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战犯都是学院派——漫谈日本陆军大学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橡树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关注朋友添加请注明】
日本陆军大学旧址,现京都港区立青山中学。
日本陆军大学校,即人们熟悉的日本陆军大学。
它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发展近现代化军备及国防而成立的,具有标志性的重要军事单位。
从1883年创建,至1945年被麦克阿瑟下令解散,日本陆军大学先后辗转于东京港区北青山、千代田区和山梨县甲府市。
运营64年间,该校共为日军陆军方面培养、输送有3485名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绝大部分在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太平洋战争中,成为日军陆军将、大佐级高阶级军官,参谋人员,军事行政、研究、教学等专业人员。
通常,人们一直误认日军海军强大,陆军无论装备和战术,均弱于欧美、苏俄,最大本事也不过在侵华战争里,欺负当时孱弱的中国、东南亚小国。
其实,日本陆军建军自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尤其在侵华战争期间,在与中国、苏俄、美国、英国、法国等多国军队作战,均表现出强劲的战力。
这些作战国家里,除却中国装备全面落后之外,其余国家均领先日本。
比如,在大家熟悉的日苏诺门坎战役里,日军以一个加强的二流师团,对战苏军、蒙军联合组建的合同集团军。
是役,日军82门大炮,发射炮弹仅8000余枚。相比同期日军侵华南京会战,日军有大炮1000门以上,发射炮弹近40万枚。
在火力密度上,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仅用0.2个会战份弹药量,相比同期淞沪会战,日军则用了25个会战份弹药量。
最后,苏军以优势兵力对阵日军的真实战果,并不见得比更弱势的国军对阵日军出色。
日军这个师团给苏军最精锐的合成军团造成惨重损失,最终,促成了苏俄在惨胜下,不得不接受缔结日苏和约的结果。
这是另外一个备用号。欢迎关注。
此外,在1945年2月19日持续到3月26日的硫磺岛战役中,日军以陆军为主力,同样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日军在丧失制海制空权后,以1V5的弱势兵力,极端弱势的火力,坚守硫磺岛,同样给美军造成远远超过预估的极大损失。
在这场战役里,日本陆军在绝境困兽犹斗显示强劲战力,相比同在柏林垂死挣扎的纳粹德国陆军。有过而不及。
硫磺岛战役,也是美军决心放弃登陆作战,最终选择用原子弹解决日本的一个主要侧因。
纵观美军、英军等战史对二战期间日军陆军战力的记录,似乎对日军陆军战力评估,并没有现在军迷们来得轻松。
可见,当年日本陆军相比其海军,应该是同样的强大。
那么,在火力、后勤及机械化装备水平上,日军陆军确实不如欧美、苏联军队,却又显得战力强劲,原因何在?
诸多原因里,日军拥有与德军、美军相似的陆军编成和指挥体系之外,支撑日军陆军编成和指挥体系的各级军官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空军,一架战机升空作战,就需要在指挥、通讯、补给等等后勤保障下,有一位合格的飞行员驾驶前往战区执行作战。
如是陆军,一个小的战术单位参战,同样需要在指挥、通讯、补给等等后勤保障下,在一位,或者多位部队长和军官们的指挥下进入战区。
实际上,陆军部队长和各类军官的培训,与培养一位优秀的飞行员同等重要!
当然,像传统演义、评书经常吹嘘的名将,无需专业学习。他们往往无师自通靠天赋当军神,战无不胜打胜仗。不过,靠这类部队长和军官们去指挥部队,无外乎农民起义,最杰出的也莫过于湘军、淮军。
搞搞内战,凑合。真要走向外战,一败涂地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甲午战争,日军在旅顺方家屯附件正在炮击。
由此,可以侧见,军队向近现代化跨越,专业化的陆军学校何等重要。
当年,日本陆军大学就承担着日军转型的这一角色。
就军事学意义上,日本建立近、现代军制,尤其海军、陆军两所大学校的成立、发展,即标志亚洲诸国的古老军队向近、现代化的跨越。
在这个跨越上,日本一马当先。
在甲午战争中,无论人数、装备、国力都领先日本的满清帝国之所以惨败,诸多因素之外,军事原因即在于:
满清帝国海、陆军无论编成、指挥体系,以及为之做支撑的人才及战略思想,均无法与近现代化装备匹配。
于是,满清帝国海、陆军,实则不过是装备近代化武器的古代军队。
日军则不然。
日军拥有与欧洲接轨的海、陆军编成、指挥体系。更有支撑其近、现代化海、陆军编成、指挥体系的人才及战略思想。
甲午战争时期,日军海、陆军即是标准的近、现代化军队。
在装备接近情况下,以近、现代化军队对阵古老的军队,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不仅甲午战争如此,庚子国变时期,义和团和满军优势军队惨败于多国联军,也是如此。
那么,日本瞄准欧洲,开始全面实施近、现代化军改,构建其陆军编成、指挥体系。何时开始想起建设其专业军事大学,培养专门的军事人才,培育其国家军事战略思想的呢?
1878年,日本陆军设立参谋本部,即是日军飞跃成为近代化军队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是年,满清帝国精锐的湘、淮军,尚处于主官及幕僚、部将组成的古老军制和指挥体制状态。
日军在二战前军制进行改革主要考察了德军、英军、美军及巴尔干战争参战各国。
但是,日军核心军制改革,却原版套入德军在1821年出现的总参谋部的体制。
日军陆军参谋本部,便是日本对战争进行规划、决策的顶层机构。负责日军陆军人事、军制、装备、后勤、火力、训练、演习、动员等等组织协调,以及具体战略、战役作战方案。
是时,陆军师团军制出现,以及陆军参谋本部亟需大量的参谋人员。日本仅靠派出人员留学欧洲,已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甲午战争时期,日军主力第2军司令部的参谋们合影
所以说日本比当时的满清帝国聪明。
满清派出留欧主要在海军等技术兵种方面,陆军几乎没有。少得可怜的军事人才学成归来,往往上岸便是部队长。
顶戴花翎升官发财,三五年抽着鸦片声色犬马下来,空有一副被淘空的牛高马大的身躯。
日本却把留欧归来的军事人才当做了种子。
他们被撒向了陆军参谋本部、学校和基本军事单位。
陆军设立参谋本部成立当年,日本陆军大学便全套引进普鲁士军事学院体制、教材和教官,完全复制普鲁士军事教育、制度。
是时,日军已经意识到总参谋部制度无比重要的价值。
所以,相比培养战术单位部队长为主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言,日本陆大主要围绕总参谋部制度,去培养具有全局战略思想的人才。
日本陆大由参谋本部直辖,主要用于培训参谋军官。在早期日本陆大条例规定,陆大从步、骑、炮、工等陆军兵种军官中,选拔优秀者进行培养,毕业后担任参谋职务。
培养参谋。
参谋重要还是部队长重要?
我想,即便到了现在,应该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军神,由此认为部队长重要吧。
不过,随着军队现代化发展,部队长无论是不是军神,个人作用更具象征意义。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即在战场补课,迅速在各级完善参谋部,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依赖部队长个人能力、个人魅力包打天下的战争时代,已经结束。
甲午战争,成为日本陆大第一个试验场。很不幸,满清帝国海陆军以惨败成为日军飞跃的试验品和垫脚石。
彼时,大量日本土产专业军事人才走向战争。
诸如寺内正毅、大久保春野、长冈外史、明石元二郎等日军名人,都是早期日本陆大毕业生。他们在战场内外多以旅团长、联队长到各级参谋参战。
其中,以参谋职务参战最多。
东条英教,即东条英机父亲,便在参谋本部担任少佐参谋。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陆大毕业生在战场表现,迅速使之名气远远超越日本陆士,而成为日军招牌。
日军明治维新自军改后连续战胜满清、沙俄崛起,民众爱国爱天皇热情高涨。这时,考上军校不仅有工资、军衔,免吃住等等福利,更有以行动爱国爱天皇的面子。
所以,民众投考军校,如过江之鲫。
日本陆士校门。
当时日本军校大致可分为初级的地方陆军幼年学校,以及著名的日本陆士和日本陆大。
陆幼相当陆士预科班。陆士主要培养战术部队军官。而陆大由陆军参谋本部管辖,培养军队及涉及军事的各类参谋。
考日本陆士,相对容易。
考日本陆大,则难了许多。
报考人员不仅要求必须从陆士毕业,成绩靠前20%之外,还必须有军队底层不少于2年的服务经历。
其在部队服务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实务、智力、专业等等成绩,需要得到服务部队认可、推荐。
这样层层过关,考生才获得笔试资格。
各种千奇百怪的面试,涵盖战争策略、战术战法等专业外,还包括其他变数极大的应变、语言、记忆、时政等等内容。
每年,符合招生条件的投考军官精挑细选千人以上。最终,通过日本陆大笔试不过百人,最后通过面试,往往仅有10人、20人。
日本陆大严格招生,入校课程更不含糊。尤其在一战前后,日本陆大逐步在课程上增加、完善更多的科目,近乎培养军队完人。
其时,日本陆大由最早的步,骑,炮,工等科目,快速发展,与欧美军事强国并不逊色。
陆大学生学习各类战术、战法、战史、军事参谋各类要务、兵器、重炮、兵棋等专业军事课程之外,还系统学习更多的综合学科。
日本陆大的课堂。
国际公法及法律、数学、路桥、机械、统计、气象、地理、化学、经济、生物、卫生、营养、建筑等等看似与军事无关的科目,只要想得到,日本陆大便要开课。
话说回来,既然现代化战争不再是简单的大砍大杀,两军对战,涉及学科必然是多多益善。
与此同时,满清崩盘民国之后,我国各地军校诸如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及更多的讲武堂,都不过是碎片化的速成式教育。
仅此比较,即可知道八年抗战,我军艰苦卓越苦苦支撑,国力军备悬殊固然存在,我抗战军队在战争思想、军官素质上的落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源出普鲁士在打遍欧洲无敌手时代的军事思想,日军在实战中尤其强调进攻再进攻,甚至教条地由战术上升到战略、战役等级。
这也使得日本以军事战略凌驾其政略,胆量超过体重,由此吃尽苦头。
鉴于篇幅问题,有空我将专门撰文介绍。言归正传。
招生既要全面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课程也是繁杂,考试更是严格。可见,能够在陆大毕业,自然也就成为日军陆军的精英了。
最为重要的,日本陆大以总参谋部制度为根本展开教育。
如此一来,在一战前后至二战爆发前,日军毕业生类似同期德国军校毕业生,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对军队及作战任务的认识,由上自下,都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平心而论,这期间,日本陆大毕业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不仅远超过我国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苏俄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之外,甚至超过当时英、法等国同等军校。
日本陆大毕业的日军第15师团酒井直次中将师团长,被地雷炸死。
正因为日本沿袭普鲁士总参谋部自上而下进行全面、彻底军改,在当时很多国家军队忽视的各级参谋,得到日军上下相当的重视。
在日军军队,参谋不仅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资格,一种身份。
而在日本陆军里,最底层联队一级开始,向上直到参谋本部,也只有陆大毕业生,才有资格担任参谋。
日本陆大自1882年建校,1883年开始招生,1885年首批学生毕业,开始十几届每届只有10人左右。而到甲午战争停办两年,至1899年第13期,每届增加到4、50人左右。
这一数字一直维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4年,日本陆大第59期为199人。1945年,最后一期第60期为120人。
可见,64年间,日本陆大3485名毕业生,平均每年,只有54人左右,才有资格担任日本陆军各级参谋职务——这自然也给了陆大毕业生在军队快速上升的机会。
这样的体制,保证了经过精挑细选,经过系统、严格培养的军队精英们的快速上升。
可惜,当年中国抗战军队看似有近、现代化的陆军编成、指挥体系。无论国共两军,碍于各自的特色,接受总参谋部制度,让各色专业人才进入军队重要岗位,可能也不符合现实。
等到国共两军完成类似军改,分别在国军败走台湾及朝鲜战争之后。
无疑,传统意义上的“岳家军”、“戚家军”及湘、淮军等,以乡党、亲友为幕僚、为参谋等等习惯、传统,曾经严重羁绊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
这是闲话。
日本陆大后来被麦克阿瑟下令解散,很多时候我们再回望抗战,往往会忽视一个事实。即:
日本当年发动侵华战争,发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争,很大程度上可以把日本陆大看成事实上的推手。
河本大作、石原莞尔、辻政信、田中隆吉等等,正是这些毕业于日本陆大的参谋们,自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开始,发起筹划并操作,继而策动了由满蒙到中国,由中国而太平洋、东南亚的战争。
在中日持续14年战争状态下,也正是更多的日本陆大毕业生在战术、战役、战略等层面,始终推动着战争残酷地进行。
日本陆大毕业的战犯松井石根。
战后,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28名甲级战犯中,除却文职和海军战犯之外,做过陆军参谋便有15名之多。
最后,判处绞刑7人里,除了广田弘毅,其余战犯诸如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武藤章等,全是出身陆大的陆军参谋。
无疑,日本陆军大学校更像是一所“职业”的培养战犯的学校。
不过,鉴于日本陆军大学校毕业生们搞出惊天动地的阵仗,就世界各国军校教学相比而言,这所臭名昭著的日本陆军大学,能够出那么多的学院派战犯,也侧证了其军事教学成绩,确实优秀。
为免失联,关注公众号朋友,请注明添加微信:zksd1222