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一)
关注笔记侠,回复“红包和邮件地址”,有机会抽到课件和音频,拼运气啦!赶快发给团伙一起跨年学习。各大平台转载务必联络微信号:kezhou20,违者必究
特斯拉:情怀和价值观驱动的公司,会支撑起百亿级的公司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管理学博士
一、颠覆式创新的两种形态:低端颠覆和新品类颠覆
回到“颠覆式创新”这个框架,让我们回顾下:
它本质上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它不是试图从正面在对手最擅长的维度上发起进攻,或者它说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和对手形成竞争。我们如果把市场看成一个分布式的结构,就会看到:高端市场、低端市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传统领先的厂商沿着持续性创新的轨迹在前进,它所提供的性能指标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复杂,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产品越来越重。当在持续性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当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传统领先厂商的技术会超出市场上大部分平均用户所需要的性能维度。
由于性能冗余的存在,就为低端颠覆提供了空间:开发面对低端用户的低端版本,最终通过不断迭代,切入到主流市场。这是低端颠覆的基本逻辑。
低端颠覆最基本的前提是:产品结构简单和价格便宜、性价比相对较高、颠覆式成本结构。
新品类颠覆的例子:特斯拉
第二种颠覆的形态:新品类的颠覆。基本前提是:提供一个颠覆式的用户体验,通过颠覆式的用户体验,获得体验的溢价,从而颠覆传统的领先厂商。
低端颠覆是颠覆式的成本结构,新品类颠覆是颠覆式的用户体验。
但是好景不长,美国汽车行业的第一波颠覆开始:来自日本丰田公司的颠覆。
1988年到1995年,如果我们把美国净资产收益率看作一个金字塔,那么排名靠前的行业依次是:医药、计算机、半导体…而处在最底部的两个行业竟然是航空业和汽车业,资产收益率不到5%,从911事件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家航空公司宣告破产,这是整体社会资产配置的极大浪费。
汽车曾经很长时间被认为是信息孤岛。汽车和厂商、汽车和驾驶员、厂商和驾驶者之间,都是信息孤岛,而特斯拉重新定义了语境。它成功把汽车连入互联网,让汽车从功能车时代进入智能车时代。特斯拉最大的意义,就像iPhone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新的品类,帮我们过度到智能汽车时代。iPhone出现后,手机原先最主要的通讯功能降低到不是核心功能,而从属功能成为主要功能。
特斯拉是擅长汽车行业制造的底特律公司吗?不是,它的基因在硅谷,是一家硅谷公司,它结合了苹果、谷歌、Facebook的功能,这个基因帮助特斯拉完成了过度,它不仅是一辆电动车,而是智能车,基于电动车载体的智能车。
特斯拉的智能化体现在:
1、实时更新操作系统功能;
2、实时监控行驶状态+云服务,它的很多服务会通过云的方式进行补丁,而不是实物方式的更换,当然,它也能实时监控驾驶员的行为;
3、智能手机APP远程控制。
新品类颠覆的四项基本原则:
1、思维至简原则(底层思维)
2、不对称竞争原则(跨界与嫁接)
3、聚焦原则(单品与单点)
4、迭代原则(迭代与试错)
二、特斯拉的定位创新:单点突破,以点带面
特斯拉直接聚焦极小众的高端跑车市场(定位对象:法拉利和保时捷911),在最高点建立品牌和声誉,然后开始向市场低端切入。
三、特斯拉的产品创新:单品极致、快速迭代
且来看一个汽车评论分析师的一段话:“百年来,汽油车发展到极致,细节无所不用其极,连汽油塞都要设计。”
1、利益驱动的公司,正常会支撑亿级的公司;
2、兴趣驱动的公司,正常会支撑十亿级的公司;
3、情怀和价值观驱动的公司,正常会支撑百亿级的公司。这两者这将成为支撑伟大公司的重大因素。
汽车传统模式
他的渠道包括两个部分:线下直营旗舰店+网上直销模式。
那么特斯拉为什么走O2O模式?
第一,是关于体验的逻辑。
传统手机渠道的人根本就不懂我们的产品。
第二,是关于成本的逻辑。
特斯拉渠道/服务:云服务+服务中心。
四、特斯拉的传播模式创新
1、充分运用口碑+社会化营销
最好的销售员就是种子用户,种子用户带有对产品的强烈期待、倾向性和情感。
2、明星投资人、用户
3、创始人的自媒体化:创始人的自媒体化在于给用户提供真诚的温度感、真实的能量,即使展现的这一面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
五、特斯拉的盈利模式创新
预订>现金支付>购买部件>组织生产>交货>支付供应商
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利润是通过软件和生态系统产生。
特斯拉的盈利模式是:硬件+软件+入口。
六、特斯拉的组织创新
特斯拉是高度跨界的团队:互拦网联网+消费电子业+航天业+传统汽车业。
特斯拉更像一个网络化组织。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说:“一个纯粹网络化的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去中心化、协作以及可适应性。”
七、颠覆式创新与汽车行业的同步演进
特斯拉无法复制,其方法论可以复制!颠覆式创新本身可以有不同路径的选择,应对行业颠覆,方向感重过战术一万倍。
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借酒浇愁和悲叹,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接受挑战、不断迎接新事物的人,才有可能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龚焱:分享经济拥有魔力般的催化力,将点燃每个角落
成功的研究总是肤浅的,但是揭示分享经济时代的思考和观察就非常有意思。
一、分享经济
第一次分享时代:部落时代
独享时代:农工商业的崛起
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正在从不足走向过剩,随着物质过剩以及碎片化时间的不断增加,构成了今天分享经济时代的前提和背景。
分享经济前提一:从物质不足到物质过剩
从物质角度来看,一切以原子作为底层的行业,正在从产能不足走到产能过剩。
物质或者产能过剩背后有三大推手:各个行业的竞争以及背后的学习曲线、技术进步、生产资源在全球化的优化配置,在全球化中,中国扮演着极大的角色,中国进入的每一个行业,价格都会雪崩,产能极度过剩。
分享经济前提二:从时间不足到时间过剩
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提出关键命题:“今天社会上有大量受过大量专业教授和专业训练的人存在,他们有大量碎片化时间,有强烈分享的欲望,就形成了汇聚效应。”他因此得出三大推论:
第一个推论:人类喜欢消费,但是也喜欢创造和分享。在古典经济学的架构里面,人类所有的消费都是建立在效益之上,人类的很多行为受到效益最大化或优化的驱动,但是今天,你的分享也可以推动效益;
第二个推论:当分享的群体足够大的时候,对小概率时间的捕捉就变成了大概率。在传统媒体时代,如何捕捉小概率事件呢?记者们通过线人,但这是极为低效的行为,因为小概率事件的特点在于不可预测性,无论你派多少记者,每个记者背后有多少线人,对小概率的捕捉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今天,无论小概率事件在哪里出现,只要目击者有手机、能上网,对突发事件的捕捉就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第三个推论:驱动分享的不一定是外在的名利,而是内在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内在驱使我们做出分享行为。
分享经济拥有魔力般的催化力,一旦点燃群体的参与,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二、判断分享经济的三个标准
分享经济的简单定义,就是对个人可以支配碎片时间以及闲置资产价值的分享和再释放。
第一重溢价:体验重构溢价(对原有用户体验的彻底颠覆与重构,而不是原有的改进和延伸)
60年代末,体验设计大师提出用户设计美学四重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用户用最少的动作来达到最佳的体验闭环。
第二重溢价:价值重构溢价(对用户闲置时间和资产的重构)
信用机制、撮合机制和价格机制三大规则,共同构建成平台的价值。
第三重溢价:联结重构溢价(彻底改变服务的需求方和提供方的联结范围、方式、成本)
三、创业的本质在于创造价值
如果一个企业高度标准化,要融入定制化的模式是非常困难的,而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企业,要融入标准化是极其困难的。
任何创业的本质在于创造价值,识别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龚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初创公司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
当我们探索一个痛点和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预设,但其实我们所构筑的事实和真正的事实永远有差距,前者建立在沙丘以上,并非真正的事实。
我们所构建的世界、事实都不是世界和事实本身,这里的差距如何弥补?这就是我们所要讲述的精益创业方法论。
我们所想象中的痛点永远不是真实的用户痛点,两者重叠的一部分,往往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我们所想象的解决方案和真实的解决方案也只有重叠的部分。德国大哲学家尼采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一、创业的本质
为用户创造价值,由用户定义价值。
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渠道为王,我们在80年代听到的许多伟大的品牌故事都是关于道为王。
而这也是一切创新和创业的底层逻辑,这是一个市场拉动的逻辑,而不是技术推动的逻辑,我们曾经对技术逻辑如此迷恋。
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焦点是:痛点能够驱动机会。那么如何定义、验证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二、全球创新发动机“硅谷”的创业思维演进
在接下来的几年硅谷发展中,VC(风险投资)始终相伴相随,80年代个人计算机、90年代互联网,硅谷在一次次突破自我、摧毁自我、颠覆自我,硅谷的历史就是颠覆式创新的历程。
电商行业的第一变量和第二变量是客单价和订单量,尤其当你有一个大仓库的话,这两者将决定你是否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可见火箭发射式的弊端,当你的商业模式没有得到任何验证之前,就去快速复制和放大。这个模式操作下的WEBVAN把背后的投资人拖入了深渊,甚至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创业最大的浪费不是前台在玩淘宝,而是你投入的所有资源没有任何反馈。
如何逼近痛点和解决方案呢?就是高速试错、高速迭代中积累认知,这是底层逻辑。
火箭发射式创业的前提是创业路径可度量、创业参数可预测、创业背景可确定性,精益创业是完全相反的逻辑。
可见火箭发射式的弊端,当你的商业模式没有得到任何验证之前,就去快速复制和放大。这个模式操作下的WEBVAN把背后的投资人拖入了深渊,甚至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创业最大的浪费不是前台在玩淘宝,而是你投入的所有资源没有任何反馈。
如何逼近痛点和解决方案呢?就是高速试错、高速迭代中积累认知,这是底层逻辑。
火箭发射式创业的前提是创业路径可度量、创业参数可预测、创业背景可确定性,精益创业是完全相反的逻辑。
我做下简单的小结,精益创业的五项基本原则:
1、用户导向原则:从自我导向到用户导向;
2、行动牵引计划原则:从计划导向到行动导向;
3、试错原则:从理性预测到科学试错;
4、聚焦原则:从系统思维到单点突破;
5、迭代原则:从完美主义到高速迭代,可以从不完美开始,但是通过高度迭代、试错积累认知,最终相对逼近完美。
表达条件概率的贝叶斯定理有一个底层逻辑是:没有人一开始就掌握真理,真理只能被逼近,而不能完全被掌握。通过多次迭代,我们可以一步步模拟并认识客观世界,测试并收集数据,最终逼近真相,形成认知趋同。贝叶斯定律的收敛性就体现在这里。
精益创业强调:“行动拉动计划,由行而知,然后再由认知拉动行动,从而完成循环。”认知非常关键,Bill Coleman说:“一个初创公司不是一个技术公司,或是简单的人员组合,而是一部学习机器。”学习的速度决定初创公司能跑多快、多远。
不同底层的创业思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创业命运。 精益创业,是从0到1,不是做加法的过程,而是做减法的课程。
三、精益创业的本质
新创公司需要拥有自己的创业工具,也就是精益创业,从本质来说,它有三块:
A、商业计划:
商业计划书是对内对外、相关利益之间的基本沟通媒介,投资人会说能不能把你的BP发来看看?而在精益创业的框架里面,商业计划书只是提供关键的前提和假设,从而促进初创者的学习和成长。框架:
A、核心价值主张和底层价值是什么?
B、识别的用户痛点是什么?
C、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D、通过服务,你能捕获什么价值?
E、你的盈利模式和价值网络是什么,谁是你的朋友和敌人?
能帮你打开估值空间的不是规模和利润,而是价值的创新空间和商业模式的延展能力。
再次强调,如果我们要对整个商业计划做一个简单探讨,商业计划的核心就是为用户带来何种价值、何种痛点的解决方案,以及价值和盈利模式是什么。一个有生命力的商业计划必须是对这几个维度的动态平衡。
产品引入模型虽然符合逻辑,但是它的最大问题是:真正的用户在你所有的事情做完了才进入这个模型。它假设一切都高度确定和已知的,这种方式在一定场景是存在的,对于现有产品的简单、细微的延伸性创新,用这个方案是可以的,因为用户和产品方案是已知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来说,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
初创公司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企业的探索期阶段要解决的是“0到1”,执行阶段是“1到N”,优化阶段是“N到N+1”,精益创业只关注“0到1”的阶段:商业模式的验证。
硅谷有一个词:“甜点”,很好理解,就是商业模式基本验证后,接下来就是放大、复制,这个点对投资人就是“甜点”,投资人终于在参加公司的历史上开始知道这家公司值钱了。
初创公司的很多失败是由于过早复制和放大商业模式,再完美的商业计划也只是假设。
精益创业逻辑框架最核心的是用户的探索和用户的验证:
1、用户探索
重点在于定义痛点和解决方案的假设,这里不是做加法的过程,而是减法的过程,是倾听用户声音的过程,这是不断探索和积累认知的过程,在定义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用户验证;
2、用户验证
同时检验假设的痛点和商业模式是否可以重复、规模化,并找到早期的天使用户,如果不能找到,就要轴转,回到探索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循环、深化认知的过程。
轴转的特性是快速、敏捷、把握时机。为什么轴转要快速和敏捷呢?因为在探索阶段,是一个流血的阶段,现金流是负的,正如飞机在跑完跑道前必须要飞起来,你在你的跑道耗尽之前,要找到你的甜点和商业模式。很多初创公司的失败不在商业模式的不成立,而是在找到商业模式之前耗掉它所有的资源。所以,轴转的时间极其重要,只有通过速度才能实现功能组合的最小化、推动用户反馈的实时化。
精益创业是一个关于创业认知的框架。以轴转作为关键的反馈环节,框架的核心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于一个新技术的产品推广,是要切入主流市场还是技术爱好者?传统的主流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切入主流用户,因为这是最肥的市场。但是《跨越鸿沟》带来的新视角是:创新用户。
原因:
第一,创新用户和领先用户的界限越来越小,两者的鸿沟在缩短;
第二,主流用户本质上都是乌合之众,他们对技术和产品没有太独立的判断和认知,他们通过身边的领先用户形成认知,他的判断是被动的判断。通过创新用户切入,最后可以拉动主流用户。这个概念也得到了传染病理论的强大支持。一个传染病的扩散需要三大条件:传播源、传播渠道和易感人群。
B、用户开发
用户开发提供了验证的通道,如何来进行用户开发?可以应用“MVP”(最小可行化产品)。
C、精益研发
龚焱:迭代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一、如何定义用户痛点?
1、头脑风暴
这是带着强烈同理心的头脑风暴。如果这个痛点是创业团队所面临的痛点,这个头脑风暴的代入感就会更强。如果用户群的痛点离创业者太远,头脑风暴的代入感就不会太强烈。
2、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
面对面访谈或观察用户的时候,让自己变成用户的一份子,融入到用户场景中,效果也会更好。
我们如何做访谈和观察呢?第一,不带预设,不过早引入价值判断;第二,深入挖掘和预期不相符的维度;第三,不只关注于用户资深体验,深入挖掘用户相关利益方体验,每一个决策都是利益相关方和生态圈的判断和反应。
3、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
痛点和解决方案有三个推论:
推论1:新解决方案带来新痛点
新的痛点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新的解决方案会带来新的痛点,从而为新的解决方案带来空间。
推论2:同一个痛点,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维度
推论3:同一个解决方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盈利模式
二、验证基本假设
验证基本假设第一步:设计MVP
什么叫做MVP?是针对天使用户的最小功能组合。注意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天使用户、最小功能组合。先聚焦天使用户,然后再做加法。其中天使用户有两个特点,因为它的痛点如此之痛,所以第一,对方愿意尝试,第二,对方满意之后对你的传播有极大的拉动性。
验证的步骤——
第一步:功能和用户排序;
第二步:测度与数据收集,与预设指标比较;
第三步:获取认知、学习与迭代。
MVP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产品,更是一个测试的工具,帮助我们快速对关键前提和假设进行排查、设置,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快的认知,然后排除一切无助于认知的功能。
MVP是在产品端减法再减法,在市场端加法再加法。
迭代是一个有魔力的词汇,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切创业都面临着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进行认知的比赛,不只是关于体力和智力的游戏,而是关于认知的游戏,因此如何对功能和用户排序,是最重要的两个要点。
Linkedin创始人在面对访谈的时候说:对于互联网软件来说,快速发布和得到反馈才是关键。通过贵宾式VIP、静态页面(伪装型按钮)、视频、截图、PPT、邮件、朋友圈、快速原型都可以进行测试。
快速原型可以是借鉴的原则:类比、反证、跨界嫁接(原有的创新元素进行重新结合,推出新的物种)。为什么需要跨界嫁接呢?因为面对的是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功能。
验证基本假设第二步:测度与数据收集,与预设目标比较
测度和数据收集的时候,最大的关注点在于:从关注总数指标转向分期为基础的指标;从关注事后的因果分析,转向实时的对比测试;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测度工具可以包括:对比测试、同期群分析、净推荐值(NPS)。
(1)对比测试
(2)同期群分析
所谓的同期群分析,就是把同一个用户看到他后期的行为变化,从而更精确地理解用户。
(3)净推荐值NPS
根据用户的反馈,可以把用户分为三类:粉丝、诋毁者(负面传播的用户)、中立者(无正面或负面传播),你的粉丝数量和诋毁者数量的比例,就是净推荐值,就是净能量。
从增加逻辑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有三大增长引擎:第一,黏着式增长,即锁定用户后不断推送各种服务增加销售额,实现用户终生价值;第二,付费式增长;第三,病毒式增长,前提条件是病毒系数大于1。病毒系数是什么呢?100个用户再带来100个用户,则病毒系数为1;100个用户带来110个用户,病毒系数就是1.1。当病毒系数是1的时候,是线性增长;当病毒系数小于1的时候,远期增长会减速;当病毒系数大于1的时候,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形成放大效应。
为什么要关注和强调NPS?只有高的NPS,才能有高的病毒系数,才能有病毒式和指数级增长。NPS揭示了购买用户方式之外,一个用户增长能形成什么形态和模式背后的推动力。
验证基本假设第三步:学习与迭代
一个不完美的开局,经过高速的迭代,可以产生魔力的结果。
三、小结:精益创业对软硬件行业都适用
精益创业可以找到更广的应用视角。这个思维的视角告诉我们,即使再硬的行业都可以应用。
最后总结下关键点:
1、精益创业是做减法的过程,把产品端、用户端做到极致,然后再做加法;
2、通过测度、高速迭代形成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3、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4、过度的营销只会造成噪音,“0到1”是一个反营销的过程,这和“1到N”是不一样的。
回溯到最早开始的一点:一切创业的本质是为了创造价值,如何创造价值呢?识别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精益创业就是一个科学实验的框架,个人认为精益创业框架的贡献是让创业从非常混沌、杂乱无章的状态向科学的角度拉近了一步。谷歌帮助我们人类朝“信息民主化”拉近了一步。而创业呢?一直被认为是少数人的专利,但是在精益创业的框架里面也可以大胆创业,普通人也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蔡文胜:移动互联网,先从简单的应用开始,解决一个问题
中国个人站长教父,知名天使投资人,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极具传奇色彩的领军人物
一、任何社会都往两个主轴发展:能量的获取和信息的传递
1、信息的传递:
人类从结绳纪事、信鸽,再到通过文字和图像记载进行经验的传承,再后来电报、电话、互联网,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这既是技术的发展,也是人类的发展。
2、能量的获取:
人之所以有力量,在于会用工具。谁掌握了先进的东西,谁就能取得进步。
人类发展分四个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一个人、社会、国家,只有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才能获得优势和巨大进步。今天的互联网有点像一百年前的电力。如果35年前石狮安装了灯泡,是一件很神奇的时候,但今天很正常。互联网在未来的5年时间,就会像电一样,随你所用,是一个工具,给你带来更大的效率和价值。
现在的改变:
这是第一个改变:我们进入信息和互联网社会。
世界上所有的革命已经从工业化转移到信息化。当你的工业越发达的时候,就会越快进入淘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物质过剩的时候,我们过去会缝补衣服,现在是购买更多的服装,因为有了时尚需求。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并存的阶段,如果中国前面二十年的首富也许是房地产、汽车、信息产业等各行业的人,那么从去年开始,10大首富中有5个已是互联网人,而且再过三年,前20名富豪都基本全部会是做信息和互联网的人。
第二个改变:我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进入投资行业的启示:
第一个启发:合伙人制度,更有前途
第二个启示:做投资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
第三个启示:投资者不轻易干涉
从1995年开始出现互联网,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是雅虎时代(1995年-2000年)
第二代是谷歌崛起(2000年-2005年)
第三代是Facebook、Myspace的阶段(2005年-2010年)
进入移动互联网,中国人第一次处于全球最领先的阶段。智能手机的覆盖率达到75%,中国的网民PC端有8个亿,预计2015年移动终端会有12亿。美国在移动端的普及还不如中国人,只有65%,印度只有16%,很多东南亚国家和巴西、墨西哥也只有百分之十几。中国第一次处于引领阶段,中国有小米、中兴、华为等这样为代表的公司帮助我们做出了更廉价的移动终端。
计算机交互方式的改变——
键盘:计算机以前更多作为计算的工具,那个时候的机器只是单台计算机。计算机以前更多作为计算的工具,那个时候的机器只是单台计算机。
2、键盘+鼠标
从1995年-2010年,计算机才真正被联网,包括娱乐、游戏开始不断出来,这个时候的操作是“键盘+鼠标”,是由微软和IBM触动的,它们把巨大的计算机系统变城个人界面系统。
3、触摸
2010年至今,是苹果带来的革命。我们原来都习惯了鼠标,但今天我们都适应了触摸,现在小孩子只要看到玻璃,都会想上去触摸。
4、语音、感应
再过5年、10年,估计我们都难看到鼠标和键盘了,以后甚至都不用触摸了,直接用语音进行交互。苹果Siri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目前都在英文使用上比较方便,但不超过3到5年,Siri的中文也会更加优化。再往下,计算机的交互形式可能是感应阶段,你甚至都不用说话,你只需要使用脑电波,电脑就知道你想要什么,这些目前都在进入实验的快速突破阶段。
二、现在互联网处于什么阶段呢?
真正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定是:电子商务。
互联网的一些特征:
1、物以类聚:强者更强,快鱼吃慢鱼的阶段,互联网最后只会存在前三名。
2、众包:马云为什么强大?因为他也搭建了一个平台,上面有千以万计的卖家在里面自动添放内容,这就是通过免费的方式,让别人来为你干活,这是最有价值的。
3、分享:即使一个再小的东西,如果你能让人去免费传播,就非常有意义,每个人都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传播节点。
互联网的这三个特征,善于利用,抓住它们,我们就会事半功倍。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往下创业,我们能做什么呢?
把闲置的资源运用起来,重新优化分配:案例Uber、airbnb
能够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功能单一明确:案例美拍
能够改造传统流程,颠覆固有模式:传统产业做手机,比如联想,它一开始会派出几十个专家去市场调查,然后根据反馈来的意见考虑做什么手机、定价多少、配置多少,然后专家的意见排到杨元庆台面,由他拍板,等到生产完,找明星代言,铺渠道,这就是传统模式。而小米呢?雷军是先在微博发一个帖子:我准备做手机,大家来提意见。发烧友开始给意见,然后他综合大家的意见。这些意见比专家更中听、更权威,然后终于决定生产,但也不是盲目排版下单生产,而是通过让人预订,达成几百万台的预订完才投入生产。
在中国,目前看得到最基础的两个社交网络平台是微博和微信。
手机和PC有什么不同呢?
1、拍照功能:
2、LBS地理位置功能
3、通讯录
让我们来复盘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其实最关键的是把握生产力和生产资料。
1、石狮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如何抓住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呢?接下来就是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甚至包括物联网的发展,从中产生新的台阶和起步。
2、互联网,不要把它看成太神圣的东西,就是把它看成工具,好比水电,如何利用它改造现有的企业或者工厂,从中产生新的机会。
3、思想要改变,未来如何找到更多的人才,让它成为合伙人,从而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有合伙人制度。
三、未来十年、二十年,这个世界和人类社会会怎样?
未来,你可能是钢铁侠,你不一定要穿很多衣服,也不一定要房子,可以在山上过夜。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有意义,要不要造那么多房子呢?要不要那么多衣服呢?比较现实可以看到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后,我们未来还存在司机这个职业吗?我们的世界正在处于快速和极速的发展,我们必须用更前瞻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
我们应当用一种更接纳性的方式、敞开性的思维去思考未来。未来,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包括财富、知识、教育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只要抓住某一点,我们就能做得更好。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学习的改变。学习的方法完全改变了,你不用出门找师傅,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开一个店,或者做互联网,你要做的事情是你找出这个行业和这个世界最牛逼的100个人,你看出他们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你就成了专家了。
未来一个人的能量,在于对事物的洞察、知识的淡定。
传统企业如果感悟过来,散发的魅力会更大。将相本无种,只要我们敢于抛弃原来的包袱,就可以再起步,重新起来。传统企业如果能赶路过来,有机会的。不破不立,抛弃原来曾经大家觉得牛的东西,从零开始,才会有新的跨越。我为什么做事情比较顺,得益于前期传统行业的经历。
熊俊(91助手、同步推创始人):互联网和传统最大的区别,在关注人
传统互联网关注的是物(电脑、产品)、信息的流程、流量的入口和变现,移动互联网最大的颠覆是由从物或者产品开始,转为关注到人,先聚集人,而不是产品,PC不见得能代表一个人,只是一个帐号。传统互联网非常关注产品,我做了一个东西,然后如何把它传播出去。在传统互联网,同样是很多人聚集的地方,很多人叫做社区,强调的是空间感。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社群,不再是空间感,而是人的感觉。传统讲B2B、B2C,讲究的是如何把产品卖到用户手里。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线下的每个人开始影响你产品的生产。以前是生产无数的产品,但是小米现在只生产一款,甚至今天很多的产品开发,不再只是做N多不同人都能买的产品,而是为一部分人去服务,如美柚,它是“工具+社群”,它用工具把一群人过滤出去,考虑的是如何先聚集一群人,然后再考虑产品。而传统注重门户、工具。这是一个本质上的一个差别。
罗永浩只是在卖手机吗?赫畅只是在卖煎饼吗?互联网是一个手段,不是一个目的。互联网思维,今天真的每个行业都需要,互联网的边际成本非常的低,怎么利用这样的优势,怎么获取更好的信息、更多的用户需求、更好的传播,能通过人传播人的方式,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这是互联网思维,也是给传统企业做的一个改变。
几年前和蔡先生在一起讨论,提到一个观点,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家会成功。今天所提的互联网思维,是把以前整个精力围绕生产产品,现在改为围绕到人,围绕用户到底需要到什么上去。互联网和传统最大的区别,在关注人。如果今天有一个传统企业家,了解互联网,才是未来致胜之道。未来,每一家公司都跟互联网公司有关系。在这次美国CES展会,新技术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作用,是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是以人为主的生产,今天不是生产产品卖给人,而是了解我们的用户需要什么,碰到什么困难。围绕解决用户的困难。这个才是我们需要去颠覆的。
PS:以上笔记均源自笔记侠在混沌研习社、石狮“互联网与传统的碰撞与变革”合作的笔记摘要。
想看更多春节系列知识红包,点击
点击下面,还有惊喜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程维|张小龙|张一鸣|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罗振宇2|吴晓波|吴伯凡|宗毅|熊俊|吴声|秋叶|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张邦鑫丨季琦|刘德|雕爷|王信文|齐俊元|凯兹|赵迎光|行动派琦琦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