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不高兴(总第127期)

2017-03-27 杜骏飞等 杜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82s3vq2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张雅静


不久前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一期关于南大毕业生找工作的节目反映南大的几位同学就业比较困难您如何看待这个片子反映出来的就业难的问题


另外听说很多同学看了这个节目有点悲观学校也不高兴家长更是担心。您如何看待这个让学校上下都不高兴的话题事件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谈话记录

杜骏飞教授讲述   张斌整理


首先做新闻的方法论是问题意识这篇报道是想揭示大学生就业有困难的现状。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报道的现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大家要一起反思。


其次从任何一所大学的就业率来看不管这所大学就业率有多高总有个别同学或者专业就业不太理想即使牛津大学也是如此。因此报道一所大学有一些同学一些专业就业不甚理想这无可厚非。


第三央视在报道一个学校或某一个专业就业率的时候恰巧选中了南大你也可以将这理解为是社会对南大的认可和期待。


不管在新闻是着眼于报道事实还是着眼于批评我们都要尊重新闻固有的专业规律同时也应该对事实本身有清醒的认识。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很自信大概就不会在意一两句批评更何况是基于事实的批评。我们应该具备作为大学主体的修养需要有文化定力、文化自信同时也需要对周围的世界有公允而坚定的认识。


因此我们不必对报道有什么不高兴。


进而言之人们对报道的反应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新闻报道。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似乎总会是媒体偏爱的报道对象。这里面有所谓的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的励志故事也有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却面临就业窘境这一落差的质疑和反思。无论如何媒体和社会似乎在建构这样一种价值观以物质的成功来判断个人价值


成功学大肆横行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一种媒体报道生态不过是现下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新闻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然要受到其他诸如文化、经济等子系统的影响。但无疑那些势利的价值观并非是什么贵重的文化表现。


因此我们更不必为误入歧路的新闻价值观所左右。




然后似乎还应该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大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很多人会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上大学认为大学是自己涌向更高社会阶级或拥有更好物质生活的捷径。这样一种思想在当下唯目的论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滋生蔓延毕竟它迎合了人类的利己狭隘的本性。


自然你也知道有很多人说大学贵在大学精神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实际上在言说大学的真正价值还是心灵深处的成就


大学教育难得变现但你不会因为学习了无用的知识教养而失望就业很重要但你不至于因为就业难就放弃自己的追求。


认可自己的初心认同你的专业学习认同学校的价值同时葆有美好的愿景。不因为别人说好而自得不因为别人唱衰而伤心坚守你的专业价值观这才是你的大学精神


一朵花的谢去并不妨碍一树繁花似锦。何况即使是冬天的花园里寒意逼人依然有梅花在怒放。这个在一片不高兴中葆有着高高兴兴的过程是孤独骄傲的你挺下来也许历史就记住了你。


所以南大真高兴。

背景梳理

就业难根源:经济下行的压力


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恰逢史上数量最庞大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这一就业季,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创下1990年以来的25年新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28个季度的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013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140万至160万人。按照这样的测算,今年若解决掉1500万人的新增年轻人就业,需要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要高于7.2%。


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说:“这个时候再遇上765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总计1500万的青年就业人员,肯定是最难就业季。”



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


就业率真的说明问题吗?


似乎成了定律,最近10年来,每年的毕业季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但与此同时,各类就业率数据则描绘出一幅乐观美好的毕业生就业图景。


今年还没到应届生毕业离校之时,已有不少学校已经晒出了近百的就业率,这不禁让人疑惑,最难就业季是不是只是媒体的“噱头”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认为,高就业率本身值得揣度。他说:“一部分就业率通过研究生考试来解决,还有一部分是虚假就业证明,有些学校强行要求学生签三方协议,这种水分是存在的。再一个,毕业半年就业率能到90%以上,多是赶上了下一届学生的就业季。”



“应届生就业怎么样,光拿就业合同和三方协定来统计肯定不准确,但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特别是在毕业的一年以后,有隐性失业,也有隐形就业,我们对应届生就业率的跟踪统计很难进行,想要更准确反映就业情况,对毕业生的跟踪统计还是要建立起来。”


即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如各方数据展现的那么高,市场提供的工作也通常远不能满足这些意气风发的毕业生们的欲望。在张冀看来,单一的就业率无法还原就业情况。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作肯定能找着,关键在工作是否与毕业生学业水平和能力相匹配。就业好坏是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半年一年后的离职率、专业相关性等等。”


读后感

文/张斌

面对毕业,继续求学还是工作,这是每个毕业生都会遇到的抉择,只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正确与否,只有适不适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的就业率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硬性标准,甚至很多学校人为的篡改这一数字。但我想,这个数字只是个没有感情的数字,高不代表好,低也不代表差,只能作为反映毕业生就业比例的一个指标。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毕业了》以南大毕业生为例,为我们展现了毕业生在毕业关头所面临的真实情况,这一切或多或少我们都会经历。南大之所以被当作例子,在我看来有几方面原因。



其一,南京大学的知名度较高。以其为例可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在观众群体中能够获得广泛的影响;其二,可以增强节目的信服度客观性,节目选择南大也许是对南大有着别样的偏爱。


但是,作为毕业生或者即将成为毕业生的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改变自己心中的想法。以片中崔龙龙为例,崔龙龙是历史系的研究生,历史专业在这当今社会似乎有些冷门,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虽羡慕已收获许多企业offer的同学,但他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哪怕这个过程充满艰辛。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不要因为一点点压力就忘记当初的自己,就业只是途径,梦想才是你实现自己武器。


就业率的高低受限于各种因素,但你的梦想至少不要被自己所限制。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本文背景梳理部分参考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谈阅读|(1)(2)(3)面试三十年,三十首新诗(1)(2)(3)| 百期寄语“听讲座”十大误区幽默随笔(1)(2)(3)(4)(5)(6)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斌 翟濯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