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课】随笔9 | 谈奢侈(3):奢侈为什么如此吸引我们?(总第37期)

2016-12-24 南大公益传播 杜课

谈奢侈

3

奢侈为什么如此吸引我们?

文/杜骏飞




 无论你是谁,哪怕你是节俭主义者、素朴主义者、哲学家,奢侈都同样吸引你。因为奢侈——即使是最通俗意义上的奢侈,对于文化生态也有相当强烈的扰动力,这种能力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文化优势,其间有经济因素,有社会地位因素,也有过度奢侈所造成的对于人类本能的心理震撼力。所以我们如果要判断一个奢侈品的市场是非与正误,不妨把判断的框架放得多元一点。


奢侈文化



的背后

 

     奢侈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奢侈文化与文化的中国是不是相容呢?美国曾经有过一种奢侈品——今天已经不奢侈了,就是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尿布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产品,在当时则是奢侈品。但尽管它是那么地先进,却没有几个主妇接受它。市场调查显示了谜底:当时的美国主妇认为,一旦用了这么好的产品,她们会被认为是懒惰的母亲。所以这是一个好产品,但还不够“文化融合”。后来,经过文化的包装,经过针对文化导向的营销推广,一次性尿布得到了普及——因为它与文化相融了。


在今天的中国,情况又如何?为了“中产阶级与社会传播”的课题研究,我曾经调查过北京的金领阶层。他们很有钱,甚至有几辆车,但是他们告诉我,生存的压力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即使他们很有钱,他们也愿意被看起来是在“很平常地活着”。这也许是他们的真心独白,因为他们是文化中国的产物。此外,奢侈文化在中国还有很大的群体压力,很多的政策、体制阻滞。宽泛的说,这些也都是文化的壁垒。



但即使如此,奢侈为什么还如此吸引我们?因为这涉及人的认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它们属于人的不可抗拒的更高阶段的心理需要。

 

加入一个俱乐部,最重要的潜台词就是:我们是一伙的,我属于某个阶层,这非常重要。许多富人曾经告诉我,真正的富人是不炫耀财富的;恰恰是准富人,特别看重别人对他们财富的估量和阶层的认同

 

我想,我经常遇到的那些在不经意间展现自己高级手表的人,大致都属于这样的试图不断向上攀登的人群。与此类似,晒豪车、大宅、盛宴、名人见面者,亦与此属相距不远。对于这些冒富、新富、求富者来说,奢侈为什么如此吸引他们呢?这是因为,奢侈仍然是他们的稀缺品、而非日常生活。



大部分真正的富足者只享有奢侈而无意炫耀,甚至觉得奢侈本身已无足轻重。这很类似一个饱学之士写文章时,更愿意言简意赅、朴素动人。


与这种返璞归真的历程相反,亦有富贵者喜好在穷人面前残忍炫富,当此之时,是否仍然是奢侈如此吸引他们?不是。这通常并非是经济因素使然,而是他们对内心贫困的补偿。


奢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类?显然,这其中有着深邃而多元的答案。


但也许,我们更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我们的高贵信念和充实人生,让世俗的奢侈相形见绌;我们没有被奢侈吸引,反而因心灵的稀有而被奢侈仰视。当此之时,我们的内心如此富足、丰盈、宁静,而且美好。


读后感

奢侈的吸引力

文/赵文丫


其实我们经常发现身边一方不断追求奢侈,一方不停唾弃这个行为。矛盾的本身已经透露出奢侈对于每个人具有的吸引力,立场如何则是由奢侈文化对原文化以及阶级思想带来的冲击决定。






品牌与文化

需求与沉淀


奢侈品牌总是多出自欧美,对于欧美,奢侈文化底蕴强势,历史厚重,品牌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而中国作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的第二大市场,中国人自己的奢侈品牌却少之又少。飞速发展的中国以高消费能力的形象引起国际瞩目,这一迟来的奢侈品消费需求期,错过了奢侈文化发展的一个沉淀过程,或许当国内奢侈品牌形成体系时,便是奢侈文化融合原文化,矛盾弱化的时候。


当然,奢侈文化与交际密不可分,对于奢侈文化的接受程度和享受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交际圈。上层交际圈对于圈外之人永远充满着吸引力,不断的融入或者巩固上层圈子,要求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外还要保持对奢侈文化的兼容。现在中国对奢侈品的高需求恰恰反映了人们阶级转换的活跃


交际圈

俱乐部


不过,有趣的是国内奢侈医疗遭遇的情况可能揭露了人们对奢侈追求的本质。奢侈医疗,顾名思义就是奢侈诊治行为。比如上海某医学中心,就医环境上乘却门庭冷落,病床使用率甚至不足10%,一年的实践证明,奢侈医疗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社会的需求,高端消费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


对比下来,奢侈品是一种高档生活用品。可以是身份的象征,炫耀的资本,增值的筹码。而医疗则不能,整个就医过程属于患者隐私,个人消费及享受能力的真实体现。奢侈医疗失去了奢侈品的社会功能,也同样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



平安夜


一声平安的低语

颂扬尘世里的人生

在燃烧的冬天

鸟群疲倦地飞过

那是末日后的归来

神也屏息其间

让灵魂纤尘不起

时间驻足不前

让你看见光亮

静向天赐安眠


                                               杜骏飞

                                2016年12月24日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杜课·谈话】

为什么你会感到孤独    |    你为什么存不住钱   

考前如何克服焦虑      |    书单泛滥如何读书

美国大选中媒体偏向     |     从美国大选看人工智能

为何如此关注美国大选    |       资本·平台·内容战略

爱我的人与我爱的人      |     如何面对失去

众人盲从,媒体何为    |    职场如何被赏识

爱的态度    |    谣言类型学

社区报何以可为    |    网络暴民炼成记

新媒体如何塑造人类    |    公共领域缺什么

国家形象宣传    |    “创新扩散”新景观

研究生养成记    |    网络政治表达

霸凌事件中的沉默者    |    续谈霸凌

【杜课·微讲堂】

一诚天下动    |      “罗尔事件“

【杜课·随笔】

讲个严肃的故事,你可别笑啊

(一)|(二)|(三)|(四)|(五)|(六)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文丫

责编|魏    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