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学校》连载之十三“关键是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The School on the Island
岛上学校
李海林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
也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连载第十三辑
接上文......
关键是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7月头上,忽然有几位学生找我,要约我谈谈。我当然很高兴跟学生谈话。而且我知道,学生这么隆重地约我谈话,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当天下午,学生如约来到我的办公室,从三点一直谈到五点,如果不是要吃晚饭了,学生们可能还要继续谈下去。
谈了什么事呢?其实什么具体的事都没有。但是,我却接收到学生的一种切身的感受,一个无处不在的情绪。这个情绪就是: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
我一再追问,具体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一句什么样的话,让你们这么反感某位老师。课上得不好?哪里不好?你们怎么不喜欢?老师对你们的态度不好?说话有伤害同学自尊的地方?作业布置得多了?少了?批改不认真?还是……?整整两个多小时,孩子们一直在说,七嘴八舌,但我确实没有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任何答案,或者孩子们给我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我根据这件事也得不出孩子们给我的结论。
直到最后我才明白,其实孩子们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地方觉得这位老师不好,就是觉得:听他说话,看他做事,接受他传达过来的信息,好难受。
这位老师我是了解的。客观地说,是一个很成熟的老师,按照老师的一般标准,甚至是一位不错的老师。我在跟这位老师打交道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感受呀,没有觉得特别不好打交道。但是孩子既然有这么强烈的感受,我也不能置之不理。我决定我亲自观察观察,亲自感受感受。
我专门安排去听了这位老师的课。这位老师是班主任,学校每周有一堂课是班会课,我也亲自去听过两次。我专门抽时间到这位老师的办公室坐坐,看这位老师如何找同学谈话的。观察一段时间下来,我的感受是:按照一般老师的职业操守,这位老师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按照一般老师的专业标准,甚至可以说做得还不错的。但是,我也跟同学们一样,确实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个老师都按程序做着这一切,但无处不在有一个潜台词:我在做学校安排我做的所有事,我在做老师这个职业必须要我做的所有事。我已经做了,做完了,你们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在办公室,学生来找这位老师有事,这位老师也在听,听完了也跟学生说了很长一段话。但:从头到尾,老师的眼睛都没有看学生,脸上也始终没有特殊的表情。我的感觉是,他好似是一个空空的人,面对着空空的空气,在做着这些教师手册上规定要做的事,要说的话。滴水不漏,但也波澜不惊,四平八稳,但也无懈可击。实话实说,我当时远远地,也浑身不舒服。但又说不出什么地方不舒服。这位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有一个联想,他似乎是一个搬运工,把知识搬到学生的面前,交给孩子们。他很少讲自己的事,讲自己的经历,或者讲自己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或者自己对知识的感受和体会。客观地说,他讲的东西还是有内容的,重点也突出,但他不关注孩子们的反应,他似乎在一个与孩子不相关的另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跟孩子们没有什么交集,隔着。我感觉到,他的心,对孩子们是关着的。他似乎没有觉察到自己对孩子们这种“关门”的状态。他只是凭惯性在往前走,似乎又专注、又随意地在走。这真是一种很怪的感觉。
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跟这位老师谈。谈学校的制度?他没有违反哪一条哪一款呀。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他哪里没做好?似乎也说不上来。谈教师专业的东西,真说起来他还做得不错。但这位老师这种距人千里之外的淡漠,真的让人离30米远也能感觉到。这种与人相“隔”的感觉,真的是无处不在。
我只能说,这是一种性格,这种性格,不适合当老师。至少不适合在我这样的学校当老师。
这种感受,郁结于心,不吐不快。当月的【月度微论坛】,我的题目是:关键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月度微论坛】
关键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最风趣的老师?最有学问的老师?最负责任的老师?最有爱心的老师?最好看的老师?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完全是。最近跟几个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深入交流了几次,颇有感触。这些感触,一时半会还真的说不清楚。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当老师的,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在学生面前,真的啥也装不了,啥也瞒不了。如果你真的不够真诚正直,如果你真的不够光明磊落,如果你真的不够大气智慧,如果你真的不够真情投入,让学生看穿了你,你在学生面前没有了形象,没有了亲切,没有了信誉,没有了爱戴,你就真的很难混下去了。
老师们,到底如何与学生相处?理论上一套一套的,说起来足够复杂,技巧也被人们总结了无数。但我个人的体会就一句话:怀着对孩子的爱,真诚地对待他们。我们要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你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只是你的工作对象,他们还是你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对象。你要有一颗童心,你才能经得起孩子们那清澈的心灵的映照。如果你有很多杂念,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太讲面子”“虚假”“太冷”“应付”,那孩子们用他们的心一照,就照出来了。老师们,跟孩子们打交道,比跟成年人打交道不是容易,而是更难。成年人的心往往会有人生的灰尘的遮蔽,不那么敏感了,所以有的时候更有可能被你蒙过去,或者因为自己的事太多,没有精力来辨析你的真假。但孩子们的心可不是这样,他们更能敏感地觉察到你是如何对待他们、看待他们的,他们天天看着你,听着你的话,看着你的行动,你的一言一行、一言一语,都在他们的纯净的眼睛中被观照、审视,有的时候,甚至被放大了、被更细致地呈现了。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都不一样。有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物。你冷一点,你“隔”一点,可能也没有什么不妥,例如流水线的操作工。有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虽然是人,但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群,例如演员之于观众,你冷一点、“隔”一点,也可能没有大问题。正如王菲,有人说她从不跟观众套近乎,她总是站在舞台中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唱着自己的歌,唱完走人。有人不甚喜欢这种风格,但也有不少的人就喜欢这种风格。有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具体的人,但往往,你与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次性的,是短暂的,例如大巴司机之于乘客。热情一点当然好,但也不用一个一个套近乎,大巴司机在开车的时候,与乘客“隔”一点更有利于驾驶安全。但是,教师不是这样,他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且你还与他们朝夕相处,一处就是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你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完整的生命体,他有思想,有情绪,有冲动,有克制,有愤怒也有渴望。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倾情投入呀。太冷的人,与外界太“隔”的人,当不了好老师呀。
老师们,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走进了教室,我们就要向孩子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至少在那一刻,我们要和孩子们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不知是不是从我的文章里琢磨出了什么,或者只是他的生活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位老师不久就提出了辞职申请。我觉得,如果是工作态度问题,我会跟这位老师谈心,我可以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要求我们的老师。如果是专业发展问题,我可以介绍我的经验,帮助老师掌握更多更高阶的知识和技术,让老师持续地成长。如果是认识问题,我可以给老师一些理论,一些经验教训,或者一些案例,帮助老师增长见识。但这种情况,我觉得似乎是一个性格问题。恐怕有人天生就不适合当老师。如果换一个工作,可能倒也做得不错。所以我没有犹豫什么,直接就同意了。我不知道现在这位老师在做什么工作,是不是还在做老师。但是,我想对他真诚地说一句:不管是做什么事,都需要心与心的沟通。我们敞开心扉待人,别的人,也会用金子般的心待你。
2016年11月
谁是我们的核心利益相关人?
学校管理要靠制度。但是制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事情,远不是写出一个制度条款来,然后宣布执行这么简单。我个人的经验,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制度外,所有的制度,都是本着解决学校出现的问题制订出来的。有些事情,学校在这方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一般可以不必硬生生制订一个制度出来。大家都共同认可,长期坚持的一些做法,做不做制度我认为不重要。倒是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尤其是一而三、再而四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最需要制订制度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是先出现了问题,然后来处理这个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要调研,要了解情况,要找各方面的人谈话,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些问题,所以要规定几条最基本的条款。于是制度就产生了。总之是先有问题,再来处理问题,最后制订制度。有的时候,我也知道哪个制度多么重要,但问题还没有到一定程度,我暂时不急着来制订制度。因为制定了其实也很少有人重视。即使是我这个校长非常重视,但就是没有深入到大家的思想意识里去。下面我以我们学校食堂管理的案例来说明之。
我给学校食堂的一个总的原则是:不赢利,但也不允许亏损。如果考虑赢利,肯定会克扣学生;但如果允许亏损,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浪费和食材流失,那对学校来说也是严重的问题。但是2017年上半年,连续几个月都是亏损,相对就餐人数来说,这个亏损额还是比较大的。我和后勤主任连续几天到食堂了解情况,现场观察,问题还是出在食堂管理人员比较粗糙的管理方式上。食堂管理不到位,浪费严重,有些食材用了一半,就搁在地上,任由其坏掉;每天进多少食材,总是就多不就少,不愿意精确计算,多了就搁在冰箱里,第二天又有新的食材进来,就把前天剩的扔掉。这怎么会不亏损。
问题已经出现了,就集中来解决它。了解了情况,就开会,大家一起想办法。食堂的管理人员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出了主意,那就是奖盈罚亏,奖是奖全体,罚也是罚全体,这样,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就会一起想办法,就会在具体的细节上消除各种浪费行为。最后把大家的意见集中到一起,就制订了食堂成本与质量管理的二十条。最主要的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亏损处罚,二是盈余奖励,当时也考虑了为了盈余会不会降低质量,所以也规定并不是盈余越多越好,超过一定额度,则不再提升奖励级别。另外,重点也设置了全校师生满意度调查与奖罚条款,师生满意度低于多少,则罚,罚的额度比亏损处罚还大,满意度高到什么程度,则奖,奖励的额度比盈余奖励也大。我们当时的想法,这是一个比较妥当的处理。力争做到,在不亏损前提下,把质量做得最好。
但是接下来的这一个月,食堂菜品和服务都明显低了一个档次。水果原来是任由孩子们自由取用的,现在变成由食堂员工发放,量上严格控制之外,过去孩子比较喜欢吃的水果基本不见了,都是一个相对价格比较省的品种。食材档次也明显下降,尤其是量也比过去少了很多。过去我们规定,两荤两素一汤一饭,吃完后如果学生觉得没有吃饱,可以免费再取两个菜,荤素任取,米饭则直接将饭桶置于学生就餐区,自由取用。现在则如要再加菜,需再刷卡三到五元不等。一时间,学生、家长、老师,意见不断。几次提醒食堂管理人员,还召开了一次食堂全体工作人员的大会,但是好像是一辆行进的车,一时还止不住。
从制度文本来看,其结构和逻辑是平衡的。满意度奖励的力度远大于赢余的奖励力度,满意度处罚的力度也远大于亏损处罚的力度,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赢余的冲动应该小于对满意度的追求,他们应该更趋向于追求食堂的质量和服务的优化上。但事实恰好相反。我们重新召开会议,大家一起来分析。看来我们只考虑到制度文本的结构,没有考虑人们的心理结构。我们的制度规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满意度,一是成本控制。但是满意度这个维度是食堂工作人员无法自己把控的,而成本控制,则是可以自己说了算的。人们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往往都是优先选择自己可以完全把控的地方着手做事。
我估计每个月都会演绎这个循环:上半个月主要想成本控制,等到投诉大增,才会被迫来考虑餐饮质量和服务质量,于是下半个月才会急匆匆来抓师生的满意度,来抓服务质量。看来我们的制度有问题,核心是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都必须以学生利益为最高利益。这句话说出来容易,做到真的很难。一个成本控制,一个学生的满意,我们考虑到两者的平衡,但真正实施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某一种原因,就把学生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即使你在订制度的时候,想的还是平衡。
我们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正式推出了修订版的食堂管理制度,简单地说,如何食堂亏损,是要处罚的,但学校赢余不赢余,没有任何奖罚规定。当然也不允许亏,超过一定的亏损额度则罚。简单地说,就是完全取消盈余资历,一分钱也没有。重点放在师生满意度调查,每月一次,满意度高,奖,满意度低,处罚。新制度推下去后,食堂的质量和服务立刻就有变化。我自己也惊叹,真的印证了那句话,一个坏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一个好的制度则可以把坏人变好。当然我们学校的管理人员,都是好人,没有坏人。但是思想意识中的一些因素,则很容易被制度挑动起来,起到特别明显的作用。这提醒我,我们在制订制度的时候,要有一个基本立场,有一个基准,这个基本立场没有偏差,就不会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如果这个基本立场出现偏差,可能一个地方不小心,就出大的问题。
正好在那几天,我到参加了市里的一个管理培训。培训专家讲到一个专题,即“利益相关人”。我利用这个主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向我们全体管理人员和老师,讲了我自己在食堂管理制度上的这个过程和教训。
【月度微论坛】
谁是我们的核心利益相关人?
最近参加了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个培训,专家讲到了一个话题:利益相关人。什么叫利益相关人呢?专家解释:对一个组织、一个机构来说,他影响了我们,我们影响了他,这个人就是利益相关人。我在心里罗列了一下,这个他影响了我们,我们也影响到他的人好多。大致上有:老板。他是学校的投资人。他的所想所为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他是我们的重要利益相关人。我们要考虑他的诉求,考虑他的利益,否则对学校的发展不利。当然,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人的诉求是否能实现,以及在何种程度实现。
老师及其所有员工。这个学校就是由他们在支撑着的,他们的品格、素养、能力、视野,甚至性格,身体状况,决定着学校每一天、每一个角度和每一件事。他们也是重要的利益相关人。他们决定学校的细节,决定学校的愿景、价值追求和工作目标的的落地。同时,学校的发展,为老师及所有员工搭建事业的平台,学校发展,对大家都有利。
学生。一个学校,没有校长,没有关系,仍可称之为学校,甚至历史上也曾存在过没有老师的学校。它也许有工作人员,但没有正式的老师。这样的学校,不一定就是好的学校,但它肯定仍可以称之为学校。但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学生,则肯定不能称之为学校。所以学生应该是学校的重要利益相关人。没有学生,学校可以关门了。当然,学校办得好不好,将深刻地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个太相关了。
家长。家长也是学校的利益相关人。如果说老板是学校的投资人,那家长就是维持学校运转的出资人。家长为什么要出资?因为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获得成长。家长不仅仅是“学生的父母”,对学校来说,他还是学校的出资人。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的愿望,又都需要学校来实现,学校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家长的心。利益相关,这四个字把家校的关系说清楚了。
政府。政府也是我们学校的利益相关人。我们是他的管理对象,当然深刻地影响我。但我们也影响到他,因为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我们在很大程度也在帮政府承担教育的责任。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政府对我们的利益诉求,与其他利益相关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主要是一种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利益诉求。
学校当地的居民和村社。他们也是我们的利益相关人,他们直接影响到我们,我们也直接影响到他们。这一点,在过去两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
乙方。学校建设与运营,会与许多公司发生商务关系,我们作为甲方,他们作为乙方,相互影响。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研究下来,觉得“利益相关人”的概念,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是,我们可以借这个概念理清学校复杂的利益体系。学校面对不同的利益人,面对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我们要分辨出不同利益诉求的来源,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明确的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下一个问题很重要很重要了:这么多利益相关人,那么,对于我们NEBS来说,谁是我们的核心利益相关人呢?就是那个最大程度影响到我们,我们也最大程度上影响到他的人,那个人是谁呢?
所谓最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我想应该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奔他而去,为他而去。所谓最大程度影响到他们,我想应该是:因为我们的存在,他才会来到我们身边,而且,重要的是,他会因我们的所作所为而改变。这种人,是谁呢?
答案当然是学生。
学生,才是我们的核心利益相关人。
为什么一定要提一个核心利益相关人?我思考,那是因为学校作为一个实体,确实存在利益冲突。我们不用讳言学校的利益冲突问题。以上所举各利益相关人,都有不同的利益之所在,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有不同的利益优势选择。任何一个学校,都会面对利益冲突问题,不管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那么,一个学校,当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哪一个人的利益为我们的核心利益呢?
所谓核心利益,也就是: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宁可损失其他利益,都必须保护这一利益。因为这一个核心利益没有得到保证,其他利益总有一天会成为无根之本,无本之末。核心利益这个概念,是指导我们什么时候,要放弃什么,要坚守什么。我记得我们曾反复强调过,在NEBS,学生利益是最高原则。我们的这一原则,得到了来自现代管理学“利益相关人”理论的论证。
不管是校长,还是老师们,我们每一天都面临着利益抉择。这么做,某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满足,但这一选择,可能潜在地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我们的原则是:毫不犹豫,要避免这种选择。那么做,对学生利益没有任何损害,但同时也可以满足另外的利益主体的需求,我们可选择那么去做。第三种情况,对学生利益实现有利,可能以损害其他利益相关人的一些利益为条件,这是一种很艰难的选择,需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但不管怎么做,都不得损害学生的核心利益。这就是所谓最高原则。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之。暑假期间,我们带学生到城区外出活动。学校租用的车辆将学生送到离活动地点还要走10多分钟的地方就停车,车辆公司的人要求老师带领学生下车,理由是那个地方是不能停车的,否则会罚款。这就是一个选择:在这个地方下车,保护了出租公司的利益,间接地保护了学校的利益(因为如果罚款,则肯定由学校负责),但会给学生带来交通安全的风险;不在这个地方下车,而是送到学生活动地点再下车,则保护了学生的利益,但确实会给出租车公司并间接给学校带来罚款。请老师们记住我这句话:在NEBS,学生利益永远是最高利益。你们应该大声地说:罚款也要把我的学生送到安全的地方!这是我们校长说的!
再举一个例子,学校食堂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一个就是成本控制,不能亏损,另一个就是质量问题,要让老师和学生吃得满意。二者都要考虑,不计成本的大吃大喝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让学生吃饱吃好,不得以损害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这是肯定的。前一段我们在制订食堂管理制度时,对这个核心利益强调得不够,是教训。从这一个月开始,我们要把这一个核心利益摆在最重要的地位。理由只有一个:学生是我们的最大利益相关人。
再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利益又是可以分类的。比方说,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与眼前的生活舒适利益;学生集体的利益与学生个人的利益;这一部分学生与另一部分学生的利益等等。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利益,与家长的利益也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源于学生和家长的代沟,更源于家长对学生长远利益与当下利益的冲突的不理解。这些利益冲突,最后都需要我们去抉择,我们去协调。
也许,我们当校长的,当老师的,我们的真正责任,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始终坚守核心利益,以核心利益为准则协调不同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诉求。这,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信念、勇气、担当和智慧。
2017年9月
往期精彩回顾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Shanghai New Epoch Bilingual School
NEBS
021-59430168
高于见识 雅于品味
纯于德性 正于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