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子联评之十五】两行联语一生情——高考前读朱硅题浙江学政署联有寄

张兴贵 联都网站 2023-04-08

【汉子联评之十五】

两行联语一生情——高考前读朱硅题浙江学政署联有寄


    文\张兴贵

联例:

题浙江学政署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清·朱硅


    朱硅(1731-1806年),字石君,号南压,清代顺天府大兴县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中进士,年甫十八改庶吉士,开始仕宦生涯。近60年间,朱硅仕乾隆、嘉庆二朝,历官数省布政、按察等使及巡抚等地方官,又调京任侍郎、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京卿。为乾隆、嘉庆时期清代著名大臣,嘉庆十一年冬病卒,晋赠太傅,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朱硅受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因此,他是嘉庆皇帝的老师。


    众所周知,清朝有个巨贪和珅,和珅一直把朱硅当做眼中钉肉中刺,1794年,朱硅出任两广总督后,为抵抗英国侵略军,捐出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5000两银子,大造战船之时,和珅捏造事实,在乾隆帝面前大肆诽谤朱硅,致使乾隆帝将朱硅降职为安徽巡抚。对此,朱硅毫无怨言,离任前再次捐出15000两银子。1795年,在嘉庆即位时,朱硅上表庆贺,和珅再次在乾隆帝面前告朱硅的状,不过这次阴谋没有得逞。


    朱硅为官清廉,名不虚传, 乾隆后期,闽省洋商贿赂官府以谋私欲的陋习事发,乾隆皇帝命有司遍查历年在闽省督、抚、道、府任职官员之政绩以告,只有朱硅一人没有接受洋商一文贿赂。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五月,朱硅调补广东巡抚,次年八月升兵部尚书仍留巡抚任内,英国来华使臣这时乘船至粤,向两广总督及巡抚各送礼物一份,以期为其入京见皇帝予以帮助。朱硅以“天朝大臣,例不与外夷交接”告之,严拒受礼。事后为乾隆皇帝知晓,赐旨嘉奖。


    1799年,朱硅奉诏入京,局高官显位, 依旧清贫寒素。有一年新年时,正值京城大雪,寒气袭人,朱硅前往工部尚书裘日修府中去贺年,宾主相见之时,裘日修见年已垂暮的朱畦只穿着一身棉袍褂,欲赠其一件掉皮袍子,被朱硅婉言谢绝。


    1806年十二月五日,朱硅去世,嘉庆皇帝得知噩耗后,大哭一场,为良师朱珪特赐奠、祭、葬三道圣旨,以示对他的后事料理和怀念。并制曰:“大学士朱珪持躬正直,砥节清廉,……”而嘉庆皇帝对朱硅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这实在是中肯之言。


    1786年,朱硅擢礼部侍郎,典江南乡试,督浙江学政,就是在这个时候,朱硅为浙江学政署题了一副联,内容是: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该联上联的意思是,凡是涉及到科场中的事,一切亲戚朋友,不要到我这里说情来,在这件事上,要是铁面无私的。亲,指的是家族成员;戚,指的是有婚姻关系的人;年家,意思是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这里代指一切同事与故交。铁面无私,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1779年刊本的《说呼全传》中,原文是: “偏偏那个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铁面无私。”这里朱硅拿来一用,表明自己以包拯为楷模的决心。


    下联的意思是向考生们袒露心声:在文章上,无论是字句平常还是新奇,在情感上无论是浓郁还是素淡,我都会不拘一格选取人才,不让一个人感到冤屈,“渠”在这里是方言“他”的意思。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硅的这副联,最大的特点在于感情真挚,而这一点,正是我在本文开头介绍朱硅简要事迹的目的所在,也就是说,他的生平,就是对这一副联的最好注释。


关注“高原国学、对联、诗词微信群”,请加微信号15135466727,即可进入。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汉子评联之十四】给人启迪便卓然——读无穷江月瀑布联有感
【汉子联评之十三】脱俗自有超然联

【汉子联评之十二】字字推敲联有节——品读王夫之湘西草堂联

【汉子联评之十一】联发心语自醒世——有得于于成龙题紫薇堂联

【汉子联评之十】戏台对联释人生——读陈仰瞻戏台联有得

【汉子联评之九】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题写名人联

【汉子联评之八】简语突显枣之韵——品读何沁学稷山板枣联

【汉子联评之七】情寄心语必动容——读苏轼挽王朝云联有得

【汉子评联之六】为达联意巧用辞——读赵藩成都武侯祠联之心得

但欲贺时勿忘切——浅谈杨晓雁贺岳老民立八十寿诞联【汉子评联之五】

茶联耐品余韵远——胡小敏大碗茶简析【汉子评联之四】

无痕用典是功夫——试析卜用可《春日读佛联并自嘲》【汉子评联之三】

章有法则文有韵——读白国成分袂亭联有感【汉子评联之二】

读懂人,方能写好联——读闫长安题离骚阁联【汉子评联之一】

联说儒家、儒学、儒教

一家三代的对联情结

百联承韵老临州

联界陋习之四——以其昏昏,而曰玄玄

联界陋习剖析之五——满足于不求甚解

【三八妇女节特辑】古代贤母的故事

“拉面”元宵节联

对联:该远离趋同思维【作者:张兴贵】

《笔意集》(张兴贵楹联作品集 2017年度)

小品几副《兰亭集序》集字联

张兴贵题二十四节气联

联题山西吕梁临县23乡镇 别具一格

对联妆扮下的碛口古镇等你来

关于对联走向大众的思考与实践【附成功案例】

古代清官、名士的廉洁对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