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会不会也有被抛下荒野的那一天

结草楼主 吕糯米饭 2023-04-30









识人问情行路,读书观影解局

微信公众号 :糯米饭结草楼


No.73-医患关系何去何从


作者:结草楼主

校稿:倪瓦匠 / 编辑:吕糯米



离民航总医院那个血腥的平安夜已过去半个月,新闻仍在持续发酵,一个无辜的医生被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割喉,极大震颤了大众的神经。她的众多同行悲愤又无奈,甚至总结出诸如“永远不能背对着患者,要面对患者”这种经验。对此我很赞同国家卫健委对媒体的表态:这不是什么医患纠纷,就是刑事犯罪。


是的,对于突破人性底线的恶性犯罪,已经不需要站在犯罪嫌疑人角度去共情了,快快让他受到法律制裁才能告慰枉死者。


但我今天还是想从医患的角度谈谈这件事。极恶不常有,但医患冲突常有。为什么?



医生和患者谁是弱势群体?



在并不遥远的几十年前,医生还是一个非常受尊重、受信任的职业,到底是什么让这个群体走到了今天几乎人人自危的地步,以至于时常出现医生练散打、戴头盔这种仿若闹剧的新闻?


其实,医患冲突并非中国独有,只要医患双方天然的信息不对等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存在,医患之间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就要高于其它公共事业。


在中国,患者和医生的数量比例之高是其它发达国家难以企及的,我说的主要是城市里二级以上的大医院。


有朋友告诉我,在澳洲,一个医生一天看20个病人就算多了,而在北京的大医院,一个医生一天看上百个号都是平常。优质医疗资源与“看好病、少花钱”的需求匹配之间有着巨大落差,当层层压力传导到终端,就变成了一个身心俱疲的人与另一个身心俱疲的人并不愉快的日常遭遇。有人说,民航总医院杀医案的犯罪嫌疑人是弱势群体,但在某种程度上,医生又何尝不是弱势群体呢?




市场化是否应该更充分?



资源短缺,就要扩大供给。


这条路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走了,当时的卫生部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后来民间资本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接着便是大家都知道的莆田系的崛起。很多人把乱象归咎于市场化,甚至有人痛心批评,“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医疗当买卖”。但是,世界上还真的有很多国家把医疗当买卖,尤其是那些做得还不错的国家。


在我看来,中国的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充分市场化,导致民营医院一直无法“茁壮”成长。而新医改以来,对公立医院人财物的各种行政管制却日益严苛,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个问题探讨起来恐怕需要一篇论文。简单地说,逐利才能持续创造价值,而不是靠医德或其它虚无缥缈的东西。


亚当斯密早就说过,“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只有充分的市场化,才不会有短缺,才会物美价廉。政府的职责就是做好监管和服务,包括对弱势群体的保障。




医疗当然是买卖,但又不仅仅是买卖



总之,经年形成的现有格局最终导致了医患之间强烈的不信任,医生在他的权威领域不再被患者所敬畏。所以,医生会尽量把能开的检查单子都开了以“自证清白”,而患者时刻都在怀疑医生是不是就想着赚钱;医生觉得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不是起死回生的地方,而患者的认知是,我花了钱就要达到消费的目的,也就是把病治好,没治好你就得负责。没有信任的交流,只能是鸡同鸭讲,隔阂渐深。


医改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奥巴马在这个问题上也栽了跟头,拥有如此庞大人口规模的中国已经做得算不错,新农合这么快就覆盖了九成以上的农民。


可能有人要说,那能报销几个钱?!


但政府提供的社保只能是保基本、广覆盖,更多的保障需求应该交给商业保险去满足,这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只是,中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远未发展到普及的程度。




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谈何容易



如果把紧俏的大医院资源留给更“难治”的疑难杂症和大病患者,把小病、常见病和康复需求尽可能留在社区,优化资源配置,也可以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年,政府部门在倡导社区首诊、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方面做了不少事,但这又涉及另一个难题——


全科医生严重短缺!


好些年来,我们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而这又不是很快能补上的一门课。没有好的医生,谁愿意去社区看病?


医疗本身是个熟人模式,美国社区的家庭医生会告诉你有病去哪家医院找哪个医生合适,他已经和患者建立了相当的信任,能够有效引导患者分流,而我们的社区医疗机构也在推广家庭医生模式,但你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医生叫什么名字么?




升级安保能否解开医患矛盾的结?



好吧,如果医疗资源紧张局面改变不了,还有什么提升安全感的事是可以做的?


还是有的。


日本的医院设有警示标志,对医生不敬就有警方介入;在美国,公众场合发表威胁性言论也会招来警察,更不用说民航,谁敢喊一声“我有炸弹”,立马手铐伺候。现在国内二级以上医院普遍设立了警务室,一键连通派出所,但如果没有实质性伤害发生,警察来了也解决不了问题,纠纷依然只能留给医院独自伤神。


这次事件发生后,北京已经升级了对市内各医院的安全保障,几天内就拘了好几个意图滋事的人。


不过我总觉得,不到万不得已,官方是不愿意轻易动用“小事化大”的手段的,能大事化小最好,毕竟,面对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谁能预料哪根稻草会压倒骆驼呢?


不得不悲观地说,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医患双方也没法团结友爱和谐共处,至少,这需要一个过程。


但更让人害怕的是,中国这些年来像一列风驰电掣的列车。过去我们为速度而欢呼,现在开始为安全而担忧。我们看到一些没赶上车的人被抛在荒野,而车上的人则担心自己会不会也有被抛下的那一天。放眼望去,窗内窗外都一样不安宁,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浪潮让世界变得不可理喻,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社会撕裂越来越严重。曾经我们信奉奋斗改变命运,现在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够相信的了,就像这个犯罪嫌疑人在医生背后突然举起了屠刀,做梦都想不到的是,两个生活在不同折叠空间的人,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狭路相逢。







也许你还喜欢看:

2019一场中年出走:至暗时刻如何找到光

我喜欢那些拥有荒唐梦想的人

我们要不要提前练习沧桑

人心跟太阳一样,不可直视

《哪吒》里藏着金庸埋下的人设

龙应台家的蛋解不了香港的局

我想尽量不煽情地讲讲“死”这件事 | 世情

现在是释放孟晚舟的最好时机

亲历多伦多抗议后,8岁孩子问了两个这样的问题

从此再无人,那样懂情、懂义、懂世间

无问西东:这世间少有的珍贵,请至少拥有一样吧

偷偷热爱那些令人羞耻的事情 | 致2016






糯米饭结草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