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抗战,1938,日本人的攻略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2018,秋望抗战文集

越战,浪漫法兰西---奠边府之战前说

戴季陶,由热血到冷血

越战中的两张照片的故事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抗战前,还没当上汉奸的李士群

可怜的煤炭——那年中秋,黄海海战

远东疑云:谍影重重皇姑屯

日苏谍影重重,再看九一八事变

重温九一八,再论张学良

扬州十日哭明月

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和民意的911事件

林彪和陈光的平型关战役

饶漱石的战争时代

高岗,由朝鲜战争到五马进京

战将陈光的句号

抗战时期的朱德总司令

北洋舰队彻底覆灭123年散记

1979中越战争纪念日系列:橡树中越战争系列

《少女之心》走过四十年余年的记忆

真实的瓦尔特:铁托往事(上)

真实的瓦尔特:铁托往事(下)

纪念布什,闲侃巴拿马战争和海湾战争

橡树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关注朋友添加请注明

最新:武汉会战战略概述:

中日大决战:武汉会战战略解读(上)

中日大决战:武汉会战战略解读(中)

中日大决战:武汉会战战略解读(下)


华北、华东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南京会战至徐州撤退期间,日本军、政双方高层对战争发展评估并不明确。


战前,中日军力、国力即存在巨大差距。


中日军用飞机保有量总数对比是1V8,其中战机对比为1V18;海军对比是1V13,钢铁产量是1V145,石油储存是1V129。


中国唯有陆军步兵人数以5.7V1,总人口5.1V1,国土面积131V1超过日本。


是时,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反之,中国均不具备生产能力。

正在推进的日军战车与步兵。


由此可见,中日国力、军力差距悬殊。


然而,如以日本实力及国民经济基数,摊平在中国辽阔国土上也是捉襟见肘寥寥无几,根本无法保障日本全面侵略、鲸吞中国。


对日本而言,侵华战争如要演变成野心勃勃元蒙、满清鲸吞中国的历史,概率很低。


假设没有美援、苏援等外援,中国是否可以独立打赢抗战?


历史不容假设。但是,历史可以借鉴。


元蒙,是在吞并金、夏等中原大国,数次西征,控制了中东及丝绸之路、西伯利亚,完成了天文数字的财富积累,兵员积累,彻底孤立了南宋之后,才发起自北而南的侵略战争。


此后,南宋钱粮、兵员几乎耗尽,经历数十年大大小小战争,才有了后来的崖山之变。


满清入关,则是抓住了明帝国在丧失绝对权威皇权,国家纷乱的机遇。


当时,南明抵抗力量分散独立,内乱不息,习惯默认改朝换代的民众的家国意识尚未启蒙,既无全民动员机制,也无统一的军政。


满清在得到蒙古、朝鲜及其他游牧力量襄助下,同样在相对孤立中国之后,经过长期战争直到康熙年间,才完成了自北而南的鲸吞。


宋蒙战争前的宋蒙态势。


历史上中国两次对外来侵略的抗战失败,在军事上有两个特点:


即当时的中国抗战和其他国家、地区抵抗元蒙、满清的战争没有联系,都是中国地区内的、独立的抗战。


冷兵器时代的中国抗战失败的军事主因,除却双方在国力、财力、后勤、机动、军队素质等方面差距悬殊之外,还在于宋、明抗战的最大的战略失策。


过度妥协、退让,使得侵略方在漫长战争中,经常处于完全占据侵略主动地位。直到最后失败。


相比元蒙、满清,日本同样占据国力、财力、后勤、机动、军队素质等方面优势。


更为甚者,日本现代化海陆军在战力上更是超越平面化、近代化的中国整整一个时代。


日本侵华看似和中国历史上两次抗战相比,同样具有相当的实力。不过,抗战时期的国际大背景已经被现代文明刷新。


就当时世界趋于全球化而言,只要得到无法生产、拥有的武器、物资等国际支援,中国以广袤国土和众多人口,就会成为日本侵略无法逾越的高山。


全面侵华战争在军事上最大的、唯一的、现实的变数,便是现代世界的国际关系的变化、制约。


军事与国际社会的外交、政治紧密捆绑,密不可分。可谓美洲的蝴蝶抖抖翅膀,东京便会狂风暴雨。


当时,世界关系错综复杂,假设没有美援、苏援等外援,也会有德援、意援。


装备苏式武器的中国军队


总之,作为世界重要国家之一,中国抗战无法由世界格局中分割出来,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


日本政府明白这点,但是日本军方集团愤青云集,急于侵华,显然不太清楚这点。


其实,自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组织及苏、美等国都已经深浅不一地介入中日关系。


从七七事变发展到淞沪会战,再到日军占领山东,突破制令线向南京、徐州发起攻击,日本侵华规模骤然扩大,日本与英、美、苏、德、意、法等国矛盾也就迅速加剧。


就此,在勉强维持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框架下,在欧美列强三股最强势力集团,即英、美等国集团、柏林-罗马轴心国、苏俄之间,日本的军事侵略与外交取舍的定位,非常艰难。


因为满蒙问题分歧,日本和苏俄长期处于戒备、对峙状态。抗战初期,处于对日本迅速扩张和战争暴露的强大军力的戒备,苏俄含蓄介入、支援中国抗战。


徐州会战结束不久,日苏在中国张鼓峰爆发边境冲突事件


张鼓峰爆发边境冲突事件,逃难的中国民众。


由此,日军只得暂歇、中止了对蒙古以南的平绥线方向作战,抽调其精锐第5师团驻防青岛,准备应急北方。


同样,在淞沪会战后,中日战争迅速卷入京沪杭地区及江淮流域。日本侵华直接冲突英、美、法等国在华利益和道义底线已成事实。


尤其英、美两国在当时以中国法币和美元、英镑的捆绑,深度参与了中国抗战前的金融、货币改革。所以,两国对抗战迅速扩大到京沪杭地区更为不安。


京沪杭战事中,日军在标识清楚情况下,炸沉了美国军舰“帕奈号”与三艘美国油轮,击沉英国炮舰“莱的巴德”号。


当时,美军亚洲舰队司令官亚内尔将军认为“东京打算排除美国在太平洋各地的利益”,呼吁武力介入援助中国。


这是美国军方第一次提议以军事干涉日本侵华。



由于美国奉行独立国策,英国被德国在欧洲的扩张牵制,对日本在京沪杭的侵略作战除却外交上的警告、抗议之外,并没有实质性军事行动。


不过,英美对日外交日益强硬,也加剧了日本政府和军方的分歧,迫使日军在后续作战上无法形成完整战略。


此后,日军以津浦线、平汉线、平绥线的自北而南侵略轴线发起军事攻势被耽误下来,客观上,既有中国抗战以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及花园口决堤等重大牺牲、努力。也有苏俄在张鼓峰事件前后的战略牵制,以及英美强硬外交的压力。


日军侵占华北、华东各重要地域以后,日本政府急于谈判,而日军则提出进一步全面侵华战略。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抗战国军迫击炮阵地。


徐州会战之前,日军抛出了“A作战”计划,准备在华东、中原战场与中国决战同时,于1937年12月底在大亚湾登陆,在华南开辟侵华新战场。


雄心勃勃的“A作战”计划目的,是以截断由香港而广州的中国抗战最重要的外援线。继而,对中国完成初步战略性包围,压迫中国妥协、投降。


正是因为英美两国强硬外交,日本政府和部分军人恐怕国际关系恶化,根据日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的建议,日军才在12月底即将实施计划的前夜,宣布暂停对广州的作战。


1938年,是中国抗战最为复杂的一年。


年初,南京失陷遭遇大屠杀阴影尚未散去,中国即在台儿庄击溃日军第5,第10师团的两个主力旅团的攻势。


台儿庄大捷深度刺激了骄狂不可一世的日本陆军。


于是,日本陆军及侵华华中派遣军方面精心组织,预备在京沪杭战区外围发起徐州会战,企图实现速战、决胜。


徐州突围,在突然失去了在京沪杭战区外围速战、决胜目标之后,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在仓促之间,把速战、决胜目标放在遥远的武汉。


1938年7、8月间,日本既要与苏俄缓解远东关系进行和谈,也要与英美外交、斡旋在华利益 冲突。


1939年盛夏,日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发生边境战争。


此外,这些侵华战争中亟待解决的国际关系问题上,日本政府与军队观点分裂,操作起来效率不佳。


政府外交急于解决这些战争激化的国际关系,受传统“诡道”影响的日军急于不间断把侵华进行下去,不断寻衅扩大侵略纵深。


由此,日军在1938年7月前后即开始对中国武汉腹地发起战役性攻势。


同时,为封锁中国海路和进一步侵华准备前进基地,日军也没有停止对与英、美等国关系不大的中国港口的进攻。


随着日军海陆军攻占厦门、连云港、南澳岛、南澎湖列岛,日本虽然在张鼓峰事件后与苏俄实现和谈,但是,日军侵略锋芒不断南移,不断转移到南方重要港口,也使得日本与英、美等国的外交失去回旋,日趋进入绝境。


历史时间轴刻画非常清晰。


在张鼓峰事件善后谈判中,苏日得到短暂和平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和解。此后,苏日再度爆发规模更大的诺门罕边境冲突事件。


在以出卖中国的日苏和约签订后不久,日本很快就与英美关系彻底恶化,继而爆发了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至此,在抗战不久,即被苏俄战略牵制的重兵还没来得及在中国战场完全使用,便匆匆忙忙调往了对英美的南方战场。


国际关系的变化、制约,为中国艰苦卓越的抗战带来了转机和希望。


侵华最高日酋裕仁天皇及家人。


在日本天皇御前,军部和政府同级。


日本天皇不仅是日军唯一的最高权威,更是真正的侵华战争最高决策人和独裁者。


说到底,还是这位最高决策者和独裁者的智商问题。


在日本疲于在外交上应付英、美等国集团、柏林-罗马轴心国、苏俄等三大欧美集团同时,正是他对日军侵华的暴虐的纵容、默许,推动着日本很快陷足中国。


对抗战中国而言,化日军蚕食而鲸吞,化日军自北而南侵略而自东向西,化中日局部冲突事件而大纵深的全面持久战,化中国抗日而中国在友邦支援下抗战,正是早就策定的抗战大计。


日本天皇和日军的分裂、莽撞,阴差阳错,暗合了中国抗战大战略的应对。


后来,随着日本侵华旷日持久,日本与英、美、苏俄关系几乎再无回旋空间。


矛盾日益加剧后再无选择,日本也只得1940年9月选择了德、意阵营站队,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组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军事集团。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日本最初企图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欲求控制战争规模,以速战决胜中国,再来一次九一八事变的野心,正是在1938年间,不可逆地步入泥潭。


关注朋友,可注明添加我的微信zhuerduo1222。

邓发,红色大砍刀(下)

2018年,湮灭在“乱坟山”的抗战记忆

川军抗战:淞沪会战,屹立如山

在抗战大背景下,再看淞沪会战

浅笔扫描俄国东方-2018军演

诺门坎会战,苏联红军到底有多厉害(上)

张鼓峰的喀秋莎(上)

怀旧苏俄——那些年,在中苏边境上,眺望强大的苏俄

最新:苏芬战争,二战时期最具喜感的战争(上、中、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