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戒:《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系列之:箭箙与长矛》

不戒 乐艺会 2019-05-13

不戒,原名龚剑,毕业院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系。 2000年开始常年深入藏区收集各地区的藏刀、长矛、盔甲、火绳枪等,历史十余年确定了藏武备研究方向及理论框架,正撰写《藏武备》。近年从事古法刀剑复制和传统金工技艺研究工作。 

《藏族长矛的传承》  2005年《轻兵器》 
《戚家刀收藏与辨识》  2006年《收藏界》

《唐刀—大唐不灭的传说》 2006年《兵工科技》

《藏兵天下》  2006年《收藏界》

《藏族土司佩刀考》  2007年《时间艺术》 
《雪域藏刀》   2009年《收藏界》
《藏密金刚杵的源流与鉴藏》  2011年《收藏》
《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 2012年《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专题报告
《寻刀记》CCTV7军事频道    2014年拍摄
《我从汉朝来》 CCTV9记录频道纪录片  2015年拍摄 



二、箭箙


现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的藏族14世纪箭箙,开口成半圆形,箭箙正面呈菱形,中起脊线,箭箙左边有挂耳,底端为直边、较宽。箙身有纵向条状装饰,背面略平,从破损处可见内胎为竹编,外蒙革(图30)。(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图片30:箭箙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仪卫图中武士佩戴的“胡禄”(箭箙)口小底大,呈圆筒形,与藏族箭箙不同之处是口部有活动盖板可以遮蔽(图31)(唐昭陵壁画研究 章怀太子墓),唐昭陵燕妃墓抱弓弢箭箙男装女侍图中所绘制的箭箙也是口小地大(图31-1)(唐昭陵壁画研究燕妃墓)。


美国宾夕法尼亚博物馆所藏六骏图中的“飒露紫”雕塑中,丘行恭佩戴的箭箙为小口、底边宽且平直,有盖板,正面呈菱形(图33)(昭陵六骏-飒露紫,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图片31

图片31-1

图片32:(唐)昭陵六骏-丘行恭箭壶



唐式箭箙和装箭矢的方式于明清有不同,唐时期箭矢头朝上,而尾羽朝下,所以唐式箭箙口小底大。主要是当时矢簇因为用途不一,造型不一,较为尖锐的簇为破甲用,较宽刃的簇为切割用,顾射手在选择不同攻击目标时刻,可以从露出箭箙选择不同箭矢,这个特征在宋以后几乎消失。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收藏的藏族至十五——十七世纪的箭簇实物可以看出因功能不同而外形不同,(图片30-1、2),(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图片30-1



其箭簇的使用方式应该与唐式一致,藏族传世箭箙实物与博物馆现存唐代壁画和雕塑箭箙在形制上的一致性,也说明了藏族箭箙传承于唐代。




三、长矛


藏族的长矛是藏族冷兵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式长矛的造型脱胎于中原两汉造型,后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宋、明的影响,是藏族冷兵器中非常精彩的一个环节。


周玮先生所著《中国古兵器史稿》所述:“边疆各族长兵大都为标枪式长枪,或名梭标。枪尖尖锐,与杆混为一体,杆无缨络,尾无鐏或有尖鐏,则系西康以至青海一带廓落克『番子』乘马之长枪也,至于西藏族之长枪或矛,则形制有异,其杆较短,长不及丈,上端缠以铜丝或藤条,刃形则体宽上锐如小剑或匕首形,缨络即辍与刃(枪头)之下端近处,盖与西南民族之长枪迥异也。” (周纬 《中国古兵器史稿》 三联书店 1957年 P326 )这是迄今历史文献资料唯一记载藏族长矛的文字。


藏族长矛分为矛头、矛杆、尾鐏(矛尾部)三部分组成,杆木制盘铁丝,木杆在矛头之下、鐏之上制铁环,尾鐏铁制。


(一)、藏族双血槽矛:矛头刃面开槽,矛一般长30-40厘米,矛身和套筒连接部一般做缠扭纹装饰,此装饰特点为藏族独有。套筒底边也多做云纹装饰。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博物的一只14世纪双血槽矛就是此类典型(图3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图片33:大都会博物馆双槽矛头

图片34:战国双槽铜矛头



中原地区战国时期青铜矛头就出现了此类造型(图34)(私人藏品),之后两汉(图35)(私人藏品)、唐、辽(唐矛未见出土资料,但辽承唐制,所用纹饰器物皆为唐样,故引用辽出土矛头资料。图36、37)(《考古发现与研究》辽金兵器研究 刘景文 王秀兰 2004年第1期 )都有此类矛头出土,宋明时期的此类矛头仍有实物流传下来。各个时期随着军队作战方式不同,矛头长度也有些差异,双槽的形制一直保留至明代,入清之后再无此制式。


图片35:出水汉矛

图片36-辽武备研究矛头

图片37 辽矛头



(二)、矛杆:藏族的长矛的枪杆主要是采用弹性较好的木材制作,用铁丝缠绕枪杆。长矛在与敌格斗时,前端若无金属的保护,枪杆易被刀剑削断,然若整体采用铁杆,又会增加重量。因此采用铁丝缠绕保护,就能巧妙地解决强度和重量的矛盾。靠近矛头和尾鐏部的铁环,便于武士马上行进时用皮绳穿环将长矛斜背于肩。(图38)(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图片38:长矛


图片39



宋《武经总要》中绘制宋军常用矛(枪)(制图39)(周纬 《中国古兵器史稿》 三联书店 1957年 第六十图版 ),其中有鸭颈枪、梭枪两种矛杆就是采用铁丝缠绕。北宋时期在宋、西夏边境大量招募蕃兵,遍布于宋夏沿边的陕西、河东以及“熙丰开边”之后的河州、湟州、兰州、岷州等地区,故宋制长矛对藏族长矛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上例证我们可以断定藏族长矛的矛头形制承袭汉、唐造型,而矛杆则是典型的宋制造型。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本文曾发表于《收藏/拍卖》2013年第一期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不戒:宋剑修复记

不戒:藏族土司佩刀

不戒《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之:甲》

不戒《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具装铠》

不戒: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之胄篇

流星马:冠绝天下的战国青铜复合兵器

宿骥麟:欧洲小刀品鉴

草原淘友:我与鬼面布鲁头的缘分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敕勒青铜分享《瑰丽的草原青铜艺术—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吉泉斋赏艺:十六世纪西藏大成就者毗卢巴

沙场秋点兵,古欢斋抚剑而谈

细雨江湖《菩提不是无情物:由一件锁子甲的鉴定说起》

赤兔斗乌骓,秦琼追关公——刘向东的马钱军团(壹)

徐开宏古兵器系列:我的骨朵,与骨朵的传说

大辽,大宋,大元—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乐艺会《内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敕勒青铜分享《瑰丽的草原青铜艺术—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小玉米分享:辽宁省博藏北方与草原文明

壮硕遒劲: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石雕欣赏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国篇》

网络展览新玩法,十一位藏友合力奉献《大同博物馆》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无极游:中国丝绸博物馆《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

老虎果果分享《冬宫赏珍:西域丝路篇》

乐艺会《内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孟和套格套:《大辽浮屠:内蒙古地区辽代佛教寺庙遗产》

悠云乡茶舍獒品居:《黑石城 . 珠子 . 物的呼吸》

古格丽《马背上的奢华:蒙古族首饰欣赏》

孟和套格套:《大辽浮屠:内蒙古地区辽代佛教寺庙遗产》

老虎果果分享《冬宫:北方游牧青铜篇》

金鞍银鞍逞奢豪:多家博物馆北方游牧民族马鞍饰精彩奉献

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铜牌饰兵器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