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的复利效应

投资聚义厅 投资聚义厅 2024-07-14


1

股票投研有三层工作要做。


第一层工作,解决研究对象的问题,我一般称之为扫描。

这公司做什么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行业有多大,赚的什么钱,是什么格局?上下游是谁……


通过这些功课,A1/A2/A3/B1的评定基本可以在这个层次完成。


第二层工作,解决成长确定性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行业的发展在什么阶段,长期空间如何评估,驱动力是否可以持续?该行业的竞争要素是什么,公司相比竞争对手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层次是对确定性的研究,也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想找到S级的神兵利器,就要把一只只A级股票放到这个层次上来反复打磨。


第三层工作,解决投资时机的问题。

公司基本面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是顶部左侧呢还是底部右侧?ROE走势会如何演变?市场对今明两年的业绩预期是什么?将会出现什么短期的催化剂?


再简单点说就是,

第一层:what

第二层:why

第三层:where& when


这三层做完,相当于把长期基本面和短期所处周期位置的定性分析,再结合目前的估值水平,对隐含投资收益率作定量评估,才能把研究结果转化成一个【如何行动】+【多少力度】的投资行为。


2

在以上的三层研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相当于拿着望远镜看。而第三层相当于拿着放大镜看,也就是所谓边际研究。日常中我们大部分的信息互换,都是这个层面的。


茅台平安格力这种主流股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一种较为有效的定价状态中,驱动股价变动的一般就是边际上的基本面变化。从已有信息中,你很难组合出一个横空出世的新逻辑,然后让市场沿着这个新逻辑单边推进一波。

*比如茅台可以抗癌,所以要给创新药的估值。


如果这只股票从年头持有到年尾涨20%,你的头寸想在上面赚30-40%,就需要在中间下跌的时候轻仓,而在上涨阶段相对重仓。


这意味着你得有放大镜,还要在第三层研究上有超越市场认识的能力,无疑是高难度动作。所以经常看到研究员一周一周跟数,一分一厘算账,侧面也反映了战况的焦灼。


总是会有聚义厅的兄弟问我,是不是研究一定要这么做?


比方我对一个公司研究了很久,对它的长期价值和护城河想的很清楚。但是我手里没有放大镜,既没资源去搞定上市公司勾兑下个季度的业绩,也没去打专家call聊这个月的发货情况。那我有什么跟市场认识不同的地方呢?我的预期差在哪里呢?我的研究有什么价值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似乎如果你不是一周一周跟数,一分一厘算账,就没法赚钱。


如果你想赚Alpha,确实得这么干。但为什么非要赚alpha呢?


复利里最重要的是长期beta的钱。


第一层和第二层研究最重要的是确定长期的标的和方向。通过望远镜研究,你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我应该(或者不应该)去持有什么公司,以及在什么价格去买能提供多少回报率。


先把这一步做好。


比方说你得出的认知是茅台长期还是会很好,我如果600元去买应该可以三年赚一倍。但是现在股价在1000元,怎么办呢?是不是这个认知就没有价值了呢?


宝哥认为,这个认知同样有价值。并且它有复利效应。


首先要承认,根据这个认知我们没法直接冲进市场去交易:你还是不晓得1000元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至少你晓得在600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换句话说,这个认知的价值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期权:它让你在深度价值位拥有了一个行动的能力和权利。尽管它对你下周的净值没什么贡献,但谁都不会否认期权有时间价值。


另外你的上车位也会不断往上提,可能今年600,明年700,后年800。随着时间拉长,市场总有机会让你上车的。而那些只做放大镜研究的人,会在那时告诉你下个季度业绩比市场预期的还差10%


他们就是会在600块卖给你的人。


如果你研究的行业天花板足够高生命期足够长,那么在公司0到11到55到10的各个阶段,你在望远镜里的发现都能够起到作用。好比2004年的时候茅台100亿市值,你看出来有一个三年翻倍的机会,当时这个认知对应着100亿市值增量的交易机会;而2018年底,同样的认知可以嫁接到一个6000亿市值增量的交易机会上。


在那些能越长越大的行业和公司上,有效认知所能撬动的财富机会,是跟着时间增长的。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具有复利效应的原因。


你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把时间多花在好公司上,做第一层和第二层研究,研究它们的想法、行动、成败,先获得一个期权价值。然后再守着它迭代,慢慢找放大镜的感觉。


另一个选择是把时间撒开来,对大量股票直接展开第三层研究,看是不是有交易机会,别管它们在望远镜里是什么,哪怕是一张卫生纸一条内裤也无所谓。比方说香港机场封掉了深圳机场可能有机会;又或者美国开始炒人造肉了,我明天是不是买点A股的素鸡龙头?


时间放在前者上,大概率无法指导你当下的行动。

时间放在后者上,总能时不时有捞一票爽一把的机会。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与适合的区别。

作为长期主义者,我们会选择前者。



3

由于想通了研究存在复利效应,这两年我尽管还是会做A1,但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研究A1


一个典型的A1范式是:某个逻辑A是一个大故事。②上市公司a的某个业务、某个规划和A有关联。③因为以上两点,买气涌入,股票出现量价齐升。


因此对A1的研究无非就是:①研究主题是不是又大又长。②研究哪只股票和这个主题关联度高。③研究哪只股票图表最猛最靓仔。


主题又大又长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公司关联度很弱?失败。

关联度很强,a的董事长宣布我未来十年都将allin产业A,但是图表弱的一逼涨不动?失败。

主题大+关联强,但是图表弱的一逼涨不动?失败中的失败。

由于①和②都是虚的,没有一个相对客观标准来衡量,所以其实能不能炒主要是看③。


我们原来讲A1的时候就说过这种研究精力错配问题,你可以放仓位上去,但最好不要放研究精力上去。明明就是一个追涨的内核驱动,就应该承认这种本质。

*见《主题投资的正确姿势》


我自己有一个方法,可以规避这种时间浪费。你只要问自己,如果这股票现在跌破位了,我还想不想持有?如果不想,就说明是图表话事,也就不要费力气去看基本面了。


可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开仓一个趋势追涨仓位后,总是要忍不住对着主题面各种研究。其实这些研究只是给持股做心理按摩,对正确交易没有什么帮助。


洪晃以前拍过一个片子,里面有一段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泡妞,对此现象就描绘的入木三分。


简单来说就是:喜欢MindFuck,先把你脑子彻底搞晕,然后再谈突破的事。



A股市场的生态里,也沾染着这种浓厚的小知识分子毛病,热衷于MindFuck

直接开搞,大家多睡一会不行吗?

不行,且得跟你说,且得跟你各种论坛会议各种套路来回聊。


一个人工智能主题,上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讲起,下可推演到几百年后人类的命运是否会异化。让你觉得置身于一个宏大叙事的布景中,激动兴奋不已。


最后来一个【建议关注佳都科技】。


一句话就破功了老弟!



▼ 点击最底部的“赞赏”,请聚义厅兄弟们喝酒



往期文章回顾

030:《因子投资:不能说的秘密》

029:《库里的突破为何犀利》

028:《屁股和脑袋》

027:《牛市应该做什么》

026:《一个85后基金经理的毛选读后感》

025:《说英雄,谁是英雄》

024:《风掣红旗冻不翻:2018总结与2019展望》

023:我们穿越到了2012年

022:《创新药估值工厂》

021:《这次是否不一样》

020:《基金经理如何做投研》

019:《成长股的至暗时刻》

018:《流川枫的三威胁》

017:《防守赢得总冠军》

016:《世人皆道黑马好》

015:《我不是赌神:德州扑克那些事》

014:《低估值不都是用来防守的》

013:《主题投资的正确姿势》

012:《确定性的三重门》

011:《如何寻找好赛道》

010:《投资最重要的事》

009:《股票分级体系:三类问题和七种武器》

008:《不可能三角问题如何破》

007:  《复利的核心是风控》

006:  《股票流派修炼手册》

005:  《价值投资的奥义》

004:《我们只是在做事件驱动交易》

003:《市场派的逻辑》

002:《股票投资的招式、流派与心法》

001:《我们追求的回报率》

长按识别二维码,聚义厅等你入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