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东小长沙​”,古镇麻林桥

城小忆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四木

我的老家在长沙县东乡麻林桥镇,位于长沙市东北方向,相距市区约五十公里。这地方从国家地图上看,是很难找到它的,分省地图才有它的位置。

麻林桥与长沙市位置关系

麻林桥虽不太长,却古来商贾云集,是麻林河两岸的中枢地带,辐射周边乡村、小镇,此地有“小长沙”之誉。

小镇三面环水,周边只有二三平方公里。麻林河从镇东头流过,有四条从西向东流来的溪水,注入麻林河,再向西流去距镇三十多华里的杨泗庙(即长沙县果园乡)而汇入浏阳河,最后注入湘江。镇周围土墙沿河环抱而筑,河堤上围栽有鸡尾竹的篱笆,河边长着刺槐、桑树、樟柏、油茶、苦练等多种树木,从远眺望,四面皆郁郁葱葱。

麻林桥原叫“蛮人桥”




麻林桥旧影   图源/陈先枢

麻林桥这地方,古称一镇、七桥、八塅、两庙,一湾一山庄。一镇即麻林古镇;七桥,即麻林桥、竹简桥、庙前桥、坝背桥正街、西街口双桥、后街拱桥;八塅即喻家塅、鲁家塅、映山塅、水口塅、陈家塅、塅里屋、彭家塅;一湾一山庄为大屋湾余霞山庄、二庙:白马庙,粟公庙。

麻林桥历史悠久,清嘉庆《长沙县志》就有“麻林桥,城东北八十里”之载。《湖南省长沙县地名志》云:麻林桥,因年久失修,殊感不便,相传某大力士手搬麻石,搭于桥上,人称蛮人桥。后讹称麻林桥。

麻林桥地处湘东北,影珠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自古说:影珠山突出于湘江九曲之滨,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之南,独立于岳麓群峰之东北,麻林桥即生于长岳古道中段白石神山之东处,浏阳河溯河而上,支流四溪水汇合之滨、流水溁涢洄隔溪水之间的沃土之中。自清代张之洞开发湖广时,此地农业得以开发,物产日益丰盛,贸易日益发达

这里的乡民,据史家考证多为明清时期,从北方和江西迁徙而来的。麻林桥的乡音与长沙话差别不大,唯一有特色的是两个字的差别:一个是否定词“不”字,“不”在麻林话里是“嗯”,还有一个字就是结构助词“的”, “的”在麻林话里是“嗝”,比喻说你要问麻林人是哪里人,他一定会说“我是麻林嗝”,但你要说他是长沙的,他一定会回答“嗯是嗝”,就是说,“我不是长沙的”。因此,说麻林话的特色就是表现在肯定与否定之间,掌握了“是嗝”与“嗯是嗝”就掌握了麻林桥的乡音俚语。

老一辈人进城的必经之地




今日麻林桥  作者供图


它往东距长浏、长平公路,只有七八公里,往北离湘北重镇岳阳城,也只有一百多公里,是长岳古道之要冲,从长沙去岳阳陆路必经之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公路未修通以前,从这里去长沙市只能徒步往返。老一辈人进城(进长沙市),总是从麻林桥先向西,经青山铺,唐田庙,上长岳古道(即今天的107国道),然后向南经苦竹坳、安沙、水渡河到洪山庙经黑石渡过河后走德雅村、丝茅冲、砚瓦池才可进入长沙市。这百十里进城路往往需要走上一天。

1944年,我们家举家从麻林桥迁徙进长沙市,就是由我舅舅用土车(即南方的一种独轮车)推着一点简单的被窝铺盖和锅锅碗盏,一家人走路进城的。货物则是通过涨水季节,用放竹排的方式与长沙交换往来。

该地区山明水秀,翠竹葱葱,林静花香,河网纵横,稻菽千层,有旱涝保收的自然条件,是湘东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1968年知识青年下农村到麻林桥地区,这里每个劳动力的工价即可达到一元左右,比起那些穷乡僻壤几毛钱一天的工价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自改革开放后,每天有数趟长途客运班车和多趟中巴车往返长沙县城星沙镇和长沙市。现在更是有长沙县区公交车,穿梭往返,交通十分便利。

“湘东小长沙”——麻林桥古镇




麻林桥老街旧影  图源/陈先枢

50年代的麻林桥古镇,以恒泰、正泰、乾泰三大字号的南货食品,加工糕点作坊为经济支柱,老街上还有李鸿章文具用品店、叶恒兴豆腐作坊、涂新富袜厂、园园饭庄以及大大小小各种百货成衣、杂货染坊等几十家店铺和利润厚钱铺(即私人银行)。其南货食品和副食品以麻林小花片和麻林豆腐最为有名,麻林小花片以薄、脆、香为特色,豆腐则以细腻、白嫩和原始的豆香为特色。
     
几十年以来,每次回老家祭祖,回城时,总是忘不了要带上这两样特产。不过,近年来这两样特产也销声匿迹了。向镇上居民一打听,原来是利润太低赚不到钱,从业人员改行不做了,跑到省城打工,每天能稳赚两三百元。商品经济的大潮总是把传统产业冲击得消亡殆尽。

麻林古镇的两大特产:小花片和麻林豆腐

镇西头有粟公庙,镇中是陈氏宗祠,那可是我们陈氏家族的大祠堂。镇西头街口是座天主教堂,这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产物。现今已荡然无存。

近年来重新修建的栗公庙  作者供图
     
镇东头河口嘴上是一所学校,叫“日新小学校”。与栗公庙隔河相望,校舍是一座四合院平方,院子中间是操坪。校舍四周被各种树木包围着,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学校两边流淌着麻林河水。

日新小学是长沙县东乡办的有一定名气的小学,当年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校长由湖南省教育厅长,著名教育家杨子静先生兼任。该校创办于民国初年,解放后合并到广福庵中心小学。

麻林古镇昔日的繁华,使它成为湘东有名的小镇,故有“湘东小长沙”之称。这里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两季庙会,此时也是农贸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期。每次庙会从开始到结束,总要持续十天半月,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庙会的人每年总不下数万人。

古镇麻林桥在地形上还有一特色,除了三面环水外,四周全是农田。据老一辈人说,古镇是处在塅中央,被上千亩的大陇包围着,其田地都是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解放前这大陇的田地全部为朱策煌和梁宝林家所有。 

麻林温泉造就“长寿村”




麻林温泉  图源/陈先枢

在古镇北头几十米处有一温泉,汩汩地从地下冒出。该温泉据说清朝末年便被发现,是因麻林桥畔出现过一次塌方,塌方之地不断冒出腾腾热气和汩汩水流,每到冬天,周边热浪扑面,浓雾翻滚。

温泉的意外发现,让当地人欣喜不已,用之洗澡泡脚渐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享受,久之,这里成为令人羡慕的“长寿村”,很少有人患皮肤病、结石、癌症之类的疾病。

2004年编撰的《长沙市志》载:麻林温泉位于长沙县麻林桥乡,有热水泉三处,气泡溢出不绝,可嗅到硫磺气味,水温29-32,流量0.138-0.139升/秒。1986年经钻探证实,地下水温36,日自涌流量300立方米,含硫化氢、偏酸硅、氟、氡锶、锂等多种微量元素,矿化度0.42克/升,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钠型,矿水名称为含氟硅酸,硫化氢低温淡泉水,已达到医疗矿泉水的指标要求,主要指标符合医疗矿泉水标准。

目前,麻林温泉已辟为旅游景点。当地政府对温泉早已作出规划,并将此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项目,力图打造出长沙县又一旅游休闲度假地。

大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麻林桥地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是大革命时期湘东秋收暴动、平江起义的策源地之一,是革命和反革命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沙县第九区农民协会,乡苏维埃政府时期的主要活动场所,涌现了一批三湘英烈。


我党湘东主要领导人,前中共中央后勤部长杨立山、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康伯、中共长沙县第九区区委书记柳克广、李镛,以及湖南工运史上的傅光湘等,都曾在该地区从事过革命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柳克广被捕,壮烈牺牲在麻林河竹简桥下的沙洲上。这里的老年人,对大革命时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至今记忆犹新,对区委书记柳克广同志的壮烈牺牲无不为之泪下。

在这批三湘英烈中,湘东乡苏维埃副主席李镛,以及长沙市染业工会主席傅光湘,则是我们家族最为熟悉的革命先辈。

麻林桥的革命先辈——李镛




李镛先生原名李兆凡,生于1893年前后,家里排行老三,当地人称兆凡三爷。李镛先生年轻时是一手艺人,学得一手裁缝手艺,当地人又称他为李三裁缝。我们家与李镛先生家的关系既是一种邻居关系,又是一种租佃关系。

李镛先生的家在麻林古镇北面约一公里的一处山坡里,那里叫长坡,李氏家族的子孙世代便居住在这里。其祖上在晚清年间是比较殷实富有的人家,整个长坡十几亩水田及屋后山林都是李氏家族的产业。

革命烈士李镛先生出生并居住过麻林桥长坡  作者供图

李氏家族到李镛先生这一代,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家道开始衰落。

李镛先生家里的房产有两处,相距不过百米。西边这一处较大,分上下栋,十几间房子,由李镛兄弟两居住。东边那一处房产较小,是那种七间头再搭一个偏屋的结构。它是李氏家族的墓卢屋,即旧时有钱人家雇佣长工,打理田间地头农活和屋后山林祖坟长工们所居住的房屋我母亲家就是租住在李镛先生的墓卢屋里。

二三十年代,工农运动风起云涌,李镛先生勇敢地投身于革命运动中,并当选为乡苏维埃副主席(时任主席为柳克广)和长沙县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柳克广被捕牺牲,李镛先生遭到通缉,秘密前往湘戆边界的井冈山,寻找毛泽东的革命队伍。

李镛先生临行前的那天晚上,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就是住在我母亲家里,天未亮便由我外婆送出门,直到屋后的后山小路上。当时在我母亲家留下了大匹红布和很多宣传标语。

从此李镛先生再未回过麻林桥长坡老家,他将自己李兆凡的名字改为李镛,红军长征时李镛先生担任营长职务,据说后来牺牲在长征路上,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解放后,李镛先生的遗孀李三娭毑、其子李拯民、李秩民等都为烈士家属。至今湖南烈士公园的烈士纪念塔内还保留有李镛先生的名录和简介。

麻林桥的革命先辈——傅光湘




另一位革命先辈是余家新屋傅光湘先生。距麻林古镇一里地的东北角上,有一片晚清时期的民居,这就是余霞山庄,当地人称余家新屋,又叫扫帚庙。因为在这片民居村落里还真有一座扫帚神庙。

该地分为上屋和下屋,上屋叫余家新屋,别名余霞山庄,下屋叫扫帚庙,俗称庙弯里。单从名字的含意来说,扫帚之神庙,也算是劳动阶层吧。上下屋大小有千余间房屋,连成一片,是这一带有名的大屋场,但常年空房甚多,无人居住。这屋场离麻林古镇很近,购物十分方便。

湖南工运史上的傅光湘先生出生并生活过的余家新屋  作者供图

军阀混战时期,余家新屋是南来北往路过部队的必驻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军耒阳部队一个营的营房驻地,又是中日湘北大战主战场之一。

该屋场依山傍水,座西朝东。大门前不远处,是一条从西向东潺潺流过的溪水,屋后山上有繁茂的树林,以枫树和樟树为多,还有片片竹林环抱夹杂其间。一到秋季,一眼望去,枫树红叶,层林尽染。夕阳西下之时,落日的余霞衬映着山庄的上空,屋顶炊烟袅袅,百鸟归巢,群雀唱晚,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山乡风貌,故名“余霞山庄”。

傅光湘1904年出生于余霞山庄一个贫农家庭,七岁进入麻林桥日新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去了脱上(地名)学做染工。三年出师后,帮了师傅一年,后去纯化(长沙县安沙镇)三盛染坊工作。在工作时认识了刘彦勋,他是三盛染行老板刘文栋的儿子,刘当时还在上学,因为都是同时代的年轻人,都很关心时局的发展,并共同参与创办长沙县第九区农民协会。

1922年,傅光湘在长沙做工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易礼容、郭亮、蔡和森、蔡畅、李富春、刘少奇等。在蔡和森家的机坊做工时,蔡和森看到傅光湘有文化,写得一手颜体字,便带他到广州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4年傅光湘又进入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并于1926年开始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经染业工会委员长雷斌、周汉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的派遣打入湘军闫仲儒部从事兵运工作。同年参加秋收暴动任红军营长。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在长寿街苦战中腿部受伤,伤愈后担任郭亮领导下的中共长沙地下联络站长和岳阳站长。

由于叛徒的告密,傅光湘于1931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一直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傅光湘先生的中年照

1942年长沙市染业工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后任理事长。同年,长沙市总工会成立,他被推选为总工会常务理事,并担任秘书长、组织科长、市总工会《旬报》主编、《长沙工人日报》总编等职。
    
1948年,傅光湘受省会“六团体”(省工业会、省商业联合会、省农会、省总工会、市商业会、市总工会)委托,起草上书湖南省主席程潜,反对国民党政府将金银运往上海。同时,起草呼吁和平、停止战争的通电,并在《长沙各界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字。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前夕,他受命起草《告工友书》,号召工人们起来护厂迎解。在中共湘东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傅光湘是工运组的副组长,兼任策反组长,为长沙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解放初,为尽快恢复发展生产,解决失业工人就业问题,傅光湘说服有名的资本家冯和生拿出部分资金组建福顺昌织布厂,并担任厂长。

鉴于傅光湘先生在湖南人民革命史,尤其在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湖南社科院教授王亚元先生(退休前在长沙市总工会工作,专事长沙工人运动史研究,接触并了解了傅光湘的人生轨迹)曾与人合作著文《傅光湘的革命生涯》,发表于《长沙工运史(第十四集)》。(2002年在主编《长沙市工会志》时,又把傅光湘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运人物”之一,作小传留名工运史中。)

不料,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傅光湘突然变成“反革命”被镇压。一个革命家庭,一夜间变成反革命家庭,傅光湘的儿孙从此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并在极左年代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傅光湘先生的冤案才由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和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予以平方昭雪。傅光湘先生的光辉形象在冤屈了三十多年后终于抖落一身历史尘埃展现在湖南工运史上。

麻林桥的抗战岁月




 影珠山 作者供图

麻林桥地区历来是战略要地,它紧挨长岳古道,背靠长沙县影珠大山,为兵家必争之地。四次长沙会战从1939年打到1944年,前后六个年头,日军的进攻路线总是从岳阳的新墙河,打到青山铺、麻林桥、金井第二道防线,然后从这里直扑省城长沙的捞刀河、东屯渡第三道防线。因此,前后六年的时间麻林桥地区的父老乡亲几乎都是在兵荒马乱中惶惶度日,苦不堪言。

作为战略纵深要地,在战事兴起的日子,南下的日本鬼子数次在麻林桥的乡村里扫荡,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给老家的父老乡亲留下惨痛的记忆和深仇大恨。老家的一个舅舅,当时二十来岁,鬼子进村后把他掳去作挑夫,到达目的地后,将所有被抓夫的青壮年集中在一个乡村的堂屋里,全部用机枪射杀死。

我外公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去世,据我外婆回忆,外公去世时正值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走兵”时期,外公的丧事办完,墓地的坟头刚刚立起,扫荡的鬼子便进村了,那些帮忙的父老乡亲赶紧疏散躲进附近的山林里。邻村的一户人家也在办丧事,见鬼子进村,赶紧躲进山里,日本鬼子把死者的棺材打开,把死者拉出来,将棺材翻了个底朝天。

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让麻林桥地区生灵涂炭,连死者都不得安宁,这样的记忆肯怕几代人都不会忘记。据《长沙县通史》记载,抗战期间,长沙县被日军打死打伤的平民145239人,其中死亡33359人。

鉴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麻林桥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英勇杀敌。在四次长沙会战中,麻林桥十五岁少年向忠民白天潜伏于灌木丛中,深夜击杀日本兵三人生擒一人。一队日军骑兵从麻林桥磨盘洲逃窜过河,被当地农民伏击用锄头、木棍击毙。

在前线阵地,距麻林古镇不足十公里的长沙县影珠大山至今还留下了不少长沙会战的历史遗迹,包括作战工事、战时指挥所,阵亡将士墓群等。长沙县影珠大山,南及青山铺、麻林桥,东联金井、高桥,西抵汨罗任弼时旧址,北通开慧,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既是佛、道、儒并存交相生辉之地,更是民族英雄抗击侵略之地,是英雄之山。长沙有民谣: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却鞍。影珠山主峰509米,并有大小峰峦七十余座,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抗战期间,长沙军民曾在影珠山阻击来犯之敌,杀得日寇在影珠山丢盔弃甲。1942年1月,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由长沙往北全线溃退,中国军民据守影珠山天隘顽强阻击,日军遂从第九混成旅团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敢死队“山崎大队”偷袭影珠山指挥所。

1月9日凌晨,战斗打响,经过从凌晨四时到上午11时的肉搏战,中国军队以顽强斗志在影珠山腰子坡一举全歼该敢死队。战斗结束,牺牲的480名抗日将士被抬至影珠山顶安葬,并修建了“陆军第一九五师湘北会战福临铺阵亡将士墓”的墓碑。碑联上作了这样的镌刻:英魂据此障长沙,倭寇未曾留片甲。如此豪迈的气概,彰显出一个民族不怕牺牲,威武不屈的精神。

影珠山阵亡将士墓  作者供图

麻林桥长坡古稀老人余鹤臯先生登临影珠山麓,游览当年抗击日寇的战场故地,感慨不已,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四言诗一首:“巍巍影珠,亘古驰名,奇峰耸立,沟壑纵横。兀首青山,雄踞福临,气势磅礴,屹立湘东。……一九四二,日寇入侵,军民奋起,并力抗争。威武貔貅,誓惩顽凶,壮士喋血,日寇尸横。……”热情讴歌了抗战将士的民族精神。

影珠山上清晰可见的战壕和石磊工事  作者供图

后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麻林桥地区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麻林古镇迁移到其南向约一公里处的坳上位置。这里原本有一粮库,紧挨X026县道,地域开阔,既可沿路开发,又具有纵深拓展的余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麻林桥镇再展新姿,现在小镇早已建有各种商店和大型超市、油库以及酒店、餐馆等,俨然又是一热闹的小县城。

麻林桥南迁到坳上的新街  作者供图

同时对原有古镇老街也进行了提质改造,力图还原当年古镇的模样,以满足现代人怀旧的情愫。古镇南迁坳上,固然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但也割断了原有的历史发展脉络,老一辈麻林桥人依然怀念昔日古镇的模样,怀念曾经在那古镇小街徜徉的岁月,中国的小城镇发展和建设面临一种新时代的历史抉择。 


今日麻林古镇的老街  作者供图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四木,编辑 | 明明添加城小忆微信,邀您入群,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火后街小学,走街串巷 | 忆臬后街命运的变迁

伍家岭工厂续春秋 | 曾经的郊区:何谓雨花亭

九尾冲不一样的风景 | 消失的长沙老街(六)

坡子街的气魄与胸怀 |说不清的唐家巷潘家坪

春天百灵:湘江合唱团 |留芳岭:旧时牛坊岭

长沙曾经房价14元/平 | 辛弃疾在营盘街练兵

新冠疫情下的老长沙  |  黄泥街写书进货往事

致敬工农桥完小  |  影像记录:疫情下的长沙

长沙老公馆寻踪  |  长沙樊西巷,隐居电影人

神秘又神奇的烂泥冲  |  昔日的长沙湘江码头

忆长沙北郊德雅村  | 消失的50种老长沙生活

百年长浏古道文艺路  |  大王家巷一带的记忆

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csjyds.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