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课】谈话 | 被催婚了......怎么办?(总第73期)

2017-01-31 杜骏飞等 杜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64h05u5l&width=500&height=375&auto=0

Q:南京大学研究生魏安

春节年假很多人因为回家过年被催婚

而烦恼,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

A: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谈话记录

杜骏飞讲述         赵文丫记录整理


✔ 催婚现象本身


催婚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而被催婚者对此焦虑或无动于衷也是正常现象。这其中,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议题:催还是不催?被催婚者如何看待?你会不会被催动甚至催乱?第一个方面其实是别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后两个主要取决于被催婚者的态度,考验你个人内心的定力。

 

俗话说“境由心生”,如果内心相对有定见的话便不会有这种紧张和烦恼。我倒是建议你,把催婚行为当成一种关心,大可这么回答:“谢谢你,我自有安排。”


Q

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太为此介怀,只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就可以?

✔ 催婚问题的背后


被催婚者如果个人缺乏定见,一定会陷入焦灼。催婚本身不是问题,因此而过度烦恼才是问题。

 

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这些其实都是自己的事情。当被别人催促后,便会产生煎熬之感,这其实是我们通常会犯的一种认知的偏见或错误:把别人的要求当成自己内心的任务。


✔ 被催婚者的态度


我们并不需要满足别人所有的要求。同时,被催婚者不该因此改变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当别人在催婚的时候,被催婚者可以善意的将其理解为一种关怀,而非谴责、批评、讽刺、或者个人想象中的某些负面情绪。一方面,对催婚的人表示感谢,因为他确实在关心你。另一方面,这些催婚其实和你们并没有什么关系,生活始终属于自己,若愿意不妨听一听,若不愿意,就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没有被催婚,你也应该认真的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去选择自己的幸福;有了催婚,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便加快脚步,慌不择路,马马虎虎找一个伴侣以“平息民愤”,这是内心没有定见没有定力的表现,所以凡是问这个问题的同学都要好好反思一下,为何为此烦恼,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积极对待自己的婚恋问题,积极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积极在意面子和寻求仪式感。言之,实现自己内心的期待时,不要怠惰;面对亲友对你的关怀和提醒时,不要过敏。我认为,这是面对催婚时应该持有的正见。



背景

催婚心结

催婚心结,是存在于中国家长,特别是中国老人中的一种传统观念,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催促单身的孩子早点结婚。这种现象是老人没有安全感、内心焦虑和别无所求的表现,同时,他们也希望借此让孩子的生活状态早点稳定下来。打开老人的催婚心结,需要长辈与年轻人相互理解沟通,消除老人的担心和焦虑。

 

现象

在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孩子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孩子的日常生活成了父母关心的头等大事,因此很多父母乐此不疲地为孩子张罗着婚事。在许多城市的公园里,都能见到大片区域的“婚介角”,其中的紧张氛围简直堪比劳务市场,“买卖”意味非常浓厚。但其实,大多数“主角”并未在场,许多家长们举着或在树上挂着打印好的晚辈的个人信息,同时寻找自己觉得合意的晚辈信息,回去安排子女相亲。尤其是到了春节放假回家,多数单身人士都要面对长辈的炮弹式催婚甚至逼婚。很多子女因此产生了“恐婚”情绪,春节期间甚至不愿意回家过年,惟恐再听到父母的催促;而有些人在被反复催促后,则选择了“租男友”这种方式,亦或是选择频繁相亲最终草草结婚。


(相关摘自 百度百科)



听课笔记

文/赵文丫


以前过节时,总能听到长辈们不停的催促哥哥姐姐们结婚,那时还尚且觉得,婚姻对自己来说是件甚为遥远的事情。然而就在今年春节时,自己的恋情突然也成了长辈们的关注点,时光易逝,想来内心也同样情绪万千。80末90初的我们面对长辈们的催婚或许可以逃避,但却逃避不了该面对的现实。前段时间热映的日剧 “家族的形式”将日本“懒婚族”这一社会群体真实的搬上了荧幕,戳中了很多拥有相同境遇的年轻人的心。

 

🔗 懒婚族的出现以及间接激化的长辈催婚的现象,凸显了不同年代婚姻观的冲突。



剧中男主认为群居意味着被榨取。作为社会人,已经不得不从属于公司、国家,受到各方种种约束,那为什么还要再选择被捆绑于家庭中,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呢?女主角也非常现实:比起指望丈夫和孩子,踏实工作努力存钱,才是对自己未来的最好保障。



男女主的观点,也代表了许多大城市独居生活者的想法。他们对爱情执着,却对婚姻家庭不报浪漫的幻想,认为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分配给其他人,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生活得更充实。


🔗 对于已经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在大城市立足的年轻人来说,工作、爱好、健康都可以在家庭之外得到社会的保障,所以独自生活既丰富又单纯,让人很难放弃转而投身需要付出和奉献的家庭生活。



而当他们的父母闯入他们各自的城堡带来了许多烦恼时,也催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当男女主彼此习惯彼此相爱,发现家庭的美好后,婚姻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剧中的男主一天中最大的享受是在健身后回到“自己的城堡”,细品一瓶精酿啤酒,而女主出现后,知心闲聊,彼此分享,则让偌大的屋子更添了温暖。


🔗 婚姻从来不在于到来的早晚,而在于刚刚好的爱情。婚姻和家庭也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一种锦上添花。



其实催婚的人要么大多如剧中父母那样源自幸福安稳的真心关爱,要么少部分源自居高临下优越感的变相炫耀。


🔗 若是前者我们应当本着感恩的情绪保持自己的定见,既然终点都是我们的幸福,又何必因耳旁的唠叨烦忧;若是后者,我们便更不该因闲言焦虑。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坚定自己的内心,耐心等到相守之人,到那时便可以相视一笑,语到:“人生的旅途本是孤独,是你穿过山谷和河流,是你越过喧嚣和纷乱,贴近我的生命,贴近我的心灵,让你我相知相惜。”之后携手共进的幸福才是所有人都期望的呀。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人生百问:

 孤独 | 焦虑 | 爱的态度 | 金钱观

 失去 |  “诚” | 爱的选择 | 研究生

 书单 | 职场 | 谈阅读 (1)(2)(3)

 异地恋 | 存在感 谈奢侈(1)(2)(3)

 新年计划 | 专业课与公共课 | 寒假攻略

 闲话PX | 面试大屠杀提问友情新闻理想与诗意人生 |  阅读到解释 | 父子关系

时事热评:

【美国大选】关注 | 媒体偏向 | 人工智能

【罗尔事件】|【霸凌事件】沉默者 | 社会化法则

故事随笔:

【采访对象】(1)|(2)|(3)|(4)|(5)|(6)

【和唱歌的朋友聊天】|【微信】| 【虚拟人类】|【路的禅】(1)| (2)| (3) | (4) |【娱乐新闻】

传媒思考:

盲从 | 谣言 | 社区报 | 新媒体 | 国家形象 | 网络暴民 | 公共领域 | 战略 | 创新扩散 | 网络政治 | 网络游戏 | 网络言论 | 新闻政治 | 严肃新闻

【网络写作】(1)|(2)|(3)|(4)

特别关注:

 高华 | 科恩新年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文丫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