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国庆,我骄傲(李国庆)
我叫国庆,我骄傲
作者: 李国庆
语音:原野
在那如火如荼、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许多记忆值得钩沉,有不少故事值得回味,它时时在我们心底唤起波澜,伴随着人生之旅弹起激昂的乐章。
父亲是江苏省宿迁市人,出身贫寒,世代以打铁为生。1942年5月,新四军解放了他的家乡,年仅19岁的父亲认准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义无反顾地从家里偷跑出来,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参军以后,他跟随部队四处打日本,在战火中经受了铁与血的考验。
父亲所在部队解放苏北重镇陈家港以后,他和战友们住进了我母亲家里。在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两个年轻人逐渐产生了好感,心灵与心灵之间撞击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由于部队纪律的约束,加之当时严酷的环境,两人不可能谈婚论嫁,只能把爱深埋在心底,默默地期待美好的未来。父亲与母亲的这段爱情故事,后来被剧作家作为李进和二妹子的原型之一,写进了轰动全国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之中,至今被传为佳话。
1946年6月,苏中七战七捷之后,父亲所在部队与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王牌军74师打了一场恶仗,结果不幸失利;部队实行战略转移,隐蔽到鲁南沂蒙山区。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父亲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西征东进,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于1949年5月进驻上海,以军代表的身份投入到建设新政权的工作之中。
在组织的关心下,母亲于1949年9月来到上海与父亲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柳堡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
作者去云南前摄,时年17岁
1951年9月23日,我——父亲和母亲爱情的结晶,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啼哭降临人世。10月1日,母亲出院,回到市委招待所的住所。
父亲和母亲望着自己的宝贝儿子,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该给孩子起个名了,可起个什么名儿好呢?两人正在犯愁,陈(毅)老总的警卫员张炳泉(后担任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走了过来。他跟随陈老总多年,当时因为养病住在市委招待所,跟我父母是邻居。张叔叔把我抱在怀里,左看右看,然后对爸爸、妈妈说:“今天不是10月1日吗,我看这孩子跟国庆有缘,干脆就叫‘国庆’吧。我们的国家肯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这孩子跟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吉利!”
爸爸、妈妈一听,连连点头,笑着对张叔叔说:“好,好,听你的,就叫‘国庆’吧。”
你说,我有这样的名字是不是很骄傲?!
作者简介
李国庆,喝黄浦江水长大,1969年17岁时赴云南西双版纳“修地球”,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1979年留居春城昆明,现为民盟昆明市委宣传专委会主任。
自1972年笫一篇文字见诸报端起,40多年来蹒跚学步,历尽艰辛。自忖生性愚钝,立志以勤补拙,“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每每伏案笔耕于“三更灯火五更鸡”,不知黎明之将至。写作全凭兴趣,广泛涉猎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民间文学、新闻诸种体裁,发表500余万字,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三十余项,主编出版专著多本、个人著作四本,诗文被选入20余种国家正式出版物。现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当代作家传略》《云南省当代作家传略》《云南省当代作家评论家传略》收有小传。
此生将以文学作为永远的情人,无怨无悔。
推荐阅读:
李国庆在【知青情缘】 发表的文章.
【知青回忆】偷听“敌台”(李国庆)
【知青回忆】牛棚”记事(李国庆)
我成了红军作家的“关门弟子”(李国庆)
蒙自,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李国庆)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在看”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