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某市这家疫情保供企业身背上万件诉讼,30多桩处罚,猜猜是谁

余亮 壹寸灰 2022-06-08

这几天,全国人民都在欣赏海派“朋友圈315晚会”,惊叹保供物资各种怪现状,包括过期发霉食品、没听说过的牌子、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小作坊等等,这里不再赘述。公众号“任易”还根据官方公布的保供企业名单,给这些企业“颁奖”,获奖者有注册资金200万,实缴资本只有50万,甚至实缴资本0元,社保0人的企业,有身背三次处罚的小企业。于是很多人惊呼,这样的企业也能入围保供名单?

但这些算什么?我还发现了保供企业名单上有一家企业,身背上万件诉讼,30多桩行政处罚,实缴资本只有注册资本的零头!

不不不,我再一检查,不只这一家,身背几千件诉讼的保供企业比比皆是。不过这家最典型,猜猜是谁?



是你的大英雄京东。

盒马、拼多多、沃尔玛等也不相上下。

马上会有人说:你是来抬杠的吧,是不是想洗地?大企业谁没有那么多的诉讼?

别误会,上海此番防疫出了这么多拉胯的事,谁要是能洗地那他太牛了。我之前文章里不断分析批评上海的失误,被404了几次。

但我不想利用情绪,我想提醒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上海人民,重压之下需要宣泄,但不要误伤,不要见风就是雨。要找真问题,尝试给出可能方案,大谈”良心“是无济于事的。

感谢“任易”提供的数据,但这个网友指出的问题就很实际:


作者回答:至少要选择大一点的,实力雄厚一点的企业。

于是我就找了名单里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个个背了一堆案子。我也列个数据:


好在这个作者在回复中承认了不少错误,不过对一些企业的伤害恐怕已经难以挽回。

比如被抓出来“颁奖”的两家咖啡品牌“隅田川”和“三顿半”,其实是过硬的企业。只不过没有大玩资本营销的星巴克和瑞幸有名。

在这篇颁奖文章之外,各种自媒体误伤比比皆是。


比如被广泛诟病的”龙金花“油,很多人都觉得是金龙鱼和鲁花的李鬼。

我的烟台朋友说了,龙金花和龙丰面粉其实是当地自豪的品牌。

一部分确实是质量问题,但另一部分其实属于“嚷得凶”。

这张图里,龙丰面和龙金花食用油是我们烟台本地的知名品牌了,我们从小吃的就是这些,“食龙丰,万事通啊”广告词在本地算得上深入人心了。

粤花牌豆豉鲮鱼罐头也是常见食品,我在饭店打工时,豆豉鲮鱼油麦菜用的就是这家的罐头。

豆农,公众号:豆农魔都大白手记day28:从帮老家辟个谣谈起


人家烟台也是个沿海名城,这些品牌以往没能突破区域销售,这次来到上海,一腔热情,结果被当成假货了。还有另一种油“锐宝丰”(鲁花特约经销商),也是同样遭遇。

如果因为没听说过这个牌子,或者根据一两件处罚诉讼,就认定这是个假企业,那么各位老司机问问自己,有没有交通违章记录?驾照扣过多少分,你从此就不是个好人了么?


有一说一,大部分保供企业和物资是可以放心的。少数问题物资放到网上,就让整个上海都觉得不好了。不是否认那些问题,有问题的要揪出来。这里只是提醒不要忽视问题的另一面——

现在上海流行一种说法:“他们是谁,为什么要这样破坏上海?”他们是谁呢?反正不包括自己,是看不见的敌人。很有“叫魂”的味道。但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我们有自己的问题,尤其是认知问题。

有人批评这一轮上海的特色之一是大搞“自媒体防疫”,这话有一定道理。盲目抱怨指责,占用的是已经拥挤的信息反馈渠道,让上海的工作更加捉襟见肘,手忙脚乱。

我昨天在方舱日记里说了一段话:

其实好多杂牌、假冒、伪劣食品,之前也一直在农村地区流行,现在终于人模狗样进城了。或者说,是战争状态把上海降维成大农村了。

余亮,公众号:壹寸灰方舱鲁滨逊【上海日记4月20日】


我这话对一些品牌还是苛刻了。本意是想说,生活过于强调精致,其实不是好事。说句得罪人的话,这次封城之困,也让我们上海人民长了见识。在上海这座“空中奶茶店”待久了,对外面的现实失去感知力,以为什么都必须要按照自己习惯的那一套来,不然就不行。

上海人心细,拿到东西喜欢检查一下,好事情,但是也很容易“卷起来”,越来越敏感、惊恐。比如说发现伊利牛奶不是原先的利乐砖包装,认为是假货。官方解释说“伊利盒装牛奶有2种包装,一种是利乐公司包装,一种是康美公司包装,两者在工艺上有所不同”。有人在朋友圈看见说包装不对,就宣称拉肚子了,这就叫做”集体癔症“,适合写进《乌合之众》。对了,还有十万+的海派文章说封城期间也只要光明奶,拒绝蒙牛伊利,说这是上海人的风骨。这风骨也太三聚氰胺了,他拿到伊利会扔掉吗?

对了,我今天在方舱看到一大块咸肉,是一位民工兄弟腌制的,实在舍不得扔,就从工地上带过来一起隔离了。什么叫风骨?这位老兄特别开朗。我回头再写写他。


现在海派传媒界流传一种说法:我的上海怎么变成了这样?有刷屏文章说:上个月它还是文明的高地:上海=效率,上海=温度,上海=精致,上海=包容,上海=希望,上海=文明……

=你妹。你所痴迷之处,就是你的沦陷之地。人不还是那些人,怎么3月27日是好的,3月28日就突然不行了?不奇怪吗?无非想说这一切都是被封城破坏的。这如果不是为了洗地,那就是太想守住原来个面

一个地方,如果越是自诩文明之光,那就越是藏污纳垢,并缺少直面的勇气,我说的是灯塔国和港台。千万不要得了美国病,却还没有美国

“这还是我们的上海吗?”是的,这就是那个上海。只不过平时只看到光鲜妆容,看不到也有基础疾病。

打个比方,你的体力并不好,但是平时不知道,因为养尊处优,上下楼有电梯,出门有豪车,每天油光水滑。结果哪天电梯停了,还要让你跑个400米去拿快递,你就垮了。

平时专车坐多了,突然让你去坐公交,就以为上了贼船。公交车里配置很一般,但不代表那就是罪过,公交车每天也帮助了很多人。

上海只是看见了自己完整的模样,看到了原先看不到的角落,就把很多人吓坏了。那谁不是说,要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么。我是特受不了有些人总是要摆出一副缅怀往日荣光的样子,很有一种僵尸新娘的迷人感。

事情做不好,但是我电话录音录的好,我质问居委会主任时候思路敏捷,十万人点赞。So what?各个都思路敏捷,柴静附体,四月之声,气质高贵,有用么?最后还是靠那些天天被骂的人来支撑。比如之前呼救的华师大二村那个居委,天天被骂,但是坚持工作。报道里有个很有趣的事,有个居民跑来居委会准备骂他,在他旁边站了两小时,实在找不到机会,因为看到他太忙了,于是走了。

找准问题,不要虚的。比如物资问题是出在保供模式上,但是带来的情绪被发泄到了保供物资上。我之前和武汉、西安朋友聊封城模式(点击文末原文阅读可收听),武汉有严格的网格化管理,管理员之间还有小程序平台可以互相沟通有无,但上海没有,居委会各自为战。西安有社区居委主导的团购,天津则有一套紧密的物资流程——

每个小区门口有一个供应点,你下楼做核酸同时,可以去供应点买一个物资包,价格、东西都一样,几十块钱,够你吃两天。不需要免费,只要稳定供给,居民就很满意。上海这个模式其实吃力不讨好,说我政府来送礼包,免费的,但是又顾不过来,怨声载道。

我也反思一下,昨天我认为,眼下相当于战争状态,对待假冒伪劣要上雷霆手段,直接送军事法庭审判,靠市场监管局是不够的。现在看来还是稳一点好。目前上海的处置还是讲法治的,没有放任舆论审判,查处了就公告,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比如有大米发霉的问题,就是永辉超市存储不当,遇到大雨,发霉了,一片忙乱中发出去了,只好事后回收。这属于应对”战时状态“能力不足的问题。

再比如居民收到物资和清单不符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比如别人捐了3000份过来,可是你们小区有5000人,那肯定有些东西你分不到。但是一对照清单,看见好的东西没有,就以为是被贪污了。这类误会不断出现,应该及时总结出经验办法,避免不断透支社会情绪。



PS:

今天的方舱日记就不写了,和明天的合并。

我其实挺难过的,人们能从历史里学到什么呢?据说经常是学不到什么,不断重演一样的戏码。这一轮困难过去之后,相信我,“沪吹”将如闪电般归来。

不说了,愿和理工男、人文女一起进步。



封城日记:
封城日记4月1日:“不是每条狗都可以在家拉屎”
封城日记4月2日:沪吹和感染人数双双反弹
两个刷屏电话录音背后的故事【上海封城日记4月3日】
什么是中国的基本逻辑【上海封城日记4月4日】
奥密克戎对我们家的“时间差攻击”【上海封城日记4月5日】
有阳性居民按照朱医生的建议拒绝去方舱,然而……【封城日记4月6日】
全家六口就剩我是阴性了,我感到很困惑【上海日记4月7日】
快到谷底了【上海封城日记4月8、9日】
上海人为什么害怕去方舱?我给一点经验建议【封城日记4月10日】
奥密克戎可能就是病毒白骨精的最后一变吧【上海日记4月11日】
放个存档:上海黑市【上海日记4月12日】
4月13日日记《她不想看见上海变成这样》见微博“单车上的骑士”
上海人到极限了?我看潜力还不小【封城日记4月14日】
我就是你忠实的"共存派"【上海封城日记4月15日】
陈村差点挂了是谣言,但是真遇到急诊难题怎么办【上海日记4月16日】
人间四月隔离天【上海日记4月18日】

方舱大海【上海日记4月19日】

舱鲁滨逊【上海日记4月20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