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虚拟,故我在(总第128期)

2017-03-28 杜骏飞等 杜课

我虚拟,故我在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文是10年前我为台海地震导致的断网事件而写,原文题为《卡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今天,我们仍然在人类虚拟化生存进化的路上,彼岸仍然那么艰难,那么遥远。我们仍然无法想象互联网消失后的世界,尽管在文化上仍然怀念着“从前慢”的生活,但从文明的演化来说,毕竟,从前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不可重演。而与此同时,我们依然没有演化的彻底、干净,依然充满着对虚拟化生存的畏惧。这就是我们的今天。五十年或一百年后的人类,会读到此文吗?会不会为眼前的人类生活感到悲悯?我唯一能肯定的只是:在这个没有退路的时空里,我们只能继续向前。我唯一想祈祷的则是:此时此刻,我们确实不是在末路狂奔,而是在羽化成仙。


半个月前的台海地震,远远不像1999年的台湾大地震那样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伤。不过,此次的地震对于国人的影响,却彷佛犹有过之。原因不是来自现实中的毁灭,而是虚拟中的恐慌——即使这恐慌只有倒计时的短短数日。


我们被卡在虚拟之中,因为我们失去了比肉体器官更常用的“眼、耳、口、鼻”,无法依靠网络书写和网络话语来沟通世界——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电子邮件、IM、博客、播客、VoIP在一瞬间消失了。尽管,这些虚拟的消失,不是我们虚拟能力的全部。

 

我们被卡在虚拟之中,因为我们失去了“手、足”,失去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继续我们的留学申请、病毒库更新、客户洽谈、业务情报的收集。

 

我们被卡在虚拟之中,还因为我们失去了“空气”:失去了所习惯的存在方式。曾经,比特是我们重要的存在证明,我们的身份,我们的办公室秩序,我们的心情和期待。

 

简言之,我们被卡在虚拟之中,是因为我们感到了失去依赖:无限真切的对虚拟的依赖。



自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感到愤怒,因为我们忽然感到我们所依赖的竟然会无可依赖。顺便,我们还有了IT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冲动,因为我们不仅是受制于虚拟的网络,而且还受制于远在异邦的根服务器。

 

如何形容这种异样的感受?习惯于虚拟生存的我们,忽然失去虚拟生存,被迫回到“现实”,就像陆地生物忽然沉溺于海水之中,——尽管,我们曾经就来自大海。

 

演化登陆的生物如此,母体子宫中的胎儿也是如此。对胎儿而言,只有羊水是真实可靠的;当他走进人世间,那里的世界就象空气一样不可捉摸。互联网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也是如此的难以捉摸,有时还难以置信。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它如此脆弱、多变、危险和不可依赖。

 

我们现在不是海洋生物了。不过我们也还不是陆地生物。我们刚刚上岸。我们在海滩上蹒跚学步,演练着人类未来更进一步的演化。我曾经把这一未来称为“虚拟现实主义的生存”。在台海地震的光缆断裂声中,我们是被一阵潮汐打回了海洋,被暂时阻止了向陆地生活的演进。



有网友惊呼道:我们的生活彷佛倒退到了多年以前。回到多年以前有什么不好吗?没有网络,我们还有电话、传真、书信……还有笨重但可靠的现实交往。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到了倒退的不幸——比如:效率的降低,资源的匮乏,习惯的扭转,秩序的混乱。

 

不过,在我看来,在人们的意识中,一切损失都比不了 “倒退”本身的损失。我们害怕倒退,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已退无可退。

 

我们不肯退回历史,不是因为我们不愿,而是因为不能。当互联网(或别的什么新媒介)改变人类生活之后,后者已被永久的改变了。在这个滚滚向前的历史列车上,你或许是可以短暂的倒退,但那倒退,只是在车厢里的人的向后走;这个姿态你无法保持太久,否则即会掉下列车。

 

我深信,在一切有关倒退的灾难中,没有比掉下历史列车更大的。



我们是怎样被卡在虚拟之中的呢?我们刚刚上岸而进入“虚拟“,但是身体的机能却还不够先进,还在依靠腮来呼吸。我们还没有演化出强大的肺,就像人类还没有足够强大的网络和一切新媒体。

 

我们是怎样被卡在虚拟之中的呢?准确的说,我们是被卡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有人曾经告诉你,只有现实是现实。今天,当所谓“虚拟”比现实更加是现实的时候,你还会认为,你会回到那个遥远的过去的现实吗?更重要的是,你愿意那样吗?

 

作为传播学者,在这场网络地震中,我听到了形形色色的对于新媒介文化的“反思”。其中,有些是倒退主义者的呓语。我认为,他们是把“返思”当作了反思。我并且认为,选择安全而不是进步、选择过去而不是趋势、选择逃避而不是征服的理念,是短视的。

 

我们是进化中的人类。我们将征服“虚拟”。如果未来的“虚拟”是更真切的、更强大的、更不可回避的存在,那么我们就来面对这个现实吧。身处不可逆的时代列车,沿着“真实的虚拟“,我们将继续向前,毫不犹豫。



读后感

文/刘一醇


读罢此文,环顾虚拟与现实夹缝中的声光色影,我仿佛身在太虚幻境,颇感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辩证意味。


首先何为真?何为现实?它泛指在物理意义上或功能意义上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环境。与之相对立的是虚拟。本文我们讨论的“虚拟”是计算机生成的意思。虚拟现实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所以,人是这种环境的主宰


然而,虚实之间,我们究竟该置身何处?


每每听到这样的叹问,历史学家或许会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趋势;心理学家会说:在虚拟世界之中努力寻找真实感;有些科学家则预言:“我们正在或即将生活在虚拟之中。”

 

这样的判断并非不无依据。当下,词条使用率、应用广泛度颇高的“VR”技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VR,简称虚拟现实,又叫作灵境、幻真,是近年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它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特征。


站在“船头”瞭望前方的新闻媒体将之应用到新闻生产中,开始尝试“沉浸式新闻”,抢占新闻市场。正如美联社认为,VR技术将会带来一场新闻革命,让用户能沉浸在故事当中,对新闻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也就能更深的把握新闻的精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木心的《从前慢》,有时候真的很怀念过去没有网络的日子,因为不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仍需要实实在在的寄托。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谈阅读|(1)(2)(3)面试||三十年,三十首新诗(1)(2)(3)| 百期寄语“听讲座”十大误区幽默随笔(1)(2)(3)(4)(5)(6)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一醇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