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与卢布的联盟足以对抗美元霸权吗?
点击“欧亚新观察”
近日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网站发布了维塔·斯比瓦克的文章:《地缘政治的转换:俄罗斯能否弃用美元转向人民币》,对中俄两国外汇储备和贸易的去美元化以及两国货币互换等金融合作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俄两国的金融合作尚不足以对抗美元霸权。维塔·斯比瓦克为“风险控制”国际咨询公司分析师、卡内基基金会“俄罗斯与亚太地区”项目协调员。现将该文摘要编译如下,供参考。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不久前中俄两国高层再次确认,两国应更多使用本币进行相互贸易结算。这样的政策宣示经常出现,俄罗斯希望以这种方式降低西方制裁对其经济的影响,中国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进展,但是两国高层官员的表态对双方金融合作并未产生实际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体系自由化程度不足和俄罗斯经济低迷的现实是难以改变的。
不可兑换的储备货币
2018年俄罗斯中央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已提高到14%,这一消息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这一趋势并未保持下去。2018-2019年人民币贬值6.4%,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大约减少了34-40亿美元,导致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下降到12.2%。虽然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但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并未明显提高。202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所占的份额仅为2.25%。
中国经济的巨大体量对此并无助益。中国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约占全球出口的13.5%,进口的11.4%,但2021年6月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所占的份额仅为1.9%,美元和欧元则分别占38.4%和39%。人民币只是世界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位列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民币不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国人民银行每天都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牌价,在中国交易所,人民币汇率仅偏离官方牌价的2%。
从2016年起,中国多次承诺要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但周期性危机显示,非完全可兑换货币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国内市场形势。比如,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中国人民银行抛售黄金和外汇储备,稳定了人民币汇率。
西方国家经常批评中国对汇率的手动控制。比如,2019年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至 2008 年以来的最低点,特朗普政府谴责中国操纵汇率以谋取对外贸易利益。俄罗斯中央银行也感受到了人民币贬值的带来的影响,损失了40亿美元。
人民币不仅并未实现完全可兑换,还难于汇往境外。北京试图以限制资本外流的方式管控外汇风险并打击贪腐。中国的资本流出规模较为稳定。外资公司要汇出资本需要执行严格的监管程序。普通居民在购买外汇时也存在外汇监管问题。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自然人每年购买外汇不得超过5万美元。有消息称,一些商业银行甚至将这一额度调低到每年300-5000美元。通过漫长的官僚化程序才可能调高购汇额度。
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对汇率进行管制,中国创造了双轨制,从2009年起,在香港的交易所进行离岸人民币交易,执行浮动汇率,可为向中国投资提供便利,也可为从中国大陆市场抽出资本创造条件。
但是这些做法无法解决俄罗斯面临的问题。很多俄罗斯公司试图通过香港与中国大陆做生意,西方制裁为其带来了很大困难。曾经发生过俄国公司账户在中国香港银行和内地银行被冻结的事例,由于西方制裁,俄国企业也难以获得贷款。
外汇互换与对抗美元
双边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货币互换使与中国合作伙伴做生意或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便于以较低利率获得人民币。中国已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这样的协议。在中俄与美国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俄货币互换经常被宣传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贸易去美元化的工具。
2014年中俄签订总额为1500亿人民币(约合25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2017年又将该协议延长3年。但是实际利用互换外汇仅限于一些测试性交易。两国企业对货币互换并不感兴趣,在使用这一机制方面并未获得很大好处。中国限制资本输出的政策影响俄罗斯公司。中国商业银行和公司也担心反俄制裁、俄罗斯的贪腐和卢布汇率的波动。
2019年中俄在经过长期谈判后签订了本币结算协议,重提去美元化问题。文件提出在相互贸易中鼓励和扩大使用本币。结算货币的选择由两国的公司自主考量。但是本币在两国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增长缓慢。2020年卢布占中俄结算额的5.7%,人民币占6.3%。相比之下,2013年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分别占两国结算额的2%和1%。两国贸易正在去美元化,但并未更多转向本币结算,而是转为更多使用欧元。2020年后四个月,中俄之间83.3%的相互结算使用的是欧元。这对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之间出口贸易结算的去美元化也有一定影响,美元自2020年第四季度的结算中所占的比重首次降到一半以下,为48.3%。
熊猫债券
从2015年起,熊猫债券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之一。这是外国公司在中国大陆金融市场发行的唯一一种有价证券。这种债券诞生于2005年,但从2015年起才开始积极推进债券发行,这一年中国制定了发行熊猫债券的清晰规则。
虽然中方对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熊猫债券的发行对外国公司来说仍然非常昂贵。这种债券的收益率为3.5%(以3年为期),远高于西方市场上的美元或欧元债券。此外,由于人民币不可兑换,外国公司获得的人民币很难汇出中国境外。
2017年,俄罗斯铝业公司首次在上海证交所发行债券,总额为10亿人民币(约合1.45亿美元),利息为5.5%。这是唯一一家在中国发行债券的俄罗斯公司,它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但此后并未继续推进这种业务。俄罗斯外经银行曾宣称要在中国大陆发行债券,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俄罗斯公司和商业银行更喜欢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和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券。2013-2014年,俄罗斯外贸银行、天然气工业银行、俄罗斯农业银行、俄罗斯标准银行都使用了这一工具。俄罗斯银行的点心债券全部已偿还完毕。
来自俄罗斯的唯一一个非银行的点心债券发行者是俄罗斯动力公司。2018年该公司发行总额15亿元人民币(约合144亿卢布)的点心债券,时间3年,收益率为6.125%。为此,这家公司使用了外汇互换,目的在于对冲汇率风险。但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债券发行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俄罗斯动力公司在俄国市场能以更低廉价格筹措到所需资金。
中国对俄罗斯的信贷
人民币国际化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发放信贷。俄罗斯一直是获得信贷最多的国家,所获贷款用于发展能源项目。根据波士顿大学的数据,2000-2020年俄罗斯公司从中国金融机构的获得贷款不低于4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一半资金(约250美元)是2009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管道运输公司获得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能源巨头为完成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开始寻找资金。西方市场正处在危机后恢复阶段,中国几乎是俄罗斯获得贷款的唯一来源。中国评估了俄罗斯公司所处的境况,起初中国希望修建一条通往漠河的直线管道,在管道建成后获得了折扣。
此后西方制裁和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更加有利于俄罗斯吸引来自中国的贷款。虽然存在各种风险,但接近俄罗斯总统及其圈子的国有公司或准国有公司总能获得来自中国的融资。2014-2020年,中国对俄信贷不少于160亿美元。
常见的现象是,如果中国公司参与俄方项目,中方的信贷一半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比如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诺瓦德克”公司的项目。除中国投资21亿美元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提供了98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还有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的93亿美元贷款。这两笔贷款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贷款期限为15年,更多细节未公布。“诺瓦德克”公司所受到的制裁风险也得到了对冲。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项目也都获得了这种权利:国家福利基金可以向他们提供资金。绝大多数俄罗斯公司无法获得这种好处。
因此,无论是反俄制裁、公司经营环境风险还是中方的金融限制,都与“转向本币结算”密切相关。在俄罗斯对人民币进行国际化测试对北京和莫斯科来说都是一个诱人的前景。扩大人民币在友好国家的使用对中国很重要。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则在于降低制裁所带来的外汇风险。然而一纸协议并不能改变现实。在全球混乱情况下,从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角度考虑,中俄两国的公司将尽最大努力使用最稳定的结算方式。人民币与卢布的联盟目前还不能提供这样的工具。
(编译:薛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