“众始知”就是法身的修性层次,而人们都难以明白这个有为的实意,有谁又会相信这个“始觉男儿有孕”的性宗呢?王沐整理《悟真篇》,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说《悟真篇》的后篇性宗内容,是后人补充的禅宗的东西,不是张伯端自己的,王沐这样的认识,应是自古就有的师承失真的偏见而导致对修真的糊涂现象之一。由于我们对这些道理的茫然,导致近当代我国丹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肉身的精气搬弄法门上去了,也就异说纷纭,各说各的,出现历代丹书所批评的现代版“靡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怎忍。”(《悟真篇》)的中国内丹养生修真文化研究的这种异状,应该引起当代道教的警醒。上面的那些道理搞明白了,我们对《沁园春》的“辩水源清浊,金木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这段话就很容易理解了,吕洞宾的意思是在强调,“金木间隔”这个道理,是不容易明白和做到的,她既需要有老师的指点,还要有自己的实修,不然就是“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真师莫强猜”的难知了,明白了就是佛宗说的见地有了,我们就会按照这个去修真了,也实现了儒家的知行合一了。张三丰说:先要知真,后要行真,知且不真,溪云口诀?三教原来是一家的道理的确如此。张伯端在《悟真篇•序》中明确强调,那时的中国养生与修真情况,也是出现了“不知金木相隔只幽微,又岂止阴阳互用之奥妙?”的歧途,足见内丹修真这些道理,一直是我国修真文化的被迫隐秘和难以说清楚的传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中国丹道修真文化乱象。“下手速修犹太迟”这句话,是在勉励我们,一旦知真了,就要真心向道去行真了。“蓬莱路”是指的修真修仙之路。“仗三千行满”是源于佛教的三千世界思想,预示法身成就,才是修真的归宿,也是三教合一的本旨,这些才是成就法身的大道。只有我们明白了这些,又做到了这些,才是“内丹成,外丹就”的“独步云归”的无生超脱之域。所以,修真之深奥之艰难,并不是现代道教那些养生书能够概括的。张三丰形容修道说: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方有效验。还要有“破常格”的那种弃儿女家园的精神,才能完成,是故我国这个神仙之道,千百年来就成为我国金丹大道的一门绝学,是一门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学问,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神秘文化,绝非印度佛教修死学说可以比拟。
吕洞宾《沁园春》词,区区一百来字,就如此复杂,现代人很难理解她,要介绍我国金丹大道文化,需建立一个系统的道教内丹术语的诠释体系,和一个完整的金丹大道师承脉络的构建,这两项工作应该是当前道教界迫在眉睫的任务。再加上我们道学界的很多人士,研究金丹大道一直囿于那些丹书伪书的误导怪圈之中,在经典师承的源流上,出了严重的问题,导致现代出版物,难以有几部让人开照胸府的著作,道教丹道乱象愈演愈烈,应该有了明确的师承之后,还要综合这些大家的著述,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机构,去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还世界人民一个实修的中国金丹大道文化,为人类提供一个东方神秘文化的的入口,建立一个还原赤子之心的人间正教,倡导由和谐走向仁德的未来社会,用知行合一的中国文化思潮,去迎接一个性命双修时代的到来,唯有构建中国道教本土本质的文化体系,构建有无相生的中国文化体系,才能具备超越世界其它宗教的心意之学,用实修去实现人类天良真心的回归,开启整个人类迈向仁德社会的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新时代。本文通过对吕洞宾《沁园春》词究竟是说什么做一浅解,探赜我国金丹大道的幽深,还原我国道教养生与修真文化的概貌,以正本清源,要树立我国金丹大道的正教形象,就不能囿于邪说的歧途,这些应当成为当代道教发展的正能量,道教的兴衰,当从文化的源头去寻找什么是全真,怎样实现全真,就会理所当然的理解丘处机一言止杀的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窥探我国道教养生与修真的根本与神奇,这也是国学复兴时代,人们探讨如何拯救人性,引导民众走向真、善、美的仁德世界,将是道教研究者与时俱进的重大历史使命。实际上,除了这首词,托名吕洞宾的“沁园春”词还有不少。以下再介绍一首:

沁园春

吕岩

    昨夜南京,今朝北岳,倏焉忽然。遇洞中有酒,渴来好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眠。出入无迹,往来不定,半似痴呆半似颠。随身处,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    人间漂荡多年,又排办东华第二筵。把玉楼推倒,种吾琪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击碎珊瑚,翻身蓬岛,稽首虚皇御座前。无难事,功成八百,行满三千。

    [赏析]此首乃标榜作者的人生与理想的。

    道家的人生理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随物迁化,“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进而达到长生不老,飞升变化,与天地同久的目的。吕洞宾乃成仙得道之人,此词所表现的正是他的人生写照。虽说修仙炼道,但终究不开人间,因而生活中比正常的人多了一个仙界。可毕竟带着仙风道骨,所以在人间的生活也自不同寻常。词中上篇所写,是人间生活,下篇乃表现他的仙界作为。

    “昨夜南京,今朝北岳,倏焉忽然。”从南京到今日的北岳恒山,坐车也得一两天,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能昨夜今朝,一夜之间便至,足见其来去神速,功夫高深。再加以“倏焉忽然”的标出,一开头便给人一种超凡入圣,不可思议的气氛。

    “遇洞中有酒,渴来好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眠。”古来修仙之人,多要遍游天下,寻师访友,而仙家又多居于山岛洞府之中。于是作者遇到洞中有酒的,就痛痛快快地喝它个够来解渴。渴虽是解了,可横竖里面有酒精,能麻醉人,醉后便了却了人间万事,要高眠无忧,幸好君山(在洞庭湖中)可以作枕。修道之人多饮酒,无非是酒可以麻痹掉意识,使下意识出来活动,也即所谓的醉后高眠,梦中游仙了。又“君山作枕”一句,可见作者以天地为家,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了。

    “出入无迹,往来不定,半似痴呆半似颠。”或出世或入世,根本就没有迹象,不露马脚;要么来要么去,丝毫也不得定踪,一任自然。一个人如果失去意识控制,全由下意识指挥的话,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肯定会被人当作神经病痴呆症,要不然就是疯子狂人。而修仙者正是要摆脱世俗,解放个性,与此正相仿佛,难为常人世俗所理解,故而说“半似痴呆半似颠”。然而对自己来讲,却是清清楚楚,明心见性。“随身处,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正因为自己挣脱了世俗的羁缚,清净无为,随物迁化,所以无论是天涯海角,抑或是在往古来今,无时无处不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相陪伴。他胸中装着清风明月,袖里藏有白云紫烟,如此美妙清丽的景象,天地万物与之浑然一体,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啊!

    过片“人间漂荡多年,又排办东华第二筵。”承上启下,首句总结上片,以上所写,则是自己多年在人间的行事。由“漂荡”二字,可知人间本非自己的故乡和归宿,只不过象游子浪人一般去漂流浪荡了一番。也是陶渊明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田园居》)之意。次句接着笔峰一转,进入仙界的描写。东华,乃仙人居住之地。仙界是快乐的,每隔一段便要众仙聚宴,欢居一堂,东华又是众仙宴会之所,而作者恰巧又受命脉备办这第二筵。由“又”字见出作者原曾排办过一次东华筵,可知作者来历的确不凡。

 “把玉楼推倒,种吾琪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击碎珊瑚,翻身蓬岛,稽首虚皇御座前。”此段写如何“排办”东华之筵,以及完成任务向“虚皇”交命。推倒华贵富丽的“玉楼”,来种我的琪树;把“黄河放浅”,露出肥沃的滩地,来栽培我的“金莲”。金莲、琪树,俱是东华筵上所需之物,再引伸一下,又是修仙炼道必不可少的宝物。将“玉楼推倒”、“黄河放浅”,的确不是凡夫俗子可以作的,变化天地,左右宇宙,为我所用,再加上“吾琪树”、“我金莲”,其吞吐八荒,主宰万物之气概,委实非常人所可比拟。珊瑚,乃人间之宝,晋石崇与王恺斗富争豪,“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世说新语·汰侈》)要想成仙得道,必得要摆脱对人间富贵情欲的贪婪,只有“击碎珊瑚”,不留恋人间繁华富贵情欲,才能“翻身蓬岛”、“稽首”于“虚皇御座前”,列入仙班。“蓬岛”即蓬莱岛,为仙人所居之海中三神山之一。“虚皇”即太虚之皇,亦即真宰,万物之神,蓬岛乃其所居之府。“稽首御座前”,即作了虚皇的臣下,肯定列入仙班了。

    “无难事,功成八百,行满三千。”无难事,指的是“推倒”、“放浅”、“击碎”,并去朝拜“虚皇”,其事并不难,只要持之以恒,修炼不懈,肯定会“功成八百,行满三千”的,彭祖长寿八百岁,炼功若成,必能如彭祖寿八百;德行修满,定可超载一劫、以得永生,并存于天地之!古人认为一劫为三千年。

    总之,词中表现了作者的仙道思想,虽然反世俗,却并无颓废倾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再来一首托名吕洞宾的《沁园春》:

琳馆清标,琼台丽质,何年天上飞来。扬州暂倚,后土为深栽。独立乾坤一树春风占,万朵齐开。天然巧,蕊珠圆簇,玉瓣轻裁。    见一花九朵,类玲珑玉斝,错落琼杯。得满盛香露,洗荡尘埃。是真元孕育,有仙风道骨,岂是凡胎。问真宰,难留下土,携尔上蓬莱。

    [赏析]吕岩,即后世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乃修仙之人,所以他所抒之情,所咏之物,所标之境,皆是仙味极浓的,读后真让人目清神爽,大有飘然欲仙之慨。此首所咏,乃是琼花。琼花冰清玉洁,本是奇物,不知为多少高人所向往倾倒。然经仙家咏来,亦自有出奇之笔。

    “琳馆清标,琼台丽质,何年天上飞来。”琳馆、琼台,俱是王母及众仙家所居之处,“琳”“琼”二字突出了精美清丽的仙女馆娃。翩翩仙子,本在天界,何以竟在人间,他便不由得问出她何年自天上飞来。这一句突兀而起,大有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的气度,劈空把琼花的质地横加渲染,以天宫仙子作比,自然先声夺人。

    “扬州暂倚,后土为深栽。”扬州,是南北交通要冲,古来繁华,是作者的所在,也是琼花作为对象被人欣赏的地方。扬州有琼花观,相传隋炀帝看琼花,至则花已谢,这就是“暂倚”。暂倚,应照“飞来”,“暂”字含有不欲久居人间,未迷本性之主。“倚”字十分生动。设想到琼仙“暂倚”徘徊之际,便被“后土”给深深栽培起来了;“后土”指大地之神。这样,又从后土对琼仙的青睐,烘托琼花的高贵。

    “独立乾坤一树,春风占,万朵齐开。”接下来便进入直接描述琼花。她自天上飞来,又为后土所宠怜,于是在天地之间,便一树独立,得尽乾坤之灵气,占遍春风,万朵齐开,给乾坤增添了多少生机!“天然巧,蕊珠圆簇,玉瓣轻裁。”作者的焦距,由花树转入花朵,又由花朵进入花蕊与花瓣的特写,花蕊似珠,圆簇可爱;花瓣玉洁,仿佛是经过轻轻剪裁一样,全是丽质天成,不假雕饰,巧妙玲珑。上片利用烘托拟人的手法表现琼花的身份,并且着墨于琼花的绰约风姿,写形。

    下篇承接下篇的“玉瓣”,突发奇想,宕开一步。作者看到了长着九瓣的花朵,立刻想到那多像“玲珑玉斝,错落琼杯”。斝是古代酒器,圆口,有三足。玉斝和琼杯,都是说用玉制做的酒器,玲珑和错落又是言其形状和精美的。“错落”本为酒器,此处状酒杯上雕刻的花纹。既然花类酒杯,肯定能“得满盛香露”,会“洗荡尘埃”的。玲珑错落的玉杯,满盛着雪液琼浆,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肺的芬芳,喝下去怎能不让人荡涤尘襟,顿生仙想呢!

    “是真元孕育,有仙风道骨,岂是凡胎。”真元,谓真元之气,是道家认为产生天地和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这是说琼花乃宇宙之元气所孕育生成,故与天地日月并存,其来悠久了,所以更说“有仙风道骨”,自然也就不是“凡胎”了。道家的理想,是成仙得道,而仙道的特征也多是超凡脱俗,清癯飘举。琼花与仙道之理想境界自有其相似特征,况且“是真元孕育”,再关照上片的“天上飞来”,就肯定不是凡胎了,而是仙种了,所以接下来说:

    “问真宰,难留下土,携尔上蓬莱。”真宰,即宇宙万物真正的主宰,也是造物主。下土,与“天上”相对,指人间。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乃修道者所向往的地方。既然琼花非凡胎,大概是误落凡尘,故而请示真宰,难以久留人间。恰好又邂逅了亦非凡胎的作者,于是便“携尔上蓬莱”了!

    全词咏琼,却不着一字,而字里行间又无一字不是写琼花。将琼花以仙子相比,自有一番情致,寄托了作者无限的理想。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道教之音、《唐五代词鉴赏辞典》

以下延伸阅读(太乙小编整理)

附1:吕洞宾至少活了多少岁呢?


附2:独摇芝先生考证吕洞宾:榴皮书幻迹,几人能复仙?


附3:揭秘吕洞宾张三丰等超长寿神人之谜


附4:一家之言:吕洞宾仙法不是打坐入静?


附5:托名吕洞宾的长寿百字铭 (附视频)


附6:略说吕洞宾的仙迹诗


附7:吕洞宾论脊柱: 凭君子后午前看,一脉天津在脊端(人老先从脊椎老)


附8:帅气大男孩皈依玄门,自称最喜欢吕洞宾的潇洒


附9:陈撄宁:未卜吕祖是何心理?


附10:佛学大师南怀瑾公开贬辱道教圣人吕洞宾


附11:中国历代吕洞宾之造像大观


附12:道教壁画的精华——《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附:施肩吾传出的钟吕派的筑基方法)


附13:悟《全唐诗》中吕洞宾的长生窍门,兼评部分诗词


附14:托名吕洞宾的本草歌:色味虽甘毒最深,能走精气耗元神


附15:评吕洞宾与观音、关公所谓“三大神明”


附16:吕洞宾另类长生学说及反世俗传说大揭秘


附17:陈教授考证吕洞宾;《夷坚志》中吕洞宾显圣的故事


附18:吕洞宾指玄篇:登天之灵梯


附19:吕洞宾墓被祭拜几百年,专家挖掘却被两样东西吓住


附20:道经坊:吕洞宾《真默经》:以密化默,道有所归


附21:吕洞宾与罗公远传道天竺山(附:罗公远仙师神迹)


附22:庐山有啥奇异风水?为什么吕洞宾选择在庐山修仙?


附23:吕洞宾各朝代绝版神像及仙化武夷岩茶的奇迹


附24:从猎头们感言汉钟离怎么点化吕洞宾,到真实版吕洞宾怎么度化开元和尚


附25:《吕祖百字碑》新注


附26:吕洞宾事迹两则:《岳阳风土记》中的吕洞宾事迹;吕洞宾为全州道士蒋晖题诗


下面广告戳一下(无需下载/关注/消费)支持各小编义工一毛钱辛劳奖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