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大会”,然后呢?(总第117期)

2017-03-17 杜骏飞等 杜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82rr3w8y&width=500&height=375&auto=0

Q:张雅静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A: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谈话记录

杜骏飞讲述    Momi整理

Q1:杜老师,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类的文化综艺类节目非常火热。您怎么看文化综艺兴起的现象?


其实我曾经写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一直认为早该如此。所谓的综艺在早些年呈现的是比较浅薄、浮躁相对来讲也比较俗气的娱乐。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文化修养也在提升文化产品也加快了供给侧改革的步伐。那么文化节目的价值愈加凸显。换句话说在未来会有文化含金量更高的节目涌现。那时人们真正寻求快乐的源泉可能在文化宝库。看个小品、二人转的插科打诨就满足的时代正在远去。



Q2:这可不可以看做是内容为王在电视综艺的反映?


A:内容为王的内容二字要看你怎么定义。其实你在节目里表演发呆也是算内容的但我们想讲的并不是内容而是品位真正好的品位,与真善美、艺术、文化相关的资源。我认为文化综艺越来越被人们识别和认可是整个国家由富转贵的表现。很有可能我们将来的生活圈里充斥着各种各样有品味的文化产品。


我们不会满足于吃盒饭我们要吃有机食品我们不会在家举哑铃我们会去登山或者滑雪同样我们不会仅仅听相声看二人转我们还会看歌剧。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其实在慢慢向着比较贵重、高雅的艺术方向去发展。这并不是说我们将来就会把相声、二人转放到一边而是说我们生活当中出现更多的严肃娱乐或者高雅艺术。这些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历史进程。我相信这是一个趋势。



但是目前我们要防范另外一种危险。文化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内容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我们在做任何娱乐节目的时候都考虑到它的知识性、科学性、规范性结果反而会把一些严肃的题材庸俗化了。其实这是文化界真正的顾虑。


当我们讲唐诗宋词时是不是谁背的多谁就有诗词修养呢不一定。其实我们在谈到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时候还是要更强调欣赏力、创作力而不是背诵的能力。


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文化产品是娱乐节目的内容那生产者就会过度地压榨和开发它。过度压榨和开发的结果是使人们对这种题材领域产生了厌恶、反感,还有错觉。这种错觉类似于我刚才举的例子把诗词修养等同于背诗词而不是共鸣、鉴赏、理解和创作。同样如果你认为汉字修养就是认识很多的偏字、怪字那也错了我们需要的是对汉字更完整、更合理的学习。


我想当我们的文化类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时还要念兹在兹要知道文化就是文化,文化有娱乐的那一面,但文化并不是供人娱乐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种信念是我们向更高的人类阶梯攀登的桥梁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时期逐步地去体认这种文化带来的欢乐和内涵。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学习、认知和理解本身就是快乐的它也许并不是娱乐但它确实是人们真心的喜悦。


总结


按照以上逻辑我们曾经只以为文化不是娱乐现在我们开始以文化为娱乐但总有一天我们还会意识到文化超越娱乐,它是我们生存的主要意义。


我们所希望的《中国诗词大会》之后的时代是一个并非作秀的诗词时代《朗读者》之后的时代是一个并非作秀的朗读时代以此类推文化娱乐节目之后的时代,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时代。


读后感

文 | MOMI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综艺类节目在众多快餐式综艺中,如同一股清流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相继追捧。


看《见字如面》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何冰在节目上读过蔡春猪写给自己自闭症儿子喜禾的信《那天,你被诊断为自闭症》。何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自己一开始是拒绝读这封信的,因为太难读了,他怕自己处理不好情绪,无法正确的传达一位父亲绝望的感觉。


但是最后何冰还是读了出来,尤其是到“书上写每打一个勾,都是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这一句的时候,他哽咽了,屏幕外头的我更是嚎啕大哭,感叹为人父母的不易。感动我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文章的动人,还有朗读者对文章情感的处理。


不管是《见字如面》这种朗诵型的综艺还是《中国诗词大会》这种知识竞赛型的综艺,都带给我巨大满足这种满足不同于《跑男》之类的快餐式娱乐,更多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和动容。虽然现在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也有大大小小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隔着屏幕的我们纵然没有办法彻底理解文化的魅力,但是至少这类节目的出现给我们搭建了一座与文化面对面交流的桥梁



我是爱看这些节目的,因为看完后总觉得自己是有所收获,而不是一笑而过。但是说实在的,要说从节目里学到很多东西那倒也是言重了。若是真的想要了解传统文化或者学习知识,电视节目显然不是最好的途径。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对这种节目的流行感到兴奋,毕竟这代表了大众对于文化的接近和认同,是好的开始。


不过杜老师提出的担忧也是不容忽视的。任何事物与利益挂钩,都难免会变质,但是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发展,文化综艺类的未来究竟如何,让我们共同期待。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谈阅读|(1)(2)(3)面试||三十年,三十首新诗(1)(2)(3)| 百期寄语“听讲座”十大误区幽默随笔(1)(2)(3)(4)(5)(6)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MOMI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