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 • 童年

辛 克 时光捡漏 2021-07-30

分享你我的故事,

感悟平凡人的生活点滴,

你也可以做更出彩的自己。

六十年前,母亲幸福而又短暂的童年

文 | 辛  克

母亲的故事永远讲不完,只要与我提起华亭的往事,母亲就像是推开了记忆的大门,每一个瞬间都活脱脱地跳了出来,我竟然都可以想像得到母亲所讲述的每一个场景。

外公是在民国十八年年馑(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9年(1930)持续3年的大饥荒,尤其以关中灾情最为严重)北上华亭的。连续三年的大饥荒让关中道的黎民百姓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天灾,一时间,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即使直到今天,老人们要是提起民国十八年年馑,没有一个不耿耿于怀的。外公正直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凭着一身胆量和豪气,一副担子,前面挑着铺盖行囊,后面挑着几周岁大的弟弟(即我的小外公),步行跋涉三百里,一路风餐露宿到达华亭县。民国时期的华亭县到底是什么状况,我无从考证,外公从跑腿的伙计做起,开始了他在华亭县城的人生。

外公从凤翔离开时,除了一身力气,还有精湛的手工技艺——拧麻绳!这是关中长大的每一个西府人都见过的手艺,外公敢挑着弟弟北上华亭,这绝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华亭县四面环山,与外界的交流不甚方便,外公看重的正是自己的拧绳手艺。从开始在街道摆摊的第一天起,外公就从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从外来人成为华亭县城麻绳交易市场的老大。

外公生性耿直,喜好抱打不平,又敢仗义执言,平素为人开朗大方,言而有信,这让他在竞争激烈的麻绳市场很快站稳了脚跟,无论是卖家,又或是买家,逐渐的聚拢在外公身边,每天麻绳市场的行情如何,所有人都等着麻师(外公姓麻,故称麻师)的发话,行情的高与低都在外公的手起手落之间。母亲每每说起这段,言语中都是充满着对外公的自豪,我能想象得到外公该是怎么神气的样子。一手端着烟锅,旁边的跟班必定是第一时间递上火绳,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等着麻师开市。外公慢悠悠地吸了一口旱烟,轻轻地突出一团烟雾,朦朦胧胧的缭绕中,外公开始发话了——这几乎是我能够想像到的所有画面。

从众多的商贩中能够一枝独秀的凸显出来,外公必然有他高人一等的能力和本事,这不是别人推出来的,而是自己争取到的结果。外公一个人带着年幼无知的弟弟在华亭县城站稳了脚跟,这是人生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母亲关于在华亭所有记忆的开始。


母亲对自己儿时的记忆是从外公正式拥有华亭街道的铺面开始的。一间不大的临街门面是外公在华亭县城的一处实业,还有县城的一院住宅。漆黑的门板是母亲对于商铺的模糊记忆,每天开市,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妹(我的小姨)来到铺面,外公忙碌着生意,无暇顾及两个小儿的嬉闹,母亲拉着小妹的手,与临近街面的小孩玩着游戏。坑洼不平的老街道人来人往,这是每天都会上演的剧情。

“油饼米糕”,一声长长的叫卖会在十点多响彻整条街道,肥厚、温软的油饼夹着热气腾腾的甜糯米,这是每一个华亭人都百吃不厌的美食,母亲和一帮小孩已经跟着卖油饼的跑了一大截,往往这个时候,外公总会从柜子上方的吊篮里摸出两枚铜子交给母亲,“油饼米糕”的美味就开始滋养着母亲最初的记忆。日子就在一天天的无忧无虑的嬉闹中度过,母亲发现自己的个子可以站在柜台上凑合够得着装着铜子的箩筐了,于是,嘴馋再不会仅仅局限于“油饼米糕”,母亲会趁着外公出去的当儿,让小妹在门外放哨,自己上了柜台,踮着脚,颤颤巍巍地从箩筐里摸出几枚铜子,随即又跳下柜台,一手拉了小妹,一阵风似的跑向能够满足嘴馋的地儿。

好景总有不长的时候,有一次刚刚把手伸进箩筐,妹妹惊惶失措的喊起来,“爹回来了”,母亲心里一慌,一脚踩空,整个人从比她自己还要高许多的柜台上跌落下来,却又斜撞在摆满货品的柜架上。一瞬间,三四米宽的货架跟着人一起倒下来,母亲整个人被扣在下面。外公竟然没有发火,看着女儿从货柜下面满头红包地爬出来,胳膊腿什么的都正常,外公从抽屉里顺手拿出一枚“袁大头”递给母亲,“以后小心点,差点把你砸坏了,拿这个去和惠珍(小姨名)买吃的”,外公一脸笑容,母亲刚刚经历过了惊心动魄的一瞬间,看到这一脸和蔼,母亲竟是一下子从惊愕中平复。小姨急急跑过来,拉起母亲的手就要去外面买好吃的。母亲看看这一枚“袁大头”,平时的铜子没这么大,而且没这么亮堂,干脆先玩玩,成天用脚踢得都是破瓦片,这块“袁大头”倒是合适!于是,一伙小儿在街道上踢“袁大头”的场面永远刻在了母亲脑海里。

我时常会问起母亲,当年踢着玩的“袁大头”最后怎样了?母亲笑笑,外公抽屉里的“袁大头”似乎很多,她们把脚下的“袁大头”踢得发亮,后来这块“袁大头”也被她们买零嘴花完了,不过,从她手里玩过,花过的“袁大头”不止一枚,还有很多……

母亲最幸福的童年是在外公经营的铺面门前度过的,这是属于华亭城里孩子的幸福童年,但那仅仅是母亲享受甜蜜和快乐的几年,往后的日子迎接母亲的将会是怎样的贫困和艰辛,这才是永远都讲不完的故事。

【配图来自网络,均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亭和平凉】

【作者简介】 

辛  克 | 80后老青年,有梦想,从未实现;有理想,现实骨感;有遐想,缺乏勇敢。有信仰,爱跑步,爱生活,爱思考,爱旅行的男子。乐于平淡,崇尚简单。走了一些地方,邂逅了不一样的风光,遇见过自认为最美的风景,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群,喜欢用寥寥文字与自己对话,喜欢用镜头捕捉世界。

【精华推荐】

正月十四,每个人都是社火会的导演!

“打铁花”——最狂野的民间艺术惊现陕西凤翔

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

一所农村学校的华丽蜕变,见证凤翔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舌尖上的凤翔》

一纸奖状,翻开庞家务的一段辉煌历史

【存照】农闲时节做笤帚  红红火火挣年钱

【存照】传承百年老手艺,家家户户扎笤帚

【存照】南吴头村,炸麻花的老手艺

【存照】传承凤翔手工挂面的农人们

想起妈妈做的一碗“玉米糁子”

想起紫荆高中的杏仁油茶

给你100秒,品味凤翔陈村街的美食人生

一碗粘搅团,一缕思乡情

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我姓辛,隶属于这个独一无二的村!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END·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时光捡漏》独家原创,如转载请与后台联系。13772706338@139.com,小编私人微信:google19820728.


感谢您抽出   来阅读此文

如果感觉不错,欢迎分享转发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