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浅澳炮台
浅澳炮台的具体位置 |
碣石湾北靠海陆丰平原,东西两端向南楔入南海,东端是田尾山半岛,西端是遮浪半岛,这两个地方控扼闽粤沿海航运要道,皆为军事要地。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廷在碣石湾东南沿海建碣石卫城,统辖的军队人数达5600人。又在海边建碣石水寨,是明代广东沿海六大水师营寨之一。
嘉靖以后,明朝海防废弛,碣石湾沿海倭寇、海盗活动猖獗。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曾任碣石卫总兵的俞大猷在碣石湾畔的大德港斩杀倭寇2000余人。
明军水师战船上的火炮 |
明末清初,郑成功曾到海陆丰筹粮,也曾数次攻击盘踞碣石卫城,讨伐叛明降清的苏利。
浅澳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当时的两广总督杨琳督建。炮台建在一个当地人称为营仔山的山上,以青石砌基,贝灰沙夯筑台墙,坐东朝西,南北西三面临海,呈长方形,另有护墙通向山下的营房。炮台扼碣石湾东南沿海的要冲,形势险要。原配置前膛火炮8门(2500斤、1000斤各2门,600斤、500斤、480斤、460斤各1门),建营房19间,设守台官员2名,守兵60名,隶属碣石镇中营管辖。浅澳炮台作为粤东沿海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与碣石寨水师相互配合,对于清代中期以前的粤东沿海的缉私防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视察粤东海防,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海疆危机,曾将炮台扩建加固,添置5000斤和1000斤的火炮各2门。但后来虎门海战的事实证明,清国的前膛火炮防盗尚可,御外不足。清末,炮台渐废。
抗战期间,日寇屡次在碣石湾登陆,海匪也频频祸害当地,炮台的营房就在那时被毁。
1958年,浅澳炮台的火炮在“大跃进”的疯狂中被拉走熔化。
浅澳炮台城墙上的射孔 |
浅澳炮台的城墙 |
浅澳炮台的城墙 |
浅澳炮台的城墙 |
浅澳炮台下的浅澳港海面 |
浅澳炮台下的浅澳港海面 |
浅澳炮台下的海滩 |
浅澳炮台下的海滩 |
浅澳炮台下的海滩 |
浅澳村的天后宫 |
天后宫妈祖像,林则徐题匾“沧海恩波” |
2013年实地行走,上山的道路已经荒芜,山巅的炮台石砌墙基保存相对较好,垛墙破损严重。台墙、台内的杂草过于茂密,无法看清炮位的具体位置。站于山巅远眺海面,海阔天空,渔帆点点。近处海浪拍岸,发出轰然声响。在山下的炮台城墙旁,建有当地的浅澳小学,校门口的炮台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在炮台旁边的妈祖庙内,有林则徐的题匾“沧海恩波”,墙壁上有当年捐款修庙的碣石镇官员的石刻名单。
浅澳炮台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粤东海防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打造区划地理旗舰公众号,感谢各位支持,请点个「赞」「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