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来县靖海所城和靖海炮台
靖海所城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的东南海隅、靖江出海口,在惠来县城东26里,西距神泉城30里,东距海门古城40里。因流经此地的靖江通入南海,故称靖海。
揭阳市惠来县沿海各炮台位置图 |
靖海所城、靖海港炮台的地理位置 |
唐宋之时,此地已有渔民居住。
元末,大坭都后表楼十八乡村民因受海盗侵扰迁徒至此。
明初,中国东南沿海倭寇、海盗活动猖獗。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廷建靖海守御千户所,驻军御倭。按照明代千户所的编制,设千户一名,驻军1120人,隶属潮州卫管辖。
永乐十九年(1421)春,倭寇进犯靖海所城,巡海副总兵李珪率兵抗击,杀倭寇5名,生擒15人,并缴获一批器械,呈送京师。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靖海正式建城。城墙高一丈四尺,城垣长五百零一丈。城墙内外两边以条石垒砌而成,中夯土。城墙布满垛口,垛上有望孔,城西为跑马道。古城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由十字形街道贯通。城门均有瓮城及城楼。四城门上分悬石刻牌匾:东曰“表海胜概”,西曰“靖海安澜”,南曰“化洽趋虞”,北曰“莱钥永固”。因靖海城所在地中央突起、四周较低,形状像一头象,象崮驮古城,故靖海城又称象城。
嘉靖三十二年(1553)正月,海盗许栋和他的养子许朝光聚集数千,在惠来沿海各村烧杀抢掠。知县林春秀整修靖海所城,派重兵把守。
明朝后期,亦商亦盗的林道乾袭扰东南沿海各地。他设营寨于广澳,泊战船百余艘于靖海港,一度成为明朝地方政府的心腹大患。
靖海所城城墙遗址 |
靖海所城的城楼射孔遗存 |
靖海城墙上的射孔 |
靖海所城的东瓮城城门、匾额“表海胜概” |
靖海所城的东门 |
靖海所城的北瓮城城门、匾额“莱钥永固” |
靖海所城的北门 |
清代,靖海城在康熙十年、三十八年,乾隆二年、四年分别做过修缮。整个清代,清廷均在靖海城驻军,缉私防盗。
抗战期间,日军封锁中国沿海。1945年2月初,日军曾占领靖海所城。
目前,古城的南城、西城城墙及城门皆已毁掉,北部及东部的城墙城门尚存。因靖海城地处惠潮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在靖海北城门外的驿后村村南,曾建有“武陵驿”,驿站前面“驿前宫”依然存在。东门城外尚有“军校场”的旧址,还有从靖海城经驿站通往潮阳的部分“古石灰官道”。在靖海城东北面约五华里处,还有清代时建造的,古烟墩“峰火台”等。
靖海所城东北方向的烽火台 |
靖海所城的城隍庙 |
靖海所城的关帝庙 |
靖海所城内正在修复的高氏宗祠 |
奚氏祖祠 |
陈氏家祠 |
柯氏祖祠 |
戎氏祖祠 |
郭氏公祠 |
吴氏家庙 |
延陵世家 |
靖海所城的石雕 |
靖海所城祠堂的石雕 |
来自直隶定州的一名清军士兵墓碑,已成靖海所城的铺路石 |
靖海所城的龙江井 |
靖海所城内的古井 |
靖海所城的古民居 |
靖海所城的古街道 |
现在的靖海古城内,还保存有三十六家祠堂,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当年的军人携带家属迁居于此,然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后来建起的家族祠堂。
靖海城外的天后宫 |
靖江渔港 |
鲨鱼皮 |
鲨鱼翅、鱼鳔 |
鱼鳔、海龟壳 |
海产品干货 |
靖海城以东的靖海湾海岸线长达22公里,海湾石与石碑山形成靖海崎角,中间凹入构成湾阔水深的天然海湾,使得这里成为惠来县海洋渔业捕捞基地之一。历史悠久的南门外延绳放钓作业,资深的拖风、扫莲作业,都享盛名。鳗鱼、石斑、鲨鱼和鱿鱼、乌贼、虾米是当地著名渔产品。由于沿岸礁石众多,这里也是龙虾、鲍鱼、紫菜、海胆的生长地,于是靖海便就成了珍稀海产品的产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汕头日报》、《羊城晚报》均有“靖海话鲍鱼”、“靖海话龙虾”以及“靖海话豆”的专题特写报导。
靖海炮台,在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驿后村以东、位于靖海湾的北部沿海,又称靖海北炮台、靖海港炮台。靖海炮台南距资深炮台(又称靖海南炮台)5公里,两炮台南北相对,共同保护靖海湾沿岸的海防安全。
靖海炮台(北炮台)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
靖海炮台始建于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两广总督杨琳重建。炮台以砖石砌筑,安置前镗火炮8门(其中2000斤、1000斤火炮各两门,800斤、500斤、400斤、350斤火炮各一门),建营房18间,驻把总1员,守兵60名,隶属海门营管辖。主要起缉私防盗的作用。
1906年,广东绿营兵裁撤,靖海炮台废弃。
现在,靖海炮台遗址被定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炮台遗址位于靖海火电厂厂区之内,不对外开放,保存情况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