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7)
将海啸挡在海之外 (钱昱辰)
链接第22课《太空一日》
考点训练: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阅读字数:约1 380字 建议用时:15分钟 分值:14分 考查题型:第3题 阅读提示: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水剧烈运动。海啸发生时,呼啸的海浪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
3004年12月26日,凌晨的爪哇。
18岁的凡穗柯早已在船上酣然入睡。然而,就在下一秒,震耳欲聋的声响侵入了他的耳膜。哦,又打雷了吧。没事,屋顶有避雷针。他翻了个身,鼾声依旧如雷。
一不留神,从床上跌了下来。凡穗柯抚了抚起包的额头,想爬回床。有点奇怪,又做噩梦了?怎么鼻息这么艰难,四肢怎么像被捆着一样,几乎不能动弹。他奋力捶了捶前胸,想弄明白发生了什么。
刹那间,滔天巨浪疯狂地掀起了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侥幸没溺死的船员们又被强行分扯开了。当然,包括凡穗柯。紧接着,他们被大浪挤出了船。
……
凡穗柯无力地瘫在了岸前。当他再次探出双手的时候,他的指尖触碰到了陆地上的一摊淤泥。一双有力且陌生的手拉住了他的胳膊,把他拖了上来。
他闻到了久违的饭香,一阵狼吞虎咽后,他想问问帮助自己的人姓甚名谁。谁知,那个陌生的好心人早已不见踪迹。
二
后来的他,变得深沉而忧郁。到东京求学后,他还经常梦到那一晚的惊涛骇浪,以及从鬼门关溜达一圈的惊心动魄。他常有这样一个念头:能否把那近乎无坚不摧的海啸波浪拦截住,再加以转化呢?他钻入了东京大学的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研制共振器,这花去了他将近两年的时间。
那天,眼睛布满血丝的他,在一个巨型水池中放置了一个高频共振器排成的周期阵列。然后,他打开了闸门,跃跃欲试地旁观着。他很快发现,即使是水速为700公里/小时的咄咄逼人的波浪,也完全被这个共振区拦截住了。后方依旧是潺潺细水。与此同时,共振器头顶的小灯泡也一齐亮了起来。这驱散了他心里的阴霾。
他豁然开朗了。这表明,高频共振器群完全抵挡得住海啸的疯狂入侵,只是数量问题罢了。并且,波浪能被削弱之后还能转化为电能。这项重大成果,被他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3008年6月版上。
他一鼓作气,准备继续钻研下去。这时,实验室里走来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你好,我叫小早川伦芹,来自福冈,希望你对我还有一丝的印象,我应该能够在这方面助你一臂之力。”
哦,想起来了!三年前,那双手,那顿饭。
数次改良后,凡穗柯驾驭共振器的技术已经得心应手。
又是一个三年。凡穗柯和伦芹来到了棉兰岛,当年的滔天巨浪,也给这片海滩刻上了一抹沧桑的印记。“近期已有相关人员研究预测,至多一个月后,本市将发生7.8级强震。”新闻如是播报。他们二人的心怦然一震,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不屑于再当一个大难后的幸存者,而要成为抵挡天灾的勇敢者。
在取得了棉兰当地政府的鼎力相助后,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凡穗柯和伦芹二人动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在棉兰岛周边曲折、蜿蜒的海岸线上密密麻麻地安装了改良后的共振器。这些共振器犹如一道又一道铜墙铁壁,屹立在海防线上。
三
一个月后海啸如期而至。远处很快传来震天动地的波涛声。他们背对背,攥着拳,紧闭双眼。几滴冷汗,从他们的衣衫中冒了出来。
短短几分钟,声响愈来愈弱……半小时,两小时,一天,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他们鼓起勇气上了海滩,游鱼惬游如故,棕榈叶摇曳似初。成功了!他们满心欣喜:海啸完全被阻隔在了几道共振防线之外!
又过了半年,棉兰原居民陆陆续续搬了回来。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岛上早已增添了数座大型发电厂。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富饶的海洋迪士尼乐园将屹立在棉兰岛中部海域,岛上居民安居乐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凡穗柯和小早川伦芹对此坚信不已,这个梦想指日可待。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2期,有删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驱散了他心里的阴霾”中的“这”指代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二人的心怦然一震,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题技法详见P90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写道:“谁知,那个陌生的好心人早已不见踪迹。”在结构上,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凡穗柯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昂诺夫:太空漫步第一人 (温莎)
阅读字数:约1 280字 建议用时:15分钟 分值:15分 考查题型:第1题 阅读关键词:勇敢无畏 先行者 战胜恐惧 阅读提示:列昂诺夫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他在苏联的知名度仅次于加加林。1934年5月30日,列昂诺夫出生于俄罗斯克麦罗沃州。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列昂诺夫与巴维尔·别列亚耶夫一起升空。11时34分,列昂诺夫身穿约90公斤的航天服,带着“生命保障系统”背包,系上一根特制的安全带,从飞船外舱口一跃进入茫茫太空。列昂诺夫因这次太空之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永远载入航天史册。 |
对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来说,半个世纪前那场历时12分钟的太空漫步尽管短暂,却是人类进军宇宙的一大步。因此这一壮举也超越了政治藩篱,为后世传颂。
宇宙中的一切过目难忘
今年80岁的列昂诺夫精神矍铄。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记得自己拥抱太空的感受。“地球是圆的。”列昂诺夫告诉法新社,从黑暗的太空俯瞰地球,他惊讶地发现,祖国苏联清晰可见,“我立刻看到了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然后向‘左’看到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有一小部分意大利。这幅印在脑海中半个世纪的画面,不是地图,而是我亲眼所见。”
“我还找到了波罗的海和我生长的加里宁格勒湾”,透过护目镜,列昂诺夫贪婪地观察着浩瀚的宇宙,“星星围在我身边,阳光极其刺眼,光线好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整个世界万籁俱寂”。列昂诺夫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网站采访时承认,进行太空行走的过程中,绝对的死寂令他心生恐惧,“我可以十分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现在想起这种感觉,我依然感到难受”。无论如何,这段珍贵的经历永远铭刻在了他心中,“每每想起在太空中见到的一切,我就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
太空漫步背后险象环生
尽管列昂诺夫足够优秀,但进入太空的实际过程依然充斥着不确定性。“上升2号”发射前夕,经过18个月强化训练的列昂诺夫正踌躇满志,却得悉飞船可能有点问题。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继续等待9个月,或者坐上有缺陷的飞船“拼一把”。
当时,美国的太空行走计划已进入最终阶段,苏联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我们选择了后者,这与勇气无关,我只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列昂诺夫告诉英国《卫报》的记者。
1965年3月18日10点整,“上升2号”顺利点火升空,不久便进入既定轨道,开始自由飞行。时不我待,全身披挂的列昂诺夫小心翼翼地打开气闸舱的舱盖,由一条15.35米长的特制安全带拴着,踏出了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
辉煌壮丽的宇宙让列昂诺夫有些迷失,而当他冷静下来,一连串麻烦已接踵而至。他发现,出舱后的气压差令宇航服急骤膨胀,“8分钟后,我明显感到宇航服的变化……我的指尖感受不到手套的存在,我的脚在靴子里晃荡,我甚至无法按到相机的快门”。
飞船一点点接近日落轨道,宇航员必须在暗夜降临前返回。然而,肥大的宇航服将他卡在了舱外。知道时间紧迫,列昂诺夫飞快地计算一番,果断调低了宇航服内部的压力。
“所有可能的后果我都知道,可当时的我别无选择。”列昂诺夫告诉记者,按规定,他该向莫斯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自己的任何举动,但为避免引发恐慌他没这么做,“那种情况下,没人能帮我”。好不容易挤进舱门,另一个问题又来了。由于事出仓促,列昂诺夫让自己的头,而不是脚先进入舱内,他需要把自己“调过来”。这个在地球上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到了太空里却成为严苛的考验——膨胀的宇航服几乎将船舱塞满,最后,列昂诺夫只得再次冒险调低宇航服内的压力,用尽全身力气,才将舱门复位。不难想象,短短12分钟里,列昂诺夫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他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我平时很少出汗,但那天我的体重减了5.4公斤,每只靴子里灌进了3升汗水。”
即便险象环生,他还是很快忘记了疲惫。因为,飞船里的同伴正兴奋地向地球报告:人类已走进太空!
(选自《青年参考》,有删改)
1.概括列昂诺夫在拥抱太空时的见闻和感受。(3分)[答题技法详见P90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尽管列昂诺夫足够优秀,但进入太空的实际过程依然充斥着不确定性。”结合文章说说列昂诺夫遇到了哪些险情,他又是如何应对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航天事业危机重重,需要勇敢地去面对,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的勇敢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列昂诺夫身上有什么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字典:【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来。比喻来的人相继不断或事情不断地发生。
【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积妙词:___________________
积美句:___________________
积感悟:___________ ______
考点解读与答案详析
独腿人生
1.海难过后,凡穗柯废寝忘食地研制共振器,和伦芹一起,在大家的帮助下,把共振器安装在即将发生海啸的棉兰岛海岸线上。
2.即使是水速为700公里/小时的咄咄逼人的波浪,也完全被共振区拦截,共振器群实验成功。
3.心理描写。“一震”写出了他们内心的紧张,“只有”则说明时间紧迫,这句话准确地表现了凡穗柯和伦芹对共振器能否阻挡海啸的期待与忐忑之情。
考点解读 考点——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心理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见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精彩的心理描写能够凸显人物的性格品质,反映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状态,使人物的形象丰满有致,使情感的表达直达人心,使文章的中心突出明晰。常考题型:①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②联系上下文,揣摩“我”此时的心理活动。③补充某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技巧点拨】 分析心理描写的方法: (1)紧扣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人物的神态许多时候就是人物的心理的外化,所以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可以弄清楚人物的心理,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2)抓住动作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人物的行为通常是受其心理支配的,所以通过抓取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心理状况,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3)分析环境描写,揣摩人物心理。特定情形下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理,抓住这种环境描写有助于揣摩人物心理。 答题模式:通过……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 |
4.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示例:勇敢坚持,执着探索,无私无畏。(意思对即可)
列昂诺夫:太空漫步第一人
1.①他看到地球是圆的,还可以看到他的祖国苏联和一些周边国家;②星星围在他身边,阳光极其刺眼,光线好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③整个世界万籁俱寂,他可以十分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2.险情一:飞船可能有点问题。应对:坐上有缺陷的飞船“拼一把”。
险情二:出舱后的气压差令宇航服急骤膨胀。应对:飞快地计算一番,果断调低了宇航服内部的压力。
险情三:好不容易挤进舱门,由于事出仓促,列昂诺夫让自己的头,而不是脚先进入舱内,他需要把自己“调过来”。应对:再次冒险调低宇航服内的压力,将舱门复位。
3.①勇敢地坐上有缺陷的飞船;②战胜太空绝对的死寂带给他的恐惧;③面对一连串的麻烦,冷静地去解决。
4.示例:①刻苦训练、全面发展;②勇敢无畏、不怕牺牲;③沉着冷静地面对突发情况。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班主任工作汇总(4.3.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4.3.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4.3.整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