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在兹:韩天衡美术馆古今砚文化特展
2018年1月7日,“文心在兹——古今砚文化特展”在韩天衡美术馆临2展厅隆重启幕,引起了国内外文房爱好者的关注,韩天衡老师收藏的砚台名满天下,乐艺会在此获韩馆授权,分批次发布本次特展的若干砚台展品,给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先睹为快的机会。本次展览将在10月7日落幕。
元 银星纹鱼化龙歙砚
18 x 14 x 4 cm
文心在兹——古今砚文化特展
前言
韩天衡
文房四器,今多称四宝,笔、墨、纸、砚是也。四物中,笔、墨、纸皆宜消耗。唯砚者,坚而实,可传百载千秋。物中寿星也。
东坡有言:“吾生无田食破砚。”即使有良田百亩,一介文士也唯有以砚为田。文人称“文”,文人撰文,是须臾离不开“砚”的。古来文人对安身立命之砚无不宝爱,若烈士之好剑,骁将之好宝马,信然。文人好砚,然多不知,在“仓颉造字”之前,即已有砚之用,拙思忖,当是研朱磨黛,施于器物者。讲古董,砚当是古董中的老辈矣。
此展事,策划有年,构思有三。一,展示古今历代由朴实为用而转趋奢华观赏的型制,此砚史也;二,展示历代之品类,端、歙、洮、澄,石、玉、瓷、木,此砚质也;三,展示历代之纹饰、铭记,匠人运巧,学者着文,画师作画,此砚艺也。天下万物,盛必有衰。砚之为用,似渐行渐远,而砚之文化将蕴蓄着永久的亲和力。
本次展览陈列之砚逾二百方,上自远古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继以商秦汉晋,再则唐宋元明,乃至清季民国,续以当代时下,虽难聚全豹,然也非管窥,就中的是不乏精妙奇罕之品。
展事揭幕,其间策划之艰,集辑之难,布展事杂,台前幕后,全馆戳力,无须细述。要之,在除旧迎新之际,集砚之一物而隆重推出,足见我华夏文化艺术之博大精深,世无其匹,吾国吾民,自豪当然。倘得专家、学人,社会观众之赏爱,则吾等足慰矣。
2017年12月26日夜草
清 造办处制坑仔龙纹随型砚
余甸(1655-1726) 林佶(1660-约1720)铭
21 x 15.5 x 5 cm
清 张太平(1709-?)制麻子坑博古砚 韩天衡铭盖
17 x 11 x 3 cm
清制 大业十二年(616年)砖砚 阮元(1764-1849)铭
14 x 18 x 5.5 cm
清 大西洞包袱端砚 吴昌硕(1844-1927)铭
10.8 x 8.8 x 1.8cm
清 大西洞包袱端砚 吴昌硕(1844-1927)铭
19 x 13 x 3 cm
近代 陈端友(1892-1959)制坑仔铜镜端砚
13.3 x1.8 cm
清 老坑唐八卦双龙铜镜端砚
15 x2.5 cm
清 百宝嵌瑞果多子撒螺钿木胎漆砂砚
14 x 9 x 3 cm
清 麻子坑蕉林佳人砚
20 x 15 x 3 cm
当代 张景安(1905-1975)制竹端砚
17.5 x 3.1 cm
当代 歙砚 韩天衡铭刻
15 x 10.5 x 2.8 cm
当代 杨留海制博古白端砚
15.5 x 12.5 x 4.5cm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无极游:中国丝绸博物馆《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