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大鹏所城

访古游记 方舆论坛 2023-03-16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村,隶属南海卫。大鹏所城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是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深圳别称“鹏城”,即源于此。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至今保存相当完整。2001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鹏所城俯瞰

国保碑

大鹏所城街道

大鹏所城是一座典型的明代所城。卫所制度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中央设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各省的都指挥使司(云南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中央右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大鹏所城即为明代的千户所,因此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大鹏所城南门

据清代《新安县志》记载,大鹏所城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筑,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广六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如之,警铺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现今大鹏所城平面呈直角梯形,东西345米,南北285米,占地约10万平方米。除北门在清嘉庆年间被封塞外,东、南、西三个城门保存较好,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城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城外东、西、南三面,原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知县李可成、大鹏营守备马玉成等捐助修复。嘉庆十七年(1812年),城墙大部分倾倒,知县李维榆“会营勘估,捐廉兴修”,但不久后卸任,知县孙海观接修,于当年腊月竣工。

南门楼

南门国保标识

南门楼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城门洞由内外、门组成,呈凸字形,内门宽3.45米,拱高2.6米,外门宽2.7米,拱高2.1米。内外墙花岗岩条石墙基,墙面城砖包砌,墙内夯土填芯。城墙上外设雉堞,内设女墙,集中体现了军事卫所城池的特殊构造和工艺。

东门楼

东门石额

东门国保标识

东门楼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288平方米,通高11米,结拱起券、闸门安置的方法集中体现了作为军事卫所城池的特殊构造和工艺,是所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门洞由内外、门组成,呈凸字形,拱高2.63米。城墙上设有雉堞,内设女墙。

西门

西门国保标识

西门楼始建于明初,为砖木结构。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城门洞由内外、门组成,呈凸字形,内门宽3.8米,拱高3.7米,外门宽24米,拱高2.5米。内外墙面为城砖包砌,花岗岩条石墙基,墙内夯土填芯。城墙上设有雉堞,内设女墙。结拱起券、闸门安置的方法集中体现了作为军事卫所城池的特殊构造和工艺,是所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门遗址

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十字街和正街等,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主要建筑有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清广东琼州镇总兵官赖世超将军第、清福建晋江镇台武功将军赖恩锡将军第、李氏将军第、林仕英大夫第等十余座完整民居院落。还有大鹏粮仓、侯王古庙、天后宫等公共建筑。官署建筑尚存遗址,有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和左堂署遗址。大鹏所城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城镇规划建设史、明清民俗文化及岭南地区古建筑发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南门街

西门正街

南门东路

赖恩爵振威将军第俯瞰

赖恩爵振威将军第位于大鹏所城赖府巷,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为道光皇帝御赐的“诰封第”。赖恩爵(1795年-1849年),字简廷,赖氏“三代五将”之一。清代抗英名将,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封振威将军,从一品。将军第保存完整,结构清晰,是清代典型的府第式建筑。

振威将军第的高墙府邸

整座将军第坐北朝南,门口保存有一对抱鼓石,门首横额石匾“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亲题。外围以一丈有余的高墙,气势雄伟。平面布局分东西两座,东座为三进两天井结构,西座为五进四天井结构。将军第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大厅厢房四十余间,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其建筑特征有青麻石墙基、上砌青砖,大阶砖地、石柱础、木梁架,堆瓦屋面、硬山顶、博古脊。该将军第保存完整,结构清晰,是清代典型的府第式建筑。

振威将军第

道光帝御笔“振威将军第”石匾

振威将军第国保标识

大门内一进院

二进堂屋

二进堂屋内

二进堂屋后

祖堂

祖堂内

两座院落间巷道

西侧院落

振威将军第内的雕花梁架

刘起龙将军第大门

刘起龙将军第位于古城南门街内,是一座清代中叶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的府第。该府第呈不规则梯形,东墙长18米,西墙长30米,宽30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门首横额匾题“将军第”三个楷书。将军第平面布局为侧门内进,当心间为住宅,三进三间,二厅一天井六厢房。左为后院,内有前后厢房四个,天井一个。前有长廊,当心间与后院有门相通,地面铺砖。墙石脚青砖结构,木架梁、石柱础。屋顶结构为硬山顶,中有灰脊,檐板雕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等题材画。将军第保存完好,整体布局如旧。

刘起龙将军第国保标识

院内闸楼正面

院内闸楼背面

祖堂

赖世超将军

赖世超将军第又称“赖氏祖屋”,位于大鹏所城赖府巷,始建于清代早中期。赖世超将军为赖氏“三代五将”之一,道光十年任闽粤武举考官,诰封武义都尉,官至广东琼州镇总兵官,封武功将军,正二品。整座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14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开三进两天井,砖木结构,堆瓦屋面,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为清中期府第式建筑。正门门额上原挂有“将军第”牌匾,两侧有“武艺超群须急运,功求不露显灵通”的木制对联,今已不存。

赖世超将军国保标识

赖恩锡将军第

赖恩锡将军第位于大鹏所城南门街,建于清代中期,屋主赖恩锡将军是赖氏“三代五将”之一,官至福建晋江镇台,封武功将军。整座建筑坐东朝西,面积约12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开间二进,砖木结构,堆瓦屋面,硬山顶。正门檐口雕花檐板,门廊檐壁有简单壁画。

赖恩锡将军第国保标识

李氏将军第

李氏将军第位于大鹏所城东城巷7号,建于清代中晚期。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面积约为14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侧门内进,砖木结构。建筑特征为条石基、青砖墙、木构架、堆瓦顶。据调查,门首横额原挂“将军第”牌匾,现已无存。

李氏将军第国保标识

林仕英大夫第

林仕英大夫第位于北门内。林仕英广东平海人,将门之后。于乾隆十八年任大鹏营千总,举家迁入大鹏所城。后晋封广海守府、澄海都府、海安游府;诰封公翼大夫,赐蓝顶花翎,从三品。其祖父林必胜晋封“武功将军”,赐蓝顶花翎,从二品。该大夫第建于清乾隆年间,小院坐北朝南三进三间。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侧门内进,,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特征为条石基、青砖墙,木构架,堆瓦顶,平面布局为二开间二进一天井,砖木结构。门首横额木匾刻有“大夫第”。

林仕英大夫第国保标识

“大夫第”木匾

大鹏粮仓俯瞰

据清嘉庆《新安县志》载大鹏仓,明正统元年(1436年)设,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仓廒一座,设仓大使署于城内,清康熙八年(1669年)建屯仓二间;雍正十年(1732年)增建六间,续建三间,归县丞管辖。现大鹏粮仓为五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在大鹏屯仓原址上扩建而成。

粮仓西门

粮仓远景

粮仓北侧

侯王古庙

侯王古庙位于大鹏所城赖府巷北侧,是清代军事卫所中拜祭张良的独特文化传统建筑,清代曾重修。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原为一进一天井三开间两过廊的庙宇式建筑。庙门的花岗岩石对联阴刻楷书“灭项兴刘多妙计,庇民护国著奇功”;门前有一块“侯王古庙”花岗岩石匾,四边雕忍冬花纹,上行正中有一金钱眼。建筑特征为条石基、硬山顶、堆瓦屋面。建国后遭人为拆改并作为榨油坊使用。

侯王古庙国保碑

侯王古庙正门

“侯王古庙”石匾

天后宫

天后宫国保标识

天后宫内景

大鹏协副将署遗址

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又称大鹏协“协台衙门”遗址,位于大鹏粮仓北侧。大鹏协副将又称大鹏协协台,清从二品武官,是大鹏所城最高军事指挥官,管辖大鹏所城对开海面至珠江口老万山包括香港岛、九龙、大屿山在内的400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扼守珠江口左海路,是“省会门户”。大鹏协副将署是城内六大衙署之首,是大鹏所城最高指挥机构,现遗址范围近1000平方米。

左堂署遗址

左堂署遗址位于城内东部。左堂署又称县丞署,县丞为正八品文官,新安县丞驻大鹏所城,管辖大鹏所城沿海百余村庄,隶属新安县令,同时兼管大鹏协军粮。

左堂署遗址


扩展阅读:
江浙门户——乍浦海防史 | 扼守乍浦城的天妃宫炮台 | 扼守乍浦城的南湾炮台 | 《渔光曲》诞生地——浙江石浦港 | 浙江省象山县金鸡山炮台 |
1·28淞沪抗战89周年纪念——吴淞口要塞 |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林则徐销烟池、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旧址、 沙角炮台、定洋台、 威远炮台、上下横档炮台、 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山顶营、蛇头湾炮台大角山炮台
潮州柘林寨及旗头山炮台 | 潮州虎屿炮台及风吹岭摩崖石刻 | 汕头莲花炮台及莲花峰摩崖石刻 | 广东揭阳青屿汛炮台 | 广东揭阳城和北炮台 | 一代完人郭之奇 | 广东惠来县靖海所城和靖海炮台 | 广东惠来县资深炮台和赤澳村海防 | 天涯有海角,海角出甘泉——广东惠来县神泉镇海防 | 广东惠来县澳角炮台、溪东炮台 |
澳门大炮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