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汇 | 【独家】日本城市史漫谈(十)

2017-04-24 姚传德 国际城市规划


相关阅读

日本城市史漫谈系列下周上线,敬请关注!

日本城市史漫谈 引子+第一篇 日本古代的城市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二篇 幕府时代的城市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三篇 日本城市近代化的开端——明治初年东京银座的改造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四篇 东京防火改造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五篇 东京市区改造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六篇 近代日本都市圈内轨道交通构架的形成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七篇 日本民营电铁发展的功臣小林一三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八篇 近代日本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

日本城市史漫谈 第九篇 《都市计划法》与关东大震灾后的东京改造


第十篇  现代东京的奠基人

——后藤新平


研究近代巴黎的城市建设,人们都会想起奥斯曼。同样,说起近现代东京的城市建设,人们都要提到这样一个人——后藤新平(图1)。


图1 后藤新平


一、生平


后藤新平(1857—1929)出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的一个武士家庭,明治维新后曾经在县厅做过勤杂,由于聪颖好学,颇受地方官安场保和的赏识。因为这个缘故,安场保和任福岛县令时,后藤也随之前往,于1874年进入福岛县须贺川医学校学习,取得了医师资格。1876年毕业后,后藤又到安场保和任县令的爱知县医院任医师,25岁时便担任了爱知县医学校校长兼爱知县医院院长,1883年成为安场保和的女婿。当时的政坛风云人物板垣退助认为后藤具备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素养,“是个非凡的人物”。1890年后藤曾经短暂赴德国留学,1892年回日本担任内务部卫生局局长,之后逐步升迁,曾经在台湾担任总督府的卫生顾问以及民政长官、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首任总裁。由于政绩突出,1903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906年受封为男爵。1908年后,历任内阁邮政大臣、内务大臣、外务大臣等要职。1920年任东京市长,1922年升为子爵,1923年9月任第二次山本权兵卫内阁内务大臣。关东大地震后兼任帝都复兴院总裁,提出了东京复兴计划,致力于大地震后的东京复兴工作。1928年升为伯爵,1929年因脑溢血病逝于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医院,终年73岁。


二、事业


后藤新平做事讲究规模宏伟,经常走在时代的前面,一般人最初嘲笑他规划空泛,不着实际,后来却不得不佩服他有先见之明。


1. 城市现代化的先锋


后藤新平在台湾以及满铁任职期间,就对台湾以及大连等地的城市发展进行过规划思考,从而积累了城市改造方面的经验,他的设想都有很强的前瞻性。1908年回日本任职后,针对日本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的滞后现象进行了很多思考,希望进行彻底的改造。1916年在出任寺内正毅内阁的内务大臣兼铁道院总裁时,后藤全力支持佐野利器、笠原敏郎、内田祥三、池田宏等城市建设专家关于制定《城市规划法》的呼声。1917年他主持成立了日本最早的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研究的社团——都市研究会并亲任会长。该研究会在创办《都市公论》杂志的同时,还经常举办各种讲习会、发行讲义录以及各种书籍,除了从事都市问题的研究讨论之外,也介绍国外最新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思想。所以,英国以及德国的城市规划以及规划思想就在这个时期被介绍到了日本。他们向社会呼吁,为了改变日本城市发展杂乱无章的状态,应尽快制定城市规划方面的法律。所以,该学会在城市规划法的制定以及城市规划知识的普及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后藤新平于1918年5月又在内务省成立了都市问题调查会,同时还在大臣官房成立了都市计划课。这两个机构集结了当时日本一批最著名的都市计划专家。他们在后藤新平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制定城市规划法的工作。佐野利器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抗震建筑的理论体系,并力促日本设立了建筑警察制度。笠原敏郎与内田详三合作起草了“建筑规制”的草案,这就是后来《市街地建筑物法》的前身。在他们的努力下,1919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都市计划法》以及附属法令《市街地建筑物法》,该法令的颁布结束了日本城市发展的杂乱无章的状态,使日本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1920年12月后藤新平出任东京市长后,与内务省的警保局长永田秀次郎、社会局长池田宏以及后来出任第二任都市计划课课长的前田多门制定了一份《东京市政纲要》,该计划参考了20世纪拿破仑三世时奥斯曼制定的巴黎改造计划,打算对东京的街道、下水道、港湾、公园、学校等15个项目进行彻底改造,总预算为7.57亿日元,而当时东京市一年的财政预算不过1亿多日元,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也不过15亿日元而已。所以,后藤新平的方案被人认为是好高骛远;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被束之高阁的庞大城市改造计划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之后却得到了实施的机会,变成了震灾复兴计划的蓝本。


2. 东京改造


关东大地震的第二天成立了山本权兵卫内阁,后藤新平被留任内务大臣一职。在他的主持下,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制定东京震灾复兴计划。


后藤新平为震灾复兴计划定了如下方针:


第一、震后的建设不是复旧,而是复兴;

第二、发行国内外公债筹措30亿日元,投入用于震后复兴;

第三、采用欧美各国最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

第四、火灾后的地区全部由政府收购,然后进行彻底改造;

第五、在复兴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土地所有者的不当所得应该采取断然措施,严格禁止;

第六、成立“帝都复兴省”,同其他各省平级,专门负责震灾复兴建设事宜。


实际上,围绕土地区划整理,复兴院内部也存在争议:以池田宏为代表的现实派主张以道路建设为中心,对道路所需要的土地进行强制收购,这样纠纷较少;以佐野利器为代表的理想派主张进行彻底的土地整理,连小巷也不例外。最终理想派的意见占了上风,从而使市区土地整理走上了一条充满艰难的道路。从执行方面来看,应该说震灾复兴计划与东京市区改造计划的方针基本相同,也就是政府起主要作用;当然,面对如此规模的自然灾害,也确实需要政府全面介入。


1923年9月23日,后藤新平将预算高达41亿日元的震灾复兴计划提交内阁讨论,内阁考虑到财政困难,最后按最低预算10亿日元通过。


但是该计划在由元老组成的帝都复兴审议会审核时,遭到了很多元老的反对,认为不切实际。以在东京拥有多处地产的元老伊东已代治为首,元老们对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攻击,预算因此遭到大幅度的缩减,只剩下5.75亿日元;而且该方案在提交帝国议会表决时,又遭到了代表土地所有者利益的贵族院议员们的反对,最后被削减到4.68亿日元才得以通过。成立“帝都复兴省”的建议以及火灾地全面收购计划都遭到了否决。


复兴计划对震后受到火灾损毁的1100万坪(约37k㎡)广大区域进行了土地整理,修建了宽阔的四通八达的街道,而且各处都新修了小公园,并配备了上下水道、煤气管道等市政设施。按照复兴计划,东京新修了52条干线道路和121条辅助道路,以东京站为中心,修筑了环状线和放射线,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内交通网络,东京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图2)。纵贯南北的轴线为新修的昭和大道,横贯东西的轴线为新修的靖国大道,环城大道为新修的明治大道。


按照原计划,大道宽70~90m,大道中间以及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都要用绿化带隔离,但是在小汽车普及之前,人们无法理解这一方案,因此绿化带的设想被大打折扣。


图2 东京震灾复兴计划修建的东京道路网


其他方面的建设包括:新修了424座桥梁,改修、拓宽、开挖了12条运河;新建了121所公立学校,修整了各种市场等;在城市绿地方面,以隅田公园、滨町公园等为代表新建了一大批近代公园绿地,包括3座大公园和52座小公园,中小公园都与中小学紧密相连,成为都市的新景观。


改造后的东京开始以现代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也有人批评说此次改造使东京丧失了很多江户时代传统特点等。


三、评价


对于震灾复兴计划被大幅度压缩,担任震灾复兴计划元首代理的昭和天皇在1983年的回顾中说:“在震灾复兴当中有很多感慨,但是最想说的事情是后藤新平制定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如果当时能够全面实施,那么二战当中,东京所受的战争灾害应该能够减轻很多。今日思之,当初没有能够全面实施该方案,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当时的首相桂太郎评价后藤,说“新平的建议,十中必有一、二是天才的创见,才智非凡,鬼神莫测。”


后藤新平还是一位理论家,著有《海水功用论》、《国家卫生原理》、《瑞士工人疾病保险法》、《公民必读》、《政治的伦理化》等译著。


(敬请期待下一篇:关一市长与大阪城市近代化)


作者:姚传德,博士,苏州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亚洲史,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城市化、东亚现代化比较、中国近代化思潮。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1868—1930)》《东亚现代化之路(中国台湾版)》《中国近代化思潮(1840—1900)——以东亚现代化为视角》《苏省辛亥年——国运十字路口的知识分子们》。


订阅号编辑: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所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订阅号编辑部的立场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