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课】百期 | 春日寄语+小编揭秘:“杜课”台前幕后(总第100期)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百期寄语
文|杜骏飞教授
“杜课”一百期了。
为了稍稍庆贺一下,“非常爱好吃饭”的魏安同学写了篇纪念文字,聊了些台前幕后,也痛诉了做编辑的甘苦(见下文)。应该说,除了吃饭那部分,写的还是不错的。
开办一个几乎是日播的人文课,是个挑战。
首先是同学们不容易。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坚持问、录、编、推,需要聪明且勤奋。起初,编辑们大都经验有限,本科生成员对于摄像、编辑制作更是新入行(以至于我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要保证镜头对着的是我)。一篇稿子,常常涉及到文字、图像、新媒体各环节,所以非常辛苦,这一百期,磕磕碰碰,同学们吃了不少苦头。
自然,更主要的困难是我自己。在我这个年龄,健康普遍不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又交给了教学、科研、行政,老人、孩子、同事、朋友,常常忙的心力交瘁,此时再勉力上答疑课,这就需要一点“愿力”了。
“杜课”还时常要回答一些令我猝不及防的提问。有些问题很有挑战性,回答时只好强作解人。还有的呢,提问不知所云,回答后我嗒然若失。这就需要我有很好的胃口。但看到提问人和围观同学都很喜悦的样子,我也就满意了,毕竟,你们开心就好。魏安说我时常是吃饭时在忙审稿,确实如此。当然,也可以换个愉快的说法:我审稿的时候是可以吃饭的。
我曾在《杜课导言》(参见附录)里写道:“人生短暂,意兴无穷。我和大家一样,总感到人生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但作为教师,也许,‘杜课’是我能做的最好的工作。”
而带领编辑部同学做这件事,也算我对他们的培养了。王阳明《传习录》中说:“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按照这个哲学,每天手把手、逐字逐句地带大家讨论杜课内容,这种培养就不是课余学习了,而几乎是我渴欲传授的全部。
南大如今在大干快上,每个学科都成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工地。在北大,去年八月更是提出了一个全新口号:把北大建设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世界一流,更不知道中国大学怎样才能伟大。但我认为,如果不能培养出“大写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也就不会有像样的大学,更不用说一流和伟大。
“大写的人”,未必成绩优秀,未必是人生赢家,但他们懂得自尊、尊重,他们会照看自己、也会关怀社会,他们人格独立、思想深刻,他们目光远大、朴素动人,他们自信且享受人生。我觉得,这就是“杜课”所憧憬的毕业生。
最后,我要郑重感谢青年企业家郑钢校友。他默默地支持着“杜课”,正像他一直默默支持着不计其数的公益事业。
春天到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宋祁在《玉楼春》里的词句,我改了他末两句,算作寄语吧: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课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杜课责编 魏安
不想当责编的吃货不是好研究生
文|魏安
大家好,我是视频中出现过的某甲,也是每期杜课最后署名的责编某乙。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是在2016年11月5号推送的第一期杜课,那一期的话题是孤独,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关于那期的问题,除了杜老师的答复,后来我爸还给了我更简短直接的答案——你为什么孤独?因为你没有男朋友。
孤独,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在无所事事的时间里,我们无处可逃。有人说,孤独可以成就伟大,但是我并不想伟大,我享受陪伴,感恩相遇,这也是我跟小伙伴们帮助杜老师一同创立“杜课”的初衷——让“杜课”陪伴更多人。
这四个月来,几乎每天都会推送文章,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何以解忧,唯有吃饭。很多人不知道那些在办公室中录制的视频,因为要等老师有空,所以大多在午饭或者晚饭时间,站在机器后的我起初还能专注看着画面,但一到外卖送至,便再也不能集中精神。我的吃货本质再次暴露,尽管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劝阻,还是每逢录课胖三斤。因此,杜课推出以来,我们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米斯特的披萨的确比必胜客好吃,贵有贵的道理;牛肉盒饭最佳,鸡肉次之,猪肉最差;一点点奶茶送餐不及时,且奶味偏淡糖加太多,应改进之……我们也曾多次讨论要不要录“饭谈”,后考虑“杜课”是晚上推送,深夜放毒,非君子所为也,遂作罢。
杜老师在视频中的形象一般都是正襟危坐,侃侃而谈,给人感觉非常严肃,有距离感。但其实不然,老师也是一个段位很高的“段子手”。除了之前大家非常喜欢的“幽默随笔”段子系列,老师在生活中也是可以一本正经地把人逗笑的。有时“杜课”做不好,挨批是免不了的,在一次盒饭聚餐兼“批斗大会”上,我们一边接受老师严厉的教诲,一边默默吃饭,对面的D同学面色沉重,食不下咽,老师见状说:“怎么在数米粒啊?应该越批评吃的越开心嘛!”后来,我们发现那天大家都没吃下多少,而杜老师却胃口极佳,遂恍然大悟:老师原来是在说自己啊,越批评我们,他吃得越开心。
行文至此,我发现好像段段离不开吃,那就再讲一件。听师姐说,有次大家一起聚餐的时候,杜老师还在审阅、批改当天的“杜课”。老师平时工作很忙,但每天都会亲自改推文。为此,我每天都同一时间发送给老师审稿,兢兢业业,不早也不晚。直到有一天,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魏安啊,以后你能不能早点给我看‘杜课’啊?你每次发过来的时候我都在吃饭,有时候还在喝酒,我是一边喝一边改啊......"
我:“.......”orz,求杜老师心理阴影面积。
"杜课"还有很多内容是在课堂上录制的,因此画面美感较差一些,在这里要请大家多包涵,但是颜值不够,我们实力来凑!
我不知道此刻屏幕前的你是谁,可能是我的家人、师长、朋友、同学,或是有缘见字无缘相识的陌生人,都谢谢你愿意让“杜课”陪伴五分钟。这学期开学大家一起吃盒饭的时候,我曾跟杜老师笑言压在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找对象,找工作,做毕设”,现在我还想加一个,就是正粗略阅读此文的你。我们的粉丝在逐渐增长,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来越重,微信公众号数不胜数,你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凭什么关注我们呢?所以,100期,重新出发吧,告诉我们你最想在"杜课"看到、听到什么,我们一定努力实现。哎呀,写到这儿忽然觉得跑题了,我的主题不是当责编么?
"杜课"能跟大家见面,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易的小幸运。我们为此筹备了很久,从去年8月开始,直到11月才能跟大家正式见面。其中,我们遇到过困难,也犯过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懊恼的时侯,也有觉得吃力的时侯。但好在,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还在,并且,我们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比心所有小伙伴。
“杜课”之于我,意义可能比别人更甚,它就像是一个婴孩,在我们的共同培育下成长,作为创立者之一,我幸运地见证了它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四个月,我们是辛苦的,定期或不定期扛着机器和脚架在院楼奔走、拍摄,每天比吃饭还要准时的就是修改、编辑“杜课”,和自己的课业冲突的时候,也只能靠熬夜解决;这四个月,我们也是幸福的,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跟着老师学到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总算明白,“舍得”是有舍才有得。
要说最开心的事,那就是涨粉了,没错,就是在说你,谢谢你陪伴我们走了这么久,就算现在严肃的文章是非主流的,理性的思考是不太受欢迎的,我们也还会坚持下去,因为,至少还有你,不是么?
附:重温“杜课”导言
文|杜骏飞
“杜课”,是我给同学们开办的在线人文课,零零星星,但始终不辍,计划开一千次。
立此宏愿,缘于我对当下大学教育的认识:专业有余而思想不足,知识有余而常识不足,科学有余而人文不足。或许,未来还有:事业有余而生活不足,成就有余而信念不足。
我以为:在传道、授业、解惑三者间,对学生一生成长更为重要的,是传道;对教师工作心力更有挑战性的,是解惑。
我习惯于在课上和课后回答形形色色的问题,我当年的老师也是这样认真对我的。教书三十年来,师生谈话大约有数千次了,我想,如果能把所有的即兴谈话、课余辅导都公开出来,也许会更好。于是,有了“杜课”。
我打算在“杜课”里,专注于以下内容:人文素质提升;思维方法讲解;人生答疑;职场建议;求学进阶辅导;时事案例分析;读书报告与分享;跨学科思想体系梳理。
人生短暂,意兴无穷。我和大家一样,总感到人生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但作为教师,也许,“杜课”是我能做的最好的工作。
世相纷纭,缘法不一。我愿和同学们从这里结缘,也许十年,也许更久。
谢谢你选择“杜课”,也谢谢你把它介绍给你身边的人。
~非著名编辑合影~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人生百问
孤独 | 焦虑 | 爱的态度 | 金钱观 | 爱的选择 | 书单 |
失去 | “诚” |研究生 | 职场 | 谈阅读 ( 1 ) (2)(3)|
闲话PX | 面试 | 大屠杀 | 提问 | 友情 | 新闻理想 |
阅读到解释 | 亲子关系 | 粉丝(1、2) | (3、4)|(5、6)|单身|大学规划|投资自己|吃瓜群众|恋爱准则 | 师生关系|爱的能力 | 大学
时事热评
故事随笔
【采访对象】(1)|(2)|(3)|(4)|(5)|(6)|
【和唱歌的朋友聊天】|【微信】| 【虚拟人类】|【娱乐新闻】|
【路的禅】(1)| (2)| (3) | (4)| 【读诗】|(1)|(2)
传媒思考
盲从 | 谣言 | 社区报 | 新媒体 | 国家形象 | 网络暴民 | 公共领域 | 战略 |
创新扩散 | 网络政治 | 网络游戏 | 网络言论 | 新闻政治 | 严肃新闻 |
【网络写作】(1)|(2)|(3)|(4)| 微博七宗罪|【理解新媒介】泛媒介|新媒介即人|结构即内容|虚拟即存在 | 【微博掐架定律】(1)|(2)
特别关注
高华 | 科恩 | 感恩节 | 新年 | 莎翁情诗|【评“脱不花的建议”】批评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胡园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