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大爷在方舱被人打了,是不是真的?【上海日记4月23日】

余亮 壹寸灰 2022-06-08
是真的,这位复旦大爷被女保洁员按在垃圾桶上一顿痛扁,好一个“打是亲、骂是爱”。
原因是大爷看到垃圾桶旁边站着个保洁员妹子,防护服背后写着“迪丽热巴”,大爷来劲了,找人搭讪,还拍照上传微博“迪丽热巴超话”。妹子大怒,杏眼圆睁、皓齿闪光,就冲上来了。


嗯嗯,以上就这张照片真是我拍的,其他都是我编的,妹子也就是不好意思地冲我哈哈笑了一通而已。
想啥呢?哪里都没有打人,方舱里没有打人,复旦校园里更没有打人,都在互相扶持,坚忍抗疫。只有一群缩在角落里的无聊谣棍在那意淫,嘴巴一张,病毒扩散,传播新冠脑炎。
最近关于复旦学生和教授,出了一大堆谣言,沸沸扬扬,不少朋友出于关心来问我啥情况。造谣的最近确实特别疯狂,而且进入了歇斯底里的叫魂状态。我们有个复旦毕业的同学说的好:前阵子他们造谣,还会先从一个新闻事实出发,然后加以歪曲发挥、上纲上线。这两天已经完全“撇开事实不谈”,凭空捏造,全面喷射。
这其实说明,最困难的时候就要熬过去了。上海到了最紧要的关头,需要再拼牢一把,于是那些1450、轮子也到了高潮,开始忘乎所以、饱和攻击。
也好,这让我们看清楚了,有那么些人,别看整天大谈良心,诉苦诉难,好像在为民请命,其实他们才不在乎上海人的死活。上海人越遭罪他们越开心,他们真在乎的,是能不能为他们的谣言提供素材,是能不能给作家圆圆找回脸来,说什么当初批判圆圆的人今天都向圆圆道歉了。
造谣传谣的,尤其是下面这类喜欢自称热爱分析思考,强调独立自由精神的货。

我朋友圈里还都比较体面,立场态度不同的,也都通人情,不传谣。微博上一个自称是唐教授的人(不知真假)最“体面”,又出来凑热闹,找人比贡献。


我忽然就很想唱六学神曲:我预测了,西游记,我还预测我自己。
五角场神人唐教授,擅长复杂预测术,确实预测了不少事情,这是真的,有的事大家不知道,我来告诉大家。几年前拉斯维加斯之类地方发生枪击案,当时没有智能手机,没有自媒体,消息传的慢,但是唐教授凭气功就当场感知到了,仿佛子弹穿过的是自己的身体,当场留下了普世大爱的眼泪。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今夜他是美国人,他是全人类。这套复杂科学神不神?
还是离开神界,说说我们阳界的事情。我好像三天没写日记了?时间感有点混乱,毕竟这里永远开着大灯。
我发现,这里在物质上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没有镜子。修胡子也不方便,越发豪放起来。当然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对着脸盆里的水,或者手机息屏后的屏幕。不过这里似乎大家都不太在意妆容,大隐隐于市,在方舱人海里,每个人都随意了,一如卸下精致妆容的上海。
没有镜子,孤芳自赏的时间就少了,要不蒙头大睡,要不关照一下他人。
我们这个组的志愿者出舱了,现在我来接手,也就是每天发发饭,通知大家扫码做一下病情调查。对组员的了解多了起来。
一个妈妈带着即将中考的孩子,小伙子书包满满的,全班就他一个来方舱了。妈妈挺豁达,说来体验一下挺好。曾经舱海难为水嘛,比天天在家刷题刷视频好。
一个皮肤粗糙的大妈,说着一口我难懂的浙江话,说老公还在工地上,老公给她微信发了一个地址,叫她发到群里去。发哪个群里?她搞不清楚,叫我发,我也懵了。旁边大姐听到那个地址,说:喜泰路?我也在那边,那边把人全部搬出去了。我找来一个浙江话翻译,大妈让帮忙在手机上打字,大概是要开一个自由职业的证明。她说她老公在工地,她是来看病的。我猜她看病其实挺麻烦的,她说不清楚,但是大大咧咧挺开心的样子。劳动人民真是皮糙肉厚。
最皮糙肉厚的就是在苏北大哥舱口挂着的那块肥厚大咸肉。这位民工兄弟比我大几岁。老婆孩子在老家,自己在中建某局的工地上干活。前阵子到处修方舱,修过像我们这种标准样式的,修过集装箱样式的,也修过最简陋那种。
我们这种有隔断的比较好。集装箱那种其实也还可以,只要不漏雨,好歹算单间,不过没窗户,比较闷。最差的,就是今天讲方舱老人生活困难的刷屏文里展示的,没有隔断,就是大厅里摆了很多折叠床。大哥也修过这种,说主要就是把灯装一下,厕所装一下。从我的经验判断,那都不算是方舱,只是各个区自己搞的隔离点。


早见Hayami,公众号:Hayami我在方舱,看见老人们的孤岛求生|hayami's blog


建方舱一天500元。他说后来上面说不建了,没完没了建下去也不是办法。大概就是要加快转出和转入流动了。修完方舱,他和工友就去酒店隔离,公司一天支付二百块房费。但是很快就被拉到这里来了。他倒是挺乐呵,反正在这也有工资拿,在工地上也是集体宿舍。刚刚做好的一条大咸肉,一起带过来了。别人问他不怕肉沾上病毒么?他说没事,回去以后拿开水冲一下就好了。很科学。
我围着方舱大海绕圈子,数床位,北区39排,每排100张床,最多3900张床。南区形状不整齐,大概不到3000张床。一个大伯告诉我,他儿子在楼上方舱。原来我们阳界也分了几重天。
这个大伯的四岁小孙女和我家小宝是玩伴。她来找小宝,小宝就牵牵她手。她和爷爷奶奶在一起。都是安徽口音。爷爷对我说,女儿已经出舱了,在浦东当护士!奶奶说自己抗原是阴的,核酸报告也不显示,始终回避说自己是阳性。她说一开始在家里不愿意来隔离,后来邻居们都不和自己说话了,于是就过来了。说起邻居,才知道他们是租的房子。
小孙女想要把小宝背过来的玩具拿到自家舱位去,一哭,小宝就给她了。第二天小宝带我去取,奶奶交给我,我发现已经断了。他们啥也没说,小宝和我也啥都没说。他们说明天要出舱了,两个小宝互相道别。一会儿小孙女又拖着奶奶来找小宝玩,看见我们在拿透明胶带修玩具,奶奶说,哎呀昨天小孙女不小心踩到了。我对小孙女说,不小心的,对吧,踩坏了可以跟姐姐说一声,说不是故意的。她说:我修。最后成功粘起来。
昨晚April voice自杀式刷屏,就是几个悲情电话的组合,结果在另一方的“配合”下,点燃了接力热情。上一次这样集群式、调侃式刷屏应该是因为一个女演员的名字成了微博禁忌词。这事其实就挺没劲的,每隔几个月,就会产生一次双方“配合”的刷屏狂欢。
不过这次朋友圈 people sing,到半夜三点左右就熄火了,都挺累的,比我们方舱的人睡得还晚。早上我就发现了新的朋友圈热点:方舱里的老人。
我在之前的中转站见到过偏瘫的老人,在这个方舱,巡航一圈,没看到很老的、残疾的老人。小朋友不少,有的看上去就一、两岁。刷屏文章提醒我们关注细节。这里的厕所有便行斜坡,但是也没有坐便器。政府或者NGO能否赶紧给各个转运点和方舱订购一批老人便携坐便器?这应该写进以后的方舱条例:张贴告示,老人可以申请坐便器。
观察和体会这场疫情,每个人都有自带的滤镜。 方舱里的老人一文,作者是游戏设计师,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滤镜——一种对打破私人生活的恐惧感,包括躲在被窝里换裤衩觉得是一种难堪,同时坚持对隐私进行叙事,比如对男性生理周期的羞耻叙事。使得叙述充满压抑感。这也算是过于“文明”“精致”“私人”现代都市生活的后果。不过他和同伴做的真不错,在这里打破了和他人的孤岛藩篱以及内卷的压抑,还为老人做了不少事情。
我们方舱,护士站组织小朋友们去折纸,有个老大爷折纸特别厉害,能折出小花篮。小朋友里主要都是小囡。这些护士们说话特别热闹,一问,是重庆来支援的护士队。我贼喜欢重庆妹子,泼辣热闹直接。昨天做核酸对我高声大气说话的也是重庆护士队的。


折纸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路过,就给护士提意见了,说这么多人聚集起来不会传染吗?护士说没事,我们都戴着口罩呢。他说戴着口罩也传染啊,不是说不能聚集吗?这是个上海宁,说的也有道理,因为确实前天有人争吵的时候,警察和大白都说大家不要聚集。
我对这个男人一挥手,说没关系的,不用在意这个事。把他劝退了,因为他认出了我。在中转站的时候他和我在一间,他一直在对大白表示不满,说我配合你们来隔离了,你们怎么没配合我。有时候上海人对服务方挑剔一点,也是个好事。中间我把拖线板借给他用,进方舱时候他排在我后面,那时他好像不认识我了,一个劲往前插队。
搞集体文娱活动,就能增加社群融洽机会,比如这时候有个人来找护士要眼罩,说睡不着。但护士在仓库里没找到,我说你要不要,那天给我多发了一个。
志愿者群里,已经有人在问有没有卖烟的。有一点肖申克的感觉了。早知道整两条带进去,那我就是方舱之王了。


一对小情侣前天来这里隔离,今天开始组织孩子们一起跳那个刘畊宏健身操。我的朋友闲太师说:“准备迎接90后、00后的广场舞时代吧!”。你看,人生相逢的很快啊,90后大妈大叔们!


封城日记:
封城日记4月1日:“不是每条狗都可以在家拉屎”
封城日记4月2日:沪吹和感染人数双双反弹
两个刷屏电话录音背后的故事【上海封城日记4月3日】
什么是中国的基本逻辑【上海封城日记4月4日】
奥密克戎对我们家的“时间差攻击”【上海封城日记4月5日】
有阳性居民按照朱医生的建议拒绝去方舱,然而……【封城日记4月6日】
全家六口就剩我是阴性了,我感到很困惑【上海日记4月7日】
快到谷底了【上海封城日记4月8、9日】
上海人为什么害怕去方舱?我给一点经验建议【封城日记4月10日】
奥密克戎可能就是病毒白骨精的最后一变吧【上海日记4月11日】
放个存档:上海黑市【上海日记4月12日】
4月13日日记《她不想看见上海变成这样》见微博“单车上的骑士”
上海人到极限了?我看潜力还不小【封城日记4月14日】
我就是你忠实的"共存派"【上海封城日记4月15日】
陈村差点挂了是谣言,但是真遇到急诊难题怎么办【上海日记4月16日】
人间四月隔离天【上海日记4月18日】

方舱大海【上海日记4月19日】

舱鲁滨逊【上海日记4月20日】

某市这家疫情保供企业身背上万件诉讼,30多桩处罚,猜猜是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