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新闸路新乐邨|“傻公子”的人生结局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吃好中饭继续翻资料。昨天我写了抗战年代中一位广播电台故事播音员的故事,提到祖籍南浔的近代藏书家刘承幹。有读者问我能否专门说说这个人,那今天就专门说说他。昨天我写的是刘承“干”,今天改成了“幹”。因为简体字“干”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分别是“乾”和“幹”。如果只是在别人的文章里路过一下,写“干”不要紧。但要是专门写这个人,我想还是写他本人的本名“幹”比较好,显得尊重也可免生歧义。


刘承幹1951年致浙江省立图书馆信札

注意他的签名


昨天文章里写到一些刘承幹的经历,大致再说一下。他1881年出生,和鲁迅同年同月同日生。祖父刘镛和乾隆朝的“宰相刘罗锅”(其实清朝没有宰相的官职)名字同音。传到刘承幹是“富三代”。刘承幹本来的人生理想是学而优则仕,无奈清廷取消科举,他的功名到秀才为止。1910年他到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遇到不少书商,从此立志做个藏书家。有钱又有学问,再一任性,就此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藏书家、刻书家,人称“民国藏书第一人”。刘承幹宅心仁厚,但凡有书商拿书上门,只要这本书是没有的,都收。所以鲁迅说他是“傻公子”,当代作家陈志岁称他是“独公子”。在吴语中,“独”也写成“笃”、“踱”或“蠹”,也是傻的意思。比如北方话“书呆子”,江南一带叫“书独头”。


青年刘承幹


刘承幹1911年移居上海,但上海的环境显然不适合藏书。他在老家南浔刘氏家庙旁边建造了藏书楼,1920年初冬破土,1924年竣工。藏书最丰的时候有宋元明清各种古籍50万册,其中可称“海内秘籍”的珍本有62种。藏书楼以“嘉业”命名,这两个字出自溥仪赐他的“钦若嘉业”匾,以表彰他在光绪建陵时捐的种树款。


嘉业藏书楼和“钦若嘉业”匾


抗战爆发后刘承幹的经济情况急转直下,日本占领军没有破坏他的藏书楼,南浔大火,藏书楼也因为四面环水而幸免于难。但刘家在各地的产业损失惨重,刘公子原来对书籍的志向是“非徒藏之,又将谋所以永其传”,但家大业大开销大,不得不出让一些书籍贴补家用。1949年,解放军兵进湖州,周恩来总理下令保护嘉业藏书楼。五十年代刘承幹将藏书分别捐献或售予浙江省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当年的浊世翩翩佳公子,不得不用这样的语言自我解嘲。


晚年刘承幹


如今的新闸路早已旧貌换新颜。昌化路原名东京路、归化路,本来是不通新闸路的,后来贯通了。泰兴路和昌化路之间,原来沿街有药厂、花园和住宅,现在沿街有一片绿地,背后是别墅区。这里原来有一条普通的弄堂:新闸路1050弄,新乐邨。一生痴迷藏书刻书的“傻公子”刘承幹,在上海曾有过六处住宅,他就在新闸路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后的时光。


新闸路一片别墅区的入口

当年新乐邨的大致位置


刘承幹在上海最早的住宅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麦特赫斯脱路(今泰兴路)附近,后多次搬迁,但他还是喜欢住在静安。五十年代,他的生活不再富裕,子女都各自生活,刘承幹初由一冯姓女子照料,后住在姚姓过房女儿家,就是新闸路这条弄堂里。盘桓于斗室,往日的书生意气已荡然无存,需要面对的,是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境遇。1958年,他写下了一部《戊戌年日记》,可以看到一个晚清遗老在那时的生活。除夕吃年夜饭,“电灯忽损”,只能点蜡烛照明。桌上的菜,“盘飧简甚,几无可下箸也”。


刘承幹八十岁留影


各地来的人不少,目标都是他的书。”傻公子“以前买书从不为难别人,现在人家收他的书,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书,拿去不少。钱,拉下面皮讨价还价,总算到手一些,价钱当然是不满意的。他在日记中回忆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南浔,来到嘉业堂看到溥仪的御匾,先来个三鞠躬……罢了罢了,这些事情不说也罢。回到故乡南浔,他的身份从原来的公子转换成地主,态度自然不会客气。刘承幹提出修祖坟,原来的族人王顾左右而言他,“礼数荡然”,刘公子暗自感叹,却不能也不敢发作。


南浔的嘉业藏书楼今貌


1958年弄堂里大搞“除四害”,新乐邨加码,四害加到七害。一家人出门敲锣打鼓,只留老头一个人在家看门。上头知道这个老头会写字,喊他去写大字报,五十张写好,没有吃到点心。躺在床上发发牢骚,佣人猛地闯进来厉声告诉他:不要涉及时事,否则要向派出所检举。老先生抬头看看,只能不响。


刘承幹诗札


写下这部日记后五年,刘承幹走了,终年82岁。故乡南浔如今是旅游胜地,他的藏书楼和旧居成了景点和宾馆会所,祖坟应该也有人修了。他在上海的旧居拆了,换了住户。而他一生钟爱的书,散了。在他这里过了过手,前前后后三四十年,梦幻泡影。


最近我还写了

往事|“孤岛”时代一位电台故事播音员的遭遇

往事|为绑匪开药方的张元济先生

江阴路和赤脚芦花荡

厌了玩游戏

上海曾有条“博物院路”

关煞开通

金山的狠角色“太保阿书”

吃力不讨好|“飞将军”冲冠一怒掴裁判

四月十四谈“喷符”

半夜三更“调查户口”并非滑稽戏凭空创作

首位参加奥运会的上海国脚,正宗“老南市”贾幼良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