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振宇:中国科幻,搞点新的 | 2019,炬火与微光

姜振宇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2023-04-09

2019,炬火与微光

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分享



中国科幻,搞点新的






姜振宇

作者简介:姜振宇,国内首位科幻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任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客座研究员,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专业评委。



2019年,在科幻影视、动漫等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幻小说创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力量。相对于此前几年较为沉寂平和的状况,这无疑预示了某种令人兴奋的前景。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几家出版平台正在步入正轨,在成立之初的浮泛风潮过去之后,接下来就要依靠实打实的作品;另一方面是网络空间当中,科幻文化原初的潜在影响,正在逐渐结出硕果。这其中,网络文学的新动向尤其令人欣喜,“科幻”在数字出版体制和阅读群体之中的接受度逐渐提升,“科幻网文”也终于逐渐脱离此前质量低下、备受误读的尴尬处境。

这里介绍的几部作品,水平或许不一定处在本年度的最高位,但毫无疑问都表现出了某种“新”的特质——不仅是科幻或网络文学背景之下的“新”,而且在当下文学整体格局之中也具有挑战性。

吾道长不孤《异数定理》:

这是网络文学中非常罕见的,认真与所谓“传统文学”进行对话、有所继承乃至超越的作品。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不但表现出了野心,而且也具备了创作潜力。作为中文系出身的科幻作家,吾道长不孤具备从审美角度把握宏大现代命题的能力,而对科学史、文学理论的熟悉,又使他能够在故作轻松的调笑和刻意为之的话语铺陈当中,抵达传统文学套路的边界。严肃的姿态和命题,正是通过这样的路径,在网络文学当中得到了宝贵的彰显。

 

E伯爵《异乡人》:

《异乡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征。我们从它轻松、诙谐、令人莞尔的故事当中,触摸到的是一种极为难得的温和与自信。此前中国科幻小说(也许不止科幻)当中,最为常见的抑郁不平之气,面对宇宙、面临危机之时的惶惑,以及这一文类实际上需要非常勉强才能达致的社会责任感,在这部作品当中不复存在。作者E伯爵更加关心的,是变化世界当中并不完满、并不极端,但同样有趣的灵魂和梦想。同样,其中的温暖与局限在狭窄地域囚笼当中的“小确幸”绝不相同,它在最深处是一种体验和把握了宏大世界图景、人类的无限延伸之后,仍旧留存的切实幸福之感。其中的自信则来自于对快速上升之中的现代科技文明不由自主的拥抱和体认。怀疑和批判自然仍旧存在,但观察的目光当中,对未来的期许能够切切实实地消解现世的焦虑。


天瑞说符《死在火星上》:

面对关于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问题,《死在火星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应对方式。这是一种网络时代的“中式幽默”,来自日常生活的“冷烂欠”与现实当中微不足道的温情,成为对抗宏大绝望和永恒虚无的强力凭仗。作为从线上网文走向线下出版甚至影视改编的典型案例,它在欢乐的连载过程当中,悄然解决了一个科幻文类如何“本土化”的问题。换言之,正是在这样的逻辑框架之下,当下的中国文化——甚至并不需要强调历史意义上的民族属性,而仅仅是当下、日常环绕着我们身旁的一切经验——正在重新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并且足以去应对人类意义上的永恒与死亡。


七月《群星》:

存在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科幻”吗?《群星》堂堂皇皇地打出了旗帜。正如刘慈欣、韩松、陈楸帆和飞氘们一样,七月展现出的野心与鲁迅以及“五四”传统在科技时代的复活相关。当然与前述科幻作者的羞涩不同,《群星》敢于把鲁迅放大、加粗,硬生生拍到读者脸上;而后在“与先人灵魂相会”的激情冲撞之下,又悄然召唤出一个凝聚了自己“中二期幻想”的少女,如此完美强大,以致暗示鲁迅被追逐、认同和超越的必然结局。难道不正应当这样吗?

《群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本刊特约专稿

图片来自网络






2019,炬火与微光 | 聚焦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第1期邀约十六位身处第一线,视野开阔、眼光独到的作家、编辑、评论家与媒体人,分享各自对2019年文学现场的个人观察和阅读印象,推荐心目中值得关注的佳作。其中既有对光焰四射之现象级作品的不同解读,也有对前沿、潜层与偏僻处闪烁之萤火的耐心辨认。或许无法尽数涵盖一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但这样的倾听与论说、观察和辨析,相信也会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编辑部









No.1 方岩:2019年长篇小说,我只想聊聊这部 | 2019,炬火与微光

No.2 岳雯:世界与地方的互相凝视 |2019,炬火与微光

No.3毛尖:是这样的,非这样不可 |2019,炬火与微光

No.4 王继军:“创痛”本身深藏向上的渴望 |2019,炬火与微光

No.5 李德南: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No.6 魏小河:不是那力量前方的风景,而是力量过后的痕迹 | 2019,炬火与微光

No.7 行超:有关“我们”的文学 | 2019,炬火与微光

No.8 林珊珊:媒体非虚构写作的野心 | 2019,炬火与微光

No.9 张杭:2019,文学视野下的戏剧创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No.10华斯比:华文推理,文本内外的探索 | 2019,炬火与微光

No.11 张光昕:三部诗集,三个反顾之梦 | 2019,炬火与微光

……




中华文学选刊
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
1993年创刊
跨越文体、类型、媒介、代际、地域的综合性文学选刊
从生长中的现场,发现当代汉语写作的高度与活力



欢迎订阅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邮政网上下单请扫二维码



微店优惠订阅长按以下二维码




2020年第1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1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