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条一人巷,巷小故事多!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汤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城市记忆CityMemory】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一人巷并不长,就三十多米,里面有个约60平米的空坪,整条巷子仅10个门牌号。
唐家湾一带,是旧时的公馆区,一人巷虽小,居然也有好几栋公馆。目前能看到公馆痕迹的只有两家:一家是5号,另一家是10号。
小巷的尽头是5号,至今还保留了一小段青砖围墙,大门有入口砖拱门廊,石库大门,朱漆门扇,大铁门环(被盗后换成现代工艺门环)。
一人巷5号 汤武摄于2011年
笔者造访时,大门紧闭,但门上的小窗开着。我扣了两下门环,里面传出老太太的声音:你自己开门啰!
我把手伸入小窗,将门栓拉开,旧式门用的都是木门栓。进入小院,仔细端详。小院不大,前面是改建过的两层楼房,楼层较高。
我与屋内的老太太正说着话,后来的一位黑发老者答了腔。弄清我来访的意图后,两位耄耋老人将请我进了屋。
主人姓酆,祖籍湘阴,此姓少见。经老人一解释,茅塞顿开,原来他家是酆悌的本家(酆悌系民国时期长沙警备区司令,1938年因“文夕大火”案被蒋介石下令枪杀)。祖父酆爱吾,系长沙糟房业本帮祖师爷,每逢粮食行开业,都要请他前往开盘定价。
当时长沙糟房业有三帮,即江西帮、苏帮、本帮。本帮在长沙开有四家酱园:厚生酱园(北正街)、阜生酱园(中山路)、利生酱园(湘春路)和翠生酱园(浏城桥)。
“文夕大火”将酆家辛辛苦苦积累的资产化为灰烬,酆家只得回湘阴老家避难。
网络图片
大火过后,酆父肫实返回长沙,购置了“普庆”、“普绩”两艘轮船,开办长湘轮船公司,往返于长沙与湘阴之间。
解放时,长湘轮船公司已经拥有六艘轮船。
1956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长湘公司参加“公私合营”。由复华、长湘、楚利、长潭、湘津五家轮船公司合并,成立“湘江轮船公司”(省航运公司前身),彭六安任董事长、酆肫实任副董事长。
酆家大姐楚琳,曾任台湾妇女部部长,与宋美龄是至交。民国时期,大姐夫赖庆志任江西游击队干训班主任,与蒋经国同过事。
宋美龄赠送酆楚琳的照片
酆家房屋,原系国民时期湖南省主席何健为其管家建造的住所。1956年,由酆家购得。
从酆家出来,遇到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杨先生,闲聊后得知他竟然与我小学同过学,只比我低一届。他住一人巷10号。
杨先生的父亲杨逊安解放前在小西门河边开了家店子,经营洋油(煤油),后来又改做盐生意。
一人巷10号杨宅 汤武摄于2020年
1956年,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杨家的店子没有了,政府安排杨逊安去建中化工厂工作,当了该厂的副厂长。后来,工厂与其他工厂合并,改名“岳麓化工厂”,杨老依然任副厂长。
杨副厂长带领厂里一帮人,改传统锅炉为当时比较先进的煤粉锅炉,长沙市改造煤粉锅炉起步较早的只有湖南橡胶厂和岳麓化工厂。
文革期间,杨老被打成“走资派”,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在干校他喂过牛,种过菜,还理过发。
那时,干校没有理发师傅,男学员的头发长了,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头发的问题。多才多艺的杨老,自告奋勇,买来理发工具,为大家理发。
文革结束,杨老到市化工局报到,依然分配到岳麓化工厂当任副厂长,直到1974年退休回家。
杨家一人巷的房子是于1953年向郑长荪购得的,当时是一个四合院,红砖清水砖墙、砖木结构,木门窗、平房。
2008年,因筹备儿子结婚,杨家将东头房屋加升为三层,西头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
杨家正对面7号,住着一位85岁的娭毑,清瘦,背微弯,屋里传出一股浓郁的檀香味,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家中供奉着菩萨。
娭毑叫曹福英。解放初期曾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检察院任职,后调长沙市城建局下属单位工作,最后从长沙市金属文具厂车间主任的位置上退休。
85岁的曹娭毑风采不减当年 汤武拍摄
曹娭毑原在铜铺街还有一处房子,曾出租给“金康包点”,使老板生意兴隆了近20年,直至铜铺街拆迁。
1994年,曹娭毑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租用了隔壁13号的房子,开办了铜铺街第一家麻将馆,成了铜铺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楼上、楼下共摆了七桌麻将。还开了茶馆,一元一杯的清茶。店子生意很不错,一年下来,赚了不少的钱。
见曹娭毑“发”了,街坊四邻纷纷效仿。一条只有几十米的小街竟然陆续开了十几家茶馆、麻将馆!铜铺街成了名符其实的茶馆一条街。
铜铺街拆迁后,曹娭毑亲自筹集建材,将一人巷原来的破木架屋改建成了三层楼的砖混房,迁入新居。
一人巷巷子虽小,故事却多多!
END
添加城小忆微信,邀您入群,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csjyds.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