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文化指谬】:佛经多是在扯淡;以偏概全的佛教“四谛”

太乙玄门 2021-08-07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脱俗归真须向玄门求正路,超凡入圣更宜仙家问玄津。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作者:李钟琴 

来源:一家村

【佛教文化指谬】之二:佛经多是在扯淡


与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伊斯兰教只有一本《古兰经》不同,佛教经典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后翻译了20年,共译佛经74部,1335卷。据《开元释教录》记载,到唐开元年间,中土已有佛经1076部,5048卷。明朝有《南藏》6331卷、北藏6361卷、武林版6771卷。试问,如此多的所谓经典,谁能看得过来?


佛陀圆寂后,印度佛教便分为“上座部”、“大众部”两派,之后又再次分裂,是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是大乘。中国佛教又分为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每一宗派都有各自的义理主张和卷帙浩繁的经典。


经典多,门派多,并不代表这门学术博大精深,它们也可以是歧义纷呈,也可以是杂乱无章,也可以是废话连篇,也可以是故弄玄虚。


对于繁琐的教义、仪规,其实不用我来批评,佛教各门派早就互相批评、互相辩难了,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门派和佛经。比如你若认为可以不读佛经,人家会告诉你,佛经是“佛教三宝”之一,“佛经不可不读”;而你若主张必须读经,人家又会引用释迦牟尼的话来证明佛经并不重要:“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附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像这类绕口令一样的名言在佛教经典里比比皆是,不信不把你绕晕。


甚至那些著名的偈语,也不过是在扯淡。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然用了五言诗的形式,但既不讲平仄,也不押韵,中间两句重复,最后一句是废话。四句话表达的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一切皆空。”古人知识有限,不知泡、露、电也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并不虚幻。再说,既说“一切有为法”都是空的,那么佛法岂不也是空?既然一切皆空,对佛法何必执着?佛祖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岂非贪嗔痴念?


再看佛教禅宗那个著名的衣钵争夺公案,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即后来的禅宗六祖)的偈语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显然比神秀看得更空,于是弘忍深夜将袈裟传与惠能,立其为接班人。为了防止神秀手下伤害慧能,弘忍让慧能带着袈裟连夜逃走。空门之中,居然为了怕人夺位连夜潜逃,仿佛是俗世常见的宫廷斗争,这本身就是个笑话。如果说神秀的偈语还有加强个人修养的意思,那惠能的“本来无一物”则纯是扯淡。既然“本来无一物”,那象征禅宗掌门人身份的袈裟又是什么?既然一切皆空,慧能连夜潜逃跑到南方创立禅宗南宗又有什么意义?


佛经之所以数量如此庞杂,我看不排除有故意复杂化、神圣化的目的,可以令学习者望洋兴叹,令无知者感到高深莫测。不必说佛教信众,就是所谓“法师”,有谁通读过所有佛经?


尽管佛教门派众多,各说各有理,但有些基本教义是各派都认同的,如四谛、三世、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万物皆空,等等。数不清的经典,论述的无非是这些屈指可数的观点;“博大精深”的背后,其实就那么几句老生常谈。


接下来,我将对佛教文化的这几个核心理论谈谈看法。(待续)

【佛教文化指谬】之三:以偏概全的佛教“四谛”


佛教最基本的教义是“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

“四谛”中,第一是“苦谛”。“苦谛”又分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


佛教认为,人生在世,一切皆苦,苦海无边。


为什么佛教得到下层人民的信奉?就因为“苦谛”说,拨动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心弦。


然而,佛教宣扬的“苦谛”是有问题的。


一是片面强调了“生老病死”之苦。生老病死,这是世间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的生命过程,对于多数人来讲,其实这些痛苦是很短暂的,它并不影响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二是忽略了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带给人的痛苦。除了生老病死之苦,爱别离、怨憎会(不是怨家不聚头)、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由各种欲望炽烈而导致的痛苦,前七苦皆由此而生),都是由于人自身原因带来的痛苦。而现实却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带给人们的痛苦更加深重。


把所有痛苦归结为人的自身原因,故意回避现实,固然能获得专制统治者的欣赏,但也使人民失去了批判现实、改良制度的动力和能力。人的痛苦既然与社会制度无关,那么为什么要改良这个制度呢?


三是把产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人的欲望,这是只看到了部分症状,而诊错了病因,开错了药方。


“五阴盛苦”认为外界的各种诱惑、人自身炽烈的欲望给人带来种种痛苦,“集谛”则进一步指出了人生痛苦的原因是“业”和“惑”。业指人的行为,惑指人的无知。“灭谛”则宣称灭尽“八苦”,达到涅槃寂灭境界,即为解脱。涅槃寂灭指一种无生无死、无欲无求、无烦恼、无痛苦的永恒寂静的状态。僧人死亡,都称“涅槃圆寂”。也就是说,人死了,也就不会有痛苦了,一了百了。


难道人必须自杀吗?当然不是!佛教是反对杀生的。那么,如何消除导致人生痛苦的“业”和“惑”以达到涅盘寂灭境界呢?佛教指出的路径是“道谛”(“八正道”),无非是通过“正见”、“正思”、“正语”等自身修练以到达极乐世界。这与儒家倡导的“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相通的。

在如何看待人的欲望方面,儒释道更是所见略同。儒家的道德说教,无不立足于抑制人的私欲,南宋大儒朱熹明确提出“灭人欲,存天理”。道家经典《老子》说得更明白:“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的“圣人之治”,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


欲望是罪吗?只要是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生存、发展的欲望。即使是植物、微生物,也不例外。人类作为高等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之所以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可以归功于人的欲望。一个没有任何欲望的人,与死人无异。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不会有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想法,更不会有发明创造的动力和能力。


欲望不是罪,只有当人侵犯他人利益以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特别是利用公权力满足自己私欲的时候,欲望才是罪!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所在。


一种旨在“灭人欲”的文化,怎么能带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呢?怎么会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呢?怎么会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呢?其结果必然导致民愚国弱。事实也证明,佛教国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现代文明并没有什么大的贡献。(待续)

延伸阅读:

佛教部分文章:

1、胡适:信仰印度化是中国之大不幸!对中国国民的生活危害至深至巨!


2、可怕的佛教之师——涅槃术的真面目


3、当代最大神通学者——三寸金舌压碎印度佛“金身”(核弹头部分)


4、当代最大神通学者——三寸金舌压碎印度佛“金身”(上)


5、当代最大神通学者——三寸金舌可以轻易压碎印度佛的“金身”(下)


6、飞金:佛不是神;所有佛经都是伪经


7、从哲学源头消解意识深处的思想病毒——佛法


8、嗜血成佛史:密宗用活人心脏献祭供“佛”!淫毒恶魔莲花生超度死亡之妄想


9、不论不足以为道:神、巫、妖、鬼、佛、魔、仙


10、《妙法莲花经》的嗜血成佛:有魔鬼疯狂勾引人自杀;世界上最凶残的自虐狂。。。


11、考证佛教宇宙观——鬼才啊!!


12、考证观音的真实面目(附陈撄宁论观音)。。。


13、佛祖舍利子真相[已扎口]:儒家圣人击碎舍利子!李时珍痛斥舍利子。。


14、信佛十年,我终于不再信佛教——信佛者的忏悔!请耐心看完!


15、从哲学源头消解意识深处的思想病毒——佛法


16、高阳观史:佛教在印度灭绝的深层原因;【佛教文化指谬】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