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当年,他们曾怒斥美国“不自由”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最近社交平台不少朋友在转发台湾女主持人兼作家黄智贤一篇针对美国领导人讲话的回应文章,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想起两年前笔者曾有篇文章提到远在清末就有两位中国读书人对美国的制度提出过质疑,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我稍作改动旧文重发,读来倒也应景。



李鸿章七十四岁小像


第一次知道李鸿章,是在经典电影《甲午风云》里。我这个年龄的人,知道“李中堂”比知道他真名“李鸿章”来得早。这部电影里李鸿章的形象很突出,整个就是一汉奸,编剧捎带着把为国捐躯的刘步蟾管带等也塑造成了贪生怕死之辈。后来读了一些书,李鸿章的形象立体起来,在自己生命行将结束前,李鸿章写了一首著名的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时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要知道李鸿章早年也曾踌躇满志、以身许国,当他21岁进京赶考时,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对比两首诗,李鸿章五十多年的宦海浮沉和国事烦忧,不难体会得到。面对着三千年未见之变局,抛头颅洒热血固然伟大,忍辱负重为国家保留元气、争得最大的利益,也是很难的。


电影《甲午风云》中的李鸿章形象

长影著名演员王秋颖扮演


李鸿章1896年曾经游历欧美各国,在访问美国时,李中堂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节,同时也作为一名饱读圣贤书的传统士大夫,李鸿章对美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美国制度的反思。耐人寻味的是,他曾经怒斥美国“不自由”。



李鸿章访美照片


李鸿章说此番话,是有一定背景的,因当时美国实行“排华法案”,李鸿章在采访中对该项法案进行了严厉抨击:“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骄傲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对美国的选举制度,李中堂说:“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存在,而我只对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我知道你们又将进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



李鸿章访美照片


可见李鸿章对美国的制度是有所了解的,在采访的最后,他说了那段经典的台词,对自己国家也进行了客观的反思。这段话的中文版很多朋友读过,这里就不复述了,经《纽约时报》记者翻译的英文版是这样的:


“There are newspapers in China, but the Chinese editors, unfortunately, do not tell the truth. They do not, as yourpapers, tell ‘the truth.’ The editors in China are great economizer of the truth; they tell only a part of it. They do nothave, therefore, the great circulation that your papers have. Because of this economy of the truth, our papers fail in themission of a great press, to be one of the means of civilization.”



《纽约时报》采访李鸿章原文


李鸿章本人是安徽人,接受采访时说的应该是江淮官话,以他“大清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的身份,接受采访应该是文质彬彬,绝不会说白话文,当时他究竟怎么说的,不管英语还是白话文,都只能算是“译文”而不是原文了。一百多年以后,李鸿章在美国的影响力仍在,当然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留下一道名菜:李鸿章杂碎(chop suey)。传说李中堂到唐人街吃饭,让餐馆老板用各种材料炒于一锅而成“杂碎”一菜,不用说这种传说大多是胡说八道,因为根据现有的材料,早在1879年波士顿的中餐厅“宏发楼”的菜单里已经有chop suey这道菜。笔者去过几次美国,也吃过几次“李鸿章杂碎”,实话实说,在连吃很多天西餐之后,有一堆中国的食材炒在一起,拌饭吃是很棒的。



李鸿章杂碎(chop suey)


不过对于美国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选举制度,最早提出批评的中国人并非李鸿章,而是后来普遍被评价为具有开明进步思想的外交家兼诗人黄遵宪。



黄遵宪(字公度,1848-1905)


1848年出生的广东客家人黄遵宪做过驻日本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1884年他在担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大选。黄遵宪对美国大选不以为然,写了一首叫做”纪事“的五言杂诗,是这么写的: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
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
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
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
隐匿数不尽,汝众能知否?
是谁承余窍,竟欲粪佛头?
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
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这段诗应该不难读懂,我也就不再翻译了。读了这段诗,相信读者会莞尔一笑。在诗歌的结尾处,黄遵宪对美国大选提出了他自己的评价:


乌知选总统,所见乃怪事。
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玺。
大则酿祸乱,小亦成击刺。
寻常瓜蔓抄,逮捕遍官吏。
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



黄遵宪著作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李鸿章和黄遵宪作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培养出来的精英,对美国的评价自然难以用后人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我们只能说:当年确实有这样的读书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对美国的制度进行了判断,绝对是满满的自信。



黄遵宪手札


说到李鸿章时谈到了吃,谈黄遵宪不如也以吃来收梢好了。黄遵宪对日本特别熟悉了解,他写过一本《日本国志》,其中有一段说到豆腐:“(日本)亦有豆腐。以锅坑之使成片为坑腐,条而切之为豆腐串,成块者为豆腐干。又有以酱料同米煮,或加鸡蛋及坚鱼脯,谓之豆腐杂炊。缸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腐衣。豆经磨腐,以其屑充蔬食,曰雪花菜。”



黄公度先生吃的是这个?

最近我还写了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脚手架下的上海底牌

上海有条国庆路

色即是空

名家响档打相打

一段情被她演绎得如此凄美

1978年的上海

宫怨

腥风血雨的二十年代,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老大却是位传奇球星

旧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曾用摇号取缔妓院

很像金刚杵的明天广场这儿原先真有过块墓地

“310103”的根:徐家汇路卢家弄今昔

回忆我的老师张国安

我的无锡同乡蔡振华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